古代民间的门神是什么(古时候的门神)

网友提问:

古代的门神是怎么来的,蕴含了什么文化?

优质回答:

门神是民间贴在门上的神像,影响深远,源远流长,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歌谣说:“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门神俨然是一个主持正义、驱恶护善的勇士,概括了古代贴门神风俗的基本观念,那就是渴望摆脱灾难,拥有幸福。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相传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 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为汉书作注的晋朝人晋灼认为,成庆就是荆轲,“卫人谓之庆卿,燕人谓之荆轲”。

我认为比较完整讲述门神上位原由的应该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常见崇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使前后殿宇,36宫,72院夜无宁静,李世民惧之,告诉群臣,然宫内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仅唐太宗李世民一君有感而日夜恐惧。月余后,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太宗和朝廷上下文武官员齐声喝彩。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到了明清时候,门神的形象也愈发丰富了。有驱魔辟邪的神荼与郁儡,有祈福延年的福禄寿,有镇压小鬼的猛将忠臣,像秦叔宝、尉迟恭、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马武以及铫期等。可见,门神也是随着历史的车轮,朝代的更迭,不断剔旧迎新。

相对于贴春联,门神是更加古老而传统的习俗文化。但在年轻人的群体当中,尤其是90后们,门神传统已经非常陌生了。门神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安全的深切寄托,也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门神划入封建迷信而加以摒弃。从历史的演化来看,门神文化反映了当时百姓对英雄的认同,对正义的认同,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我们更应该以包容的胸怀,对即将消失的门神文化加以关注和普及,至少在传承上做些补救工作也是对我们祖先的一种交待。

其他网友观点

在我国旧时的年节风俗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在每年的岁末除夕,在自己居室的门上张贴“门神”画,以求在新的一年中能避凶驱邪,室宁宅安。现在这一风俗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

那么这一风俗是怎么来的呢?大约人类在脱离了原始的荒原野居生活、逐渐学会建造房屋居室作为自己安身之所之后,便希望有神灵能为自己看门守户,以禳除邪魔凶灾。早在先秦,祭门神便被列为“五祀”之一,《礼记·曲礼下》:“祭五祀者,春祭户,夏祭灶,季夏祭中霤(宅神),秋祭门,冬祭行也。”这时的“门神”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大约从汉代开始,门神便被赋予具体的形象和姓氏,其中最著名的两位门神形象是神荼和郁垒。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载: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盘曲)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监察和统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由此我们可知,神荼、郁垒乃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度朔之山”上“主阅领万鬼”的两位神灵,性能执鬼、治鬼,由此后世便演为一种礼俗风习。

除了神荼、郁垒这两位出自人们想像的神祇外,被尊为门神者多是历史上的将军力士、威武勇猛之人。《汉书·景十三王传》曾载汉景帝之曾孙、广川王刘去的殿门前有古勇士成庆画,“短衣袴(同裤)长剑,去好之,作七尺五寸剑,被服皆效焉。”这里的成庆即成荆,是春秋时齐景公的勇士,这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以勇士为门神的最早记载。

在经典的门神画上,我们也可以见到身披金甲、高大魁梧的武士形象,这种“将军勇士型”的门神形象最著名的就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秦、尉二人是唐初帮助李世民平定天下、夺得帝位的两员大将。相传唐太宗有一次身体不舒服,夜觉寝宫外有鬼魅呼号、抛砖弄瓦,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宝、尉迟敬德自请在寝门外戎装警卫,太宗准其奏,夜来果然平安无事。太宗十分感谢二人,但看二人守夜无眠,太过辛苦,于是“命画工图二人之形象全装,手执玉斧,腰带鞭练弓箭,怒发一如平时,悬于宫外左右门,邪祟已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见宋名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这个传说后来被明代吴承恩写进他的著名小说《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中。此后以上两种类型的门神形象便流传下来,我们现在还能在保留至今的明清门神画中,同时见到这两种类型的门神形象。

此外,还有一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人物,也曾成为门神形象,那就是钟馗。传说中的钟馗是一位辟鬼之士,据说有一次唐玄宗病重,梦一大鬼捉一小鬼,挖其睛而食之,自称名钟馗,生前乃武举不捷之士,死后决心为玄宗除天下之妖孽。唐玄宗一下子觉得病好了,乃命画工吴道子为其画像。此后民间风俗,便于除夕(元明之后为端午)将钟馗画像或悬于室内,或贴于门首。

北宋以后,年画大量雕板印刷,贴门神之风俗日益盛行。在南宋孟元志的《东京梦华录》等书中,就有“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的记载,我们在南宋画家李嵩所画的《岁朝图》中,也可以看到当时贴门神迎新春的情景。而贴门神这一风俗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变化,即原先的驱邪避祟的迷信色彩逐步减少了,祝吉喜庆的含义却增加了。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便云:“近画门神为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蟢,宝马瓶鞍诸状,皆取美名,以迎祥祉。”《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民间年画》一册中收有清代“福寿天官门神”、“加官门神”等,就是属于这种吉祥题材的门神画,这一变化体现了人们信仰习俗由“迷信”向“俗信”转化的文化特点。

其他网友观点

我这里浅谈一下隆回滩头年画中的门神。

据秦叔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相传唐太宗患病,闻门外有鬼魅呼号,以告君臣,秦叔宝请与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事;乃命画工图两人形象,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袭门神以镇邪。”后又传唐玄宗子病时命画工吴道子绘钟馗像,以打鬼和驱除邪恶。

门神神像有托货、广货和水货之分。

托货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以神荼、郁垒和秦叔宝、尉迟敬德画像为主。

广货销于广东、广西一带,因该地尊关羽“关公”、“关帝”,一般改为关羽画像为主。水货又称苗货,主要销往湖南的湘西地区和云南、贵州的苗族地区、门神以苗族英雄神像为多见。

我曾听国家非遗钟海仙老艺人一传说:一次贵州某地发生火灾,除几户贴上滩头年画的人家外,其余均被烧光。后又发生瘟疫,人畜皆死,也只有贴年画之户免受灾害。由此,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滩头年画威力大,歪风邪气见它怕。贴上一幅滩头画,子子孙孙幸福家”的歌谣。所以在上世纪,滩头年画在贵州云南一带特别流行,使滩头年画披上了传奇色彩。

其他网友观点

您好,我是凤炎忻,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古代的门神是怎么来的?蕴含了什么文化?

桃符

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版”。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所以从汉代起,人们就用桃木做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用以辟邪。

桃人

最早的人格化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

据说,他们就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与郁垒的化身。除《山海经》记载外,汉代诸书皆有记载。如《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括地象》中即说:桃都山有颗大桃树,枝干盘曲三千里,树上有一只金鸡,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叫鸣。树下有二神,一个名叫荼,一个名叫垒,均拿着苇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杀之。

成庆

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是古代的一个叫成庆的勇士。

据班固《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的殿门上就曾有勇士成庆穿短衣大裤佩长剑的画像。

钟馗

到了唐代,又出现了一位门神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来驱邪辟鬼。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天师钟馗之像,或绘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

其形象是豹头虬髯,目如环,鼻如钩,耳如钟,头戴乌纱帽,脚著黑朝鞋,身穿大红袍,右手执剑,左手捉鬼,怒目而视,一副威风凛凛,正气凛然的模样。据说他捉鬼的本领及威望要比神荼、郁垒高得多。

据传,唐玄宗偶患脾病,请了许多医生救牿,效果不佳,宫廷上上下下都很着急。一天晚上唐玄宗睡着后,忽然梦见一小鬼偷窃宫中财物沿着殿墙边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大丈夫跑上殿来,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问他是什么人时,他回答说是“武举不中进士钟馗”。

唐玄宗醒来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于是请来画匠吴道子将钟馗的像画了下来,所画之像与玄宗梦中所见一模一样,玄宗大悦,将之挂于宫门之上,作为门神。后来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常将钟馗视作祛恶逐鬼的判官,于是钟馗便成了道教驱鬼捉鬼的神将。

秦琼尉迟恭

元以后,门神中流传最广当数秦琼、尉迟恭,二人大约在元明代以后才祀之为门神。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二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两人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是真实的人物。这两人如何就成为“门神”了呢?明朝的小说《西游记》和清朝的《隋唐演义》,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两位大将“转型”为门神的过程。

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做了亏心事,所以他总是整夜不得安宁。为了消除李世民心中的恐惧,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人披盔带甲,连续几夜站在宫门外守护。

李世民心里踏实,便安心入睡了。这使李世民满心欢喜,称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位将军真是门神啊!”

随后,李世民便找来画师给两位将军画像,并把画像悬挂在宫门左右,李世民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驱邪。

此后,民间平民纷纷效仿小说情节中帝王请将守门的做法,将秦叔宝、尉迟恭二将永做门神,从而使得他们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民间,门神永远都是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武器,随时准备同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的样子,这就象征着一种武力和正气,可以辟邪驱灾,守卫一方太平。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上的门神常说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二位都是隋末唐初时候的武将。秦叔宝很有名对吧,就是曾经落魄到卖马的那位。

这二人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收入麾下,为其效力。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他夺取帝位的时候确是冲满了杀戮。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实际上也把李渊软禁起来了。由此夺得了帝王。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天子都杀人。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心不安,晚上睡不好觉,经常做一些鬼梦。后来秦叔宝和尉迟恭说晚上我俩给皇上把守宫门吧。结果在他俩把守宫门的那个晚上,李世民睡的特别好,也没有噩梦。但是他俩都是朝廷的重臣,总不能一直把守宫门吧。后来唐太宗令人把他俩的画像贴在门上,结果一王凑效。

封建社会帝王家的星星之火总可以影响到民间。百姓听说这事儿后都纷纷效仿。后来秦叔宝和尉迟恭走在大街上还看到了自己的画像贴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不时的自嘲一下。

后来这个就作为一个文化流传了下来。中国的文化都是有实际的事情为根基,慢慢流传,演变至今的。每一个故事都脍炙人口,都值得寻味呀!

其他网友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