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还有哪些风俗 传统(清明节还有哪些风俗 吃什么)

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优质回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小杜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绝句笔力雄奇,勾勒出晚唐清明时节风貌,颇给人凄清之感。仿佛自古以来,清明节便是一个自带清冷哀婉背景音乐的节日,总与祭祀、怀念相关。古人又究竟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呢?

清明节的习俗

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同样吸收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的部分习俗,颇具特色。

(一)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是从寒食节吸收而来。清明祭祀是连接祖先与时人的纽带,是对先人的怀念与哀思,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清明蛋

国人在清明节往往会吃煮蛋以求子嗣,这来源于上巳节。上古时期,古人观察到鸟类卵生现象,产生卵生殖崇拜,《诗经》中便有帝喾妃简狄吞鸟蛋生下商人先祖契的诗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秦汉时期,古人常在上巳节将蛋浮在水中祈祷求子,有时也将枣放入水中,以谐音“早子”求子逐渐演化成吃清明蛋的习俗。

(三)插柳枝

古人认为柳树可以吓鬼,称之为“鬼怖木”,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是家族旺盛,在清明节时往往会插柳枝。唐中宗赐给群臣细柳圈以避鬼“幸梨园并渭水拔除,则赐柳圈辟疠”,到了宋代插柳枝愈加流行,成为民间普遍习俗“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

(四)荡秋千

秋千由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汉武帝时在宫中流行起来,唐宋时成为清明节女子喜爱的活动,明清时甚至有时将清明节称为“秋千节”。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困锁深闺的女子荡起秋千,可以排解苦闷,借机眺望远方,成为一时之盛,陆游曾写道“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五)放风筝

风筝最早用于战争时侦查敌情,后来人们以其高飞,寄希望能带

走忧愁,渐渐成为受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清明踏青时节,放风筝也颇受欢迎。

清明节的活动尚有很多,如蹴鞠、斗百草、植树、拔河、斗鸡等,多是适宜春季进行、老少咸宜、流传至今的经典娱乐方式,在此便不一一赘述。

时值暮春,清明时节,不妨放下手中俗务,趁着小长假走出家门,为先人祭扫,陪家人踏青,给自己充电,绵延我们血脉中那一份对春日的热爱。

文:清凉山居士

参考文献:《诗经》《四民月令》《淮南子》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题主你好,百花杂坛希望与你交流。我们家乡清明节 的习俗主要有:

1,扫墓。祭奠祖先,纪念先烈。祭奠祖先,也叫上坟,以家族为单位。基本程序是为先人坟头添土,烧纸,跪拜叩头。为革命烈士扫墓以单位为主,集体组织进行。

2,赶饼,

材料 是小麦面粉,工具是鏊子。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不再详细介绍。

3,给娃娃戴松柏。清明节早上,太阳没有升起之前,父母把松柏戴在孩子头上。取的松树的谐音,惺惺,是本地方言,意思 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希望孩子能够早起,上学不迟到。

4,放风筝。以前 是个体行为,潍坊,是风筝的故乡,每年举行风筝节,潍坊也叫鸢都。

5,打秋千。

6吃野菜,苦菜子。

7儿童制作柳哨。

8,村上的民间艺人在清明节下午演出茂强戏剧。

清明节注意的习俗有哪些?

优质回答

俗话说"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在很多地方依然被坚守着。在这里说说俺们乡下习俗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们那里寒食和清明节是不分的,都放在清明节一天过。早上也生火做饭,只是家家户户必须要吃煮鸡蛋。

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这个全国各地基本一样的。俺们那儿必须在清明节之前到逝去的的亲人坟墓前烧纸(我们那儿叫火纸),摆点水果、烟、酒、花之类的贡品。或一样或几样,不拘多少。

清明节期间对出嫁的女儿是有严格规矩的。出嫁的女儿必须给父母亲送鸡蛋。送鸡蛋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如果父母双亲都健在的话,一定要赶在清明节十天或半月之前送。严禁在清明节前后几天回娘家的。如果有父母一方或是两个都不在的话,则一定要在清明节这天回娘家,给逝去的父母烧纸上坟。出嫁的女儿不管年龄多大,都是要回去的,实在不方便的就由儿子或是媳妇代替去。

传统民间习俗,并不一定象有人说的是封建迷信。它包含了传统文化思想的代代传承,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朋友们,你们那儿有什么不同的风俗呢,欢迎您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清明节,你们那里都有什么习俗?

优质回答

胶东有句俗语,叫“打一千,骂一万,忘不了清明节这顿胡黍米饭!”

在我们胶东地区,寒食清明节除了上坟扫墓等与全国大部分习俗一样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要熬一大锅胡黍米饭,煮鸡蛋,做疙瘩燕。

胡黍米,就是高粱米。过去,每年的清明节前,家家户户都忙着用碓臼捣胡黍米,里面出来高粱米,还有小麦粒,玉米粒等,为的是可口好吃。这些都要在清明前做好,因为清明这天是不动烟火,要吃冷食的。

另外,还要煮鸡蛋。清明这天将鸡蛋剥好放在碗里,切点葱花,浇上卤给孩子吃了,孩子就不会害眼疼。用面做成小燕子的形状,给孩子吃了不腰疼。

而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

我的老家是江苏省如东县,处江海平原,滨江临海,民风敦厚淳朴!清明节,我们这里有折柳祈福,头戴清明柳,祈愿福绵长的习俗;也有摘取青蒿,掺和糯米粉,揉搓成青团的风俗;有叠纸锞、元宝、灌装红纸包裹上冥钞、冥品祭拜先人的习俗;也有寒食节前夕,吃酒酿的习俗;有踏青郊游,挑食荠菜做成春卷的习俗;还有聚集亲朋好友同饮春酒,共同追缅先人,思親念祖的习俗;也有剪纸幡,植松柏,寄托先人的习俗!!!

在农村老家过清明节都还有哪些习俗和传统活动?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

在农村老家过清明节都还有那些习俗和传统活动?

我的家乡是山西省临猗县的,也就是晋南。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家的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年历史。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大节,它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到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弘扬正气,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史书记载:“斗指丁为清明,时当气清景明,万物洁显而清明”故名。清明也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既景抒怀诗句,成了千年不爽的天气预报。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清明节期间,多数都是下雨天,有时甚至绵绵数日不绝。冒着霏霏细雨,踏着泥泞小路,到墓地扫墓的人们,虽然不至于“断魂”,但也会哀思满怀,心情和表情均难免有几分凄戚。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每年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翠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节,由此开展做青饼,扫墓,植树,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

我的老家称扫墓为“上坟”。每年清明节前几天,人们便开始为上坟祭祖做准备,如备供品,若墓需重修的,则提前几天准备砖石,坟前尚未立碑的,提前定制墓碑,死者需要合葬的,提前购置移埋的柩匣,清明节前几天,就有人到墓地修坟立碑,烧纸放炮,陈设祭品,祈求先人在天之灵幸福。

在上坟前,不能空腹,必须吃提前准备好的鸡蛋,男人吃致富(一种把鸡蛋蒸在馒头里的食物),女人吃馒头,女人是不能进坟地的。如果有女人进了谁家的坟地,那是很严重的(后继无人)。在上坟途中由长辈讲家史,让后人知道自己的家史,知道和谁家是自家,和谁家是同宗,和那家出了5伏(五代)和那家没出5伏。在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一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以示这个家里有后人,也是告诉同村的人,我家的坟已经上过了。一年里同一个坟是不能上两次。

许多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上坟的,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着家乡的方向遥祭,嘴里叫着先人的名字,说着对先人祝福的话,不然的话,烧的纸钱有可能被别人家的先人拿走,自家先人就有可能一年饥寒交迫了。没吃没喝。如果这样的话,自己就成了不肖子孙,谁愿意这样啊。谁愿意担这样的罪名。

以上是我们晋南清明节的习俗,你们那里都有哪些清明节习俗呢?欢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哪些习俗?

优质回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除了扫墓,习俗还是挺多的:

1.清明节也叫三月节。现在每年阳历的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它属于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也是一个节日。此时,很多地方正值烟雨蒙蒙时刻,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愁绪,若隐若现,天地间仿佛都变得很沉静起来。

2.清明节拜祖,扫墓,赏花踏青,缅怀先烈,思忆亲人,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习俗。现今人们在清明节前上坟扫墓,铲除周围杂草,贡上几杯冷酒,摆上几束菊花,点上几柱香,烧上几串炮竹,恭恭敬敬地给亡灵行鞠躬礼,寄托对亡者的怀念。

3.赏花踏青。带上几个亲朋好友,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初春的大地,万物复苏,鸟鸣虫叫,柳绿花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梨花盛开,桃花怒放,放松心情,全身心投入到这样旅行的盛宴。

4.插柳种花。古代描写杨柳的诗句真是不少,“绿杨烟外晓寒轻,公众枝头春意闹”,“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柳絮飞时花满城,梅花发后在三湘”,春天,杨柳抽绿,清明折柳,插柳是很普遍的习俗。折几枝柳条,编个柳帽,传承中国文化传统。

5.植树。俗话说“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清明前后,雨水纷纷,温度适中,正是植树好时节。每一棵树苗,都能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到参天大树。也是自己对大自然的贡献。

6.放风筝,荡秋千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各地清明放风筝,荡秋千,是一种不变的习俗,放风筝也是人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尤其是小孩。每逢清明节,人们偕老带幼,在广场,田野放着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风筝。寓意着,迎接春天,放走烦恼。还有小孩子,可以玩荡秋千。还有好多习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习俗。

马上就要过清明节了,你们那里是怎么过清明的?都有什么风俗?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清明节因跟“寒食节”有关联,我们这都是过三天,清明节的前两天就开始了。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习俗也很多,我们这一带,主要有以下风俗:

1.荡秋千:记得小时候,过“寒食节”家家都吊秋千,那时小该子多,荡秋千要轮班排号定时间,记得有首儿歌就是用来记时的:“丢(音)荡丢荡狗呀,吃个小牙虫,牙虫不大大,吃个葫芦把,葫芦把歪歪,吃个蝈蝈,蝈蝈跑了,秋千了了”,很是热闹。

2.祭祖:清明节的早上或上午,父子、兄弟们凑到一起,一同到祖坟地扫墓祭祖。仪式也

很是讲究,先逐个坟添坭,压纸(给先人送单衣),然后摆上供品,烧香烧纸,磕头施礼。现在烧香烧纸的不多了,文明祭祀,大都改送鲜花和花圈了。

3.赶灵山:灵山就是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墓园。每年清明节英灵山赶山会,也是祭奠纪念革命英烈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团体和个人,人山人海。我们当地,几乎是人人前往。

习俗也是文化,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现在又有三天假期,踏青胶游拜亲访友作为一种时尚,逐渐走进平民百姓家。

(图来源网络)

在我们这里清明节的前一天早上人们起来,趁着太阳还没出来之前,男人们就约定好弟兄几个抗着铁锨镢头到自家坟前整理坟墓,叫做添土。就是把坟和四周杂草清理干净,再添上一层新土,坟头顶可能经过一年风吹雨淋已经不成型了,要重新换一个,要找一块粘土粘性大的,长满了一种土话叫做黄根子杂草盘结的土块,用铁锨挖成圆锥形搬来垛在坟顶上,这样就做成了坟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懂风俗的,老年人会时常提醒别忘了到谁谁谁的坟上添土啊,是啊现在的风俗越来越淡化了,再过几代人恐怕就要渐渐失传了。

到了下午太阳快要落山了,人们会拿着几梱烧纸,好吃的好喝的,一挂鞭炮到坟前烧烧纸,放放鞭炮,磕几个头,在坟头上压上几张烧纸以示对先人的祭奠。

还有一项就是这天下午要准备去折几枝柳树条或者柏树枝好准备清明早上把枝条插在屋檐下,至于什么用意,这不知道这是老一辈子传下来的。清明节早上人们把枝条插在屋檐下,早饭要喝里面放些波菜或者韭菜的姑渣汤,再吃两个鸡蛋,这是多好的生活啊!这只有过节才能享受到的生活,这是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再有就是清明节有打千秋的习俗,家里有几个孩子的,为了增加孩子们的乐趣,大人会土法搭建个千秋,小时候小孩也没有什么玩具,那荡秋千的高兴劲真不亚于过大年啊,只是千秋少,外边来的孩子多,只好排队轮流玩,有时还难免起了争执,没办法啊。清明节来了,花儿也开了,树木也开始发芽了,孩子们也走出田野:折根杨柳枝柏树枝,拧成根哨子,用口一吹,哨子声一响,大地复苏了,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春天里播种,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清明节还有哪些风俗传统】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