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意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家提出的?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哪些区别?

优质回答

法家提倡尚奸,即选拔重用奸恶之人。商鞅谓之: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

何为奸恶之人?

汉武帝时法家酷吏张汤、杜周、江充,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屠戮皇族和群臣。唐代法家酷吏周兴、来俊臣同样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屠戮皇族和群臣。

再说法家的人性本恶论。韩非子认为,群臣皆有阳虎之心,随时准备谋反。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母亲便希望国君早死。

韩非子又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之,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子甚至提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主而诛臣,焉有过!

法家的人性本恶论,为法家的三纲理论,以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邪恶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儒家主张的不是性善论,而是性相近论。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之本性是大致相同的。孔子并没有给人性之善恶下定论。而是给了后世留下了足够的探讨空间。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若没有良好的教养任其发展。其结果是道德沦丧,社会混乱。

荀孟二子虽然对人性善恶的观点不同,但其向善方法一致。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挖掘和培养善的萌芽;荀子则主张通过教化,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变。而在百家诸子中,最重视教育的,便是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这场人性善恶之辩最终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皆是精华,是教人去恶从善。 韩非认为人性之恶是无法改变的。其目的是为法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都是100%的精华。而韩非子的性恶论,是教君主作恶害人,是100%的糟粕。

“君子豹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优质回答

《投名状》中,朝廷大人对李连杰扮演的庞青云说道:“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庞大人真是君子豹变啊!”

想必,当时看电影的你一脸懵逼,因为不懂“君子豹变”的意思。

前几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称是“君子豹变”:“所谓的君子豹变,不是为了保全自身而做出巨大改变,而是为了国家和民众,丢掉面子,做出改变。我们领导人就应该这样。”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君子豹变?

此语来自于《周易》,原文是: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为了说清楚意思,我们分开来聊一聊。

1、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这个 大人,不是小孩大人中的“大人”,这指的是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一般指领袖级别的人。

文,指的是斑纹。炳,指的是明显的意思。

整个句子合起来翻译:

大人物的变化,就如猛虎一样,直接果断,雷厉风行,气吞山河,声势浩大。大人物变化的展现,清晰明显,泾渭分明,就像老虎清晰的斑纹。

2、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君子,指那些品行好,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一定地位的人。

文,斑纹。蔚:不是泾渭分明,是看起来很美丽。

君子豹变,指的是,君子的变化就如同豹子的变化一样,起初很难看,随着逐渐成长退毛,花纹变得美丽。再经过森林荒野的历练,皮毛光亮,身材矫健。

这一句用得很多,引申为:

一些人,最初的起点很低,经过知识的熏陶,生活和工作的历练,变得成熟睿智,变得礼仪周全,变得风度翩翩!

和“虎变”不同,“豹变”有些循序渐进,有些不显山露水。

岁月的打磨,事情的历练,最后导致了君子气质和做事风格的变化。

3、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这里的小人,指的是一些普通人,他们为生计奔波,没有高远的理想,没有宏大的目标,没有孜孜不倦的学习,在他们看来,只要活着,就好。

为了活着,他们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脸色,不断地去顺从和适应那些大人物。

他们不是气质出众、腹有诗书、做事有礼有节的君子,也不是决定一方地域的大人物,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的生活在底层的人。

从大多数人的一生来看,成为大人物是极小概率的事件,无异于中了好几亿的六合彩。

而成为君子,是有可能的一件事。

无论你的底子有多差,只要你 愿意学习,只要你愿意修行,只要你愿意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历练,那么,你一定会豹变(蜕变)。

但是,豹变不易,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因为要长期的坚持。

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明确的途径和计划,豹变难成。

1、爱迪生

说起爱迪生,那可是伟大的发明家,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没有他,也许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

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曾经在上学时,被老师骂做“低能儿”,老师课堂上的作业迷迷糊糊,还尽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这样的学生,老师极其不喜欢,最后,把爱迪生赶了回去。

自己的儿子被老师赶了回来,可想而知,作为母亲,内心会有多么的难受。

难受之余,爱迪生的母亲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孩子,从今往后,我来教你!

爱迪生的母亲南茜小姐,绝对有教孩子的能力,她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当时是一所女校的老师。

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上南茜独特的启迪方式,再加上爱迪生的勤奋好学,这孩子慢慢发生了蜕变。

从14岁开始,爱迪生就在外卖报纸,打零工,还曾经创办了《先驱报》。

有了各种经历后,爱迪生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多的想法。

1868年,在爱迪生21岁的时候,他申请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投票计数器”。从此以后,爱迪生的发明就停不下来了。

1879年,爱迪生就成立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这就是通用电气的前身。

如今,爱迪生故去已经90年了,但那些发明还在,通用电气还在。

爱迪生就是“君子豹变”的典型例子。

2、王阳明

这是那个被称为“圣人”的家伙。

在王阳明年轻的时候,爱好很广泛,一会在研究兵法,一会在研究如何当一个圣人,一会还要研究养生……

在王阳明大婚之夜,竟然不见了他的身影。新娘子在家等待他入洞房,他倒好,和一个道观的道士打坐闲聊,好像忘了家里的新婚妻子。

人们摇头不已,这孩子,是痴还是傻?

结婚整了个荒唐事出来,考取功名之路也不平坦,王阳明竟然连考了三次,耗费六年时间,才考上进士。

这样的成绩,比上他那个天才老爹差远了,毕竟,他老子王华可是成化17年的状元,而且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王阳明在贬官到贵州龙场后,天天悟道,天长日久,创建了“心学”。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认为“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是不对的,反对盲从,反对刻意的公式化的伦理道德。

他极力强调一个观点:人的能动性非常重要,必须积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

心学具有一定进步性,对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晚年后的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

在王阳明死后,他的“阳明学派”更加的发扬光大,很受人重视,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受到热捧。

在邻国日本,王阳明非常受崇拜。

在国内近代,也有很多的拥趸,蒋介石等人就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

这也是一个“君子豹变”的例子,年轻时,感觉前途渺茫,人有点神经,在研究学问和历练世事后,全身散发出了光芒。

3、毛泽东

毛泽东的出身是个中农,父亲的愿望就是希望他继承那家产,过过安稳的生活。

而且,毛泽东在父母的包办下早早成了家。

那时的毛泽东,前途可以遇见,熬一段岁月,接了父亲的班,继续当中农,甚至当富农或者地主,仅此而已。

但少年的毛泽东并不甘心于自己的人生被安排,开始了自我的突破之路。

1910年,毛泽东去湘乡东山小学堂求学。

在湘乡学了三年后,毛泽东考入了湖南第四师范(后来和第一师范合并了),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思想开明的老师,比如杨昌济、徐特立等等,这对他的影响很大。

1918年8月起,毛泽东在北京图书馆当了管理员,和李大钊近距离接触。

在这里,毛泽东读了很多书,也和李大钊等人交流了很多,他对中国、对共产主义有了自己的很多看法。

1919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积极投身于革命,组织各种罢工,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和活动经验。

到1927年,毛泽东又组织了秋收起义,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

到这时,毛泽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像那一句“君子豹变”。

在历史的大潮中,能称得上“君子豹变”的例子很多,我们身边也都有这样的例子,我们不曾重视,或者曾经小看的人,在一段岁月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让我们惊讶!

其实,人人都可以“君子豹变”,就看你想不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意思是这样。

豹子刚出生的时候,幼豹是很丑的,身上的毛稀疏,一团一团的。

而且幼豹体型也不漂亮,很像大号老鼠。

随着豹子逐步长大,体型会变得矫健,身上皮毛也会变得美丽。

豹子皮毛是非常漂亮的,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所谓君子豹变,也就是说,君子的成长也是一样,通过不断的提高自己,从一个很平庸很普通的人,最终成为一个高品质、高能力的的人。

在电影《投名状》中,三元老之一恭维庞青云的时候,就说他是“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庞大人是君子豹变,果然是辅国良臣!”。

因为庞青云本来只是败军之将,全军覆没时靠装死偷生,混迹于土匪窝。

后来因为利用土匪不断血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立下头功,成为两江总督、一品大员。

其实君子豹变的人有很多,历史上有过无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手起家的历史人物,都可以说是君子豹变。

比如解放军的十大元帅,基本都是小人物出身,并没有辉煌的家庭背景。

以林彪为例,父亲只是湖北乡下的小地主而已。他依靠自己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考入黄埔军校。

本来林彪只是在乡下私塾就读,又来后在堂哥搞得新式小学读了几年,后来力排众议去城里读了中学。这在当年的小地主家庭,林彪的行为是极少有的。

而且林彪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几乎破产,完全依靠林彪自己业余打工,给小孩子辅导功课,苦苦维持学业到毕业。

之所以进入黄埔军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不要学费,林彪拿不出学费。

从军校毕业以后,林彪仍然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大家也许不知道,我们一直攻击为“弱智”的共产国际顾问李德,曾经担任过林彪一段时间的老师。因为李德是正儿八经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老师,还担任过骑兵旅旅长,军事知识上是非常有一套的。

林彪就主动向李德学习,当时他已经是红一军团军团长了,类似于今天的军长。

林彪还很喜欢学习敌人的长处,吸取敌人作战的优势。比如和日军作战时,发现日军拼刺历史,善于组织火力,作战意志顽强,林彪都进行学习,找出对付他们的方法。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已经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仍然随时随地学习。

在和美械部队交手时,林彪仔细研究了对方的美式装备,比如迫击炮发射的烧夷弹,可以打碉堡的无坐力炮,近距离发射的火焰喷射器等等。

为此,林彪多次亲自审问俘虏,这才有君子豹变的结果。

其实,当时林彪已经是 总司令了,这些具体问题本来不应该是他来研究。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指,君子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关系融洽,和亲、和善、和谐共处,但君子有自己的原则,他不会人云亦云,对待一些事或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真诚地与对方交流。而小人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表面上对每个人都好,对待一些事或问题,他不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还会附和说:“你说得对;你做得好……”,其实表里不一,说不定随时背后就捅你一刀。此小人,还是近而远之的好。一般来说,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现如今人际交往都讲互利共赢,公平、公证、合理、合规,礼上往来就是遵循公平,即现实又骨感,即朴实又与时俱进。如今的大环境都向钱看,重利也是普通人的唯一追求,孩子要上学,老人要养病,家有重病的人,只有钱才能解决问题,这是最现实的需求,在底层老百姓的心里,谁能解决他们的困难,谁就是恩人,就是朋友,就这么现实与真实。当然,人际关系交往,友情至上的解释会有很多种,年轻人认同,中年人怀疑,老年人摇头。为什么会这样?终归就是信仰不同,思想与行动不同。就这么简单。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这句话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会经常发生事情,就是不会比喻使用罢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主要先理解词中的和字,和字理解了其它意思就不算事了。

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字,说的是君子对其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做到相处的十分和谐及融洽,同时也会保留自已的观点及看法,而不是肓目的附和。

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字,是指小人对其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沒有独到的见解也不会保留自己的观点积意见,就是肓目的附和。

另外,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

君子动口不动手,遇到矛盾会心平气和的耐心解释,直到解决矛盾为止。

而小人就不一样了,遇到矛盾上前就动手决不和你讲理,就是达到所谓的征服和屈服的目的。

和是儒家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这既是描写的一种状态,又是告知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1、没有不喜欢“坦荡荡”,没有人不厌恶“长戚戚”。坦字又告诉我们做人要心怀坦然,光明磊落。这就要求我们多存善念,少有私心,更不可因己害人,因欲而违背道德法治,不然,即使嘴上不说,藏的天衣无缝,又怎能欺骗于自己一心。

做坏事者自然心虚,多做善事者自然坦荡!

2、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正气。”,其实更深层次讲述了君子坦荡荡的理由。<<大学>><<中庸>>里又讲,真诚,首要的是“无自欺也”。我们可能会侥幸欺骗他人,可是又怎能欺骗自己呢?又讲“慎独”,贵在独处的时候依然严格律己,从内心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君子坦荡,小人悲戚,最终又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上,影响我们的言行,渐渐影响我们的相貌,正所谓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想来就是这种痛痛快快,洒洒脱脱生活的道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做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所以心胸宽阔如大海一般;小人经常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总觉得别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夜不能寐,生活不得安宁。

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可以看出君子是修自身的,通过自然的规律去约束要求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小人因不修自己,而是向外求名逐利,不断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是真理吗?

优质回答

《问答原创》[呲牙](图片来自网络

这只是一种真相。既对现实生活中,“君子“与“小人”的素颜白描与真实写照!

君子,遇事对人,真是:心昭昭,行坦荡荡!小人,遇事对人,确是:心遮遮,行叽歪歪!君子,放心交。小人,既要识、还要防,更不可交!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是不是真理暂且不论,但肯定是一句饱含深刻哲理、饱含高明智慧的话。

如今对这句话通常的理解是: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不得不说,这样的解释不过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肤浅理解,给人的感觉这仅仅是一句主观宣示,多少显得有些空洞乏力。

事实上孔子说的这句话仅仅用了“”坦荡荡”和“常戚戚”几个字就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并且阐释了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小人之所以是小人的原因。不得不说孔子思想的深刻和语言表达艺术的高明是普通人等难以想象和企及的!

荡,做动词讲是动、摇动、震动即作为的意思;做形容词讲是广阔、平坦的意思,也就是老子说的“捪之不得名曰夷”的“夷”。所以“荡荡”就是作为于常人感觉不到的事物,即老子说的“无为”。又,无为而无不为,其结果自然是无忧无虑、坦然安详。

戚,做动词讲是亲近、喜好的意思;做形容词讲是急促、紧迫、忧愁等意思。所以“戚戚”就是亲近或偏好眼前急迫的事物,即无为的反动,所谓“执则失之、为则败之”,其后果必然是窘迫常伴、忧愁不断。

综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就是:君子中庸无为故而总是无忧无虑坦然而安详;普通人爱逞能好有为故而总是窘迫常伴、忧愁不断。

孔子,大成至圣先师,绝非浪得虚名!子贡说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确是实情,一点都不夸张–孔子说的道理就算你有机会听到,也未必就能听得懂!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中的“醴”字该如何理解?

优质回答

字面很简单哈,就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平淡,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呢,(表面上)看起来像美酒一样甘甜。

这句话出自《庄子》,字面意思虽然很简单,但是这样理解显然不够深刻,所以我们把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展开说一下。

君子

什么是君子?

古人说“君子如玉,触手也温”,传统文化中,玉一直是高尚品德的象征,玉拿到手上,有玉气,让人感到温暖,君子也应该具有玉的品质,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外表恭顺,而内在坚韧,并且内敛不彰。

“君”是一个会意字,如果把君字拆开,就是“尹”+“口”。尹,本来就有公正、正直的意思;口就不用说了,用来说话的,指语言。

所以君的意思就是,语言正直,说话公正的人。

“子”,一阳初生,十二地支之首,有开天辟地的意思,万物都来自于子,花草树木一开始是种子,人类和动物一开始是精子和卵子。

那么君子的意思就是:品德高尚,值得让人尊敬的人。

古代女子称丈夫为君,这是一种爱称,同时也是夫妻之间的互相尊重;臣民称皇帝为君,这是地位决定的,皇帝地位尊崇,但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资格被称为“君子”。

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寡淡如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君子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不争、不抢,没有利益瓜葛,没有功利之心。就是纯粹的朋友,纯粹的友谊,虽然平淡,却绵长不觉。哪怕是生死相隔,也矢志不渝。

并且,水是澄澈透明的,君子之间的交往,真的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你心中所想,既是我心中所想,心口如一。

君不见伯牙子期乎?

淡,平淡,不是没有味道,而是另一种味道,是生活的味道。

苏东坡说“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是君子之交的味道,水虽然平静,但是解渴啊。

小人

小人在古代有很多意思,对儿童称小人,对身材十分矮小的人称小人,自己谦称小人,还有市井小人,原指普通民众,这些小人都是特定的人群和使用环境,没有贬义。

“小人之交甘若醴”中的小人,则是与君子相对的人。君子怎么做,小人反着来就行了。

君子心口如一,那小人就是心口皆非;君子道德高尚,小人则道德败坏。有高尚君子,就有卑鄙小人。

君子之交没有功利,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是由利益连接起来的,一旦满足不了彼此之间的公里需求,分分钟杀人放火。

但是真小人也不可怕,人做小人也做得坦坦荡荡,最可怕的是伪君子,内心明明是卑鄙小人, 却道貌岸然要装君子。

甘若醴

甘,甘甜的意思。醴(lǐ),指甜酒,也可以指甘甜的水。

甜酒,本来是很美好的东西。你看,文人就离不开酒,开心了要喝酒抒怀,难过了要借酒浇愁,一杯酒下肚,千古佳作就这样诞生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醉酒的状态下写出来的,酒醒后再怎么写也写不出那神韵。

但是,如果酒被小人利用呢?

我们常说酒肉朋友,就是“小人之交甘若醴”的意思。

在酒桌上胡吹牛皮,称兄道弟,看起来相亲相爱,如美酒一般甘甜,但是可能因为一句话说的不对,就翻脸不认人。

这样的交往,要不得!

要我说,什么小人之交甘若醴,明明是小人之交臭狗屎。

朋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就是对朋友的最好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我们主动去交朋友,还是成为别人的朋友,在互相的对待上,都应该真诚相待。

现代社会虽然很难做到朋友之间的交往完全不牵扯到利益层面,但是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坦诚。

小到一顿饭,大到几十个亿的生意,只有彼此坦诚了,这顿饭才能吃得愉快,这笔生意才能做得顺利。

说到一顿饭,最tm讨厌抢着买单的事,且不说是不是真心要去买单,就这种大庭广众之下争来抢去的行为,一点都不君子!

出自《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醴:甜酒。

这句话本来没有特别复杂的意思。只不过一直被后人引用解读,又被赋予新意。

小人之间的交往,是看重利益或者说因为利益才结合的,交往的双方都各得其所需,所以小人们在交往时,可谓是关系甜如美酒。又因为小人是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这句话的本意则并没有批判的意思,只是描述了两类人的交往,是对事实的陈述。君子和小人是对应的。对于多数人来说,成为小人很容易,成为君子也很困难。所以社会人很多人可以称之为小人。但所谓的小人,不过是具备君子的品德少,所谓的君子,也不过是具备的小人特点少。小人向上可以成为君子,君子向下即可成为小人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意思】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