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指什么部位器官(五官指什么?)

尴尬了,有谁知道,五官除了眼,耳,鼻,唇,还有一官是什么呢?

优质回答

还有一官为舌,即舌头。

五官是中医理论。鼻、眼、口、耳、舌,分别对应着五脏,会呈现出来五脏的外在反映,以外在的“青、黑、黄、白、赤”颜色来对应观察、综合判断脏腑的健康与否。

鼻:对应肺脏,即鼻为肺窍。肺不好的人,可以通过观察鼻子、观察呼吸等看出来病人的疾病状况。观鼻,即可知其通气和嗅觉敏锐的功能,因为肺脏会通过这功能得到肺气和滋养。当呼吸困难、嗅觉失灵、面色青紫等问题时,就说明肺脏已出现了问题。

眼:对应肝脏,即目?为肝窍。一个人的肝好,眼睛就会得到濡养、得到滋润,双目炯炯有神。如果一个人眼白泛黄、双目呆滞无神,或者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视物与辨色能力,包括眼睛经常模糊不清等,就说明肝脏很可能出现了某些问题,轻则肝脏气血不足,重则要警惕肝脏出现了实质性的病变。

口唇:对应脾,即脾胃功能。口即口腔,可见唇、舌、齿、腭,口里与气管食管相连。我们去看中医,大夫会第先“望诊”,让患者张开嘴,观望口腔内的颜色和变化,比如根据舌象看肠胃功能、脾胃功能的运化情况,由此来判断这个人是否有胃肠疾病或者因为脾胃功能差而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等,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耳:对应肾脏,肾开窍于耳。肾脏功能如何,可直接通过耳观察反映出来。耳是听觉器官,但是能反映出来一个人的肾精、肾气、肾力是否充足,不足的人就会出现肾虚表现出来的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失眠健忘等。因为肾精通往脑部的髓海,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系列的外在表现。比如更年期的妇女、老年人就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肾虚耳鸣或成为一种常态伴随老年人,也比较难以调理。

舌:舌对应心脏,即舌为心之窍。心脏不好的人,一般舌体都会异样,呈现出红色。舌头有发音、吞咽、品味食物的功能,观舌象,不仅了解脾胃情况,还能看出心脏“主血脉、藏心神”的能力,心脏功能好,舌体灵活、色泽正常、大小适中。比如有舌头发红、颜面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的人就会看出其心阴不足,心悸、气喘、消瘦、心跳加速、心神不宁等症状明显。

中医认为,五官对应五脏,五脏对应五色。白色入肺、青色入肝、红色入心、黑色入肾、黄色入脾,因此民间常用这“五色”食材对应脏腑调理养生,以提升功能强壮身体,还是颇有道理的。

仅供参考。谢邀。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解释不一样,有的地方所说的五官是:眼、耳、鼻、唇、眉;有的说是:眼、耳、鼻、唇、舌;有的说是:眼、耳、鼻、唇、额;也有的说是:眼、耳、鼻、唇、脸;还有说是:眼、耳、鼻、唇、齿的。哈哈~也不知到底当初到底指个说法正确。我个人倾向:眉、眼、耳、鼻、唇这法。

五官中郎将是什么官职?

优质回答

要说清楚什么是“五官中郎将”,先得从什么是郎官说起。

在两汉时期,郎官是朝廷中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的统称,其中议郎负责顾问应对,也就是可以参加朝廷会议讨论,而后三者,则是归属于郎中令之下,负责宫殿、车辆等安保工作,这三种郎官又被分别划分为三个官署:左、右、五官。

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就是这么来的。他们的官秩都是比二千石,属于高级官员了。

另外在史书上,因为“五官中郎将”字数太多了,所以有人将其简称为“五官将”,实际是一个意思。

东汉时的五官中郎将

到了东汉时,郎中令被改称光禄勋,但是左、右、五官中郎将的职位和职责都没有改变。然后三署中的各种郎官,又成了达官贵人子弟进阶入仕的敲门砖,当时称呼为“三署郎”,进了这个团队,就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了。

因为两汉时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察举制”,三公九卿也要接受举荐贤良的任务,这些帝国高官长期居住在京师,他们只能从三署郎中间去挑选;因为高官、外戚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举荐贤良早就成了一块遮羞布,本质上,他们都会互相举荐利益关联的家族子弟。

所以,一度到了东汉帝国中叶,“三署郎”成了纨绔子弟的“升官待定俱乐部”。正直的官员如光禄勋陈蕃、五官中郎将黄琬,他们两人试图改变这种歪风邪气,而改推举三署郎中的寒门子弟,结果,高官们们不乐意了,毕竟动了自己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把陈蕃、黄琬给整下台了。黄琬为此遭受禁锢(终身不能做官),成为提前“享受到党锢政策”的名士。

汉末的五官中郎将

五官署有点特殊,因为其中的“中郎”,都是年纪五十岁以上的人。虽然说所有郎官都需要去负责宿卫工作,扛戟之类,但是指望这些年老的中郎来做体力活肯定不人道了,所以,这些“老中郎”应该更多的是“养老”。

五官中郎将,在平世,还能代替光禄勋,主持参加朝廷活动,到了汉末乱世时,朝廷都没有什么规矩可言了。建安元年(196),在曹操安排天子都许后,经历了东归劫难的天子刘协,又在应劭的帮助下,重新建立汉廷礼仪。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已经身居丞相之位,在考虑培养继承人的情况下,让曹丕担任了五官中郎将,同时兼副丞相。

有人也会问:曹丕是在许都汉廷当五官将,还是在邺城当副丞相呢?

按照史书记载来分析,曹丕是长期坐镇邺城的,但凡曹操率军远征时,曹丕都是负责后方稳定,代理邺城丞相府事务。

【曹丕】

道理也很简单,既然父亲的汉丞相都在朝廷之外办公,他这个副丞相,也不用拘泥于五官将的身份而留在许都汉廷了。何况许都汉廷的官僚体系早就成了空壳子。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曹丕的五官将故事

在邺城,曹丕也开设了五官署,任命一些人担任自己的下属,例如有:

长史凉茂、邴原,

功曹常林,

司马赵戩,

文学夏侯尚、徐幹、应瑒,刘祯、刘廙、苏林,

门下贼曹卢毓、郭淮,

这些人不用笔者一一介绍,简而言之,他们都是名士,例如邴原,当年他与华歆、管宁并称为“一龙”。意思是:大家把华歆当成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三人合起来,就是一条龙。

《魏略》曰: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可想而知,曹丕也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也积极交际名流,“博延英儒”。

《三国志·朱建平传》记载,曹丕经常请大家开座谈会,“坐上会客三十余人”。在《典略》中说,曹丕还曾把自己妻子甄氏请出来和大家见面,其中的文学刘祯色胆包天,他不顾礼节,抬头盯着甄氏看。曹丕倒是心胸开阔,觉得没什么,可是事情传到曹操耳中,曹操把刘祯抓去罚做苦力。

这个刘祯可是建安七子之一,另外的六人中,孔融被曹操所杀,陈琳、阮瑀、王粲是跟在曹操身边做官,剩下徐幹、应瑒和刘祯都成了曹丕门下的文学。

《邴原别传》中写道:魏太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天下向慕,宾客如云……

可见曹丕这个五官将的门面还是很大的!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得到曹操的认可,封为魏国太子,这时候曹丕便设立太子府。所有五官署的官员都转入太子府继续做官了,这些人后来很多成了曹丕的亲信。

五官中郎将,这个称谓的火爆,估计是受电视剧《军师联盟》的影响吧。大黑牛在里面演的曹丕,在立为王储之前,曹操就让他当的是这个职位。我觉得,这个职位多少有点镀金的色彩,之所以让未来的天子在这个职位之上,肯定是还是想让他熟悉治国理政的一些基本方略和流程,因为五官中郎将按照现在的说法相当于丞相的副手、助理或者秘书,也就是在让太子挂职锻炼,将来肯定会提干的。

而所谓的五官,肯定不是指人的五官,而是有泛泛之意,应该是文武百官的统称吧。也有人认为,是司徒、司空、司马等五个重要大臣的统称,我觉得也是很有道理。大体意思都是在表达权力很大,很广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而当时曹操让曹丕当五官中郎将的时候,对于曹植确实封了侯,也就是那个著名的平原侯。曹丕在闻听自己的职位和曹植的封赐之后,估计也就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很好的期许了。有意思的是,当曹丕当了文帝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设置五官中郎将这个职位了。也许,心里还是有所忌惮,因为权力过于集中了,也许还不想过早设立一个接班人吧。

人的五官各有什么作用?

优质回答

感官简单的说就是感觉器官,即身体受到外界刺激而出现相应感觉的器官。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鼻、舌、皮肤等。

眼睛可以感受视觉;耳朵用来感受听觉;嗅觉的感受器官是鼻子;舌头(味蕾)对应着味觉;皮肤主要感受触觉。就是这样简单啦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五官指什么部位器官】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