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电影《1942》怎么样?
优质回答:
《1942》——史诗级巨作!
一场旱灾震撼了中国历史,河南3000万民众受灾,300万民众失去生命,300万民众逃离家乡!
这部电影描写了河南旱灾导致的灾难性惨痛场景,但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最核心要表达的东西并不只是干旱和饥饿,它更要表达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之下深刻的人性到底能停留在什么底线上,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把现实环境一层一层的捅破,让人性步步后退,步步跌落!
就像影片里的星星(王子文 饰)在全家逃难的时候都不忘记自己的宠物猫,在家人反对的时候自己宁愿不吃也要把粮食省下来给猫吃,但是后来饥饿捅破了第一道底线,为了活着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猫,再后来第二道底线也彻底沦陷,为了活着也要喝猫汤,生活所迫到最后连自己道德底线都彻底沦陷,为了填饱肚子不惜把自己卖给人贩子当了妓女!
这部电影通过残酷的环境把人的种种矛盾毫无遮掩的一步一步来的刻画出来!
影片简介:
1942年,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燎原之火,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当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时,几乎鲜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影片的主角老东家(张国立 饰),狡猾、市侩,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无法对抗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面对这群人的苦难,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陈道明 饰),还是深入民间报道灾难真相的美国记者白修德(阿德里安?布劳迪 Adrien Brody 饰),以及海内外的每一个人,如何能从这眼前的人间炼狱之景侧目。绝望无止的逃生坎土,中华民族多舛命运的苦难一斑……
本片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
其他网友回答
电影由一户财主家被劫开始,以时间线记录财主一家人的逃荒经历,中间辅以教徒,外国记者,省政府主席,蒋委员长等人的看法或态度。这样的安排意图以逃荒的饥民展现1942年发生的故事,以政府的做法反映发生灾难的深层原因。两条线层层递进,相得益彰。当然,这很大一部分得归功于原著小说 影片用了大量的冷色调,大量的雪景,大全景,一切都在营造着悲凉的氛围。可是你说它在催泪,他却偏弄出些幽默的镜头,你说他不催泪,他却尽往苦了整,这样的设计其实并不适合于用在这种严肃题材的电影,它更适合用在爱情片上,所谓泪中带笑大都是形容纠结的爱情的。小说因为故事完整,篇幅没有局限,所以需要这样的安排来增强阅读体验,不能让读者一路哭到底,哭到一半就撕书了。电影由于时长限制,观众需要一种整体的感觉,味道过多并不见得有多高明。
影片艺术效果的营造也是值得吐槽的地方,我不知道为什么国产的电影和电视剧在表现那段时期的故事时,那么喜欢用飞机仍炮弹来渲染好与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仍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那么大的炮弹爆炸后地上连个坑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大的炮弹爆炸半径只有米尺见方。还有人物的化妆,饥寒交迫仍壮实如牛,久经饥饿仍肥硕如初,这样的细节还是考究些好。张国立父子的表演是全片的亮点,特别是张默,将那个愚钝而憨厚的形象演的很到位。将来拿个男配角奖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全片糟糕的地方还有配乐,拍这么惨的历史,靠配乐添油加醋实在是画蛇添足,煽情大可不必,如导演所说的,就是想让人见证一段历史,可是加上配乐让人哭又怎么说呢,哭了更痛快?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片子不同于《唐山大地震》,看地震时我没有掉泪,不知道是现在情感慢慢变稀薄了,还是其他原因,总之不是那么容易动情了。但这个片子让我数次在黑暗中孤独地泪流满面……好几次都抽搐了起来。
虽然本片的明星大腕云集,但是并不是明星幻灯片,此处无它意,请勿对号入座。
影片伊始的片头是淡淡的牛皮纸淡入,给人的感觉很文艺,而且泛着淡淡的忧伤。然后帷幕拉开后,我的心随着剧情像橡皮泥一样被拧巴成各种形状,各种方向。疼,不是那种撕心裂肺,是血徐徐渗出的那种感觉。片子围绕着“小米”展开,饥馑年月,生活无以为继,长工瞎鹿的媳妇花枝去财主老范家借粮被少东家借机揩油;老范为了联合乡亲们抵抗灾民进攻自己的粮堡对乡亲们许下了3升小米的承诺;逃灾途中老范借给瞎鹿一碗小米救济瞎鹿弥留的母亲……种种种种,人们一路逃荒,队伍不断稀散,脸上的表情日益凄惶,老范开始的时候的趾高气扬随着里程数的增长而不断淡化,最终也把担惊受怕写在了脸上。老范的宝贝姑娘星星上过学堂,甚至逃荒途中也是一副清高模样,怀里抱着那只养尊处优的毛发黑魆魆的猫。长工栓住喜欢星星,老范也知道,由此才以保护星星为由诱拴住替他们家赶车踏上逃荒之路。而在逃荒途中面对流星雨般的导弹和非礼星星的国民党也是毫不忌惮,这种原始的爱情是影片里唯一的一丝温情。随着希望的破灭,人们慢慢失望,绝望,到最后竟然每个人的人性都暴露出了最最残忍的一方面。老范家儿媳妇在出逃伊始还有心里盘问栓住有米有看到自己的嫁妆匣子,他们此时并意识不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和饥馑会给他们这个富庶的家庭带来什么,也许还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这是一个简短的旅行。后来随着周围的人死去的越来越多,自己的家产也在日军的轰炸中一扫而光甚至沦落到不如长工瞎鹿家有辆破车的境况,不禁唏嘘。
星星从小过着优渥的生活,而且那种女学生的小清高小任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子文把这个角色诠释得极好。小黑是她从小一直养着的,甚至逃荒途中也一直带着。在她的寡妇嫂子说“人都吃不饱,还喂猫”的风凉话的时候,她只是淡淡一句“它吃的算我的,待会儿吃饭我不吃了”。到后来嫂子产下留成,万般无奈之下老范只能杀了小黑给产妇喝汤时,她也是淡淡的一句“我也要喝猫汤……”其实她心里当时就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告别了,她明白了现在以及将来要面临的处境。于是她把书一页页地烧掉,在煮小黑的火上,是对小黑和死去的自己的一种祭奠。影片处处在用的一种手法就是对比,从国民党抑或大使馆之类的部分的歌舞升平到逃荒过程中饥饿加大炮的攻击的对比,从人们的道貌岸然到最后在极限状态下爆发的各种动物的特性的对比。从难民们日渐凝重日趋麻木的表情到绞尽脑汁大发国难财的政府买办,甚至更加直白的对比就是花枝开始管少东家借粮时,少东家以3升小米加几个核桃的价格要求她,她不肯,到后来她主动去找栓住愿意提供,价码是两块饼干!这种种的对比让你不得不揪心
为了生存,徐帆出卖了自己
星星被卖到红灯区后接待的第一位客人居然是负责赈灾的政府官员,无巧不成书嘛,咱们也要理解。她在伺候这位爷的时候端着水盆朝他鞠了三个躬,该人还以为她不愿意伺候,星星说自己是因为吃得太饱了,蹲不下……潸然泪下……
这个处理手法我挺喜欢的,几行字儿,交代了星星的命运。
没有办法的人们开始卖儿卖女。星星最后还是以5升小米的价格被买走几十倍的价格买到了红灯区。她在坐上买家的车的那一霎那是扭着脸的,没有看她的父亲,没有看身后的乡亲。星星走了,栓住的寄托也没了。这时候花枝站出来说愿意和拴柱在一起,做他的媳妇。俩人就着大年三十的鞭炮声拜了天地,第二天花枝说之所以愿意跟他一起是因为他有了媳妇之后就可以卖媳妇了,这样两个人都有活路,而且自己的两个丧父的孩子也就又有了爹。她让栓柱把自己卖了,走时她说了句“我的棉裤囫囵些,咱俩换换”两个人在芦苇荡里把棉裤交换了,她没有什么可以给他的,唯一最好的东西就是这件棉裤。她交付的还有她的信任,无论多苦,以后不要卖孩子。看到这,我已经完全不行了,心被四处拉扯着,不得安宁。
花枝被买人的挑中了……
临行前的谆谆嘱咐,但女儿明显一脸懵逼
今晚是无论如何睡不安宁了,时代周刊记者轰炸的时候还拍照,拍狗食人的场景,结果险些被日军的炮弹击中,他气急败坏拿出手枪冲着空中开了数枪,破口大骂。其实白本人十分文雅的,瞎鹿他们抢他的驴他的饼干他始终非常温和。张涵予饰演的神父一路传教,但路有饿殍的事实让他怀疑起基督存在的意义,在炮弹落下的一刹那他竟然不想闪避。大家一路上都在重复的一句“死了好,死了不受罪”似乎变成了金玉良言。栓柱果然不负花枝所托,他好好地照顾着花枝的两个孩子,甚至在不见了他们之后跳下火车去寻找,最后也因为对于他们的爱而失去了生命,他望着瞎鹿给铃铛做的风车死去的样子。这一幕幕都让我难以入眠。
其他网友回答
看过,不敢再看,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张国立收留小女孩的时候。二,一个女人为了家人活命吧,身体也就值几升小米
其他网友回答
《1942》故事开始于1942的旱灾,当时干燥,缺水。受害者逃离家园。同时,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情: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的绝食抗议,宋美龄的美国之行。整个电影标题是与第一历史并列的事件,属于世界主要事件。
人性的泯灭,欲望的坍塌——安满西牧师看见无尽死亡最终的信仰跌落,花枝为活下去和儿女的生命而抛弃贞洁与下限的悲哀,瞎鹿憨厚忠老极度饥饿却因一头驴而惨死在开水锅里的噩耗,星星为活下去用5升小米卖掉自己17岁的灵魂和肉体,拴柱失去星星对花枝孩子的承诺因为核桃风车的信仰终结在带血的馒头的军刀下,最终以为找到希望的老东家扒上驶向陕西的灾民火车,却因潼关的阻截失误捂死了他身边唯一活下来的亲人——刚出生的孙子。
没扒上火车的灾民依旧徒步向陕西迁徙,而唯一活下来的老东家却在到达陕西边境时又麻木的朝着折回河南的方向走去。灾民人问他“为什么往回走?到陕西也会死吗?”老东家继续双目无神的往前走:“会死!到哪都会死!我只是想死的离家近一点……”路边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跪在地上喊着已经饿死在路边的母亲:“娘,你醒醒呀!”老东家看着小姑娘。小姑娘说:“亲人都死了,活下来的没一个认识的。”老东家说:“是呀!我也是!都死了。妮儿,你叫我一声爷爷,我俩就算认识了……”小女孩含着眼泪叫了老东家一声:“爷爷”……
故事在老东家牵着小女孩走在返回依旧饥荒加剧且浮尸遍野的荒路上结尾。在背影渐行渐远的画面中,敦厚的男中音陈述响起:“这个小女孩后来成了我的母亲,她不爱笑,从来不吃肉……”我想那是因为70年前,她在逃荒的路上,看到过“人吃人”人性泯灭的惨状。很多人对《一九四二》的首映的影评不太高,他们应该忘了所有的纪实片都只会纠人心弦,却不能揪人眼球。就像那些来看热闹的观众,在萤幕上带着血腥的黑色幽默中竟智商低下的发出爽朗的笑声。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电影《1942》怎么样】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