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石秀为何执着要杨雄杀杨雄的妻子和丫鬟?
优质回答
杨雄的妻子名叫潘巧云,丫鬟叫迎儿,主仆二人都因为一个名叫裴如海的和尚,被杨雄惨杀于蓟州翠屏山。杨雄之所以对自己的妻子、丫鬟痛下杀手,除了裴如海外,其结义兄弟石秀的唆使和怂恿也是重要原因。
假如没有石秀“多管闲事”,潘巧云、迎儿不一定会死。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杨雄杀妻,可以说是石秀“借刀”杀人。杨雄杀妻,实则石秀杀嫂。
那么,石秀为何十分执着地要借杨雄之手,杀掉潘巧云与迎儿呢?
杨雄杀妻,早就隐伏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中
《水浒传》第三回书“九纹龙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道,鲁达在渭州城遇到了九纹龙史进和他的师父打虎将李忠,便盛情邀请师徒二人去吃酒。“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这就是书中写到的第一家大酒楼,潘家酒楼。
在潘家酒楼中,鲁达遇见了遭遇“虚钱实契”、“强媒硬保”欺骗的金翠莲。然后,鲁提辖因“镇关西”而在状元桥下的肉铺,三拳打死了郑屠。
这段故事中,就暗藏了石秀“执着要杨雄杀杨雄的妻子和丫鬟”的大伏笔:潘家酒楼、金翠莲,其中暗写了潘金莲,以及死在翠屏山的潘巧云。为何武松、石秀杀嫂的故事,都预伏在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情节之中呢?
却说鲁达听了金翠莲的哭诉,第二天便来到状元桥找郑屠的麻烦。郑屠被鲁提辖消遣,剁了十斤净精肉、十斤净肥肉便与鲁达打了起来。鲁达将郑屠踢翻在大街上,踏上一只脚,举起拳头骂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鲁达原本就是“镇关西”,因为金翠莲的挑唆,不满郑屠也叫这个绰号,便怒火中烧,打死了郑屠户。
这段故事,其实有蓝本出处,元杂剧中有一出《赵匡胤打董达》,说的是赵匡胤在关西护桥打死了恶霸董达,夺了他的坐骑金麒麟。这出杂剧几乎都被施耐庵移植到了《水浒传》中,鲁达的名字也是从董达而来,护桥改做状元桥,金麒麟改做“玉麒麟”,是大名府天王李成的坐骑,以及梁山好汉卢俊义。
所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隐藏的是北宋历史,这段历史导致了北宋迅速灭亡,也是《水浒传》中,石秀执着地怂恿杨雄杀妻、杀仆的重要原因。
武松以猪首祭兄,潘巧云家也是杀猪的
渭州城恐怕没有潘家酒楼,也没有状元桥,这两处地方其实都在东京汴梁。《东京梦华录》中说,皇宫禁苑宣德门东南有“潘楼街”,潘楼街上有“潘楼酒店”,就在“州桥”附近。状元桥,则与历史上唯一的皇子状元有关。宋徽宗的第三子赵楷参加科举考试,重和元年(1118年)时中了状元。
这几处地标,以及上面讲到的《赵匡胤打董达》的故事,一并隐喻了“宋金海上之盟”。重和元年时,辽国宋人通过童贯马植献“平辽策”,宋徽宗遂遣呼延庆、马政以买马为名,从登州上船,取海道来到金国,相约夹攻辽国,平分土地,北宋乘机收回燕云十六州。宣和四年(1122年)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二王子完颜宗望灭辽,然后灭宋,把“宋金海上之盟”变成了“虚钱实契”,将赵宋“赶打”出汴京,偏安于江南。
鲁达骂郑屠是“狗一般的人”,其实隐藏的是宋金海上之盟的推动者和执行者童贯,“狗”则说的是狗年出生的赵佶,也就是宋徽宗。这段历史,还隐藏在曾头市的故事中,梁山与曾头市之战,是一个辽国宋人段景住盗马而引发的,打的就是金国人。
那么,这段历史又与杨雄杀妻有什么关联呢?
郑屠是杀猪的,潘巧云家也是杀猪的,而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都生于猪年,北宋两代开国之君都属猪。《水浒传》中的杀猪卖猪肉,意味着宋徽宗出卖祖宗基业。
潘巧云生于七巧节,这是借用南唐后主李煜影射宋徽宗。宋神宗曾经在秘阁看见李后主的画像,赵佶出生后,神宗发现他与李煜很有几分相似,心中不快。所以,潘巧云隐伏在鲁达打死郑屠的故事之中,便有同样的隐喻。石秀先杀裴如海,后杀潘巧云,是“杀番”的意思。
武松杀嫂前,以“猪首”祭兄,杀潘金莲,也是“杀番”。因而,我认为《水浒传》中隐伏着梁山好汉抗金“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故事。
潘巧云与裴如海私通,石秀劝杨雄杀她,并非多管闲事。而为何又递刀给杨雄,劝哥哥不要饶了迎儿,要斩草除根。“斩草除根”才是石秀杀迎儿的原因,“迎”有投降之意,宋金海上之盟岂不就是向金国投降吗?斩掉“草”,“藩”就去掉了草字头,先前杀裴如海,等于是去掉了“水”,就剩下一个“番”字了。而杀“迎儿”的另一层寓意与武松杀嫂一样,又是“削藩”的寓意。
两段杀嫂故事,隐藏的都是“削藩”
假如说石秀执着地要杨雄杀妻杀仆是隐藏北宋的事,施耐庵就没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心思了,直接写岂不是更畅快?其实,“猪”的谐音隐藏着更深的深意,翠屏山的故事与阳谷县的故事其实是一个隐喻。这也是潘金莲、潘巧云预伏在鲁提辖故事之中的原因所在。
杨雄、石秀大闹翠屏山之后,便与时迁一同投奔梁山泊,“行到郓州地面”时,便引发了三打祝家庄的故事。郓州,其实就是东平府,宣和元年时,宋徽宗升郓州为州府。而武松杀嫂的故事,就发生在东平府阳谷县。
我在别的文章中,已经详细地解读过“三打祝家庄”其实就是“三打朱家庄”,是靖难之役的最后一战。这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中,隐伏了燕王朱棣进南京,建文帝遇难的秘史。“施耐庵”应当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把讳莫如深的建文帝去向深藏在《水浒传》之中。
石秀在三打祝家庄中,得到了钟离老人的帮助。祝家庄全部姓祝(朱),所以,这位钟离老人就是《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濠之钟离东乡人”。
石秀绰号是拼命三郎,这个三郎与宋江一样,都是隐喻皇帝的符码。赵光义、赵恒父子在家中都排行第三,朱允炆与赵佶一样,是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做了皇帝。而朱棣则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尽管他削夺了朱允炆的帝号、年号,历史上都不承认他是大明第二代君主。
这层寓意,隐藏在《水浒传》“引首”之中:“(太祖)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中,隐藏了真正的“强媒硬保”、“虚钱实契”,指的是杜太后的“金匮之盟”。施耐庵隐去宋真宗,意思是没有金匮之盟,就没有这朝皇帝。假如宋太宗遵守母亲的盟约,赵恒同样做不了大宋君主。违背母亲盟约,岂不就是“孝义黑三郎”?同时,又以遗漏宋真宗的写法,暗藏了明太祖“孙立”。
三郎们的皇位,岂不都是“拼命”得来的?所以,石秀必定要借杨雄之手,杀掉潘巧云以及迎儿了。
杨雄杀妻杀仆,也是石秀杀嫂,与武松杀潘金莲一样,是导致靖难之役的一个直接诱因,那就是建文帝削藩。潘金莲因王婆而丧命,潘巧云的前夫是王押司,都是“藩王”,这几个人物都亡于书中,这两段杀嫂故事,写的都是“削藩”。
上文讲到,州桥、状元桥、潘家酒楼等等地名其实都是写的北宋京城。而武松故事中的景阳冈、阳谷县、紫石街、狮子桥,则是写的南京城,以及靖难之役最后一战中,做内应迎接朱棣进城的李景隆和谷王朱橞,“三打祝家庄”中就有很多“李应”。
如此,石秀执着要杨雄杀杨雄的妻子和丫鬟的谜团也可以解开了。另外多说一句,杨雄、石秀在翠屏山杀潘巧云、迎儿,引出了鼓上蚤时迁,这个人物的出现,便暗藏了朱棣迁都。
如何理解和解读《水浒传》中的石秀?
优质回答
石秀武功高强,但贫穷,遇杨雄前靠卖柴度日,生活困苦。石秀见杨雄被几个无赖泼皮逼住,欲抢抢夺财物,奋力勇为解围,虽有点俠肝义胆,见义勇为。但石秀仍属于心狠手辣之人,和不安分之人。见杨雄女人偷人,虽帮助杨雄洗去耻辱,但石秀随便杀人,又怂恿杨杀妻、杀丫环,一下把杨雄推下深渊,仅一奸情就伤四条人命。石秀的做法不菅是在什么社会,都做的太过了。他和杨雄上梁山,晁盖认为他们是不耻之人,有毁梁山好汉英名要斩他们,幸而晁盖已被宋江架空说话无用,宋江不菅什么垃圾人都收,才保住性命。石秀这种人不能当朋友,明帮朋友,实是害朋友。因为过激,解决方法太血腥。
石秀,外号“拼命三郎”,排第三十三把交椅,讳名“天慧星”。
从流浪途中且偶然救了杨雄,并被杨雄好心收留了以后,认了杨雄做大哥,遂结生死之交。
杨雄长期在街门当班,经常不在家。他与二婚婆娘潘巧云、老丈人一起,小日子过得还算安逸。
石秀当时寄宿在杨雄家一些日子,总不能不住,后同潘巧云的父亲合伙开了肉铺。
时间一长,见石秀年轻力壮,单身一人,被潘巧云看上了。
石秀心里明白,兄弟妻不可欺。潘巧云见石秀不解风情,寂寞难耐,目标转移到干师兄裴如海身上。
潘巧云水性杨花,投桃送抱,与裴如海鬼混的事情,被石秀察觉,便告知了杨雄。
然而,潘巧云恶人先告状,反咬石秀一口,污篾石秀调戏她。
这个杨雄耳根软,一气之下赶走石秀。
石秀忍气吞声,悄悄找机会杀死了打更的胡道和裴如海,为自己也为杨雄出了口恶气。
后来,石秀告知杨雄事情原委,杨雄知道自己戴了绿帽,家丑不可外扬。捉奸不成,但石秀先下手为强,已无法挽回。又担心潘巧云和丫鬟走漏风声,害了石秀性命。
这种情况下,杨雄被逼无奈,两人使计把潘巧云和丫鬟迎儿骗到翠屏山,一怒之下,全给杀了。遂往梁山逃命。
说起石秀杨雄他俩做的事与宋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杀老婆的同道中人。
后与时迁,三人结伴奔梁山,途经祝家庄。
时迁偷鸡被抓,石秀烧村,导致梁山与祝家庄结下梁子。
经营救后回梁山,晁盖要杀石秀、杨雄,但被宋江救下。
三打祝家庄,石秀潜伏探明盘陀山的机关,梁山大军一举攻破,展现了石秀牛逼的获取情报的能力,立了大功。
后来,石秀跳楼劫法场,救出卢俊义,被封梁山第八名步军头领。
招安后,远征方腊时,在昱岭关被乱箭射死,朝廷封“忠武郎”。
石秀为兄弟两肋插刀,嫉恶如仇,英雄也。
如何评价《水浒传》?为什么石秀被称为“拼命三郎”呢?
优质回答
石秀性钢强,大抱不平,遇到弱者拔刀相助,做了好事不留姓名,随后有这样的留言,大路不平,旁人铲修,他在家排名老三,又叫三廊,平时为人很谦虚,深受家内家外人欢迎!所以他正义顽强,打仗勇猛,留传至今,名言出自于英雄事迹,【大路不平旁人铲修,说出手就出手】!???????
正好我以前写了一篇关于石秀的文章,如有不当之处,还望不吝赐教——若说《水浒》中哪位梁山好汉最适合做侦探,依我看来,非石秀莫属。明末清初大才子金圣叹评价石秀:“石秀何如人也?曰:警人也,”这里我还想加一句:“石秀何如人也?曰:狠人也。”
石秀之狠不同于武松之狠,武松之狠给人一种阳刚豪壮之气,而石秀之狠却给人一种阴冷狠毒之气。 杨雄的老婆潘巧云当着石秀的面称赞裴如海,他念经可好听啦!只这一句,石秀就瞧出端倪,这妇人包藏淫心,绝不是什么正经女人。
当然,石秀也结合了潘巧云平日里的一举一动得出的答案,他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不正是一个侦探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吗? 于是石秀得出一个结论,莫道直不直,须防仁不仁。至此,裴如海潘巧云这对奸夫淫妇一直处在石大侦探的严密监视之中。
”拼命三郎“石秀 当报晓头陀连日来在杨雄家后门直巷里敲木鱼高声叫佛时,石秀就寻思,后门直巷是条死巷,如何连日来这里敲木鱼,此事必有蹊跷!这份心机,鲁智深没有,林冲没有,武松同样也没有,唯独石秀有。是啊,你敲木鱼是为了报晓,那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听见,却如何跑到人家后门偏僻死巷里去?
石秀生疑,门缝里张时,果然撞见了奸情,这下眼见为实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你遇见好朋友的老婆挽着一个男人的胳膊走进了一家宾馆,你该怎么办,要不要告诉他?这肯定是你首先考虑的问题。
石秀同样如此,书中交代——石秀巴得天明,把猪出去门前挂了卖个早市。饭罢,讨了一遭赊钱。日中前后,径到州衙前来寻杨雄。却好行至州桥边,正迎见杨雄。
从这段描写中看出,其实石秀内心也在犹豫,这件丑事要不要告诉杨雄?如果是阮小七,断不会如此犹豫,恐怕天不明就跑去找杨雄了。如果是鲁智深,恐怕当场就把裴如海给撕了。
但偏是石秀,偏如此警觉精细,看的读者都跟着急。 石秀见了杨雄,并没有张口就说,是杨雄看出石秀闷闷不乐,寻问之下,石秀才把心一横,道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杨雄一听,被一个和尚给绿了,勃然大怒,恨不得立马跑回家把潘巧云碎尸万段。这里又体现出石秀的精细之处来,俗话说捉奸见双,捉贼见赃,那淫妇要是死不承认,单凭石秀一张嘴,如何坐实奸情?
所以,石秀就劝杨雄先忍气吞声,晚上回去当做什么也发生一样,该吃吃,该睡睡,待捉奸见双时,奸夫淫妇自然没得话说。这里杨雄的表现完全是个气疯了的乌龟,不过可以理解,试问谁的老婆被和尚睡了,还能表现的镇静自若?
可惜啊,剧情发展总是事与愿违,杨雄喝的酩酊大醉回到了家,没头没脑的骂了几句潘巧云你这贱人怎样怎样,然后睡的不省人事了。酒后吐真言啊,潘巧云做贼心虚,心想着石秀肯定撞见了奸情,并且告诉了杨雄,于是便上演了一幕贼喊抓贼的闹剧。
第二天早上杨雄酒醒以后,潘巧云便哭哭啼啼的反咬石秀一口,对杨雄说石秀三番五次的调戏于她。杨雄又是勃然大怒,料定昨日石秀恶人先告状,真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我们看看,这个杨雄啊,真是一个毫无主见的糊涂蛋,活该被绿。他在整件事情中的表现,跟石秀形成强烈的反差,这里让我们感觉到,他除了是个工作狂之外,简直一无是处。
难怪金圣叹批道:杨雄和石秀,是石秀写的好。 ”病关索“杨雄 我们接着往下看,杨雄吩咐丈人潘公拆了肉案,肉店买卖不做了,摆明了打发石秀走。石秀看到这一切,只笑道:“是了。”施老爷子才高八斗,《水浒》不愧为千古名著,只短短两个字,道出了千百般滋味,石秀精细警觉的个性力透纸背,扑面而来。我常说,读《水浒》,切不可囫囵吞枣,切不可只看一遍,一定要反复细读,方解其中之味,不然辜负耐庵一番良苦用心也。
潘巧云是多变的白骨精,那石秀就是神通广大的孙,任你阴谋诡计,都逃不过孙的火眼金睛。石秀一看这阵势,完全明白了,一定是昨夜杨雄酒后失言,潘巧云贼喊抓贼,反咬一口。我们看看,石秀精细警觉如此,够不够格当个大侦探?
当下石秀并没有急于找杨雄解释,而是收拾行李,悄悄的走了。他知道辩解没用,只会越描越黑,一切用事实说话。 说完了石秀的精细警觉,我们再来看看他的阴冷狠毒。其实对于这件事,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应该就此打住,从此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毕竟是人家的家事,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
但石秀不这么想,他觉得他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了侮辱,他往后的所作所为,与其说是替杨雄惩罚奸夫淫妇,倒不如说是为自己洗白,出胸中这口恶气。 月黑风高杀人夜,石秀潜入杨雄家后门的那条死巷,先杀报晓头陀,后杀奸夫裴如海,扒了两具死尸的衣服带走,并将凶刀留在头陀身边,造成二人互杀身死的假象。
一夜两命,赤身裸体的死在杨雄家的后门巷子里,震动整个蓟州城,闹得满城风雨,大街小巷议论纷纷。杨雄就是再糊涂,心中也明白,这是石秀做的,而且就是做给他看的,一切用事实说话。如果潘巧云真的清白,那么深更半夜头陀和裴如海的尸体作何解释?
石秀作下惊天血案以后,找到杨雄开口就说:“哥哥,兄弟不说谎么?”然后将二人的衣裳丢给杨雄看,听听这口气,劈头盖脸的质问杨雄,此时的石秀高高在上,此时的杨雄却内疚悔恨,不停的向自己的好兄弟道歉认错。
事已至此,本该结束了,毕竟石秀已经为自己洗白,血案也盖棺定论,就是互杀身死,气也出了,名声也赎回了,兄弟也和好了,可以逍遥法外去了。至于杨雄如何处置潘巧云,那是人家两口子的事,石秀该收手了。
这里有一个细节,不得不说,杨雄的身份是什么?蓟州府两院押狱兼行刑侩子,专管刑事案件的公门中人,而此时的石秀是手握两条人命的杀人犯,杨雄却只字不提石秀所犯的杀人之罪,而是好言好语的向石秀道歉,难道只是出于对错怪石秀的愧疚和搞清真相的感激吗?
绝对不是,杨雄潜意识就根本没有把朝廷律法当成一回事,这种对朝廷律法的随意践踏和漠视,《水浒》中随处可见。 潘巧云 可以说,《水浒》中所有的国家公务员没有一个是奉公守法的。宋江、朱仝、雷横、李云、杨雄等等统统如此,在公与私的面前,这些人全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徇私枉法,而且耐庵在写的时候是抱着欣赏和褒奖的态度的,为什么?
这就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社会现实,当一个国家在百姓心中失去信任和希望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的律法自然在他们心中不值一提,为什么历代封建统治者将《水浒》视为反书禁书,都是有原因的。 言归正传,石秀收手了吗?没有,而且招招狠毒,当杨雄扬言要割碎了潘巧云时,石秀立马火上浇油,并且为杨雄出谋划策,美其名曰教哥哥做一个好男子。
于是,杨雄依计而行,将潘巧云和丫鬟迎儿诱骗到翠屏山,最血腥的一幕即将上演。 翠屏山上,石秀咄咄逼人,和潘巧云从头到尾细细对质,逼着潘巧云当着自己丈夫的面把奸情一五一十的交代清楚,阴冷狠毒至此,令人不寒而栗。
那杨雄虽然愚钝,也是个刚烈的好汉啊,听着自己被绿的全过程,心中怒火中烧,石秀适时的递过来一把刀,潘巧云和迎儿的下场可想而知…… 读至此处,不禁掩卷沉思,若无石秀火上浇油,步步紧逼,也许杨雄不至于杀了潘巧云。
整个过程,杨雄就像个提线木偶一般被石秀牢牢操控,石秀的每句话都时时刻刻刺激着杨雄的神经,调动着杨雄的情绪,直至杨雄的怒火彻底被点燃,像火山一样爆发,石秀一手策划导演的这场悲剧才落下帷幕。
《水浒》四大淫妇,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贾氏最终的结局都很惨,但说实话潘巧云最无辜。阎婆惜贪得无厌,恩将仇报,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了一百两金子命丧黄泉,自作孽,不可活。潘金莲串通奸夫毒杀亲夫,死有余辜。贾氏串通奸夫霸占亲夫家产,诬告亲夫勾结梁山贼寇,欲致亲夫于死地,死不足惜。
唯有潘巧云,在我们现在看来,除了偷汉子之外,并无其他罪大恶极之处。 在宋代,对通奸罪的处置是最合乎现代文明的。宋代立法继承自《唐律》,规定“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女人偷汉子虽然被千夫所指,但大多是基于道德上的谴责,其罪过远没有秦汉和明清时期那么严厉,动不动侵猪笼,骑木驴什么的,只不过梁山好汉大多充当了地下判官而已。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水浒传》中拼命三郎石秀和潘巧云到底有没有见不得人的事?
优质回答
石秀绰号“拼命三郎”,讲义气,豪爽,是个响当当的好汉。
而杨雄,号称“病关索”,威武雄壮,气势非同一般。
杨雄在水泊梁山中,存在感并不高,杨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杀了美妻潘巧云。
潘巧云曾经告诉杨雄,石秀欺负于她,那石秀到底有没有吃潘巧云的豆腐?
没有。
石秀发现嫂子奸情,嫂子恶人先告了状
石秀和杨雄都是实诚人,但石秀心比杨雄细。
杨雄公务非常繁忙,一个月三十天,有二十多天是不在的。石秀来了后,杨雄让石秀和老丈人一起开了个肉铺。
有一天,石秀发现了嫂子潘巧云和和尚裴如海的奸情,这还了得。
为了杨雄不被长期戴绿帽子,石秀跑到杨雄那里,把潘巧云的丑事说了出来。于是乎,两人开始喝酒,杨雄一不小心就喝多了。
回到家的杨雄,说话走了风声。第二天天亮后,潘巧云恶人先告状,说石秀吃她豆腐。这下,杨雄有点懵,直接关了店铺,并让石秀走人。
杨雄最后看到了真相,潘巧云香消玉损
石秀告状不成,反被嫂子咬了一口,怎么办?是悄悄离开,还是把争取案子破了?
石秀选择了后者,经过仔细蹲点,石秀先是杀了裴如海,还有那个打更通风报信的头陀。
之后,又经过策划,让杨雄把潘巧云和丫鬟迎儿约到了郊外的山林里。然后展开了审问。
如果直接审潘巧云,效果不见得好。于是,迎儿成了先被审问的对象。
果然,威逼利诱之下,迎儿全招了。
杨雄一怒之下,杀了老婆和丫鬟 ,然后和石秀一起上了梁山。
说石秀调戏了嫂子,那是潘巧云的恶人先告状,好在,经过石秀的努力,让杨雄最终得知了真情。
我是聊文史,我的主要创作领域是在历史方面。当然,文史不分家,与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我也是很感兴趣的。《水浒传》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长篇小说。
拼命三郎石秀和潘巧云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石秀是杨雄的把兄弟,潘巧云是杨雄的妻子。杨雄痴迷练武,对女色不太感兴趣。潘巧云独守空房,不免动花花心思。等见到石秀,被小伙子迷住了,一心想和他相好。可石秀是一条堂堂好汉,朋友妻不可欺,他怎么会对潘巧云感兴趣呢?
石秀发现潘巧云品行不端,生怕杨雄带绿帽子,开始时刻留意。有一天,石秀发现潘巧云跟和尚裴如海眉来眼去,怀疑二人有不正当的关系。经过调查,石秀果然识破了潘巧云和裴如海的奸情。石秀建议杨雄捉奸,杨雄这个糊涂蛋却自己露了口风。潘巧云设计陷害石秀,反咬一口说石秀调戏自己。杨雄一怒之下,把石秀赶出了家门。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石秀埋伏在杨雄家门口,杀了裴如海,自证清白。兄弟二人将潘巧云骗到翠屏山,审清问明后杀死潘巧云,一起上梁山。
从上面的情节可以看出,拼命三郎石秀和潘巧云没有发生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说石秀调戏自己,是潘巧云的陷害之词,不可相信。石秀在《水浒传》里算得上一条堂堂正正的好汉,怎么会做这样的苟且之事呢?
,
《水浒传》中,石秀为什么非要致潘巧云于死地?
优质回答
???前个问题分享了石秀智杀裴如海的故事,既然裴如海已经被石秀杀死了,石秀为什么还要撺掇杨雄杀死潘巧云呢?
*潘巧云、石秀
一、书中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
???我们知道,《水浒传》基本上是一部以男人为主题的打打杀杀故事书,女人只是男人的陪衬,男主需要有这么个女角,潘巧云就是为突出石秀而准备的,死也是为了证明石秀的清白。贪恋女子不是好汉,除之而后快。潘巧云只有死了,杨雄、石秀才能无牵无挂地上梁山。
???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潘金莲是为武松而塑造的;金翠莲是为鲁智深准备的;阎婆惜是为宋江而诞生的。
*潘巧云、杨雄
二、站在石秀的角度来看,潘巧云必须要死
???石秀在杨雄危难时刻,给杨雄解了围,二人结拜了兄弟。杨雄待石秀如亲骨肉一般,石秀也当杨雄为亲哥哥,石秀处处维护杨雄的利益。
???潘巧云先夫王押司二周年,请来和尚做些功果与他。杨雄要当班,委托石秀帮着料理。当看到年轻和尚裴如海两只贼溜溜的眼睛沾在潘巧云身上,巧云也笑嘻嘻地看着和尚,石秀已有三分不满了。对着和尚自我介绍说,我叫石秀,金陵人士。平生只好管闲事,替人出力,人称拼命三郎。是个粗卤汉子,礼数不到,和尚休怪。其实石秀自我介绍时,就是在警告和尚。和尚裴如海也的确对这个叔叔很忌讳,当从巧云嘴里得知,石秀不是杨雄的亲骨肉,这才放心。谁知这两人眼拙,为此丢掉了性命,不知这时会怎样想啊?
*潘巧云、裴如海
???话说海和尚领着众僧赴道场,潘巧云素装淡裹,拈香礼佛。海和尚越逞精神,念动真言。做完道场,海和尚转到妇人身边,看着巧云嘻嘻地笑,巧云也掩口娇笑,两个眉来眼去,以目传情。石秀看在眼里,已有五分不快,推说肚子疼,自去睡在板壁后了。追荐到四更时分,众人都困了,唯那海和尚越逞精神,高声看诵。引得那巧云欲火炽盛,叫丫环请海和尚说话,借口到报恩寺给娘还旧愿,想乘机私会。不想这一切都被板壁后,假睡的石秀张得一清二楚。石秀忍了一肚子鸟气,很替哥哥杨雄抱不平。
???巧云次日去寺中还旧愿,那裴如海特准备了有力气的好酒,灌醉了潘公,支开丫环迎儿,把巧云勾到手了。两人并不满足,约好乘杨雄当班时,两人色胆包天,要在巧云房里私会苟合。
*潘巧云、海和尚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一个头陀五更时的木鱼声,引起石秀的注意。石秀去门缝看时,只见海和尚闪将出后门,和头陀一起去了。石秀肺都气炸了,哥哥如此豪杰,却撞着这个淫妇。卖过早市,石秀找到杨雄,把这件事对杨雄说了。谁知杨雄当日喝醉了酒,在妇人面前说漏了嘴,妇人乘机反告石秀非礼她。杨雄听信妇人的话,拆了柜子和肉案,石秀待要和杨雄分辨,怕杨雄出丑。石秀把账目明明白白地交给潘公,告辞而去。
???你想想,石秀是个社会底层挣扎的人,人情世故看得比较透彻,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他非常在意别人怎么看他,爱惜自己名誉如同生命。嫂子这样看轻他,并诬陷他不轨,就他的火爆脾气,怎么能忍受得了,所以挑唆杨雄杀死潘巧云。再者潘巧云的本性如此,既有一个裴如海,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不如斩草除根,杀死为快。
*石秀
三、站在潘巧云角度看石秀
???你石秀是个靠卖柴为生的,你只是杨雄的结拜兄弟,又没有血缘关系。在家里管你吃、管你住,还吩咐我帮着做些衣服巾帻。我凭什么要照顾你。俗话说得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况且你还爱管闲事,时刻盯着我,坏了我和海和尚的好事,你就是我眼中钉,肉中刺,泼你一盆脏水,让你无地自容,乖乖地滚出去,方才解我心头之恨。
???这潘巧云如果知道自己的结局如此之惨,就不会为了一时快活,而做出这两件头等错事,出轨海和尚,诬陷石秀。可惜呀,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潘巧云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为了一时的痛快,而做出令自己后悔一生的事。
???朋友们,今天的问答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朋友,给个关注呗,谢谢啦!
潘巧云注意性格偏执的石秀
潘巧云是被杨雄杀的,但人们却习惯说石秀杀嫂,因为潘巧云的死是石秀一力促成的。
石秀为什么要置潘巧云与死地?仅仅因为潘巧云说了一次他的坏话,诬陷了他吗?
原因也不是这么简单。
从头说起,杨雄带石秀到家里时曾吩咐家人‘准备衣服巾帻’,这‘家人’是指谁呢?除了潘巧云还能是谁?但潘巧云好象没有听杨雄的话为石秀准备新衣,反倒是过了两个多月之后石秀自己为自己更换了新衣,这就意味着从一开始潘巧云就不欢迎石秀的到来,她不喜欢这个外来的叔叔,所以才会怠慢他。
潘巧云怠慢石秀,石秀能不心领神会吗?
还有其他问题。按石秀的说法,潘巧云也常对他说些‘疯话’。这‘疯话’到底是什么话,是勾引的话吗?她既然不喜欢他不欢迎他干吗还勾引他?其实疯话也有各种不同性质的,比方说,潘金莲也对武松说过疯话,但这疯话里是有真情的,她是真的喜欢武松。而武松也曾对孙二娘说过疯话,但那只是戏弄的性质,没有感情在里面。
日常生活里,有太熟悉太随意的叔嫂之间开个荤玩笑也是常有的事,这是玩笑性质的疯话。潘巧云到底对石秀说了些什么疯话?
首先可以排除玩笑性质的疯话,因为她们的熟悉程度不够。其次也可以排除掉真感情,因为潘巧云不可能喜欢石秀。只要把潘金莲对武松的态度和潘巧云对石秀的态度做个对比就会明白。潘金莲对武松是何等关心何等在意,而潘巧云对石秀是明显的怠慢。
所以潘巧云对石秀说的疯话,只能是戏弄性质的,她拿他耍弄,她不敬重他,她看不起他。
武松戏弄孙二娘时,孙二娘立刻就起了杀心,‘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竟来戏弄老娘。’那么潘巧云戏弄石秀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是因为喜欢而勾引,谁也不会对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起杀心的,但反过来不喜欢却戏弄,本身就有轻慢、侮辱的意思,焉能不恨呢?
还有,潘巧云当着石秀的面和海和尚眉来眼去,会不会也是存心刺激石秀,石秀是不是一点都不好色呢?也未必。他窥视到的何止是奸情,也有美色啊!
石秀换上新衣买猪回来,看到肉铺已经收拾起来,他心里立即想到:哥哥自出外当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身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
他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是嫂嫂对他有意见呢?为什么不想到是杨雄或者潘公对他有意见呢?而且还非得是对他换新衣有意见。
难道他换新衣是换给嫂嫂看的吗?他是不是也想讨好取悦嫂嫂,他多半是自惭形秽,知道嫂嫂不喜欢他破衣烂衫的样子。这就意味着石秀也想讨潘巧云欢心。
但结果是即便他穿上新衣,潘巧云一样不把他往眼里去,甚至当着他的面和海和尚调情。她宁可和和尚偷情,也瞧不上他石秀。
海和尚说:你家这个叔叔好生利害。潘巧云说:这个睬他则甚!又不是亲骨肉。这句话在板壁后偷窥的石秀相信也偷听到了,这让他心里更有了底。他知道潘巧云从来没有把他往眼里瞧过,他也知道他不可能得到这个女人的垂青,他更知道她迟早会赶他走,因为不是亲骨肉嘛,哪有常住的道理。
他对潘巧云的恨也越烧越旺。
出身卑微的人由于经常遭遇冷眼和歧视,很容易形成偏狭的心理,石秀是这种人的典型。
由于潘巧云的慢待和轻视,加上他自己的偏狭,导致他对潘巧云形成不可扼止的仇恨,所以才不择手段致她于死地。而潘巧云自己呢,也有些失之太轻浮,她千不该万不该招惹石秀。
《水浒传》小说里,石秀的绰号是“拼命三郎”。石秀都有哪些拼命的表现呢?
优质回答
记忆最深的是宋江派他打先锋准备去收卢俊义,卢俊义的管家做了手脚让官差赶紧把卢俊义砍了,当时囚车都押出来了,石秀一看头绪不对,眼睛一瞪从楼上跳下去就砍,喊了一嗓子“梁山好汉全伙在此”咔咔就砍人,闹的燕青以为咋回事呢也跟着疯子扬黄土,抢了把刀也开始砍人…结果,屁,就他们几个,没一会儿就让人逮住了…不过起码是拖延住了行刑,没过几天宋江们就真的来了…
说起来吴用是真不是个东西,在人家墙上提反诗,差点把卢俊义小命给送了…而且吴用自始至终做事都挺龌龊的,生活里遇见这种人得躲远点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水浒传石秀扮演者】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