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寒衣节是哪一天(2020年寒衣节是哪一天)

十月一,民间称寒衣节,给逝去亲人烧纸送寒衣,是民俗还是迷信?

优质回答

首先 : 他就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一种民俗,十月初一也算是一个鬼节吧 ,十月初一为 : 烧纸、焚香、祭奠亡灵、扫墓的日子。其实 : 这种民俗行为就是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纯粹是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十月初一过的是什么节?

优质回答

是鬼节,也是寒衣节,因为上坟烧纸或祭祀只有一天,古人就留下一句谚语叫十月一烧纸点上灯,路途有遥远的只要给已故先人尽孝,可延长至午夜十二点,均可烧纸上坟,据说阎王只给鬼魂亡灵一天假哟。

十月初一过的是什么节?

农历十月初一,在西北大多地方都过这个节,统称为”寒衣节”,相传己久,俗称过了这天,天气渐渐开始变冷,活人为己故的祖先送寒衣渡过严寒冬天,以表对故人的怀念。

据祖辈传说,这个寒衣节起源于秦始皇时期,历史上讲的孟姜女为亲爱的丈夫范郎筑长城十月一日而死送衣服安葬礼天演变而来。

从此把十月一日这天在民间演变为这寒衣节,表示活人对在故亲人的一种纪念,过了这天,天气渐变冷,给己故亲人送寒衣,让己故亲人渡过寒冷的冬天。不过只是一种传说,究竟怎么来的,我们无法解释,但每年十月一日晚,人们都有在家门前烧纸、烧纸做成的”寒衣”这个习惯。

为什么说“早清明,晚十月一”?

优质回答

我们所说的早清明,晩十月一,是指人们上坟扫墓的时间。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来回答。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农民也进入农耕时节。农民忙了,就顾不上祖先们的衣食住行了。所以,清明以后,就要把他们收回去。为了不妨碍自己干活种地,当然是尽早的上坟,把他们的莹地修好,给足他们纸钱,让他们早点归去。到了十月一日,农活已经忙完,人们开始进入冬闲。人们就开始想到了祖先,就想着要把他们放出来,透一下气。但是,人们为了不让他们过早出来,给世人造成不安,所以,烧十月一的纸就要晩一些,晩点把他们放出来,免得找麻烦。所以,人们清明节烧纸,一般都会烧在清明节以前。尤其是新坟,更会烧早一些,免得他们在外兴风作浪,无人管束。而到了十月一日,是放鬼的日子,则是越晩越好。新的坟头,当然会更晩,免得出来早了,祸及人类。当然,这都是封建迷信,不足为信。其实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十月一,都是孩子们祭奠亲人的日子。只要心里有老人,仪式早晩高低,都是不足为怪的。

祭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清明祭祀祖先,去坟地扫墓,我们中原地区,一般要求赶在清明节之前。

这一习俗是和中国农耕文化有关。过去的墓地大多在庄稼地里。清明前乍暖还寒,植物虽已夏苏,但庄稼长得还不是太高,还没有拔节,这个时候前去,踏上地里庄稼苗,对庄稼只有好处,好处在哪呢?主要是抑制庄稼疯长。我们家乡在清明以前,还有用石磙碾压麦苗的习俗呢。大家想想,这时我们去,田地主人高兴的很。如果清明节之后去,田地的庄稼长的老高了,拔节了,这时候再去,会伤害庄稼苗的。这就是”早清明”的原因了。

“晚十月一”,就是要在农历十月初一之后去。这时秋高气爽,有的地方草己枯死,地里庄稼苗才露尖尖角,我们去对地里的庄稼伤害不大。

我们一年去这两次,主要是巡察墓地情况,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添土修补墓地。

当然现在国家提倡绿色祭祀,不烧纸,不放炮,给坟墓培培土,在坟墓边种几颗树,我看还是挺好的;也可在网上寄托哀思,追思祖先,告慰祖先。下图是我今天看到的消息,是我们当地的“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倡议书。大家可参考一下。

一年这两个时节祭祖,不是迷信,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当然我们在继承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

这个传统文化的根源是教育人们不能忘本,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先人们奋斗得来的,要拥有一颗感恩心。

百里不同俗,你们那有什么不同的讲究吗?

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是什么?

优质回答

这是一个很常识性的问题,我来说说我们湘南地区的情况。

湘南地区四大祭祖节日先后是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除夕夜。四大节日祭祖各有侧重,总的就是寄托子孙后代的哀思,祈愿祖宗保佑平安幸福。

清明节主要是给祖先扫墓。现在国家安排放假一天,并调休,合并起来一般有三天时间。这是继春节之后人员流动较大的时节。远在外地工作的人们纷纷日夜兼程赶回老家,与在家亲人一块给祖先扫墓。

先是清除杂草,填高墓莹,插上鲜花,摆上祭品,焚香烧纸,跪拜祈愿。一般是从血缘关系近的先人墓地扫起,直至曾祖、高祖……始祖。

有的地方远近族人齐聚,隆重祭祀始祖,还要举办“清明酒”,并借此共商家族相关事宜。清明各家扫墓,最早提防的是引发森林火灾。

中元节俗称“鬼节”,农村一般叫“七月半”。相传七月半是祖先回家做客的时节,子孙后代需要“热情接待”,善待先人,期望祖先保佑。

一般是农历七月十一那天下午要准备鸡、肉、鱼三样菜,米酒三杯,水果三样,米饭三碗,天黑前后在家里设案祭祀,迎接先人“回家做客”。

祭祀时,告诉先人,七月半到了,到了家里不要客气,有什么吃什么,要保佑家人平安吉祥。

到七月十四下午黄昏时分,与十一那天一样的准备礼品,恭送先人“回家”。告诉祖先,今天是七月十四,请先人回去后,好好安息,保佑子孙后代。

冬至节祭祖也叫“祭冬”“拜冬”。相传冬至祭祖自唐宋开始由古代祭天祭神逐渐演而来,分室外祭奠和室内祭奠两种形式。

湘南地区冬至祭祖主要是室外祭奠,也就是在祖先墓地举行。俗传“冬至动土百无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则不宜随便“动土”。因此,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传说是给祖先整修居所,以缅怀祖先功德。

有的地方也举行室内祭奠,即在家祠举行祭祀活动。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除夕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或祠堂),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除夕之夜,晚饭之前,男主人率子孙在厅前(或祠堂)祭祀祖先。摆好祭品之后,上香、敬酒,念祭文(辞),跪拜,烧纸,祈愿。报告祖先,托祖先之福,本年收成很好,期望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家幸福!

除夕祭祖是春节期间祭祀活动的开始,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的晚餐前,都要祭祀祖先,只是除夕和十五两天格外隆重,其它时候稍微简单而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淀深厚。传统习俗流传数千年而不衰,时至今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对传统节日,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得到发杨光大。炎黄子孙,不忘祖先!

四大祭祖节日,皆为阴阳同过之意。比如过春节,人们在喜庆过年时,也在缅怀着地下的先人。给先人送些果酒及银钱,并把先人请回家与家人同聚同乐。以显示过年的氛围也尽到了儿女之孝义。

那么中国汉民的四大传统祭祖节日是哪几个节日呢?它应是春节,三元节(上元中元下元,又包含十月一日节),清明二和冬至节。

春节,是人神共过之节,因此人们上坟祭祖。

三元,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上元中元和下元三节,人们多把三元单节合并为三元一节。是称三元。三元节皆为阴节,但这阴节又与道家的三元混淆到了一起,难分你我了。是以有上元祭天,中元祭地,下元祭水之俗风。即祭天官地官和水官之俗。而在民间,三元之中,只有上元为通用祭祖节,而中元和下元,几百年来,大多之地居民都无上坟祭祖之为。甚至民间就不过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反过来倒是十月初一,即民间的十来一则成了民间上坟祭祖的重要日子。

清明节,人人都知,那是必须要添坟,扫墓,植树,祭祀祖先的。(不用多说)。

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不是祭祖节日。剩下的也只有冬至节了。据说,上古时,冬至为过年,是以有民间祭祖之行为。不过这个节日,现在民间与中元下元节一样,基本都不怎么上坟祭祀了。

“寒衣节”祭祀故去亲人的来历和讲究有哪些?

优质回答

我是离家在外游子,父母亲都走的很早,在外地也很难回家去上坟给父母,有种伤感。我每年在内蒙古家时,给父母买上一大把鲜花,摆在坟墓碑前的,在买上酒和二老爱吃的水果以表孝敬之心?。在给二老双膝跪磕三个头。别的没了,有时也买纸衣服给二老烧,可是我觉得还是鲜花比较好,环境好,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

“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寒衣节上坟和清明节上坟有什么不同?

优质回答

寒衣节和清明节,以及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冥文化节,俗称为“鬼节”,这三个节都是对去世的亲人的怀念,只是时间和方式不同而已。寒衣节和清明节是中国人最讲究的两个节日,这两个节日大致有以下相同和不同:

第一、寒衣节是农历十月初一,所以也叫“十一“”,这个时候,全国各地天气逐渐变冷,人们开始添加衣服,这让人不得不想起已经去世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还有没有棉衣穿,所以活着的人就送一些冥币或纸制的御寒衣物给去世的亲人,以表心意,算是对去世亲人的怀念。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寒衣节起源于周朝,是周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清明节则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个时候墓地上生出一些杂草,人们为了怀念去世的亲人,就去故人的墓地上扫扫墓,清除墓地上的杂草,以怀念亲人,寄托哀思。

第三、以前农村里有这样的说法:早清明晚十一,就是说,清明节上坟要早,一般在清明当天十二点以前;十一上坟相对要晚一些。、

第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冥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2021年寒衣节是哪一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