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从《兔死狐悲》和《兔死狗烹》两个故事,你体会出什么道理?
优质回答:
问:从《兔死狐悲》和《兔死狗烹》两个故事,你体会出什么道理?答:《兔死狐悲》和《兔死狗烹》,是两个因故事而流传的“成语”,也都和 兔子有关。看来兔子的命运不好,都拿它的死说事。先说《兔死狐悲》,意思是兔子死了,狐狸很伤心。兔子本就是狐狸的猎物,狐狸是兔子的天敌,怎么狐狸会为兔子死了而伤感呢?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天敌也是同类,狐狸和兔子,在狼的面前,不都是狼的猎物吗?兔子一死,狐狸就成了狼的下一个猎物,还能不悲吗?悲什么?与其说悲兔子,不如说更多的是在悲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依存,同生共存的。今天,很多人,“抱团取暖”,集结共商,用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大家聚在一片区,一条街,或小吃,或汽配,或日用,或家装,求得共商共存。如果都走了,剩你一家,还能成气候吗?同理,一个单位,大家齐心协力,可以成事,单打独斗,你离“死”就不远了。再说《兔死狗烹》。意思是兔子都没了,留狗有什么用?煮来吃了吧!好像出自范蠡的人生体会,“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都打下来了,皇上都当上了,留着功臣们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范蠡给越王请了个不再上班的长假,带着西施到了太湖边安享太平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领导的,不能用完了人,就一脚把人家蹄出门去。你这一脚,蹄出去的不是他一个人,蹄出去的是大家的人心,是你自己的人品良心。今后谁还会为你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卖命了呢?“走狗呢”?当“走狗”,必须卖命,卖力,是不能偷懒的,偷懒还能留你吗?所以,你要想不被“烹”来吃了,就得学会养兔子,养好品种的兔子。就是说,要不断学习,创新,总有新思路,新见解,新成果出现,让兔子怎么也打不尽,吃不完。你就可以一直干你善长的抓兔子的活了。一旦兔子吃完了,没有了,你也该下班了。同理,出点力气,就讲条件,有点成绩,就要待遇,做点贡献,就摆架子,你离被“烹”也就不远了。事情是不是这样的呢?
其他网友回答
弱小就是原罪,不管怎么着,兔子都死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从《兔死狐悲》和《兔死狗烹》两个故事你体会出什么道理】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