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故宫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优质回答:
朋友,故宫东华门内北边有一处南五所为皇帝的未成年子女居住之处,儿子成年后册封爵位搬出故宫入住册封住宅,女儿出嫁后入住册封住宅。故宫西路武英殿后有一处慈宁宫是故宫里的寡妇居住之处。戏剧里经常说的冷宫现实在故宫里没有固定的院落,如珍妃的冷宫就在故宫的东北角珍妃井附近。现在故宫还有几处不为人知的地方,如冰窑,各种库房,清代存方档案的库房等。
其他网友回答
在封建社会,紫禁城一直都是全国最神秘的地方,明清两朝五六百年的扩建及修缮让它成为真正成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随着清朝的覆灭,紫禁城也逐渐成为一个面向游客开放的景区。但是经常去北京游玩的我们,却未必能够注意到紫禁城中这几个有趣的小秘密。
第一、九龙壁中藏了一块木头
在宁寿宫皇极门外南三宫后矗立着一座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0年)修建的单面琉璃影壁,因影壁上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腾龙浮雕而被称为“九龙壁”。但是其中一条白龙的腹部的材料却不是琉璃而是一块刷过白漆的木头。
在通面使用琉璃的九龙壁上为什么会出现一块木质材料,有着不同的解释。有人说九龙壁上每块琉璃都是经过复杂的工艺生产而成的,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安装的时候却发现这块琉璃有质量问题或者被损坏,只能用木头“滥竽充数”了。有人说九龙壁本来是完整的,但是后来不幸被八国联军或者日军破坏,只能用木材来补上了。
总之,九龙壁上每一块琉璃砖都是独一无二,难以复制的。
第二、太和殿北广场上的仪仗墩
太和殿北广场的面积高达三万平方米,皇室的一些重要典礼都经常在这里举行,比如皇帝的登基、结婚大典和一些重要节日等。但是我们可能经常会忽略广场上两排整齐的石墩,它们的高度与周边的地砖平齐,其作用其实是给广场上百官作参照用的。有了这两排仪仗墩,官员的队列就很容易排得整齐,从而更加彰显皇家威严。
第三、隆宗门上的箭镞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专门讲过隆宗门上箭镞的来历——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北京地区爆发了著名的天理教起义,起义军虽然只要携带领兵器的七十二人,但是他们通过与宫中的太监里应外合而攻入了戒备森严的紫禁城中。这支箭镞正是起义军与宫廷侍卫打斗时留下的,嘉庆皇帝事后曾经颁布《遇变罪己诏》,说这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并下令保留这支箭镞以示警戒。
其实,除了隆宗门匾额上这支比较显眼的箭镞之外,屋檐下还藏着一支呢!
第四、耷拉耳朵的铜狮子
我们平时可能都不会注意石狮子的耳朵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如果您看到乾清门的这两只石狮时肯定会觉得奇怪——它们的耳朵怎么是耷拉下去的?大家知道,乾清门是区分内外朝的分界线,内朝是后宫妃子居住的地方,外朝则是皇帝和百官办公的地方。据说这两尊耷拉耳朵的石狮就是在警戒后宫嫔妃们,要少听并且少议论朝政,其目的就是在于防止后宫干政。
第五、故宫中的“捂裆狮”
故宫中之所以存在这么一个看起来很怪异的“捂裆狮”,据说是和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皇长子奕纬之死有关。道光皇帝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对皇长子,毕竟他很有可能会是清朝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奕纬却有些顽劣,当他的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阿哥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之时,不耐烦的奕纬却说:“我将来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把你处死!”没想到这句玩笑话传到了道光皇帝耳中,他震怒之下一脚踢向了奕纬的裆部,奕纬不久之后就因此去世了。而道光皇帝随后也追悔莫及,便下令在宫中雕刻了这么一座“捂裆狮”以示怀念。
今年是故宫建成六百周年,它历经磨难才得以存留至今,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在共同努力保护它的同时,也应该发掘和了解其中更多的秘密,因为这正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一种表现。
其他网友回答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在1420年建成至今已经有602年的历史了,在其中居住过24位皇帝,数万宫人,在故宫漫长悠久的历史中,一直流传着一些神秘的传说和不为人知的故事。
冷宫为什么不对外开放?
今天我们看清宫戏,常常会看到一个妃子失宠,或者犯错后,就被打入冷宫,孤独终老,在封建王朝时期,皇帝掌握了生杀大权,身边的仆人其实是很可怜的,说不定做错什么事情,就会直接被惩罚至死,所以在六百多年,准确说是五百多年时间里,冤死在故宫中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加上不久前,故宫的一些宫殿并不开放,另外在古代,或者更近一点的时期,其实封建迷信思想还是比较流行的,于是就有流言说一些宫殿闹鬼,发生灵异事件。
事实上冷宫并不是特指某个宫殿,而是被安排在偏僻并且几乎无人过问的房间,就连宫人也很少前往的地方,所以才冷清孤独,这也才叫做冷宫,很多古代的妃子们都死在冷宫中,于是就有说法冷宫阴气重,并且还闹鬼,所以才不开放,事实上在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中有记载,其实冷宫之所以被封闭起来,是在几百年间,这些地方都被用来搁置这些失宠的妃子,是不允许其他人接触的,几百年过去,很少人会到这些地方去,也不想皇帝平时居住的地方,有点什么问题立刻有人修缮,冷宫年久失修,里面是非常破败的并且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才不对外开放。
故宫中的水缸是干什么的?
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有注意到,在一些宫殿外摆放有一些大缸,其实这些大缸在平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在天干物燥的时候,这些大缸就变成了紫禁城的消防队,原来没有消防车,也没消防队,加上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所以这些缸对保护紫禁城的宫殿就有了重要的作用,不论在冬天,还是夏天,都会盛满水,一旦遇到火灾,就用缸里的水来救火,到了冬天,甚至要派专人烧火确保这些水不会结冰,现在紫禁城大概还有两百多口这样的大缸。
其他网友回答
一般提到故宫,都只说北京故宫,其实有四个故宫, 分别是沈阳故宫、北京故宫、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大家对北京故宫的了解其实已经很多,但对其他两个却不知道的太多,尤其是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其实宝物也很多,每个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到这些地方游玩的话,可以去实地参观。
比如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的皇宫。为1366年开始建,到朱元璋当皇帝的25年,即1392年才建成,为明代三朝皇宫,直到明成祖朱棣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故宫作为陪都留守。明代定都北京后,南京依旧留有一副完整的行政班底。
再如台北故宫,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据东三省,在日军大举侵华之际,蒋介石政府认为,承载千年文明的文物,断不可落入外敌之手。于是,经过漫长的打包准备,从1933年2月开始,一万三千四百九十一箱故宫文物,被分成5批,历时数月,从紫禁城运出,先后抵达南京博物院,又到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这批文物又不得不分三路迁往西南。抗战胜利后,颠沛流离十余年的一万多箱文物安全运回南京。熟料,国民党兵败如山倒,1948年的秋天,蒋介石打算用空军将故宫文物转移到台湾。经紧急协商,最终决定从故宫文物中挑选出600箱运至台湾。而这一批最珍贵的文物,也就成了后来台北故宫的文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