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的“忠骨”为什么称为忠骨?
优质回答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的“忠骨”出自于清代的龚自珍写的记事诗中的一件事情。揭露了清朝政府腐朽没落,以无数人战败胡人时期死亡无数,洋溢着龚自珍的爱国热情。
忠骨指因为战斗而牺牲的战士的尸体。意思是烈士的尸体可以埋在战斗的地方,而不必运回来(家乡)埋葬。
忠良志士万万千,
护佑神州大家园。
英烈忠魂知多少?
安息华夏好河山。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为什么日本会用这句话?
优质回答
最近,这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着实火了一阵,用句雅致,又贴合情境,使得这次的物资援助有点“君子相交”的清雅意味,而不是单纯的一次人道援助,有温度了很多。
先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诗句语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是一首七绝诗,收录在《全唐诗》的143卷,单从诗名就能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如下: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歌的内容并不难理解,沅水也就是湖南西北境的沅江,武冈是湖南西南部的一个县市,一南一北,王昌龄与柴侍御就此即将分别两地。虽是两处地方,隔得很远,但水波相接,江河同流,从大处着眼,也不过是毗邻相近,有点“隔山隔水”的两处地方罢了。云雨相同,明月共照,与在一处地方没多少区别,所以“不觉有离伤”。
由此,很有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味,王昌龄的七绝多以委婉含蓄为主,意境深远,离伤未必没有,在此,更多的也是宽慰友人,昭示彼此友谊深重,无关距离远近,更何况两地还“通波”相连,并不算远,借此来减轻离情别绪,可以说是很用心了。
为什么日本会用这句话?
可以看到此次很多日本城市都秀了一把古诗词,日本富山县的“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湖北总商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的医疗物资上,印着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等,其内涵其实都是“中国加油”的意思,倒是不用刻意的去解读。下面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有着友谊的基础
严格的来说应该是为什么日本舞鹤市会用这句话。“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一句是在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市的物资上的,大连市与日本舞鹤市早在1982年就结为了友好城市,今年是第38个年头。同样的其他日本城市也是对口相应的友谊城市进行的驰援。这一份份城市友谊是有着基础的,这样使得用上一些“知己式”、“兄弟式”的诗句,不会显得很突兀。
有着相近的文化基础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关系不用多加赘述,这样使得日本用上这样的诗句,国人会感觉很自然,感觉别具匠心,而不至于感觉很惊奇,想想美国突然来这么一句诗词,我们会是什么表情。
日本的细致
日本的细致、细腻,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儒家文化圈很大,此次日本能够想到通过彼此相熟的诗词来拉近互相之间的距离,与国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国人的好感和好评,确实是别具匠心的,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简单来说,日本是通过诗歌这种偏文艺的方式,来表达“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意思,现在看来,效果很好,也有着足够的温度,值得学习。
这次湖北疫情,牵动了中华儿女的心,也牵动了同为中华文化圈的日本的心,他们对这次中国的疫情感同身受,在我们艰难时刻捐赠物资,并利用文化的力量,在文化情感上同我们站在一起。他们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他们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深深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说我们都是共同作战的战士,生死与共,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意思是凡是明月照耀云雨笼罩的地方,大家都是一家人,充分体现了我们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好玩的国学,今天就来讲讲王昌龄的这首诗。
古人非常重视友谊,按照儒家的观点,朋友也是人的五伦之一。而在古代,离别是一件非常感伤的事情。从诗经时代开始,人们折柳送别,到后来的隋堤相送、灞陵伤别,诗歌中总是充满了感伤。这也是人类的最深沉的情感之一。但是送别也并非全是伤感,也有昂扬的,积极的,也有宽慰的,鼓励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感呢?
好玩的国学认为,这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受到时代的影响。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代,而盛唐时代的情绪都是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人们远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人们对于离别并没有多少伤感,而是鼓励朋友早日建功立业。比如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比如王昌龄的这首“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都有一种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
第二是个人的性格特质。一般来说,性格积极乐观向上的诗人,一般在写离别诗的时候,都是比较乐观的,他们不会做悲伤之语,把离别当成是生离死别,而是安慰朋友。王昌龄就是这样的诗人。
事实上,王昌龄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遭遇人生中的巨大的挫折。他刚刚被贬官到湖南的龙标做县尉。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当年李白在流放途中,听到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就非常关心,专门写了一首诗给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而王昌龄被贬到龙标的时候,恰好一个朋友柴侍御也被贬,也离开龙标到别的更远的地方去,王昌龄就送这个朋友,并写诗相赠。
在这个时候,王昌龄的心情是极为低落的,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用一种极为乐观的态度,宽慰自己的朋友。其实,王昌龄这是强忍着悲伤,他的轻松其实是故意为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王昌龄的悲愤。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个同为天涯沦落人,但是王昌龄并没有白居易那样的悲伤,而是非常乐观非常轻松地告诉朋友: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本来是宽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其实我们并未分离,两地有山水相连,更何况我们同处一轮明月之下,我们还是同在一个故乡。后来这两句话有了更深的哲学意义:我们同处一片蓝天,明月不会偏私,它照着你,也照着我,我们人分两地,但心永远在一起。
由此可见,日本捐赠物资中,写下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准确地把握了这句诗的哲学含义!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谁写的】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