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请问有多少人了解端午节与屈原有啥关联?那么屈原又是谁?
优质回答:
端午节之由來並非自因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记念其迹始,但千百年來屈原之爱国精神和其感人的诗辞成为中华民族于五月初五纪念其事迹的主流。
传说与古籍纪载是古南方吳越民族图腾祭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己逾二千年。端午节成为中华民族的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可见中华民族之魂为万众一心之品格。此节其内涵十分丰富:
赛龙舟丶食粽丶佩香袋丶挂鸭蛋络子丶悬艾叶菖蒲丶等等。其中所有活动最为广泛的是纪念屈原以及驱毒避邪,甚至涉及到中医药及艾灸,各民族纪念活动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同的是人民心中英雄是不以某些统治阶层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是古时的屈原丶伍子胥丶孝女曹娥丶甚至近代江浙人民借端午节划龙舟兼而纪念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等,均在此节表达人民群众之心声。
更应值得一提的是划龙舟已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的竞赛项目。特别是每年举办屈原杯龙舟赛参加国有越南丶日本及英国。在1991年岳阳市举办了首届国际龙舟节盛况空前,60余万人集结汨罗江畔可谓世所罕见。
以上赘述屈原其人无需一一介绍也已众所了然了。
屈原的文学史上伟大成就表现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始祖,伟大的爱国诗人,诗辞赋之祖,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时,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作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
人民以端午节纪念屈原成为主流,在这二千年的历史上见证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之品格乃中国精神之魂,国之璀璨文化之传承以及发扬广大是永恒之话题,只要有此品格,无论在何领域必将结出丰果,不是吗?中国之科技领域正以此种品格精神己展现于世,只要万众一心无往而不胜!
端午节是伟人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人民的节日!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是开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
古人常把“五日”写成“午日”,所以,“端五”可以写成“端午”。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五”字讳,由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因古人又常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又可称“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屈原,湖北秭归人,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据推测生于公元前342年3月6日,卒于公元前278年4月26日。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着石头跳汨罗江自尽了,所以后来人们把端午节作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将屈原与节日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要树立屈原这么个典型,让广大老百姓学习领会贯彻去忠君爱国的思想。统治者高屋建瓴,皇帝换了几十个,纪念屈原是每个朝代都要坚持的。
为了让忠君爱国能够行得通,就需要树牌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屈原能写点诗歌,容易引起老百姓好感。
其次,屈原是个部长级别的官员,能够引起官僚阶层的共鸣;再之,屈原是忠心的臣子,王上将他放逐了,他还要以死表忠心,实为千古难得的臣子。
于是将屈原与端午节捆绑了起来,演变成了纪念屈原忠君爱国的节日。爱国是包装,屈原是标签,忠君是实质。
此后一千多年,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兴高采烈地擦洗这个爱国牌坊,于是屈原这个符号由楚地逐渐传遍神州,并相沿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