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滕王阁序》在古文中处于什么水平?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流传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出自唐代“王勃”作的《滕王阁序》,从整篇文章来看王勃确实是一位饱学之士对“五经·六艺”都有很深的见解,通晓《庄子》,故其文风飘逸绝尘,《滕王阁序》应该可以和《观沧海·曹操》并列前茅,远超《兰亭序》和《赤壁怀古·苏轼》,因此在古文中是少有的名篇!
其他网友回答
绝对属于上乘佳作,说是王勃口占而成,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你只能说王勃这人脑子太好,自己提前就写好了,然后现场给默写了出来。
为什么有人说这篇文章不属于一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对六朝辞藻堆砌的鄙视,这个从隋唐就开始了,认为文风质朴才是最好。另一个是认为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思想性,于治国治民没啥用处。
但,文学的本质就是文章的形式美,而纯文学就是文字的形式主义。为什么陈子昂一发忧愁,就是《登幽州台歌》的千古佳作?别人怎么就不行?古往今来多少人,得有多少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小人物,也常发忧愁愤懑之情。但是,他们发了也就发了,没人记住他们是怎么发的、也没人记住他们发的是什么。原因就是陈子昂把文学玩到了极致,其他人不行。王勃的这篇文章也是如此,文字的形式主义已经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另外,就是古人文章的两个走向,即便现在也是这两个走向。一个走向是言以载道,就是要写致君尧舜上的济世文章;另一个走向是独抒性灵,就是要写自己的感受、感悟和感触。王勃的《滕王阁序》属于后者,我就是写我自己的,这难道不行吗?怎么就被鄙视了。
至于滕王阁序的文字美,就不说了。这里面随便拿出一句话,都是上乘之作。说里面只有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千古佳句,那是王勃自己跟自己比,是金子中比出来的金子。对于后学之辈,最好每一句都认真读一下,享受一下这种文学的形式美。但是,读起来可能要费劲,因为用典太多所以门槛稍微高一点儿。
需要说的是《滕王阁序》的结构设计和独抒性灵,也是难得的巧妙。你学不来王勃的才华横溢,但可以学一下他的文思精妙。如果中学生写作文,完全可以拿《滕王阁序》当标准参照。看王勃是怎么设计结构的、看王勃是怎么借景抒情的、看王勃是怎么独抒性灵的。
文章的第一部分,基本属于写景。先写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简单说就是把当时之人全给夸了一遍;再写滕王阁的美景,于是有了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怎么美?这一句就足够了。别人都是美景壮美文,而王勃则是美文壮美景。这一篇文章足以为滕王阁增光添彩。
文章的最后部分,也就是第三部分,主要是抒情,即独抒性灵。美景也看了、聚会也聚了,然后势必就要曲终人散,玩到尽兴之时也就是各赴前程之刻。即所谓: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那么王勃也要临别赠言,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怀。他是什么情怀呢?他渴望投笔从戎、他渴望施展抱负、他渴望乘长风破万里浪,却无奈“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而这种遭遇也不是王勃自己所独有,古之才华横溢而抑郁不得志之人,比比皆是,即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王勃就是一种比较豁达的叹息了: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前面是状景,后面是抒情,王勃要是直接状完景就去抒情,那就真心没水平了。不是辞藻不够精美,而是才思不够精妙。这也是我们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借景抒情,然后就真写完景就玩抒情了。而在这之间,你必须架起一座桥梁,把你写的景和你抒的情连接起来。
所以,文章的桥梁就是第二部分,关键的一句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而人又是多美渺小啊!一曲悲歌总要响起、一声叹息总要留情,于是兴尽悲来。然后,然后王勃再过渡到最后一个部分去独抒性灵。这种写法才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为什么说文章就是文学的形式主义?非但字词上是如此,即便是文章结构上也是如此。好文章总是好得那么殊途同归,而烂文章总是烂得那么千奇百怪。
你可以看一看王羲之得《兰亭集序》也是这么设计,前面状景最后抒情,但中间桥梁则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你还可以看一看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记》也是如此设计,写完景了但总要抒情,而范仲淹要抒的情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你前面说了“淫雨霏霏”才“感极而悲者矣”、“春和景明”则“喜洋洋者矣”,怎么就非要一定是你的士大夫之情呢?原因就是这句话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当如此、士大夫当如此,我范仲淹也当如此。
所以,后之好学者就不要质疑古人了,王勃的这篇文章绝对是上乘佳作,全文背诵做不到,起码也该认真熟读。千万别拿着自己的确认偏误,说什么文章当质朴,你玩不了文学的形式美才去要什么质朴;更别说什么于济世无用,文学不全是拿来当饭吃的,王勃本来就是要独抒性灵而没想着言以载道。
其他网友回答
传世精品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空前绝后,我个人觉得!
其他网友回答
王勃字子安,山西龙门人,唐高宗时的大才子,初唐四杰之一。
是年九月九日,重阳节。
王勃只身来到洪都,适逢洪都都督阎太守于滕王阁大宴宾客。阎太守请遍了江左的名士,其中有新任澧舟牧学士宇文钧,有进士刘祥道、张禹锡等,还有当时的词赋大家、名儒秀士一百多人,高朋满座。
王勃年纪最幼,坐在最末一个席位,最不受人关注。
阎太守看人都来得差不多了,就致辞说道:“这滕王阁,是洪都绝景,又逢此盛会,诸位才子全部在座,我想做一篇《滕王阁记》,刻在石碑上,记录此次盛会,就像《兰亭序》一样,留名后世。这么好的事,各位高才可不要推辞。”
接下来,阎太守吩咐下人捧笔奉砚,来到各位名士面前,请这位高才下笔留文。
可能是仓促之间,大家都没有准备好,没有好的文章。也可能是都不好意思,不愿意献丑。在场诸公纷纷礼让,谁也不肯先写,一个让一个,最后把笔墨推到了王勃的面前。
王勃是个小年轻,少有才名,他猛龙过江,可不懂什么叫谦虚。见笔墨轮到跟前,概然奉笔。
大家一看,这哪里来的小年轻,愣头青一个嘛,这么多名士大家,人家都不肯出手,你这个没眼色的陌生小年轻,竟然敢抢先。
大家互相观望,咬耳朵说悄悄话:“这小子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呢?”
阎太守见名士大儒都没有拿笔,一个眼生的小年轻把纸笔抢了去,心里也很不高兴,可也不便发作,借口更衣,上厕所去了。
解完手,阎太守也没有回去,而是在一旁的小厅坐着,心里生着闷气,心说:“我女婿吴子章有冠世之才,也在下面坐着,这些名儒大家互相谦让不过,我再命自家女婿作文,一显其才名,到时候刻在碑文,可以光耀门楣。这个叫王勃的小子是哪里冒出来的?竟然敢出这个风头。”
阎太守端坐小厅,一边喝茶一边命令下人,去看看王勃这小子写了点啥,给他报上来。
过了一会,一个下人来报:王勃写的开头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太守不以为意,说道:“这一句老生常谈,三岁小孩也会。”
另一个下人又来报,王勃后面写的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太守说:“这是写小说呢?”
第三个下人来报,王勃接着写“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阎太守听了,说不出话来。
一会又来报,王勃写:“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阎太守叹气道:“这孩子是想以文章向我自荐啊。”
又一个下人来报,王勃写道:“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邦,宾主接东南之美。”
阎太守心里震动,暗想:“这少年才气逼人,不得了啊!”
几个下人轮流穿梭,分句快报,一句比一句奇绝。
阎太守已经麻木了。
一个下人来报,说王勃接着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太守听罢这句,拍岸而起,叫绝道:“此子落笔,如有神助!这是天才啊!”
阎太守坐不住了,更换正装复出,来到大厅座前。
再一会工夫,王勃的文章写成了,满座皆惊。
阎太守大喜,命将文章传视左右,满大厅的大儒名士个个面如土色,没有不服气的。没有一个人敢妄议文中一个字。
阎太守亲自拉着王勃的手,请他上座首席,阎太守说道:
“滕王阁风流千古,现在有了你这篇文章,我们今天的聚会,可以名留千古了。”
阎太守又道:“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
后来,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刻在石碑上,至今仍然为人所传诵。
所以说,《滕王阁序》在古文中处于什么水平?
老白说:
王勃的《滕王阁序》和王羲之的《兰亭序》放在一起,毫不逊色,堪称绝代双璧。少年王勃出道即巅峰,一文压全唐,就是这样一个水平。
我是老白,动动小手给个关注。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滕王阁序》在古文中处于什么水平】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