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印象最深刻或者对你人生最有指导意义的书是哪一本,读后感是什么?
优质回答
小学一年级读,铁棒磨成针,你懂得了,就会在数字物理等书里迎刃而解!现在小学书里面没有这一课了,我想编写程序的编辑怕人夺他的饭碗吧!
我所读过小说中,印象最深的当属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一九六四年,年龄太小,看了几页,读不下去。就还给了人家。再读已是多年以后的事情。
《创业史》再版,我买了一本,农村出版社出版,新闻纸印刷、很脆。价格大概是0、9元。读第一遍,感觉这本书土得掉渣,再读第二遍,又觉得这本书太洋气了。小说一般用描写、叙述方式表达,很少出现抒情、议论。抒情多用于诗歌,议论多用于论说文,《创业史》中出现多处抒情、议论。读第三遍,感觉人物刻化入木三分,绝了。写民兵队长冯有万,从娘肚子里爬出来就没吃过一顿饱饭,饿了的时侯,他恨吃着馍的孩子,他想娘的时候,恨牵着孩子手的妈妈。写到梁生宝的未婚妻徐改霞,没有描写她有多飘亮,只用了三句话:在她身上常常投下年轻人羡慕的眼光;老年人赞叹的眼光,和姑娘们忌妒的眼光。《创业史》一些章节,一度进入教科书,如:梁生宝买稻种。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日报》曾用一个多版面,刊发一长文:《重评创业史》。感叹中国没有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留勃夫式的文学批评家。不是评论家。自己家有宝,确不识货。《白鹿园》作者陈忠实,最佩服的作家是《创业史》作者柳青。不是之一,而是第一。
听我中学老师说过,毛主席在建国后读过的唯一长篇,就是《创业史》,并推荐给全国共产党员、大学生。是否真的说过,本人就不知道了。要想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还是要读一读《创业史》。即便是写作会有好处。
到底是广泛阅读多读书好?还是把一本书或一个人的书读深读透好?
优质回答
由于时间关系,简单答一下您提出的问题。
我认为把广泛阅读与重点精读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好!
以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增加多成分营养,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广泛吸收,达到粗通的程度。
以重点精读挖掘知识深度,成为一方面的专家。池溏里的水是大家的,自己挖的小井水才是自己的,实现术业有专攻。泛泛的知识实用性差,专业性的知识更有价值。
所以在阅读方面,最好是博大精深,既有面的广博,又有点的精神,这样会更有价值。
泛读与精读皆不可或缺。泛读解决知识的广博问题,精读解决知识的精深问题。广博的知识可丰富您的生活,精深的知识可丰满您的事业(职业)。
如何深入浅出的剖析实践论?
优质回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观点,也是对实践论的高度概括。
实践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而哲学是指导学习科学的科学,可见实践论的重要性。下面抛开繁杂的哲学理论,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简单剖析一下实践论。
考过驾照的朋友都会有相同的经历,在学习倒车入库时,驾校通常是做一些参考的标杆,方便学员找到准确的位置。尽管通过这种方式考试可以过,但是当拿到驾照,自己单独驾车在实际的环境下停车时,很多人往往不知所措,耗费了一个小时也没能将车停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呢?是学习时没有认真听讲吗?肯定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
在驾校学习的是理论,考场的环境是固定的,这样学员是可以考过的。但是在实际驾驶时,环境是不同的,前后距离有些比较小 ,而且参照物是实实在在的车子而不是杆子。所有这些变化,都需要一定的驾驶经验才能应对自如,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纸上谈兵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佐证,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
另外,实践也不是毫无方向的去随便试,是要有理论做指导的,所以尽管拿到驾照后并不能马上就可以轻松驾驶,也必须花时间去驾校学习的原因。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通过在驾校学习,可以懂得车在那个位置开始打方向盘才能准确入库,方向盘要打几圈才是正确的操作。这就是理论的重要性。
上面分别对实际和理论进行了阐述,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哪?这也是实践论的核心。总结一句话: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还是以驾车为例,同样是倒车入库,老司机一次就能成功,而新手可能要反复回轮几次才能成功。而新司机在老司机传授经验基础上反复演练,也会很快成为老司机。经过实践的积累,升华了理论,使得理论更有指导意义,这就是实践论的意义所在。
实践要在掌握准确和全部情况下,经过三思才可实践,还要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过程,才可取得成功。盲目实践,失败率很高,有把握不实践胆量不够。失败了不敢再实践是害怕失败。总之是调查调查再调查,总结总结再总结,实践实践再实践过程。才可成功。
《实践论》:“知”与“行”是什么关系?
优质回答
读研毛泽东《实践论》,体会有三大方面。一,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礎,更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全部理论的基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是其三大特征。高举批判旂帜,同一切封建资产阶级思想彻底决裂。二,明白知行关系。行中知,知后行,知行结合,知行统一,知行互相推动创新而共同得以发展。三,要注意开启大智大慧。毛在此书中,首次提出二个新思想,新问题,其一是从实践到认识飞跃其间的鸿沟时,实践过程中断了,靠的是什么?其二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其间的鸿沟时,逻辑思维过程中断了,这又靠的是什么呢?读研《实践论》者甚众,却未发现有一人关注此问题,更无一人回答此问题的,都忽略了!靠什么?靠的就是既超越感性认识,又超越理性认识的大智慧。毛公在此处,诱而不发,跃如也。今捅破之,在知与行之上,有大智慧啊!!毛泽东的大智慧,千古一人也!
阴阳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实践论读后感1500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