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腊八节的历史,民俗,文化是什么?
优质回答:
腊八节,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于先秦,流行于汉,盛行于唐。
01 腊八节与祭祀
我国先秦时期, 在十二月其实就已经有了“腊祭”,俗称“腊月”,具体的日期不固定。“腊祭”时期,古人会祭祀先祖和天地百神以报恩祈福, 农民在这期间也会休息。
到了汉代,“腊祭”的日子被确定下来:从冬至到第三个戍日,又称“腊日”。不过在这一天,百姓并不喝“腊八粥”,做的主要也是祭祀列祖列宗以及家神。
《唐会要》卷二十三记载:“太和七年 (833) 十二月八日季冬, 蜡祭百神。”隋唐及之后,“腊日”约定形成在了每年的腊月初八,成了全国性的节日。
02 腊八节与佛教
为什么“腊日”最终被约定形成在了每年的腊月初八?其实,这跟佛教有关。
据佛典记载, 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出家经过6年苦修, 体力不支, 在食用了牧羊女奉上的乳糜后, 恢复了体力, 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这一天后被确认为中国农历的腊月初八, 腊八于是成为释迦牟尼佛的成道纪念日。
为感念牧羊女乳糜供养的功德,天下的佛寺,在此日都要举行法会,熬煮腊八粥,送给信徒和民众,共同区庆祝悉达多太子的觉悟成佛,庆祝佛陀的诞生。而因“腊日”与这一纪念日的时期刚好相近,信徒众多的隋唐百姓便逐渐把这两个节日放在了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做腊八粥的的传统也被广泛传播到民间,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惯也慢慢形成。
03 腊八节寄托着中华儿女美好的期盼
“小儿小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腊八节是在紧张劳作之余,区缅怀先祖先贤,联络感情的节日,体现的是中华儿女对和平、幸福、温暖和团圆的期盼。而不少文坛大家,如沈从文、冰心等人都曾经绘声绘色地记述了他们对腊八节的思念和热爱。
其他网友回答
腊八节的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腊八粥
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腊八节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节吃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节吃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其他网友回答
腊八节俗称“腊八”顾名思义即腊月初八,
说起腊八大江南北都知道是日要吃“腊八粥”所用材料各地有所不同,相同的是都用糯米。
可能各地方言的叫法也有不同,我的家乡是叫“糊心抓”意思是将近年关了,一年的所有烦心事都不要去想、不要去纠结了,要高高兴兴与家人团聚,快快乐乐的过大年才是上策。说来也怪,古人以为人的思考是要用“心”来完成的,所以凡涉及到思考都只说“用点心”“操点心”,赵本山徒弟宋小宝的名言就有“海燕哪,你长点心吧”。其实科学证明人思考是要用大脑来完成的,所以就发展到现代人说不善思考的人是“你脑子进水了吧”,“你脑袋被门夹了”,“你脑袋被驴踢了”等等不一而足。
还有一个习俗大家可能都知道,这就是腊八节大多数人是要做“腊八蒜”的,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蒜寓意“腊八算”,也就是说一年到头了该算算账了,不论是自己欠别人的还是别人欠自己的,都要算清楚,该要的要该还的还,讲究不欠隔年帐。甚至有人说:“只有腊八这天腌制的蒜腌制好后才能是绿的”,是不是有道理,诸位有兴趣的话请说来听听。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音炸),在我国远古时期是祭礼之一,《史記·補三皇本紀》有載:“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在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音炸),在我国远古时期是祭礼之一,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据《礼记》记载,天子有八位大腊神,从伊耆氏开始实行腊祭。
自先上古起,蜡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蜡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道教相傳: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五月初五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十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五臘日,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獲福無量。
腊的本意是索求,一年十二个月,岁终聚合各种丰收物品来祭祀腊神。传说腊祭的目的有三:
一曰祭神。腊月是年终之月,用猎获的禽兽来举行大祭,把祭祀祖先和祭祀天地神灵合在了一起,以祈求天地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曰驱寒。因为腊月天气寒冷,阴气旺盛,人们容易得病,可以用腊祭来驱散寒邪之气;
三曰辞旧迎新。《风俗通义》写道:“或曰腊者,接也,新旧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这是说“腊”字有“接”的意思,在新旧交接时举行腊祭,是向天帝神灵“报功”,让天帝神灵和民间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腊祭中有针对性的主要对象是祭祀最先种植谷物的啬神和主管谷物的司啬,以此报答他们对谷物丰收的庇护。
由于“腊祭”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秦汉以后这个月被称为腊月。到汉代时,“腊祭”中加入了“驱傩”的活动,以此祛除邪气。这时“腊祭”也被固定到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
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在中国传统社会,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民间更是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祭祀腊神日。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
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基本没有关系,就是中国自己的传统祭祀风俗。
当然,腊八节也是佛教节日,尤其是腊八粥紧密联系着一个佛教传说。
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昏倒在地。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一说剩饭、野果、泉水合在一起煮成粥。),把他救活,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于是,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关于腊八节,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岳飞。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抗金,遭奸臣秦桧诬陷。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进京。岳飞无可奈何,急急班师,一路粮食不济。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合混而食,道谢而去。这天乃腊月初八。后岳飞被害,百姓为示怀念之意,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
安徽流传的皇帝喝腊八粥的故事:
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一挖开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他就把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吃,觉得比什么都香甜。
后来,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当年这种粥来,传令御厨用各色五谷杂粮煮成粥进奉,大宴群臣,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因而赐名“腊八粥”。
其他网友回答
祈祷丰收之吉祥——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其实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民俗文化,有助于形成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其中所蕴涵的审美情感和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
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宝。
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应该将传统节日继承下去,自豪地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富有魅力的传统习俗推向全世界!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腊八节的历史民俗文化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