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柯寨在哪里呢?历史上真的有穆柯寨这个地方吗(平山穆柯寨在哪里)

戏曲《下河东》中,河东指的现在的哪里?

优质回答

“河东城困住了宋王太祖,把一个真天子昼夜巡营。黄金铠日每里把王裹定,可怜把黄腰马未解过鞍笼。王登基二十载干戈未定,乱五代尽都是各霸称雄。赵玄郎忍不住百姓叫痛,手提上攀龙棍东打西征……”

《下河东》是一出传统戏曲剧目,在很多剧种里都有收录,其中尤以秦腔为最。不过很多人在听戏的时候,不免会有些疑惑,剧中的“河东”指的是哪里呢?大概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被称为河东的有两个地区,一个为山西西南部,另一个是指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由于临沂市的河东区在1995年才成立,所以这里的河东指的是山西省西南部地区。

“河东”中的“河”字指黄河,顾名思义也就是黄河以东,主要位于秦晋大峡谷中黄河段乾坤湾,壶口瀑布以及禹门口到鹳雀楼以东的地区,不过由于每个朝代河东的辖地有大小之分。

戏曲中《下河东》指的是宋朝时代的河东,根据记载,宋至道三年(997年)将河东道改为河东路,其辖地也发生了变化。当时河东下辖地区主要是山西长城以南、闻喜县以北全境、陕西葭县以北之地。

在宋朝的时候,河东地区基本上覆盖了山西的大部分地区,而在广义上对于河东的称呼,也指的就是山西一带。由于当时河东地区的首府是在运城,所以《下河东》中的河东城应该指的是山西运城。

有句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就是黄河两岸,当时黄河经常改道,可能三十年前还在河东,三十年后就在河西了,不过大体上还是按照原先的轨道来的。

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尧舜禹时代都在河东地区,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另外河东地区人才辈出,荀子、张仪、李牧、李冰父子、卫青、霍去病、关羽、狄仁杰、柳宗元等人全都出于此地。

《下河东》是晋剧、秦腔的传统剧目,写赵匡胤征讨北汉的故事。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地方政权,都城在晋阳,即现在的山西太原,北汉的疆域大致是现在山西北部和中部地区。从这个情况来看,“河东”也应该就是指这个地区。

下图为秦代河东郡

最早设河东郡的是秦代,当时的河东郡在现在山西夏县以北,郡治在安邑。汉代时河东则指山西省的西南部地区。唐代“河东”的地理概念括大了很多,泛指山西一带,顾炎武《日知录》说“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

下图为唐代河东道

河东,顾名思义,河之东,“河”是指黄河。黄河流经河套后,流向由北向南,故黄河以东名为“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又被称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柳宗元在唐代属于河东人,即现在的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故以其祖籍地名称呼,这也是古代对人称呼的一种方式。比如清代有左湘阴,李合肥等。

穆桂英和花木兰,确有其人吗?

优质回答

历史上确实有花木兰这个人,中学课本上《木兰辞》叙述了她的事迹:边关战事不断,朝廷征兵,“三丁抽一”,木兰家父亲年老,她没有哥哥,有个小弟弟,也就是说家中没有壮男丁,这样朝廷要征其父充军,木兰以一个弱女子的肩膀挑起了重担,那就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我们都知道,《木兰辞》属于南北朝时期“诗歌类”作品,拿来做历史证据有点底气不足,有没有旁证证明有这个人呢?

(花木兰)

令人遗憾的是,历史上没有花木兰的姓名、籍贯等个人资料记载,我认为是过去女人社会地位很低造成的,即便花木兰这样的奇女子也够不上大书特书,反而是后世对她有了更深层次的宣传和研究。

比如明代徐渭的文学作品对她的事迹有渲染,说她20年后解甲归田,众人都傻眼了,不知道她原来是女扮男装的人,皇上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封她为尚书,但木兰坚辞不受,决定回家赡养父母。

徐渭还给木兰父亲起名叫花弧、弟弟叫花雄、姐姐叫花木莲、母亲是花袁氏。

依我判断,花木兰应该不姓“花”,百家姓上没有姓“花”的吧。持我这观点的大有人在,比如有的人说花木兰不姓“花”,说她姓“魏”,有的说姓“任”,有的说姓“韩”,并且给出了一些所谓的证据,可惜这些都没得到史学家的认可,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不知道亲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给大家分享?

(电影花木兰)

没有文字记载,史学家通过研究唐代修建的“木兰庙”遗址碑文得出结论,花木兰出生地是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为何?这是因为唐代修建的木兰庙遗址就在这个地方,并且碑文记的清清楚楚,现在虞城县斥巨资重修了木兰庙,“木兰庙”已经成了虞城县的地域名片。

《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

据考证,花木兰生于北魏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这在那个时代绝对是高寿。死后被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从此成了代父从军击败外族侵略的巾帼英雄。

(穆桂英)

历史上的穆桂英是《杨家将演义》书中虚构的人物,真实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书中她是杨宗保的夫人,据说是穆柯寨穆羽之女,她阵前生擒杨宗保,后倾慕杨家忠烈,毅然退婚嫁给了杨宗保,然后帮着夫君大破“天门阵”。杨宗保以身殉国后,她五十多岁做先锋,婆婆百岁挂帅,率领“十二寡妇”征西……

说实话,北宋再窝囊也犯不着让寡妇们上前线冲锋陷阵,“战争让女人走开”这是古往今来的道理,“让寡妇征西”这让皇帝颜面何存?所以说穆桂英是虚拟的人物,是人们心中完美的女神。

?欢迎转发、留言、关注和点赞!

这些演义类的人物出现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普通百姓表达某种心声

2.统治者树立的榜样

3.真人被演绎后的变形

这样来看,其实真真假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物身上蕴含的力量 人格魅力所形成的文化氛围。

杨文广的墓地在哪?

优质回答

你补充的那个版本是,杨文广死在杨家溪,在当地还有他的石棺,石棺是吊着的;不过石棺吊着是当地风俗,真实性俟考;杨文广,75岁病死在屯所(河北定县);应该葬在河北才对;不过无正史,无考;

穆桂英破天门镇,击败辽国,如此厉害,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优质回答

穆桂英是《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等众多关于杨家将小说里的人物。

穆桂英本是穆柯寨穆羽之女,她武艺高强,机智勇敢,因在阵前打败杨六郎之子杨宗保而逼迫其与之成亲,从此成为杨家女将之一,并以穆柯寨镇寨之宝降龙木大破辽国天门阵,大败辽国,从此宋辽两国相安无事,穆桂英也因此立下战功,成为杨家女将领军人物。

但多年以后,西夏崛起于西北,并时常进犯大宋疆土,杨延昭与杨宗保奉命征讨西夏但却战死沙场,于是佘太君以百岁高龄率杨门众女将挂帅出征,穆桂英为先锋,这就是十二寡妇征西。

关于穆桂英的结局其实是有很多版本的,其中一个版本就是穆桂英等众多女将战死西夏战场,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杨家女将出征西夏,穆桂英等人决定在虎狼峡阻击敌军,于是穆桂英带着两名女将攀上峡口探测敌情,结果在峡口遭到敌军射来的冷箭,最终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女将纷纷赶来救援,但无奈寡不敌众,九名女将全部战死在峡口。

九名女将死后,西夏士兵割其首,丢其遗体,后来其余女将找到她们的遗体收敛安葬,佘太君等剩余女将恸哭不已。

那么穆桂英为何会惨死在西夏战场呢?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太轻敌了。

穆桂英成名较早,成名战就是大破辽国天门阵,从而威震天下,而当时西夏的国力难与辽宋相比,如果稳扎稳打,西夏难与大宋抗衡,但穆桂英急于为夫报仇,对敌人并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所以穆桂英等人初次与西夏交战就难免有了轻敌之心,否则她也不会只带领两名女将就深入敌营附近进行勘查了。况且西征之时,穆桂英已经年过半百,放在古代已是高龄,所以她早已没有年轻时候的体力与精力,因此面对敌人的突袭难以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应变反应。

其实以上也只是个人的闲聊而已,事实上,穆桂英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并无“穆桂英”,当然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巾帼英雄”的崇拜之情,对吗?

首先,穆桂英不存在的,只是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按历史记载,杨继业和杨延昭是存在的。《宋史》里说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而杨文广的夫人叫慕容氏,据说会武功,经常随夫上阵。所以,穆桂英挂帅是不存在的。十二寡妇征西只是个故事或者说传说。

传说大宋朝不愧是大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男人,于是十二个女人领兵出战西夏了。然而他们在虎狼峡遭到西夏的阻击。

前路不通,穆桂英为了偷袭西夏就决定从后路上山,却遭到了西夏的埋伏。根据传说,穆桂英被西夏大将围攻,身中数箭而死。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

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安葬。

当然这是传说,但是从传说中我们也能得出一个很鲜明的事实,就是大宋真的很怂,怂到需要依靠几个女人来撑起这个国家,当然这里并不是歧视女性,而是在冷兵器时代,女性由于身体素质上的原因天然会弱于男性,再说这世间男人躲在女人身后的道理,偏偏大怂的男人就这么心安理得的躲在一群女人身后!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穆柯寨在哪里呢历史上真的有穆柯寨这个地方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