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简介及作品欣赏(著名画家李可染简介)

齐白石老人的学生哪位画的最好成就最高?

优质回答

齐白石作为一代艺术宗师,他的成功得益于陈师曾和徐悲鸿对他的器重。齐白石一生收过的弟子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知名人士,齐白石曾刻印称自己“三千门客赵吴无”,意即赵之谦和吴昌硕的门人弟子也比不上他的多。然而正像孔子的三千弟子贤者只有七十二个一样,齐白石的弟子也并非人人闻名,要说名气,李苦禅和李可染两位在齐门弟子中无疑是影响最大和成就最高的。两人中李苦禅主攻花鸟画,李可染则以山水画名家,他们成为继齐白石后在新中国乃至新时期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大师高足,为齐白石的艺术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1

李苦禅(1899-1983)

李苦禅先生当年是齐白石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齐白石曾这样盛赞过李苦禅:“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我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是无鬼神矣!”意即李苦禅学画直接继承了他的创造精神。

1924年齐白石赠诗李苦禅:“深耻临摹夸世人,闲花野草写来真。能将有法为无法,方许龙眠作替人”。将弟子李苦禅比作宋代李公麟画师的“化身”,以资鼓励。

1928年齐白石又预言“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

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赞扬,无过于此。

李苦禅向白石老人学习绘画的同时更受他的人品熏陶,白石老人的勤勉低调影响了李苦禅的一生。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大师逝世之后,李苦禅接过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创新的大旗,将其在二十世纪后期发扬光大,他们成为二十世纪中国花鸟画史上的两座丰碑。

02

李可染(1907-1989)

1907年3月26日,李可染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家庭,13岁时开始学画山水。他的山水画受老师林风眠影响很大,林风眠的画风类似于西洋画法,但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李可染个性内向,反映在作画上就是不爱用鲜艳的颜色,专爱用黑色。

在徐悲鸿的引荐下,1947年春天,李可染带着自己的20多幅画来到齐白石家中。两人一见如故,齐白石将晚年收弟子视为人生一大快事,对李可染十分推重。他曾画《五蟹图》送给李可染,上面题句:“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横行也。”

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是中国汉赋的代表性人物,被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鲁迅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齐白石用司马相如以文章横行天下作比,赞李可染书画可以横行天下。这是绝对的高评言论。后来李可染的作品频频以千万级、亿万级天价亮相,或者证明,或者得益于齐白石的高评。

李可染画一幅写意人物《瓜架老人图》,画的是一位老人在瓜架下乘凉打盹,整幅画超脱秀逸、卓尔不群。齐白石看后,连连称赞,题句曰:“可染弟画此幅,作为青藤图可矣。若使青藤老人自为之,恐无此超逸也。”

青藤老人是明代徐渭,齐白石曾有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齐白石对青藤老人极尽崇拜之能事,甚至自言愿做其门下走狗,此处赞李可染的画可与青藤作品比肩甚至比其超逸。可见,齐白石对弟子的抬爱达到无可复加的地步。齐白石把艺术声名给了弟子李可染,是李可染苦难人生中的一缕幸运之光。

李可染对齐师有深厚的感情,直到晚年仍念叨着齐师。他多次提及:“我在齐白石老师家学画10年,主要学他的创作态度和笔墨功夫。”“我从师齐白师,最大的心得是线条不能快。好的线条要完全主动,要完全控制,控制到每一点,达到积点成线的程度。”李可染学的是齐白石的精髓,却不是所画题材,常入齐老画面的虾、蟹之类便很少出现在李可染画中。他在画《雨亦奇》时倒是想到齐师的《雨余山》,但齐白石用的是点法,李可染则借用水彩及没骨花卉中的染法,刻画得相当柔和,充分描绘出“如丝如雾湿人衣”的江南细雨。

1984年,齐白石诞辰120周年之际,李可染手书对联:“京都游子拜国手,白发学童感恩师。”

中国有哪些杰出的画家?

优质回答

画家有两种,一种是作品的名气大于画家本人的名气,还一种是画家本人的名气高于作品的名气,那什么叫中国最好的画家呢?题主也说了是指当代的画家,其作品要反应时代精神,又要有自己独特风格,又不能模仿前人的作品,应该还要德艺双馨,

其实当代的每一个画家都经历过模仿前人的作品,正所谓“不会模仿就不会创新”,技法靠模仿,神韵靠天赋,每一个画家的技法或多或少都有相似之处,都是一样的绘画工具,应该没有哪个画家用神笔画画吧,

作品的风格是和画家的阅历有关联的,而且每一个画家的作品都有反应时代精神,作品迎合时代审美,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头等重要因素,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一个人的事,然而艺术审美是大家的事,国画也好,油画也罢,审美内容不局限于山水或人体,

至于目前来说如何去区分谁是中国当代最好的画家,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有人说是冷军,有人说是陈丹青,全凭个人喜好,所以说没有最好的画家,只有更好的画家,而且还有很多后起之秀未被人知晓,也许他们明天就一鸣惊人了,这也很正常,

自从中国引进西方油画艺术之后,国画与油画就像“隔壁邻居”了,艺术家时而国画,时而油画,所谓全面发展了,艺术本身就是自由的,但是同一个艺术家对国画或者油画的艺术造诣总有高低之分,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艺术创作是不断追求美的过程。

花鸟老师有,邹传安老师,,徐鸿义老师,江宏伟老师,周中耀老师,刘金宝老师,画鱼的我只记得龚雪青老师,路雨年老师,谢谢邀请。

徐州简介?关于徐州的?

优质回答

【柳琴戏】流行于徐州一带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又名“拉魂腔”。已有200年的历史。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柳叶琴,1952年定名为“柳琴戏”。1958年,徐州市柳琴剧团晋升为省级剧团,改名为“江苏省柳琴剧团”。柳琴戏唱腔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说。

演唱时拖腔独特,男腔粗犷高亢,女腔柔韧细腻、委婉华丽。表演艺术粗犷、明快、朴实,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擅长喜剧表演手法。柳琴戏从过去七八人的草台班到如今的省级剧团,各个时期均涌现出一批受欢迎、声望高的优秀演员,他们以各具特色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丰富和提高了柳琴戏的艺术水平。

编、导、舞、美各方面对柳琴戏艺术及剧目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小戏以传统剧目《喝面叶》为最著名,大戏以现代戏《大燕和小燕》艺术性最高。近年来创作、移植了许多新剧目。一些剧目参加了江苏省、华东地区会演、调演和晋京演出。有5个剧目通过银幕、电视、广播、唱片、录音带等视听渠道向全国播放,其中《大燕和小燕》由中央电视台全剧录像向全国播放,后被江苏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片,在全国放映,使柳琴戏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一个剧种。

关于书法、绘画和书法家、画家,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小故事?

优质回答

说一个草圣林散之的故事。

林散之,南京书画院老院长,上个世纪最著名的书画艺术家之一,尤其70年代后,他的草书书法日臻完美,名震中外,受郭沫若、启功等权威大师推崇,有“当代草圣”之盛名。

大概是在1973年的秋天,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国画书法篆刻展。林老也送了三幅书法作品参展。就是本文的插图这三幅。

开幕式当天早晨,美术馆的馆长突然找到林老说,参展的一幅作品,昨天备展的时候还挂在墙上,今早突然不见了。只好紧急拜托林老重写一张,林老呵呵一笑,铺纸研磨,很快又写了一张。

馆长不待墨干,转身要走,说还要去公安局报案,林老立刻阻止他,意思说喜欢书法是雅好,缓缓报案,看能否找回再说。

林老紧接着又写一份“失物通告”,嘱咐馆长尽快贴出,力争索回这张作品,以免事态扩大。

林老原指望失物通告贴出来,被偷的“咏梅”或许会被归还,谁知遗失的“咏梅”未被归还,贴在大门外的公告一夜之后也被人揭走啦。

为什么一张公告也会被偷走?原来这张公告比前面失去的“咏梅”更不简单,它是林老情急之下,以行书急救章的形式书写,急切之情跃然纸面,其文辞直白朴素,但又妙趣横生,甚至有点小孩子气,让人忍俊不禁。

这张《失物通告》全文为:

鄙人参加省美展 书写主席《卜算子·咏梅》二件 不意失去 想系梁上君子所为 余不深究 唯该纸乃旧藏名笺 字虽不佳纸却名贵 深望诸君子急将拙书送还 一张赔两张 两张赔四张 决不失(食)言 因感于此 作六绝句不(补)之

奇事孤山没奈何 梅妻鹤子骗人多 无端错认林和靖 又窃梅花当老婆 主席咏梅卜算词 为传消息报芳时 不知谁透春风信 夺取人间第一枝 独写梅花答上苍 梅花香色岂寻常 我书不比兰亭价 既赚金钱又赚粮 昔盗青毡似为贫 奈何今换岭梅春 原来楼上同梁上 一样宿行君子人 欲补新词忆上林 春光滨漾感思深 可怜夜半犹磨墨 为报寒梅一片心 寂寂灵笺觅旧痕 几回惆怅此芳魂 愿君高谊留千古 早把梅花送上门

当然, “咏梅”和“告示”遗失至今已经46年了,从来没有任何一件被“送上门”,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两件瑰宝会再现人间,补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尾。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李可染简介及作品欣赏】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