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为什么喜欢刘娥这个有野心的女人(宋徽宗为什么喜欢刘娥)

在后宫不得干政的古代,宋真宗为何会允许刘娥参与政治?

优质回答

古代皇帝为保持政权不旁落,是严禁后宫干政的,尤其是出了武则天当皇帝的事情后,后世皇帝更是不允许皇宫干政,但刘娥却是个例外,这倒不是宋真宗愿意后宫干政,而是他几乎没有更好选择。

首先,宋真宗与刘娥感情深厚。刘娥虽然自言祖父是(后)晋、(后)汉为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但实际上这些很可能是她为了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出身编撰的。

实际上,在她认识宋真宗时,嫁的不过是一个年轻银匠龚美,刘娥随夫在外面抛头露面击鼓赚钱,自有美名在外,她的美名被赵恒府里的随从所知,于是告诉了赵恒,当时赵恒还未婚娶,而龚美得知王府选姬,也不愿放弃这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他改称刘娥的表哥,让刘氏入了王府。

刘娥因为天生丽质,又聪明伶俐,还与赵恒年龄相仿,很快与赵恒如胶似漆。但因刘娥出身寒微,太宗大怒,一道圣旨,让刘恒逐出刘氏,另赐婚。不过刘恒虽然迫于皇命不可违将刘娥逐出了府邸,但却偷偷将刘娥藏在了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时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大概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赵光义病逝后,赵恒继承大统,而此时的刘氏已完全不同昔日,因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是才华出众。而宋真宗上位后也不忘刘氏,很快就将她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

刘娥再没有其他亲人,便向真宗提出让表哥改为刘美,继承刘家香火,其实刘美早就成了宋真宗亲信,他对宋真宗也是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刘美为官,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深得宋真宗喜爱。这样看来,宋真宗愿意让刘娥参与政事,他们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刘娥没有自己的家族势力,不会对宋朝的皇权构成威胁。

其次,刘娥很有政治才干。宋真宗驾崩前对当时的形势其实是做了充分的考虑,当时小皇帝赵桢只有11岁,宋真宗在遗诏中说: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这就在事实上确立了刘娥的实际掌控皇权的地位。

而刘娥本人能得到宋仁宗的信任,一方面他考虑到刘娥不会让赵家的皇权旁落,因为他无亲无故,另一方面也就是她本人很有政治才干,完全可以处理朝廷大事,尤其是处理丁谓事件上,就很能显示出她的政治手腕。

丁谓当时势力很大,一心想大权独揽,不久后刘娥将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诛杀,接着将丁谓贬逐。这样一来,不但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也让那些想欺她为女子的大臣不敢再轻视她。

其实,早在真宗时期,因为她博览群书,才华超群,通晓古今史书,更是熟知政事,所以真宗每日批阅奏章时,刘娥必侍随身旁,每有幸巡,也要带上刘娥。这样看来,她的才能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才华出众,另一方面也与她多年跟随真宗参与政务处理的历练有一定关系。

而真宗在临终前无人可托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才能出众又与自己有情有意的刘娥,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了解,所以知道她能干事也能干好事,将辅佐仁宗的大权交给她,真宗还是比较放心的,这也就有了刘娥后来的垂帘听政。

第三,宋朝的文人集团太厉害,而刘娥又做不到心狠手辣。权力对任何人都天然具有吸引力,刘娥自然也不例外,但垂帘听政时间长了,自然对权力也产生的迷恋,但她却做不到像武则天那样心狠手辣,更重要的是宋朝的文官集团很厉害,她要学武则天当皇帝,就必须与整个文官集团抗衡。

看起来她大权独揽,其实,在她临朝称制时,上到宰相王曾、鲁宗道,下到七品小官范仲淹,都多次抵制她的越制企图。有次刘娥曾询问鲁宗道对武则天的看法,这其实是她在投石问路,但鲁宗道却毫不犹豫地直接怼了回去。

史书记载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不要说高层这样,就连当时只是秘阁校理的范仲淹,都敢直接上书批评刘娥违背礼制,并要求刘娥还政于仁宗。

想必刘娥也一定对这些人起过杀心,但最终她还是没有杀他们,这其实与宋朝当时不允许杀士大夫有关,对于像范仲淹那样极力要求还政于皇帝的官员,她也只是采取贬斥到外地做官的惩罚,这样做显然没有任何威慑力,反而让那些被贬的官员获得了很高的名望,随时能高位复出。

当然,刘娥最终也没有成为皇帝,这说明宋真宗所选的人其实很不错,宋仁宗亲政后,也给了刘娥相应的政治待遇:“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北。旧制皇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后始。追赠三世皆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父封魏王”

从宋仁宗给她死后的待遇来看,已经是相当高的规格了,这样看来,如果刘娥泉下有知,也应该得到一丝满足,毕竟后世对她是认可的,历史也对她是认可的,可见宋真宗允许刘娥参与政治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赵恒对刘娥一见钟情,为什么?

优质回答

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的第3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

说实话赵恒很幸运,按照传统的皇位继承法,赵恒不是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皇位不会轮到他的头上。

但他上面的两位哥哥早死,机缘巧合赵恒这才当上了皇帝。

赵恒治理国家有一套,在位25年,反腐倡廉,大力发展经济,使北宋成为了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

这一时期,史学家称之为“咸平之治”。

一个富裕的国家,又贵为皇帝的赵恒,他的皇后却是个家世贫穷的二婚女,这就令人意外了,放着家世显赫的黄花大闺女不爱,赵恒为何一见钟情爱上了二婚女?

为了二婚女,他欺骗父亲金屋藏娇10年,乖乖,二婚女有多大的魅力致使他如此痴迷?

赵恒一见钟情的二婚女名叫刘娥,四川人,她的第一任丈夫名叫龚美,是一个银匠。

有一年四川大旱,夫妻二人为了谋生,就前往东京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做点小生意。

到了北宋国都后,龚美挑着担,刘娥摇着拨浪鼓,卖点针头线脑。由于刘娥歌唱得很好听,能招来人,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但是时间长了,人们也就失去了兴趣,挣的钱越来越少,最后吃饭成了问题。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两个人都被饿死吧?迫于无奈,龚美就把刘娥卖给了京都指挥使张耆。

张耆一看,刘娥虽然穿得破破烂烂,但有一种天生丽质的美,这种美有别于俗脂艳粉。

为了升官发财,他就把刘娥重新打扮了一番,献给了当时还是王爷的赵恒,赵恒十分喜欢,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吧?

于是就把刘娥养在了寿王府。

然而好景不长,太宗赵光义得到的消息,说三儿子养了一个二婚女。恰好这时太宗为赵恒选了一门婚事,新娘子是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人长得很漂亮,家世又好,太宗命赵恒把二婚女赶紧打发掉。

赵恒不敢有违父命,又舍不得二婚女,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刘娥送还张耆,让张耆代养。张耆不敢怠慢,把自己的家腾出来让刘娥住,自己在别处买了一个院住了下来,隔三差五,赵恒就去张耆家和刘娥私会。

转眼5年过去了,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继承大统当了皇帝。

老爷子死了,没人敢管他了,于是就把刘娥接进了宫。

这时候后宫已经有郭皇后,还有其他的嫔妃,刘娥并无名分。

这就出现了很尴尬的局面,郭皇后有身份,有背景,但赵恒不喜欢;刘娥没名分,没背景,赵恒却喜欢的不得了。

当时许多文武大臣很不解,刘娥何来得这么大的魅力呢?

后人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刘娥进宫后,虽然很受皇帝的宠爱,却不和其他嫔妃争宠,更不会恃宠而骄,只是默默地付出,也就是说不给刘恒添麻烦。

另外刘娥是一个孤儿,没有娘家人,也就没有了强大的外戚干涉,和那些家世显赫的后宫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而言之,刘娥是一个明智的女人,没有那些后宫婆婆妈妈的事,不给男人添麻烦,不给男人施加压力,这才是赵恒喜欢刘娥的原因。

如果仅此以上原因,也太小看刘娥了。

刘娥不争,不代表她会失去一切,相反她越是不争,赵恒越是要给,可以说刘娥拿捏得恰到好处。

刘娥进宫转眼5年过去了,赵恒一点点儿扶正刘娥,从最初没有名分,到加封为4品美人,从四品美人晋升为贵妃。

5年又过去了,景德四年,郭皇后驾崩,赵恒认为机会来了,要立刘娥为皇后。

但由于刘娥一直没有生育,许多大臣,尤其是宰相寇准极力反对:“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不能当皇后”!

赵恒虽然一百个不乐意,也没有反驳的理由,于是谁也不立,就让皇后之位虚位以待,意思是等刘娥生了一儿半女再说吧。

时光如流水,5年又过去了。刘娥肚里一直没有动静,45岁的刘娥不能生育,已成定局。

恰好这时刘娥的侍女李氏受赵恒的宠幸,生下了当时唯一的皇子。皇子还没满月,赵恒就和刘娥商量,把皇子抱来当成刘娥生下了儿子。李氏为了刘娥能当皇后情愿当代孕妈妈,把皇子交给了刘娥抚养,随后刘娥对外声称自己生下了皇子,于是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

到后来,一些不负责任的文人,把这件事嫁接到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影射刘娥迫害李妃,说刘娥就是“狸猫换太子”中的恶皇后,其实“狸猫换太子”的事不符合历史,是胡编乱造的故事。

历史上的刘娥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后。宋真宗死后她垂帘听政,代儿子管理国家,等儿子宋仁宗赵桢长大后,把治理好的朝政悉数交还。因此刘娥被史学家称之为有“吕后、武则天之才,却无吕后、武则天之恶。”

宋真宗赵恒果然眼光独到,没看走眼,没有白宠爱这个二婚女,不得不说,有时候看一眼就能喜欢一个人,刘娥,赵恒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

北宋第三个皇帝赵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真宗,他在第一次见到刘娥之后,就对其一见钟情,从此以后无法自拔,就算父亲赵光义不断阻止自己,赵恒依旧对刘娥念念不忘,刚刚登基就将其接进皇宫。

很多人都比较好奇,赵恒身边那么多大家闺秀,为何他不感兴趣,偏偏对刘娥情有独钟呢?在我看来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刘娥长得漂亮,背后必有其余原因。

从赵恒身上找原因

赵恒是一个幸运的人,本来按照正常情况来看,他根本就没有机会继承皇位,因为他是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可是在赵光义将自己弟弟赵廷美除掉之后,赵光义的长子以及次子就夭折了,所以最终才会轮到赵恒继承皇位。

赵恒从小就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皇宫中,成为太子之后,更是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皇宫中的大臣个个都要巴结他方可,很多豪门世家的女儿都想攀附赵恒,他身边可谓是美女如云,可是赵恒似乎对这些美女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了。

当朝中大臣张耆看到龚美打算将刘娥卖掉之际,毫不犹豫花大价钱买回去送给赵恒,张耆明白赵恒肯定会喜欢这个女子,毕竟张耆就是赵恒的心腹,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果不其然,赵恒看到刘娥之后,眼睛瞬间直了,足以说明刘娥确实颜值很高,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所谓的一见钟情,大多时候钟意的就是脸蛋,换言之就是颜值,从赵恒的第一反应来看,刘娥必然是惊世骇俗的美女,所以赵恒这种见惯美女之人才会为之心动。

有了颜值加持,赵恒才会注意到刘娥,并且宠幸刘娥,接下来才会有更多的精彩故事发生。要是刘娥仅仅就是靠着美貌吸引赵恒的话,显然是不会长久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分析赵恒对刘娥持续动情的本质原因。

在我看来,从赵恒身上而言,他对刘娥持续动情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反差感,第二个是叛逆。为何这么说呢?我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先从反差感来说,赵恒在皇宫中生活,而且自己还是太子,见到的大家闺秀以及豪门千金实在太多,所以也就产生了审美疲劳,对这些人不太感兴趣了。

刘娥属于比较朴素的女子,而且是纯天然美女,所以赵恒见到刘娥的第一眼,就被这种反差感吸引了,就像一个经常在灯红酒绿的酒吧玩耍的公子哥,突然见到一个素颜美女,其清纯动人,自然很快就会吸引到公子哥。

这是人的一种正常审美倾向,任何美好的东西,只要看的时间久了,并且总是类似,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形成强烈反差的东西出现,必然会吸引到你,刘娥的出现就是在这种契机下,故而赵恒对其特别入迷。

再从赵恒叛逆一事来说,常言道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赵恒在和刘娥正处于热恋期间之际,被父亲赵光义棒打鸳鸯强制拆散,所以赵恒心中自然会产生叛逆感,赵光义越是反对,赵恒就越对刘娥动情,随着时间久了之后,赵恒对刘娥的感情已经发生变化,中间可能掺杂着一些精神寄托,只要能够和刘娥在一起,也就意味着赵恒战胜了自己父亲,也就意味着赵恒的叛逆取得胜利。

在这些复杂的感情影响下,赵恒对刘娥的感情,已经从开始阶段的一见钟情,到后来阶段的着迷,再到最后阶段的精神寄托,性质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想要拆散赵恒以及刘娥,完全就是天方夜谭,谁敢动刘娥,就相当于公然挑衅赵恒的皇权,性质多么严重可想而知。

这些就是从赵恒本人的性格以及各种经历,分析出他对刘娥如此深情的本质原因,但凡赵恒没有经历过中间那段时间的挫折,对刘娥的感情可能就没有那么深了,两人最后的结局也不可能那么圆满。

当然了,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又会反驳,哪怕赵恒再怎么深爱刘娥,要是刘娥自己没有两把刷子,那么对于处在花花世界中的皇帝赵恒而言,肯定还是会厌烦的,所以说赵恒对刘娥的深情,必然也有刘娥本人的原因。

从刘娥身上找原因

人们都说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才是本事,我想这句话用在刘娥身上最合适不过,长得漂亮,对于刘娥来说,就是他获取赵恒青睐的优势,可是仅仅靠着长得漂亮这种优势,自然是无法彻底俘获皇帝真心的,更加不可能让皇帝对你一心一意。

刘娥想要得到赵恒的真心,就需要有些绝招,这些绝招都要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又不会触及赵恒的底线(皇权),毫无疑问,这种最佳绝招就是情商以及智慧,我们可以结合刘娥在皇宫中的表现分析一下刘娥的情商和智慧。

刚刚进入皇宫之际,刘娥始终听从赵恒的安排,将自己完全看成是赵恒的一个私人物品一样,尽量用尽自己所学满足赵恒,比如刘娥之前学过声乐之类的东西,还当过歌姬,这些特长在刚刚入宫阶段,就成为她俘获赵恒真心的不二法宝。

当赵恒已经对刘娥动情之后,刘娥的地位就不一样了,比如后期赵光义想要拆散两人,就算刘娥不表态,赵恒也会亲自安排一切事宜,这个时候,刘娥只需要听从赵恒安排,不要给他惹麻烦就行。

等到赵恒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刘娥接回皇宫,不过这个时期刘娥并没有名分,而且还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因此这个时候最需要考验刘娥情商了,要是她在皇宫中争风吃醋,恐怕很快就会被扫地出门。

好就好在刘娥在皇宫中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白眼,也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名分,而是始终保持微笑对待每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宫中其余妃子都已经认可刘娥了,赵恒也不需要担心出现什么幺蛾子,顺势给刘娥一些名分,所有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刘娥就靠着这种不争不抢的处世方式,在皇宫中逐渐得到大家认可,逐渐拥有一席之地,后来又靠着自己所学帮助赵恒处理奏折之类的东西,得到赵恒信任,借助于自己无依无靠的特殊身份,刘娥已经成为赵恒最信任之人,毕竟赵恒不需要担心刘娥会弄权,也不需要担心外戚干政。

总而言之,不管是刘娥的身世、性格,还是刘娥的情商智慧以及办事能力,都命中赵恒要害,所以赵恒自然对刘娥更加动心了,就算换一个皇帝,也会更加喜欢刘娥这样的人,因为对于皇帝而言,一个妃子想要获得更多爱与关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不能影响到自己皇权。

结语

赵恒之所以对刘娥一见钟情,并且一生都始终深爱刘娥,除了赵恒自身的一些因素之外,更加重要的还有刘娥的出身、性格以及情商、智慧,就是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之后,才造就了历史佳话,要不然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宋真宗因为皇后刘娥出身微贱,便替她向重臣攀亲,后者为何拒绝?

优质回答

宋真宗的第三任正妻刘娥(章献明肃皇后,《狸猫换太子》中的邪恶女主)刘娥出身微贱(正史中称她是嘉州刺史刘通之女,极可能是她发迹后的杜撰),本是四川一个靠卖艺为生的歌女,起初嫁给银匠龚美为妻,后因生计困难,被丈夫卖入韩王赵恒(时名赵元休)的府邸。刘娥进入王府后非常受宠,天天跟赵恒腻在一起,时间一长便让后者憔悴消瘦。

宋太宗得知缘由后大怒,下令将刘娥赶出王府,并给儿子纳名将潘美的女儿为妃。赵恒不敢抗命,只好将刘娥秘密安置在亲信张耆的府中,并时时与之私会,这过程前后持续了十来年时间(“美因纳后于太子,见之,大悦,宠幸专房…上命去之。太子不得已,置于殿侍张耆之家。”见《涑水记闻·卷五》)。

至道三年(997年),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真宗即位没多久,便把刘娥召入宫中,虽然暂时没有给她名分,但天下人都知道刘娥是皇帝最爱的女人。刘娥隐忍七年后终于等到“出头”之日,于景德元年(1004年)被册封为美人,随后又晋升为修仪、德妃,所受宠遇冠绝后宫,即使连郭皇后都不及她得宠。

景德四年(1008年),郭皇后跟随真宗巡幸西京,结果回宫后却突患重病,不久便薨逝。郭皇后去世后,宋真宗很想把刘娥册立为皇后,结果却遭到以宰相寇准、李迪为首的重臣们集体反对,他们认为刘娥出身低贱,且是再婚之人,没资格母仪天下。与此同时,参知政事赵安仁提出建议,请求立前宰相沈德伦的孙女沈才人为皇后。

面对着来自重臣们的强大阻力,宋真宗心中很是不爽,此时佞臣王钦若趁机大进谗言,诬陷赵安仁奏请册立沈才人是出于私心,目的是报答当年沈德伦对他的提携之恩。真宗受到王钦若的蒙蔽,竟然将赵安仁贬斥,而册立沈氏为后的事情便就此搁置起来。但与此同时,刘娥也无法成为皇后,局面甚是胶着。

宋真宗思虑多时,认为群臣既然以出身低贱为由为难刘娥,那么不妨让她攀结出身名门、威望素著的刘姓朝臣为同族,如以此来,难题便可迎刃而解。宋真宗既然考虑至此,便在文武大臣中进行筛选,最终看中了时任权知开封府事的刘综。刘综是河中临汾人,雍熙二年(985年)考取进士,因能力出众屡任要职,居官期间以清廉刚正著称,在朝堂内外的口碑很好。

宋真宗既然选中了刘综,便在某日早朝后将其留下,然而含蓄地跟他讲:“听闻爱卿跟后宫是同族,而且关系非常近,既然如此,朕准备让爱卿出任新职,此事你可知否?”刘综听后顿时明白皇帝的用心,这是想替刘娥跟他认亲,而作为交换条件,他将被提拔为执政(即参知政事)或宰相。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但刘综却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在刘综看来,重臣们对册立刘娥为后一事采取集体抵制姿态,若自己答应跟她认亲,则无异于跟重臣们站在对立面,不仅将来前途堪忧,而且还会落下“叛徒”、“小人”的骂名,实在是划不来。

所以刘综思虑再三,便故意用秦地口音回禀道:“微臣本来是河中府人,自幼出身孤寒,并没有亲戚或同族在后宫。”刘娥是四川人,而刘综却故意用老家陕西的方言回复皇帝,并且声称没有亲戚在宫中,这明摆着就是拒绝跟刘娥认亲。宋真宗见刘综“不识抬举”,心中恨得牙根痒,很快便找借口把他外贬为庐州知州。

刘综知开封府,一日奏事毕,真庙从容曰:“卿与后宫近属,已拟卿差遣,当知否?”综变色作秦音曰:“臣本是河中府人,出于孤寒,不曾有亲戚在宫内。”未几出守庐州。见《画墁录》。

虽然宋真宗替刘娥攀亲失败,但却并没有打消立其为皇后的决心,在4年后强行将她扶上后位,时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当时,翰林学士杨亿见群臣不能阻止刘娥封后,竟然愤而拒绝起草册封皇后的诏书,迫使真宗只得另找他人完成这项工作。刘娥被立为皇后时,年已45岁。

刘娥明敏能干,经常帮助真宗处理政务,由于拟出的建议非常适当、务实,由此越来越被真宗倚重,但同时也得到控制朝政的机会。等到宋真宗驾崩、仁宗赵祯登基后,刘娥更是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11年时间,全权处置军国大事,成了帝国实际上的主宰。

当然,这一切刘综是无法看到了,因为在刘娥荣登后位三年后(1015年),他便病死在右谏议大夫的任上,终年61岁。虽然刘综拒绝跟刘娥攀亲,但后者却没有记恨他,所以在刘综生前身后,他的兄弟子侄照旧在朝中做官,丝毫没受影响,由此可见刘娥的胸襟要远胜于当年的武则天。

史料来源:《宋史》、《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画墁录》等

北宋太后刘娥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武则天?

优质回答

北宋太后刘娥成不了第二个武则天,主要原因有四点:其一、刘娥自己不愿意成为武则天第二;其二、大臣的激烈反对,或明或暗,反正不同意刘太后称帝;其三、刘娥出身卑微,没有强大的政治势力;其四、刘太后的儿子赵祯是一代明君,而武天后的数个儿子资质平庸,不堪大任。

三司使程琳献《武后临朝图》以为迎合刘太后,结果太后将此图掷于地上,并说:”我不做这种有负祖宗的事!”。据说,刘太后临死前对着仁宗拉拉自己的天子衮冕,似乎欲有所言,大臣薛奎认为她在示意穿着天子衮冕不能见先帝于地下,仁宗命改用皇后冠服入殓。由此可见刘太后并没有武后的理想那么大,她虽有当天子的想法,但没有当天子的行动。

宋代限制女主和外戚干政的家法十分森严,大臣、台谏和其他臣僚得以援引谏阻,使刘太后不敢登基为帝。明道二年,刘太后打算穿着天子衮冕谒见太庙,参知政事薛奎问她:”大谒之日,究竟作男儿拜,还是作女儿拜?”。最终刘太后穿戴经过改造的皇太后冠服谒拜了太庙。刘太后也曾试探性地问大臣:”唐武后何如主?”以耿直著称的鲁宗道毫不犹豫地回答:”唐之罪人,几危社稷!刘太后默然不语。

刘太后出身卑微,传说中她十来岁就嫁给当地的银匠龚美。龚美给人打造银器,她就招揽顾客。宋真宗当时封为襄王,想纳一个川女,他认为蜀地女子”多材慧”。而龚美因为贫寒准备把刘娥改嫁,经襄王府给事张耆介绍,刘娥一入王府就受宠爱,这年她十五岁。武天后出身世族,有良好的家族背景。刘太后的儿子赵祯庙号宋仁宗,是一位明君贤帝;而武天后的儿子大多资质平庸,才不堪大用。因此刘太后还政儿子,以皇太后之礼厚葬。

刘娥也许是所有皇后中,身世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她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尚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女,只能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稍长大后,为了生计,她成为一名歌女,并很快嫁给蜀地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后龚美带她离开蜀地,来到了东京汴梁谋生。

在京都汴梁,龚美生计艰难,入不敷出。无奈盘算着将刘娥卖掉,让她再嫁他人。机缘巧合之下,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恒的指挥使张耆,将刘娥推荐给韩王,赵恒对刘娥一见如故,大为喜爱。

从此,这个结过一次婚的孤女,进入皇宫,开始了她的传奇之旅……。

从歌女到皇后再到临朝称制

一天,宋太宗看到赵恒形容憔悴、无精打彩,就问赵恒的乳母是怎么回事。乳母就照实说了,太宗知道皇子与出身微贱,且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厮混,顿时怒不可遏,当即令赵恒将刘娥赶出王府。赵恒皇命难违,但又难舍刘娥,就将她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挥使张耆家中,不时前往私会。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太子赵恒承继大统,随即将刘娥接入宫中。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刘娥被册封为皇后。

刘娥身为皇后,不但处置宫闱内务,有理有据,未有大的疏失。而且总是陪伴真宗阅览奏章,由于她处理政事周谨恭密,慢慢地被宋真宗所倚重和信任。

此后真宗皇帝多病,而皇后刘娥则渐渐把持了朝政。宋真宗害怕刘娥危及赵氏江山,就与宰相寇准等人密谋,要让太子监国。但因机事不密,被刘娥知道了,此时宋真宗以“不记得”为由,将责任全部推给寇准,导致寇准被刘娥罢相流放。

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得到真宗的授权后,刘娥开始专权,他先后打击处理了丁谓、曹利用等权臣,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此后,他与宋仁宗每隔五日到承明殿上朝一次:仁宗位左,刘娥位右。正式开始临朝听政。

刘娥虽然已将军国大事权握在手中,并且也开始临朝听政,甚至也穿上了龙袍,但她始终没有称帝,这是为什么呢?

刘娥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武则天

1、宋朝从制度上限制了外戚专政的可能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称帝,是以强大的外戚势力做为后盾的。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了防止武则天称帝以及王莽篡位的情况再次出现,规定外戚只准“奉朝请”,坐享富贵,不准预政,不准管军,不许通宫禁,不许接宾客,不得任文官或“二府”(中书和枢密院)的职务。

所以,没有外戚势力的支持,刘娥想称帝难度可想而知!

2、刘娥没有魄力废宋仁宗

刘娥要称帝,就必须先废了现皇帝宋仁宗。为此,她曾经试探过大臣的口风,但大臣却反问她想如何处理现皇帝:

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献上《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询问朝臣看法,众臣皆不敢言,唯刚直的鲁宗道说:这样做,又将置当今皇帝于何处?刘娥最终还是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刘娥思考再三,发现要废宋仁宗风险太大。一是她没有得到朝中当权派的明确支持,二是当时仁宗年纪已不小,在朝中也具有了一定的权威。万一废皇失败,她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最终,他选择了放弃。

3、宋朝重文官,而文官原则性强,他们反对刘娥称帝

宋朝是文人治国,而文人的固执和原则性,对不按规则办事的人来说是个噩梦。哪怕是面对皇帝他们也毫不退让,而且往往是前赴后继。刘娥正是忌惮这点,所以她先试探群臣对于她称帝的看法,在得到不满意的答复后,她才放弃了称帝的想法。

北宋名相富弼上疏宋仁宗,回顾这段往事时说到:

“当日章献明肃皇后(即刘娥)临朝,陛下(即宋仁宗)受制于人,皇权微弱。而章献明肃皇后最终没有像唐代武则天那样谋朝篡位,全赖忠臣的救护,使得章献明肃皇后不得不克制欲望。陛下可以保全皇位,实是这些忠臣之功。”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刘娥最后才不得不放弃了称帝的想法。

八贤王晚年为什么选择装疯?

优质回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历史上盛名远播的八贤王不是电视剧里面赵德芳,而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赵元俨,他一生历经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真正的朝堂常青树,再加上自己为人谨小慎微、圆滑,因此人们称其为“八贤王”。可是在宋仁宗登基只初,身为皇叔而且位高权重的赵元俨好端端却疯了,从此远离了政治权利中心,他是真的疯了吗?

公元985年,宋真宗的王德妃为他诞下了第八个皇子赵元俨。赵元俨从小就聪慧异常,宋太宗对他非常宠爱,在举行朝会或者朝廷重大宴会的时候,宋太宗总是带赵元俨一同参加。按当时北宋的朝堂制度,皇子们长大之后就要被封王赐爵,然后离开皇宫到自己的封地去居住。可是宋太宗赵匡义因舍不得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离开自己,一直未封王赐爵离开皇宫。但是不久之后由于宋太宗赵光义病死,赵元俨便离开了皇宫!

宋真宗登基为帝后,八贤王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被哥哥宋真宗所器重,先后被授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紧接着在第二年又被封为节度使、平章事等要职。随后的数年时间一路平步青云,可谓是官运亨通,赵元俨达到了自己权势的巅峰,再有自己的威望和高洁品质的加持,成为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王良相之一!

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自古以来恒古不变的定律。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宋仁宗赵祯即位,由于仁宗年龄太小,由太后刘娥摄政,朝政大权被刘太后掌握。此时,在朝堂上威望很高的八贤王就成为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刘娥怕赵元俨觊觎自己儿子的皇位,谋权篡位,于是想要除赵元俨而一绝后患。

在朝堂已经混了几十年的赵元俨察觉到危险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八贤王想到了一个超绝的办法,从此闭门谢客,不与朝中大臣来往,同时开始装疯,有时候还做一些非常离奇古怪可笑的事。就这样一装就装了11年之久,一直到1033年刘太后去世之后,八贤王瞬间恢复如常,而亲政后的宋仁宗对自己的皇叔也是非常器重,给他赋予很多重任,而八贤王也没有辜负宋仁宗的期望,在工作中非常努力,为大宋的发展发挥余热。1044年正月,八贤王因病去世,一代贤王的传奇人生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综合以上因素,赵元俨贵为皇叔,地位尊贵无比,在性命攸关之时,为了保命有能保住自己的地位,采取委曲求全、韬光养晦的策略,用装疯卖傻的办法迷惑了想置他于死地的刘太后,而随着刘太后病死,宋仁宗亲政,赵元俨重回朝堂之上,这样人堪称大丈夫也!

身为宰相的寇准,为什么斗不过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反倒罢相被逐出京城?

优质回答

寇准之所以斗不过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并被逐出京城,客死他乡,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寇准吃了性格的亏,他太刚直了。

寇准刚直到什么程度?1004年,辽国20万大军南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澶州,威胁开封,朝廷上下慌作一团。宋真宗问计于群臣,有的主张迁都金陵,有的主张迁到成都,逃跑一时成了主流意见。宰相寇准却向宋真宗提出:唯有亲征,才能退大敌于当前。宋真宗很害怕,寇准又一直在旁边做工作,最后几乎是架着皇帝到了澶州前线。

尽管后来确实退敌了,但正如副宰相王钦若对宋真宗所说,寇准逼皇上亲征,是作“孤注一掷”啊,这样的宰相,谁敢用?能够退敌,那是万幸,倘若万一不能退敌,甚至为敌所破呢?那皇帝不是也有性命之忧?所以,不单副宰相对他有成见,就是皇帝宋真宗,对他也想敬而远之,所以,寇准这个宰相注定当不长。

寇准与皇后刘娥的交恶,则纯粹是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1019年,宋真宗中风在床,朝廷政事,都是皇后刘娥协理。当时,丁谓、钱惟演主张刘娥预政,寇准主张太子监国,并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太子监国诏书,结果诏书未下,寇准喝了点酒却将此事不小心泄了密,寇准因此罢相,后来连贬相州、安州、道州、雷州、衡州,最后死于贬所,结局十分悲惨。

寇准贬死,最初的原因是泄密,但根本原因是因为与刘娥为敌。他死的时候,是天圣元年,即1023年,这时,宋真宗早已去世,宋仁宗已经继位,但因他年少,由刘娥垂帘听政,一切决断,均出于刘娥。因为宋真宗去世前,寇准是反对刘娥参政的头号劲敌,如今自己当权,自然清算寇准。

然而,寇准之所以反对刘娥当政,却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他的出发点是江山社稷,有什么说什么,当反对的,一定反对到底。因此,他的悲惨结局,吃亏在自己忠君报国的志向,以及疾恶如仇的性格。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宋真宗为什么喜欢刘娥这个有野心的女人】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