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三国演义》?
优质回答:
既生瑜,何生亮。
最近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查阅的资料越多,就感觉有一个问题越有意思。那就是汉末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英雄泉涌井喷的伟大时代。对当时的见证者和当事者来说,可能是个悲催的体验,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理应感谢这个时代,因为她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智慧和无尽的财富。
01
既生瑜,何生亮
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得孙权和群僚的尊重。
《三国演义》为了凸显诸葛亮的形象,而有意贬低周瑜,于是就虚构了这句妇孺皆知的话。
在这里,我不去评价周瑜,诸葛亮以及老罗如何,我只想说说这句话。
一是拿这句话来套用三国时期所有旗鼓相当的对手;
二是可以用此话,也就是依照这个观点,去看待历史其他时期的竞争对手。
因为这么看历史故事,你会发现很有意思。
02
既生亮,何生懿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君臣始有隆中对。
诸葛亮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
之后,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六出祁山,都是无功而返。
失空斩这出戏,如果不是老罗杜撰,而是真实发生,恐怕司马懿会杀入空城,就没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出啦。
好在是唱戏说故事,大家听个热闹就行了。
真实的历史,亦如“既生瑜,何生亮”的杜撰一样,诸葛亮没那么高明,司马懿也没那么不堪。
既然是六出祁山不能成功,就说明诸葛亮遇到了强硬的挑战。
诸葛司马棋逢对手。
于是,我哀叹:既生亮,何生懿?
否则,国家不会如此混乱,黎民不至于如此艰难。
既然是为了国家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为何不妥协,做一个“此间乐,不思蜀”的刘阿斗呢?而非要去争个你死我活呢?
03
既生操,何生备
正如曹操所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我认为三国时期所有人都是给曹操和刘备打酱油的,包括江东孙吴。
要不是孙吴帮着打酱油,魏蜀这盘菜,炒出来也没啥味道。既不好吃,也不好看。
我没有正统的儒家思想,也不忠于啥刘家汉室,只认为天下不一定非有德者居之,起码得是有能者。
我希望曹操能成功,但我很佩服刘备。
刘备的确是一代枭雄,的确了不起。
04
既生何,何生卓?
既生卓,何生允?
既生羽,何生布?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历史不会只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更不会是一马平川,所向披靡。而往往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关二爷尚且如此,谁又不是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困境中崛起,屡败屡战,剩者为王。
官渡大战,袁绍一蹶不振,忧郁而死;
赤壁大战,曹操败走华容道,呵呵大笑。
这才是曹操,这才是英雄。
值得玩味,这才是读史的乐趣!
其他网友回答
“赤壁”二字
一说三国,我想起杜牧的诗“赤壁”和苏东坡的赋。杜牧诗中说: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深春锁二乔。
这首诗让人想起三国即曹操、刘备、孙权,在众多诸侯争霸时,三人脱颖而出,形成三足鼎立的的局面。
第一次三家会战于赤壁,刘、孙联盟,巧用计,火烧曹号称百万大军。这就是千年来被人称道的赤壁之战。
最终,因为曹有统一中国大志,又占据中原有利形势,取得决定性胜利,才有二乔论为曹之妾的结局。
其他网友回答
桃园三结义,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拚以死战。
其他网友回答
本人看过两遍《三国》,记得作者为明.罗贯中老先生。(据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走出了国门,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好事。就文化传播而言,它应与我国前人发明的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相媲美)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三国演义》】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