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说反三俗提高了德云社的知名度,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谢邀!先说说我刚查了查当初提出的三俗是哪三俗,以前是知其意不知详细。以前还有个针对反三俗的段子,不知道多少人看过,多少人还记得。2006年开始有了相声界反三俗的声音,这里头的三俗是庸俗、低俗、媚俗。我再往前捋三俗这个说法的来源,不是说相声界的,似乎是说体制内的风气的。我也是粗略了解,不敢说就对啊。以前老百姓听相声就是觉得可乐就开怀一笑,可乐的素材都是老百姓身边和生活里的人和事,不陌生,提炼出来很有画面感,就乐了。相声反三俗提出来后,好些百姓开始思考何为雅,何为俗?我们喜欢的相声,能让我们来开怀的段子怎么就成了三俗了,这不是说喜欢相声的人也是俗的?俗的对面是雅,什么是雅?什么是俗?谁来界定?在反三俗与什么是雅什么是俗,为什么所谓的三俗的代表德云社反而在争论声中发展壮大到占据相声市场大半壁江山,去听的还都真金白银买了票?!我觉得真正受到百姓喜欢,并且受到大多数观众喜欢的,肯定不是俗,否则脱离群众自说自话才叫雅?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不怕诋毁和质疑,反而会在诋毁质疑中,更加尊重和珍惜观众的认可,为了对得起这份认可而不断调整发展,最终雅俗共赏。
其他网友回答
做在高堂的老爷说大话不兼腰疼。我在2OOO年左右在大珊栏那。老看见拿着快板拦路人去听相声的。和要饭的一样。艺人吃多少幸苦。今能成事真不容易。支持德云社。
其他网友回答
我很少回答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郭德纲确实应该感谢那些提出“反三俗”的某知名人士,对郭德纲加速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何反三俗!当然怒反三俗的人自己最清楚,再说是不是所谓的“三俗”观众们心中也有数,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奇怪的是越反越火,难道喜欢德云社的观众都俗不可耐吗!不然,正因为反的正是观众喜欢的郭德纲先生,德云社是一个普通的民营文化社团,没有背景,没有权威,在这种弱势环境下,迫使德云社加快了创新题材,提高才艺,以民为本,传承传统文化的步伐,采取适者生存的思路,走自己的路,两耳不闻窗外事,苦思冥想为传承。至于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功与过就让观众和民众去评说吧,就这样成就了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知名度。
其他网友回答
哎,怎么说呢?两行辛酸泪,一纸无字书。
想起来总是会有人说:“你的谢谢我,当初要不是我那么对你,你能有今天的成功?”可是,我想知道,别人的成功与你的无端折磨有什么关系?除了你给予的痛苦,可曾从你这里获取过任何有益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郭德纲三进北京,需要他的老师(曾以为是师父,可被断然拒绝)证明其师承,遭到拒绝!当郭德纲成功后,在相声界大放厥词,抨击郭德纲不尊师道,起诉到法庭,后败诉收场,徒留笑柄!
郭德纲曾说过:“第三次进京,但凡有人收留我,让我当个马弁我就认头了,可是他们怕我咬他们,生生把我逼成了龙。”
当郭德纲成立了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前身),把相声带回小剧场时,时境艰难,有看热闹的,有嗤之以鼻的,有打混搅局的,也有鼎力相助的,有仗义执言的,因为没有威胁到体制内浑浑噩噩的潇洒,自然也有言语鼓励的。
05年,郭德纲与张文顺先生合作合作《相声五十年怪现状》宛如晴天惊雷,彻底撕碎了裹在一类演员披着的皇帝的新装,赤裸裸的虚弱的躯体是见不得阳光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相声界的同仁前所未有的团结在了反郭德纲阵营,似乎一个郭德纲死掉,世界就能安静了,和谐了。
看不见硝烟又无比残酷的战斗自此开始。2006年,郭德纲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起诉的是汪洋,原因是郭德纲在相声中的砸挂损害了其名誉权,胜诉后的汪洋曾对人提起,直言道:“受了别人蛊惑了。”无论他是否有心或是无意,已经把战争引向了一个新的名词“反三俗”。自此,三俗这两个字响彻神州大地,反三俗成为了体制内同仁们锲而不舍,毕生奋斗的目标。
2010年8月风波,险些致乍暖还寒的德云社于死地。两位弟子临危出走,做为创始人的师弟也同时退出,更由于“假记者”事件被北京台号召全国抵制郭德纲,当时的北京台台长叫王晓东。
2013年王晓东去世,郭德纲不点名的作诗一首,又被所有道德帝抨击没有德,没有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可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说的是,如果有人要置我于死地,无论你们多么尊敬他—不管是装样子还是真感情,对不起,那是你们的事。我做不到为一个险些置我于死地的人悲伤,我也没那么伟大,可以死者为大就不计他所做的腌臜事!
从2013年至今,反三俗日益激烈,手段颇多,各类博士轮番登场,我很奇怪,是不是中国的博士学的专业就是反三俗?
……………
当人民日报反复肯定郭德纲时,体制内的人也来个360度大转弯,不再说反三俗,而说是反三俗帮助了郭德纲成名!
我只想明白,既然反三俗可以这么成功?何不在自己人身上用用,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有人说反三俗提高了德云社的知名度你怎么看】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