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古时中举,相当于今时考中什么了?
优质回答
在古代中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连考取秀才都要经过诸多考验,更何况是中举人了。
有了秀才的资格才能继续往上深造,秀才就相当于一块敲门砖,如果连这个资格都没有,举人就更是妄想了。
考取秀才之后才可以享受各种待遇,比如见官不跪、免除部分赋税等等特权,话虽如此,但这也带不来实质性的好处,范进在没有中举以前就是秀才,因为家境贫寒,娶了胡屠夫家的闺女,但他依然会因为没有钱而被胡屠夫而侮辱。
所以,只有走向更加高的位置,才会赢得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便是考取举人了。
范进中举后的前后差距
范进多年来屡试不第,也正因为如此,他经常受到胡屠夫还有邻里的嘲笑、侮辱,他在那没有阳光的日子里忍气吞声。
没有钱赶考,去向岳父胡屠夫借钱时,还被啐了一口痰在脸上,邻里之间也不甚友好,他们还时常会嘲笑他的落魄。
在范进中举之后,那些嘲笑他的人开始各种奉承、逢迎,说他是文曲星下凡,胡屠夫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这种前倨后恭的待遇,深刻的诠释了权力、财富所带来的好处,虽然范进才刚刚中举,这些人已经感受到了范进未来的前程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些世俗的看法,让范进的心里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在面对大家态度的转变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在重重矛盾下,他自然无法控制住心里那份激动之情,对于正常人来说,谁也没有办法淡定的面对一切。
假如有一天,你从尘埃到了云端,也很难相信那一切的真实性。
科举考试的流程
范进中举之后,突然就疯了,可能很多人会说他玻璃心,连这点事情都受不了。
虽然激动,但是也不至于把自己整疯吧,可假如是经历了他所经历的一切,可能大家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穷尽一生的力量,终于在头发花白的时候中了举人,用读书改变了命运,不疯也得脱三层皮,那是经历了嘲笑、侮辱、寂寞的种种困境才走到的一步,就像现在的人们形容努力得到的一切时说,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了与你平等喝咖啡的权力。
范进没有任何特权,也没有任何靠山,他是靠一步步考上去的,你说他能不高兴得疯掉吗?
范进中举之后,身份就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场考试被称为“童试”,考中者被称为“秀才”。
在这一场考试中已经刷掉了一个县里百分之七八十的学子,所以就算考上秀才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有很多人做了一辈子童生,也未必能考得上秀才。
有了秀才身份之后,才算有了敲门砖,有了这重身份才能去进行“乡试”,“乡试”中了才是“举人”。
这又是一路拼杀下来,再淘汰掉一批人,能中举人者也并不太多,中了举人之后才有做官的资格,才勉强拿到了官场的入场券。
拿到入场券后,还不是最后的一步,还要经过“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
这四个流程下来就是童生——秀才——举人——贡士。
中了贡士后,还有一场“殿试”,依然是先笔试,再面试,前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第一甲称“进士及第”,第二甲称“进士出身”,第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中了进士后,便会被朝廷分配到全国各地做官。
中举后等于一只脚进入了官场
看过《孔乙己》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有一个举人老爷,孔乙己去举人老爷家里偷书,被举人老爷打断了腿。
举人老爷为何敢打断孔乙己的腿,一是孔乙己自己犯了偷盗罪,二是举人老爷在当地是有地位的。
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中举等于拿到了官场的入场券,享有了更多的特权。
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还是有区别的,有些官职或者学历是没有办法对等比较的,毕竟制度是存在差异的嘛。
如果硬要对比,从童生开始,就像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到秀才就是中学毕业,举人相当于考上了大学,贡生就是研究生,之后的殿试,就相当于公务员招考,其严格程度也是难以想象的。
范进出身贫寒,没有靠山,没有金钱,被所有人嘲笑,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他默默地忍受着人生路上的各种冷漠,他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还有咸鱼翻身的一天,这让一个对未来不报有任何希望的他,如何去承受那突如其来的刺激呢?他的疯癫,其实是科举制度的严苛所造成的必然产物。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春风解语
大概相当于博士生考上了选调生。
其实用考试来比较的话并不准确!无论中考,高考,公务员,考研,考博都不能和当时的中举相比。因为中举以后是直接有机会做官的。
反对有人说高中生相当于中举,那时候举人秀才可以见官不跪,可是现代人见谁都不用跪,这是时代的进步。跟你是不是高中生没有关系。
在高考扩招之前,包分配的年代高考也许可以和中举类比一下。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吃上商品粮,跳出农门,前途无限。可是自从高考改革加上无限扩招之后,大学生就遍地都是了。本科上线率高的省份都百分之七八十了。大学毕业都不一定找得到工作,拿什么和举人比。
举人享受的最高待遇是,有机会做官,而且可能性相当大。这也是范进中举之后连老士绅也上门攀关系的原因,更是范屠夫前倨后恭的理由。秀才虽说也比普通人强,但只是个私塾先生的水平,做官毫无希望。
这么看举人和考公务员有点像,但是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公务员刚考上就是干活的。类似于古代的捕快,文书之类的,要当官那还两说呢!
可是这几年对于硕士生,博士生的选调考试,可以让分别享受副科,副处的待遇。以中举以后可以当的官相比,硕士生级别好像还有点不够。因为副科差不多是武松那样都头的级别,不需要功名的。而博士选调生有很大概率可以定岗副处,这就是中举以后最接近现代考试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举相当于博士生考上选调生。
范进中举体会到了什么?
优质回答
范进就是这样一个被八股文残害的人。他听闻自我中举,却发了疯了,拍手、大笑,头发散乱,满脸污泥,一身的水,想像起他那副狼狈的样貌,忽然觉得他有点可怜。家境贫寒,寒窗苦读几十年,只为中举,此刻中了举之后,难免受不了刺激。这都怨那罪恶的封建制度,它深深地毒害了知识分子,给知识分子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范进在中举前后人们对待他的态度真是不能相比较。起初,范进向老丈人借盘费去乡试时,被老丈人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可当范进中举的消息一得知,这对待范进的态度就像是由一只凶猛残忍的老虎一下子变成了乖巧听话的小绵羊一样,不仅仅送给范进银子,在起初时还说范进一无是处,而在中举之后却大为赞赏。邻居也纷纷送给他东西,这些都真切地反映了人们趋炎附势的丑陋嘴脸。
张乡绅来恭贺范进中举时,俩人彼此间不断说客套话,张乡绅还给范进送银子,说甚么“年谊世好”实际是为了拉拢和范进的关系。从他假惺惺的语言便可看出他的虚伪。除了虚伪,我觉得他还是个道貌岸然之辈范进没中举之前,他家人“已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也不见张乡绅派人问候、送米甚么的。而当这天早上,范进中举后,才过了多久,张乡绅便得知了消息,火速赶来套关系,又送房子又送银两。也许张乡绅本来就空着这么一所房子,就等着童生中举,然后立刻去拉拢亲近。所以在恭贺范进时,才会立刻提出让他们搬进自家空房。可见他的奸猾势利。
鲁迅先生的“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我想这是最好的评价了。
《儒林外传》中范进中举为什么高兴到发狂?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范进中举”之所以高兴到癫狂,实在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归根结底,科举考试给了普通人一跃成为士大夫的可能,从此扬眉吐气,光耀门楣。
科举制度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给了普通人入仕的可能,但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八股取士,舍诗、词、歌、赋而重四书五经,又条条框框约束的很死,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况且从童生到进士,一路考下来,绝不是普通人尤其是穷苦人能做到的。
读书人第一步要考个县试或者府试,合格的录为童生;
童生参加院试,合格的录为秀才,也称相公。秀才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
秀才参加省城三年一次的乡试,合格的录为举人;
举人参加下一年的京城会试,合格的录为贡士;
贡士参加殿试,合格的录为进士。
录取比例极低,大部分人都止于童生和秀才。范进从二十岁开始考试,一直考到五十四岁,参加了二十多次考试依然止步于童生。这对他来说不能不算是沉重的打击。然而对于除了读书然后做官之外什么都不会的范进来说,成为官老爷是他一生的追求,哪怕这追求在现实面前举步维艰。
他的丈人胡屠夫随意骂他踩低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他从来都是唯唯诺诺不敢反驳。乡人邻里也看不起他。如果说一开始做官是他的理想,那么几十年下来,这理想就成了执念,驱使着他一次次参加考试。
说起来他能成为秀才也是遇到了好老师,负责院试的周学道之前的遭遇和范进差不多,吃了很多苦才成为进士,所以他愿意好好看卷子,范进确实有真才实学,只是他的文章一般人看不懂,周学道看了三遍方才觉得是“天地间之至文”。于是范进成了秀才。
按说一般穷苦人做到秀才就可以了,但范进不肯,一来周学道对他的肯定,觉得他一定会发达,二来成为秀才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胡屠夫依然对他吆五喝六,依然没有人看得起他,他依然穷的叮当响。
于是他去找胡屠夫借银子参加乡试,胡屠夫又骂了他一顿,他装作没听见,却瞒着家里人去考试,然后回家,家里已经饿了三天,这是怎样的执着?
发榜那天,家里没有米,范进抱着家里的母鸡去集市上卖,然后听到自己中举了。那份激动真的无法形容,三十多年的期盼,三十多年的冷嘲热讽,三十多年的穷苦生活,一夕间,改变了,他从此成了官老爷,成了文曲星下凡。怎样都不足以表达他的兴奋之情,所以一口痰堵在那里迷了心窍,疯了!
这一疯须得借助胡屠夫的巴掌,这个平时凶悍的不得了的人害怕了,借酒壮胆才打了一巴掌,手发颤,再也落不下第二掌。然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范进一中举,胡屠夫从心底里怕了范进,邻里都跑来巴结,更有做过知县的张乡绅来送银子送房子叙年谊之情。两三个月不到,范进房子有了,田产有了,店房有了,奴仆丫鬟有了,钱米有了,这些还都只是别人送的。
这种天差地别谁不为之疯狂。
当然,后来,范进科举一路顺利,“会试已毕,范进果然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之后,钦点山东学道。”
一个穷秀才从16岁开始考举人,屡试不第,到了50多岁做最后一博。早已心灰意冷,家里没米下锅老娘饿得昏倒在地。媳妇饿得跑回娘家,又加上胡屠夫热煎冷炒,心中五味杂陈忽然听说自己中了,一时悲喜交加偶得痴狂之症。亏得他丈人用带猪油的一掌打醒了!他老丈还吓得够呛,打了文曲星要遭五雷轰顶的!
《范进中举》一文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什么势利观?
优质回答
范进在没中举人之前连他的家里人都看不起他,范进的岳父是屠夫看见范进总是骂范进没出息没本事连家都养不起了,街坊邻居也看不起他,因为范进一心科考也没有赚钱的门路,后来范进中举了所有的人都上赶着去他家道贺送礼物,连有钱的财主也看到范进中举人了将来也有前途了也赶来给他送钱还送给他一套院子住,这说明穷在闹市无人理,富在深山有远亲!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范进中举读后感600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