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故事完整版(孟姜女的故事简短)

孟姜女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优质回答

真不真不重要,重要使她的对爱情忠诚。她的精神与史长存,让人感动,让世人学习的食粮。

“孟姜女的故事”,是个传说,也就是说,历史上应该并没真正发生过。

这个故事,大约成型于唐代,当然,以前已经有了些许“根苗”。

说“成型”于唐代,至少有如下证据。

一个证据,是唐初的《琱玉集》。

这部书,作者不详,分类很像南朝刘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容却很具民间色彩。原书据说十五卷,今仅存唐写残本十二、十四两卷。

十二卷《感应篇》中说——

杞良,周时齐人也。庄公袭莒,杞良战死。其妻收良尸归,庄公于路予(遇)之,良妻对曰:“若良有罪而死,妻子俱被殓设。如其无罪,自有庐室,如何在道而受予(遇)乎?”遂不受吊。庄公愧之而退。出《春秋》。

一云: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起(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良曰:“娘子生于长者,处于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也。”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杀之,并筑城内。起(超)不知死,遗仆欲往代之。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而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是。仲姿乃刺指血,以血滴白骨去(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果至良骸,血径流入,使将归葬之也。出《同贤记》。

二说不同,不知孰是。

另一个证据,是敦煌曲子中的《捣练子》。

上世纪初,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量唐五代民间抄写的词曲,其中大部分,被两个叫伯希和的法国人、斯坦因的英国人所劫持。从发现的这些词曲中,整理出了约1200余首。

《捣练子》是其中一首,其曰——

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烟(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还有一个证据,是唐代汪遵的诗。

汪遵,《唐才子传》云:“宜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咸通七年韩衮榜进士。”咸通七年,是866年。韩衮,韩愈之孙,是当年榜科状元,汪遵是进士。

他的《杞梁墓》诗云——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妇孺,谁解坚心继此来。

可知,唐代时候,孟姜女这个名字已经有了;她的丈夫杞良或曰杞梁役使燕山为秦始皇造长城而死;孟姜女随后寻去了那里。

总之,唐代孟姜女的故事已经很盛行了。

后来,这个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一般多作范喜郎和孟姜女。

南宋周煇地理笔记《北辕录》中,也有相关记载。其曰——

“八日,至雍丘县,县故杞国,武王封禹后东楼公。县东有葵丘,齐桓公所会也。行二十里,过空桑,伊尹所生之地。又里许,即伊尹墓地,名三家。次过范郎庙,其地名孟庄庙。塑孟姜女,偶坐配享有,蒙恬将军也。”

宋代已经说“范郎”了,而且,民间亦为孟姜女塑像立庙了。

那么,追根溯源,这一传说何为滥觞?

前面讲到,《感应篇》中说“杞良,周时齐人也。庄公袭莒,杞良战死。其妻收良尸归”云云,“出《春秋》”。

其实,不是《春秋》经,而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文字不尽同,大致意思对。《左传》云“杞殖”,“梁”是其“字”。

这也就清楚为何后世有人说是“杞梁”了。

但是这里,只讲到杞梁为庄公战死,其妻“郊吊”并“抢白”了齐庄公。

这是前550年的事情,这年孔子1岁。

约500年后,刘向著《说苑》,卷四“立节”中,更详细地讲了“齐庄公且伐莒”的作战过程。

其说到,杞梁和华舟奋勇杀敌,莒人说,你们不要战死,咱们共同掌管莒国吧。此时,杞梁、华舟豪气干云地大喊:“‘去国归敌,非忠臣也;去长受赐,非正性也;且鸡鸣而期,日中而忘之,非信也。深入多杀敌者,臣之事也。莒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杀敌二十七人而死。”

《说苑》接着说:“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弛,而隅为之崩。”

后面哭塌城墙一说,很可能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

刘向还著有《列女传》,被称作是中国最古老的“妇女史”。其“四”,亦有齐杞梁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的记载。

《列女传》,对于后世出现并形成广为流传的“女杰”“烈女”等,起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内容是什么样的,孟姜女真的哭倒过长城吗?

优质回答

有一天,孟姜女去寻找离家出走的丈夫,她走啊走,突然发现眼前出现高达百尺的墙壁。这墙太高了,也太长了。她爬不上去,也绕不开。无奈之下伤心地哭起来,她哭啊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汇集成河,奔流四野,最后聚集在一起,冲向城墙。一次、二次,百次、千次。城墙不堪冲击,忽然倒坍。孟姜女见城墙倒了,忙收起泪水,窜过缺口。结果看到一个男人倒在缺口另一边,她忙上前一看,正是自己的丈夫,不过已经死了。她丈夫肚子凸起,口中还有水流出,原来是被自己的泪水淹死。孟姜女的眼泪止不住又流出来……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倒长城肯定不可能是真的,但她哭长城这事是真的,并且当时的“孟姜女”不止一个,只是孟姜女是有史书记载的一位。

春秋时,齐国勇士杞梁之妻子,即是孟姜女,杞梁随齐庄公攻打莒国而战死,其尸运送回国时,其妻孟姜奉夫棺,将窆于城外,乃露宿三日,抚棺大恸,涕泪俱尽,继之以血,齐城忽然崩陷数尺,由哀恸迫切,精诚之所感也。后世传秦人范杞梁差筑长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痛哭,城为之崩,盖即齐将杞梁之事,而误传之耳。

秦始皇年间,为修筑长城,魏军四处强抢壮丁,孟姜女与夫范喜良新婚燕尔之时,夫君被抓去修长城,不久后便惨死埋于长城墙下。孟姜女一路寻夫来到长城,听闻夫君已去,她在长城上恸哭三天三夜,至长城坍塌,露出夫君尸骸。孟姜女埋葬夫君后便投海自尽。此后便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史诗。

民间故事里的孟姜女,是被谁害死的?是皇上吗?

优质回答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压死了自己。

从古代人的视角来看,一切的罪过归皇上,秦始皇虽然从战略的需要上修长城,但劳民伤财,使民怨沸腾。在民众的眼里心里,是因为修长城而害死了孟姜女,借此事怪罪秦始皇。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是孟姜女的重情重义,至死不渝的爱情害死了自已。步行千里寻夫,千辛万苦,长城下闻夫已亡,悲痛欲绝,哭声惊动天地,长城突然倒塌,压在孟姜女身上。

这是一段催人泪下,感人伤怀的爱情故事,同时这种生死相依的爱情令人感慨万千。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应该说她死于秦始皇和封建礼教的双重压力,过去讲究女人要从一而终的,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封建意识,是致死她的重要原因。有许多过去的典范,都成了今天的愚昧,仅此而已。

孟姜女哭长城属于啥故事,讲的是啥?

优质回答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讲的是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被抓壮丁修长城劳累致死,孟姜女为夫送棉衣得知丈夫死讯,坐在长城下不饮不食,昼夜痛哭,如杜鹃啼血,望月子规,直哭了十天十夜,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感动天地,哭倒八百里长城,这才露出范杞梁尸骨。秦始皇见孟姜女美若天仙,想纳她为妃,孟姜女忠贞不屈,最终带着丈夫尸骨跳入大海。

修筑长城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劳役之一,从春秋至明代,漫长的岁月中多少民夫为此付出生命,这两千年中可能有无数像孟姜女和范杞梁那样的遭遇的人,而他们仅是这无数人中的代表,这两个典型人物体现了千百万底层人民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对封建王朝暴虐统治行为的控诉,对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讴歌。

孟姜女是个什么样的人?

优质回答

关于孟姜女的故事,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孟姜女哭长城”了。孟姜女哭长城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充满了神秘的伤感的色彩。

其故事是发生在秦始皇修长城时期,相传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在跟孟姜女新婚三天后就被迫去修筑长城,在在不久后因为极寒和劳累死去,其尸体直接被当石料埋在长城里面。

而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找到长城时,才发现丈夫已经死去多日,悲痛不已的她在长城边上哭了三天三夜。最终长城被哭倒塌,范喜良的尸骨也露了出来,而孟姜女也见到了自己的丈夫。

这是一个十分让人感动的故事,但并科学,民间的传说故事只是为了体现出当时人们对掌权者愤怒心情。

孟姜女的故事并非是原版的,她的这个故事还另有出处。

在《左转》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春秋时机杞梁是齐国一位勇士,在一次跟随齐庄王攻打莒国时时不幸牺牲,当他的尸体被送到妻子面前时,他的妻子抱着棺材大哭几天几夜,其故事也就这么简单。

但到了西汉时,有个叫刘向的人为了让故事更加充满戏剧性个情感色彩,便在里面“添油加醋”,他说:“杞梁的妻子看见丈夫的尸体后,哭的齐国的城墙坍塌了数米。”

到故事传到唐朝时,杞梁的妻子的名字改成了孟仲姿,也就是孟姜女,而她哭的地方不再是齐国而是长城。

本来故事到这里已经定型了,谁知道后来又加了个人进来,虽然他们出生的年代不同,但是为了戏剧效果,硬把此人给加了进来,这人就是秦始皇。

于是,故事就成了这样:

范喜良死后,秦始皇看到孟姜女长得眉清目秀,便想让她入宫,而孟姜女回到,我想要亲自送丈夫最后一程。于是,她就扶着棺材往海边走,刚走到海边,便有一个滔天巨浪盖来,直接将孟姜女和范喜良的棺材卷到海底去,找不到人了。

秦始皇见一个即将到手的美女就这样没了,顿时气得七窍生烟。就在这时来一个神仙,掏出两件法宝,一个赶山鞭,一个舀海勺。于是秦始皇左手拿鞭,右手拿勺,左手的辫子一挥,无数的群山填平海洋;右手一勺,东海的海水消失一半。

东海龙王见到此景,吓得面如土色,便对身边的龙女说,为了平息秦始皇的怒火,让她变成孟姜女。龙女无奈,只能变成孟姜女的样子,跟着秦始皇回了宫。

而真正的孟姜女把丈夫葬了以后,因为伤心过度不久也去世了,然后到了地府成了在奈何桥上煮茶的孟婆。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乱?乱就对了,中国神话故事就这么七拼八凑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民间百姓为了戏剧效果,什么样的故事都能给你整出来。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乱。

孟姜女,最早出现在西汉末年刘向的《烈女传》中。后来到了元代,就由杞梁妻演变成了孟姜女,在民间戏曲剧中出现。到了明清时,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最后演绎成富有生命力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我小时候听说的孟姜女是这样的:

在秦汉时期,一个姓孟的老员外,夫妻俩无儿无女,这年春天,屋檐下飞来了两只燕子,还衔来一枚葫芦籽放到窗台上,孟老员外就把那枚葫芦籽种在了院墙下,又是浇水又是施肥,几天就长出了嫩绿的小苗,小苗渐渐地长大长高爬蔓开花结果,这棵葫芦秧顺着院墙就爬到隔壁姜家了,这也是无所谓的事情。可是转眼到了秋天,再看那个葫芦,长得像一个大水桶那么大,孟员外就让家人把葫芦摘回来,并对姜家说把葫芦切开一家一半。

刚取来刀要去切开那葫芦时,谁知道那大葫芦在地上蹦了两下,自己裂开了,这一裂开可把人吓坏了,就见葫芦里面坐着一个小姑娘,白白净净的可爱极了,老两口这个高兴啊,姜家听说了这件事非得要这女孩,说那葫芦是在他家院子里长大的。孟家不肯给,后来到了官府,最后判定小姑娘归孟家,并给取了个名字叫孟姜女。

孟姜女转眼长到十八岁了,她不但聪明伶俐,而且有着沉鱼落雁的姿容,这年夏天,孟姜女带着丫鬟来到后花园,看着满塘盛开的荷花,一不小心掉入水中,丫鬟赶紧伸手把小姐拉上来,可是裙子已经湿了 ,她就脱下衣裙晒在假山石上,不料她的这一切全被躲在假山后面的一个书生看到。

这个书生叫范喜良,因为秦始皇的焚书事件,到处逮捕儒生,范喜良被追捕,慌乱之中就跑到孟家后花园,孟姜女正与丫鬟嬉戏,忽听假山后面有动静,就发现了范喜良。孟姜女见自己的身体被陌生男子窥见,不知如何是好。定下心来仔细观看见是一文静书生,问明来由便以身相许。

孟员外也非常高兴就给二人完婚了,结完婚的第二天,范喜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了。转眼到了冬季,孟姜女带上棉衣去找丈夫,爬山涉水终于找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可是丈夫却已经死了,有人告诉她死去的民工全被埋在长城下面,孟姜女跪在长城前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惊天动地,老天也跟着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长城倒了,露出了白花花的尸骨。

其实,孟姜女并不是葫芦女,她的名字与她的身世无关,孟姜女也不姓孟,她姓姜,在古代“孟”是年长的意思,排行为老大。姜姓是齐国的国姓,孟姜女是“齐国的长女”,也就是齐国的公主,当时 齐国已经灭亡,一些贵族沦为亡国奴,据史书记载,其中一部分被征去做狱吏,一部分被征去修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优质回答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有谁知。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

一直很喜欢这首《千古绝唱》。

孟姜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小时候我妈就经常给我们讲这段故事:

有一对恩爱小夫妻范喜良和孟姜女,刚结完婚就遇到秦始皇征民兵修万里长城。夫妻二人依依惜别,不想范喜良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孟姜女千里寻夫,去给范喜良送冬天穿的衣服,结果没找到人。原来范喜良劳累过度已经倒在了工地上,尸体被砌进了城墙。

孟姜女知道后,沿着长城开始哭,哭了三天三夜,哭到埋范喜良的那片城墙,结果城墙瞬间倒塌了,范喜良的尸体露了出来。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事让监工很震惊,遂将她抓起来带到了秦始皇面前,本来很生气的秦始皇一见孟姜女清丽的面容,竟想占为己有。

孟姜女提出了三个条件,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她就会嫁给秦始皇:一、给范喜良立碑、修坟;二、秦始皇亲自披麻戴孝给范喜良送葬;三、大海三日游。秦始皇一一做完,满心等着和孟姜女成婚,结果孟姜女跳了海。这个故事歌颂了孟姜女和范喜良忠贞不渝的爱情,发泄了对当权者劳民伤财修长城的不满。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有原型的,记载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齐庄公攻打莒国,第一战失败了,第二天又战,齐国让杞梁、华周担任先锋,本来莒人想贿赂两人休战,不听,莒人进攻,杞梁战死了。然后齐莒握手言和,齐庄公让人把杞梁尸体回临淄,在郊外遇见前来迎接杞梁尸体的杞梁妻,齐庄公便向她吊唁。杞梁妻不卑不亢的说:

“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意思就是:我丈夫若有罪,国君不必吊唁,若无罪,家里尚有破地方,不应该在郊外吊唁。齐庄公自认考虑不周,就亲自到杞梁家里吊唁。故事到这里本来就讲完了,然而,它又一次次被演义,孟子在《礼记·檀弓》中将其演变为“杞梁妻哭夫”。

到了刘向的《列女传》中,进一步添加了“投淄水”的情节:

杞梁死后,杞梁妻成了无依无靠,抱着杞梁的尸体在城下哭了十天,城倒了,等葬了杞梁,杞梁妻投了淄水而死。

就这样一步步演化,故事从春秋时期到了秦朝时期,从临淄到了长城下,更是把秦始皇强行扯了进来,越来越夸张。等到明朝,征民兵修长城,百姓苦不堪言。杞梁妻的故事彻底变成了孟姜女哭长城。

而杞梁妻的故事逐渐不被人熟知,取而代之的是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

今天来嚼个大家伙耳熟能详,却又少有人深究的话题,孟姜女哭长城。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像孟姜女哭长城这种带着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为什么会经久不衰?想来大概是因为中国人的骨子里不排斥天人感应,也愿意相信天人感应。

像孟姜女哭长城、窦娥冤这样的民间故事之所以充满了历史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它来源于俗世又高于俗世的那点火候。它不是完全的杜撰,而是建立在某种巧合或者奇观基础上的真实放大。

就说孟姜女哭长城吧,在民间疾苦的千年历史长河中,草民因悲伤在城墙下痛哭的事总是有的,如果恰巧再遇到个狂风暴雨,城墙年久失修轰然倒塌,这不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雏形嘛。

窦娥冤也一样,含冤之人遇到一场盛夏冰雹,千古奇冤的雏形也就算是出来了。

咱们中国人有这样的内心诉求,所谓公道在天,无公道的时候,大家伙都乐于看见老天给俗世一些颜色看看。

具体来聊孟姜女哭长城这事,刻板地深究这是真是假没意思,有意思的是看看这个故事的历史演绎过程,因为这里有千古不变的人心和公道。

孟姜女哭长城最初的影子是哭夫,《左传》和《礼记》里有最古老的记载。

史载,齐国将领杞梁在莒国战死,杞梁之妻到路上去迎接丈夫的灵柩,哭得极其的悲伤。到了城郊,正好遇到齐侯回来,齐侯要进行吊唁,杞梁认为郊野不是吊丧的地方,回绝了他。齐侯无奈,只好到她家中进行吊唁。

细读这个故事,其中是隐藏着矛盾的。杞梁为国战死,齐侯没能给予足够的尊重,杞梁之妻的哭声里有为丈夫鸣不平,为丈夫争死后尊严的成分。

西汉后期,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演绎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雏形。

杞梁之妻伏在丈夫的尸体上,在城墙下痛哭了十天,城墙最后崩塌了。她把丈夫埋葬后,因不愿再嫁而又无依无靠,最终跳淄水自杀了。

天人感应的同时,贞洁牌坊就这么立起来了。

到了唐朝,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开始逐渐清晰。

燕国人杞良因无法忍受秦始皇筑长城的苦役,从长城上逃走后躲进了孟超家后园的树上。孟超的女儿仲姿正在池中洗澡,发现杞良,惊骇之余,遂请杞良娶她为妻。

杞良因为自己的身份低贱而加以推辞。

仲姿说:“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

杞良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之后,杞良怕逃跑一事牵连妻子,便想回到长城上,服完苦役后再回家过安生日子。孰料他刚回去,即被长城上的监官以私逃之罪处死了,完了还把他的尸骨筑进了长城。

仲姿听闻噩耗,千里寻夫。赶到长城脚下,她嚎啕大哭,悲恸之声最终让长城为之倒塌。累累白骨露出来后,仲姿根本无法分辨丈夫的遗骨,于是她刺破手指,血滴白骨说:“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

当滴到杞良遗骨上时,鲜血果然径直流进骨中,于是仲姿收起遗骨,带回家安葬去了。

唐时《同贤记》中的记载与后来流传开来的孟姜女哭长城基本吻合,只是没有直接称呼“孟姜女”。

“孟姜女”的名字最早见于敦煌曲子词中,词中不仅出现了孟姜女的名字,而且还增补了“送寒衣”的情节。这说明最迟在五代时期,孟姜女的故事已经基本定型,并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录一首《捣练子》:“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为了考证孟姜女哭长城,自清以来,各种专家学者提出过不少看法,有说杞梁妻哭倒的是齐国的城墙;有说春秋时有孟姜女这么个人,她哭倒的是齐长城,不是秦长城;还有的说孟姜女的原型是筑城的汉将之妻范夫人,此女在丈夫死后继承遗志把城修完了,等等。

站在历史爱好者的角度,其实没必要深究,体会到孟姜女、长城都是符号就够了。

最后来点干货——山海关有处孟姜女庙,庙前有副奇联,百年来,这副奇联究竟该怎么断句,不同心境的人有不同的断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若是你,会怎么断?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孟姜女的故事完整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