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送别友人的诗词?
优质回答
汪伦,送,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七律 别友人
星明月暗夜阑珊,
客栈听箫泪满衫。
我欲乘风摘桂子,
君思伴梦度华年。
灯红酒绿家归晚,
纸醉金迷宴已残。
一叶轻舟随水近,
离愁别绪满心田。
为什么有人说许浑的《谢亭送别》可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媲美?
优质回答
许浑的《谢亭送别》可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媲美,这一说法出自《唐诗绝句类选》:”后二句可与《阳关》竞美。盖’西出阳关’写行者不堪之情,’酒醒人远’写送者不堪之情,大抵送别诗妙在写情。”此评论一语道出了这两首诗共同的精彩之处。《唐人绝句精华》评之:”通首不叙别情,而末句七字中别后之情,殊觉难堪,此以景结情之说也。”
与诗圣媲美的大湿人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偶对整密、诗律纯熟。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我们耳熟能详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正是由他所作,许浑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取名叫《丁卯集》,整本诗集的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润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被后人统称为”丁卯体”。
情文兼至 凄音动人
《谢亭送别》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别离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全诗末两句最为巧妙,也是它流芳千古的重要原因。《删订唐诗解》中这样评价:”酒醒之后,对风雨下西楼,情之难堪,有其于别时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一首送别诗,《唐诗解》评之”唐人别诗,此为绝唱。”这首诗在艺术、思想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年间,当时就被谱成乐曲,在送别场合歌唱,之后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广为流传,千年之下仍有着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具有极高的意境。《唐诗笺要》评之”不作深语,声情沁骨。”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没有直接抒离别之情,而是通过剪取当时的情景去表达极其丰富的情感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字法不俗
许浑在青少年时期就是一位刻苦勤勉的学子,除了专心于经史诗赋等科举的课业之外,还酷爱写字作画。对于这一点,后世还有相关记载,说他”正字书虽非专门,而洒落可爱,想见其风度。浑作诗似杜牧,俊逸不及而美丽过之,古今学者无不喜诵,故浑之名益著,而字画因之而并行也。”
因为”有人”水平一般。
王维《送别》仅20字,为何能高人一筹?比其他送别诗妙在哪里?
优质回答
您好谢邀!王维《送别》这首诗是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盛唐诗人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多才多艺,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音乐也很精通,他的诗书画都很有名,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至?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处。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在这首诗歌创作中吸取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于深层意蕴的方法。这首诗的亮点是他在诗中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凝缩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画面之中,从而达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李白在南阳白河之滨写的《送友人》为何能成为千古绝唱?
优质回答
问题:李白在南阳白河之滨写的《送友人》为何能成为千古绝唱?
《送友人》被选入教课书中,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在南阳与朋友送别时所做。
前言
李白虽然以古体见长,但是他的五律数量并不少,这首就是李白五律中的代表作之一。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至于此诗写于何地、何时,似乎没有定论。不知道题主从哪里得知这首诗是写在南阳的。
这首五律有几个特点可以注意一下
一、四平头
这首诗的中间二联的首两字,同为名词:此地、孤蓬、浮云、落日,这种现象被称为四平头,加上前两句的:青山、白水,相对单调了一些。
这是很多诗人要注意避免的地方。
二、偷春与流水
这首诗的颔联不是特别工整: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但是首联和颈联非常工整。有人认为颔联不算对仗,首联颈联对仗,这是偷春格律诗。
其实不然,颔联可以看作宽对,而且是一个流水对。这也是这首诗最为出彩的两句,如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是一篇中的警句。
三、三个比喻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孤蓬、浮云、落日,诗人连用了三个比喻。孤蓬与浮云比作游子,落日比作即将受到损害的情感。
此时此刻,无论有多少暖心的祝福,离别总是一种伤害和痛苦。
四、诗人的章法安排
首联写景,说明地点: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看来分别之地可以看到城北的青山与城东的白水。
颔联叙事: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朋友在此分别,马上就要孤单地开始万里征程了。
颈联抒发情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子如浮云,总是居无定所;故情如落日,虽不舍但是无可奈何。
尾联又是写景咏物,托物寄兴: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其中的“班马之鸣”是尾联中的点睛之笔,班马,即离群之马。
尾联中,人物的潇洒与哀鸣的班马形成了一种对比,同时,诗人笔下马的哀鸣其实代替了人的悲伤。人物的表面看上去潇洒旷达,其实内心却极为伤感。作者通过班马哀鸣令读者深深沉浸在黯然销魂的离情别绪之中。这是后来宋人咏物词中常用的手法。
结束语
李白的这首诗有几个亮点:中间的三个比喻、颔联的流水对、尾联的班马之鸣。至于首联,工整是很工整,但是更有价值的是青山白水为整首诗添加了鲜明的色彩。
李白的这首五律到底写在何处,从诗中和题目中都看不出来。不知道题主从哪里得知是在南阳的,有知道的诗友,烦请留言告知一声,谢谢!
@老街味道
诗仙李白,送别的诗作很多,这一首《送友人》堪称一绝,以景寄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把“别离”的情绪全部寄托到了山水之间,寄托在场景之中。因此成为千古绝唱。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余缘。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情景交融:山水横绕,却寓意非凡。
平时看上去异常美丽的青山,这个时候却像横在北面的城郭,阻挡着有人离去的脚步;就连那滔滔流淌的江水,泛着白色的浪花围绕着东城,透出挽留之意。
青山“横”的厚重,白水“绕的”轻盈,但是这一动一静,一横一绕,巧妙的对仗,传达了诗人不忍离别的情怀。山水的风景,充满着诗人的深情厚谊。
情融于景:浮云落日,显惜别之意。
今天,你我在此地互道珍重、依依惜别,从此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看天空中的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那徐徐下山夕阳,就是我对你无尽的留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浮云”“落日”之上,“浮云”和“落日”便有了浓浓的离别之意。友人远离,从此漂泊不定,而我却难以挽留,只好依依惜别,在心中的牵挂。
情托于物:马声长鸣,又平添悲壮。
虽然不然看你离去,但是既然去意已决,也只好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而声声嘶鸣。最后两句好像诗人看着友人骑着马离去,脱口而出,借着马的鸣叫,平添一股悲壮的色彩。
结尾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让诗人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在这个分别的地方,有山水在环绕,又有萧萧马鸣,声音在山谷间回响,应和着滔滔流水的声音,更增加了悲凄的气氛。
结语:
诗仙李白的这首诗,以绘景、绘事为主,托物言情,曲尽情致,这就是艺术。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在那个动乱频频的时代,友人在此一别,有可能终生不能相见,才有了这样生离的悲切。
《送友人》假借外物的形态、声貌来写出自己的心胸和心声,诗人将感情与天地之间的景物相融化为一体,凸显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又是一年春来到,描写春的古诗很多,请把知道的分享给大家好吗?
优质回答
范光永诗词集
采桑子 春意
鹅黄新柳迎风舞,梅色幽香。梅色幽香。淡雅芬芳、孤傲舞春光。
长天暮色云追月,夜色清凉。夜色清凉。情义悠长、往事总难忘。
喝火令 龙抬头
月度清凉意,花开寂寞心。早春归燕掠芳林。春日万山青翠,天意度雷音。 万物惊初醒,千山雨未临。蕾枝萌动盼甘霖。独爱风清,独爱雨淋淋。独爱百花齐放,最喜听龙吟。
七律 惊蛰
惊雷震地百虫期,蛰伏长冬梦醒时。
渐绿青苗盈玉露,初萌怒蕾满金枝。
鹅黄柳色争春早,冷艳梅花怨雪迟。
燕子衔泥寻故宅,龙吟行雨万芳奇。
五律 春意醉人
信步小桥东,金英独称雄。
麦苗初翠绿,梅影满枝红。
雀鸟唱晴日,云龙度雨风。
人间春意醉,致富万民同。
忆秦娥 春心
东风烈,红梅冷艳迎明月。迎明月。柳色鹅黄,梅香高洁。
蓝天万里雁声别,春光暖意诗情结。诗情结,莺歌燕舞,踏春心切。
苏幕遮 迎春思绪
送寒冬,迎暖月。春色梅红,娇艳清香烈。花映朝霞春意热。优雅多情,敬仰花高洁。
赏梅花,观柳叶。浩荡春风,待百花欢悦。共富脱贫心意决。麦地苗青,盼望丰收切。
五绝 初春
清风柳色新,暖意度初春。
燕舞滏河水,欢歌好梦真。
五律 春雨
暖气凝甘露,春光冷意辞。
清风新柳醉,好雨麦苗知。
万里无尘起,千山有绿枝。
百花爭怒放,耕者喜逢时。
春风又绿门前柳,明月何时伴我归;
九尽初雨淋芳地,思乡大雁欲北飞。
你认为哪些写送别的诗句,让你难以忘记?
优质回答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到前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些送别的诗句,是朋友之间深后情意的自然流露,惜别之情溢于言表。难舍难分,牵挂忧伤,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读后让人浮想联翩,挥手送别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
送别诗词在古代写的很多。他们为何“钟情”于离别诗词的情感之中呢?可能是因为交通不便吧?
古代的交通很不方便,一离别就很难再相见,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所说“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有,古代人特别重情重义,对于离别总是十分在意,不论是读书,远游,还是做官,都会面临着离别,再加上中国人本身就重团圆,怨离别,这才催生出许多的离别诗词。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至今读来朗朗上口,心旷神怡。
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读来更是感动,泪眼滴沥。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种情义此时此刻见诸于笔端了!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字里行间流露情高而深的精髓。
这些离别诗词,总能勾起人们对于离别的惆怅。
古代诗人写送别诗词多见亲朋好友之间,例如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宋代苏轼《千里共婵娟》等,里面包含着友情与亲情。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豪放词派创始人苏轼,想念自己的亲弟弟而激情满怀地写下的思念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希望自己的弟弟平安长久,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我们都可以在一起看到明月皎洁而美好的样子。这句诗词至今还被我们常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
现在我们看不到如此感情真挚,令人感怀,感动的送别诗句了,也许是现在交通与通讯发达的原因吧?但是,人是感情动物,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而古代诗人们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总之,古代诗词风韵犹存,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古代诗词,继承和发扬传承精神,把我国的诗词歌赋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描写送别的诗句】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