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北方的小年是农历23,南方的小年是农历24?
优质回答:
我在对《小年到底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一题的回答中(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11013453967130894/)已经提到,中国南北方祭灶(“小年”)时间的大规模分化,始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本来唐宋以后中国民间祭灶的时间都是腊月二十四,但清皇室在宫中采用腊月二十三祭灶,此后离政治中心较近的北方、以及八旗士兵驻扎较多的地区,都逐渐采用了二十三作为祭灶日,而山高皇帝远的广大南方地区,则沿用汉人习俗在腊月二十四祭灶。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答:为什么清皇室要在二十三日而非二十四日祭灶?对此学界尚无统一意见。一种猜测是:满人出于拉拢蒙古人的目的,而采纳了蒙古的火神节。蒙古人很崇拜火神,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晚都要祭祀。据清末的蒙古人先贤罗布桑却丹所著的《蒙古风俗鉴》中描述:“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为火主哈扬哈日娃佛定为太后的祭祀。腊月二十三日祭火的用品有:全羊、粘饭、枣、黄油、香、白哈达、蒿草、酒。祭火时不用红色的器皿,而用黑色的器皿。由男人动手祭火。有一家之主或长辈男人跪在前面,女人在后面下跪,向火佛上供磕头……供完火主,大家一起吃祭火的粘饭。”虽然祭祀的用品与汉人南人大抵相近,但祭祀的对象却是完全不同的。满人入关后的策略是联姻蒙古人制约汉人,所以在习俗上满人跟随蒙古人的可能性比较大,雍正帝在腊月二十三坤宁宫率先祭祀神,应该就是祭拜的蒙古人的火神,他又顺带着照顾汉人传统习惯中的灶神,于是提早一日将灶神也祭祀了。
不过无论元朝的皇帝们还是大明的皇帝以及满清的皇帝,他们都没有通过行政手段来推行、宣传祭灶日的改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影响,所谓“移风易俗”。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春风化雨,绝大部分的南方地区仍然保留着宋朝的习俗在腊月二十四祭灶,即使在某些北方地区比如河南项城,在宣统年间也依旧有部分人在二十四祭灶。一直到建国以后,南方大多数地区仍然是在二十四日祭灶。只是随着过去二三十年电视广播等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北方中心主义”对主流媒体的影响,才让“二十三日祭灶”的说法越来越深入人心,几乎要成为全国的共识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不会吧!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风俗,为什么南方特殊些!
其他网友回答
小年是什么样的一个节日?作为广东人,表示从小到大没有过过这个节日。
至于小年北二十三南二十四,据说,小年自宋朝时期已有记载,那时无论南北皆以腊月二十四为过小年,后来到了清朝,皇帝为了节省开支,在二十三日祀神时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而官员们也纷纷跟随效仿,清朝的皇宫在北方,受影响比较直接的北方地区则跟随官方的节气把小年提前到了二十三。
其他网友回答
那么正月十五叫小年的算什么地方?
其他网友回答
小年,是过年的开端,一般到了小年,就意味着我们开始进入“过年模式”,感受浓浓的春节气氛。而南北小年,并不在同一天,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北方小年是23,南方是24。
在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在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在宋朝的时候,南方北方过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过小年的,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到了雍正在位时,每年腊月二十四的前一天,皇帝都会在在坤宁宫祀神,而为了节省成本,以免大费周章,就干脆把灶王爷拜祭安排在同一天。而既然高高在上的皇帝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了,那么老百姓也只好推迟一天,所以就是腊月二十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有了“官三民四”一说。
然而历史习俗演变至今,必然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差距明显,一直以来,中国政治中心都处于北方,许多官家都延续了以往的传统,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由于距离政治中心较远,相比北方老百姓较多,所以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北23,南24的习俗。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什么北方的小年是农历23南方的小年是农历24】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