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详细介绍抗日战争著名战役——淞沪会战?
优质回答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的存在。况且,战争既然开始,一·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看来自然作废。8月9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虹桥事变。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三个德械师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上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这时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且能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而且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外国租界,在这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如果打的好,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这样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守军[2]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20万人,鏖战两个月后,日军的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但此时中国虽败而不乱,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日军第10军10万人在金山卫登陆,蒋介石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几天后日军包围网即将形成,前线中国军队大乱,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蒋介石仍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他表示只要我们在上海继续顶下去,相信“九国公约”国家会出面制裁日本,此时此刻还在做梦。白崇禧告诉他,前方将士听到日军登陆消息后人心惶惶,有的部队已经出现混乱,大有控制不住之趋势,再不撤退70万人只有白朱宣咸作品《战火》白等死了。于是蒋介石不再坚持,不得不同意撤退,在撤退过程前,又没有讲明各部队撤退顺序。三四十万中国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轰炸,为此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数十万将士在撤往南京时分散,为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埋下伏笔。12万守军各自为战,无法统一作战,数天南京就告陷。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淞沪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依据?
优质回答
引爆淞沪会战的竟然是国军炊事兵扔出的一枚手榴弹。
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许,2名日军驾车强闯上海虹桥机场,机场守卫的宪兵把车阻拦下来,这俩日军很嚣张,叽哩哇啦一顿兽语,还不服不忿地把枪都拔出来了,威胁要动家伙式,中国士兵立刻鸣枪示警,结果枪声一响,这俩货立马怂了,发动汽车就窜了。
负责机场守备的国军部队听见枪响,又看到一辆日本军车逃窜,当时的部队对日军处于战争前的高度戒备状态,士兵们于是对着汽车就开火了,连一些隐藏的重机枪也朝日军汽车射击,车胎很快被打爆,在机场大门北面100多米的地方一头扎进了菜园子。
俩日军下车就跑,机场内一个正在准备晚饭的国军炊事兵,听见枪响,翻上墙头查看情况,刚好看到两名挥着手枪的日军正在奔跑,那时中国士兵都满怀爱国热情,对日军恨得牙根痒痒,这炊事兵毫不犹豫地冲着他们就投了一枚手榴弹。
其中一个日军当场被炸死,没想到这一炸,把整个淞沪会战的火药桶给炸响了。
这俩驾车强闯机场的日本兵一个叫大山勇夫,是个中尉,另一个叫斋藤要藏,是个上等兵,隶属驻上海大公纱厂的日军海军陆战队。
他俩为啥要强闯虹桥机场呢?这个只能说日军当时骄横得很,都放出话了,要3个月亡华,你说狂不狂?所以也许吃饱了没事干,可能还喝点酒就想开车挑衅,也许是受日军指使故意“碰瓷”,毕竟日军除了喜欢不宣而战搞偷袭,就是喜欢干这种“碰瓷”的下作事儿。
反正这俩人当天开着一辆车牌号为56的福特敞篷军车,直奔虹桥机场大门而来,想强行通过,没想到国军士兵很有血性,当场鸣枪。
俩人逃跑后,大山勇夫被国军炊事兵当场炸死,斋藤要藏一看吓坏了,赶忙朝一旁的小树林里跑去,刚好,当时国军第2师补充旅第2团1营正在这片树林里构筑秘密工事。
担任警戒的哨兵之前也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正在高度警戒机场方向的情况,突然看到一个日军士兵拿着手枪朝这里跑来,哨兵马上举枪果断将其击毙,毕竟不可能让看到秘密工事的日军活着离开。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经过,但这个事之后成为淞沪会战爆发的导火索,被称为“上海虹桥机场事件”。
事件发生后,在处理这件事上,中方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做得确实有点轻率和鲁莽了,设计不够周密。
先是命令士兵把2名日军的尸体抬到福特汽车旁,然后从监狱里提出来一个叫史景哲的死囚,换上宪兵衣服,枪毙在机场大门口,造成一个日军先开枪射杀国军卫兵,然后被国军开枪击毙的现场。
接着通知日方过来收尸,日方肯定不信,就和其他国家人员一起过来调查,结果很快就发现了疑点和破绽:
1.“宪兵”身上有明显的麻绳捆绑痕迹。
2.“宪兵”蓬头垢面,指甲也很长,不像军人。
3.“宪兵”身上的枪伤是驳壳枪弹所致,而被击毙的2名日军拿的是小口径勃朗宁手枪。
由此,日方认为国军被击毙的卫兵是被替换的,而2名日军被击毙是国军故意挑衅。
于是8月11日下午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谈判会上,日军态度非常强硬,以此为口实提出了中方保安部队撤出上海、拆除所有防御工事等极端无理的要求。
中方谈判代表俞鸿钧奉蒋介石之命也毫不示弱,相当强硬,谈判无果而终,随后这一事件在两国舆论界发酵之下愈演愈烈,中日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两国同时开始增兵,8月12日中午,国军先头部队已经开进上海市区,8月13日,日军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开始大规模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就此爆发。
以上就是淞沪会战爆发的直接起因,当然这里面有个背景,就是淞沪会战是我军对日军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也就是说抛开意外事件引起战争提前爆发的因素,这场会战也必定会打响。
当时国军统帅部首先为确保首都南京的安全(上海驻扎的日军海军陆战队直接威胁南京),然后出于2个战略目的,计划发动这次主动进攻战:
1.把日军由北向南的侵略路径和态势,改变为对日军不利的由东向西的“仰攻”。
2.当时日军在得到东北之后开始觊觎华北,“7.7事变”已经爆发,局面岌岌可危,华北战场的压力很大,在上海来一次大会战可以把日军兵力吸引到华东,减轻华北的压力。
另外,日军驻上海大公纱厂的海军陆战队仅有3000人,国军计划先发制人把这3000日军赶到海里喂鱼。
但由于1932年淞沪抗战的停战协定中,规定中方在上海不能驻扎正规陆军,只有没打过仗的2个保安团和一些警察,所以为了提前备战,驻扎在苏州的装备精良的第2师补充旅第2团,奉命换上保安队服装提前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等重要战略重地,此次“虹桥机场事件”中的守卫部队即为该旅。
而且海军方面方面也有大的行动计划,准备堵塞江阴全歼在长江的日军舰队,只是后来因机密泄露,日军长江舰队才得以仓惶逃出长江口。
日军伤亡6万多人,国军伤亡33万余人。
致敬淞沪会战中所有的抗日勇士和牺牲的英烈!
以上原创回答,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1937年8月9日?,日本为?了扶?持?傅?仪?在东?北的?傀?儡?政府,同时与?华?北?的日?军?遥?相?呼应,以?掩?人?耳目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的上?海虹桥机场事件,把?国际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上海这边,再?就是日?本?海?军?也?想?大?展?拳?脚?与?日?本?陆军比?一?高低?等?因素。
当时,由于日本的大规模战争动员尚未完成,主要现役兵力正投入华北,在?上?海?的日?军?主?要?是?海?军?,兵?力有?限?,当时不?足?万?人?。加?之?日?本陆?军?与?海?军?存在一?些?予?盾?,因此在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淞沪地区仍然相对平静,但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上海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立刻在其苏州的住所召见第2师补充旅副旅长杨文瑔(旅长钟松在庐山受训),要杨文瑔亲自到上海调查事件真相(机场守卫部队隶属第2师补充旅)。
经杨文瑔实地调查核实,认为此事件属于突发事件,并非中日两国蓄意而为之。尽管如此,中日双方已经处于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二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也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事件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
11日,日方代表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1937年8月11日,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了一次绝密的“最高国防会议”,中心议题是下一步的对日战略。会议最终做出如下决议:对华东日军采取“先机下手”的战略,用沉船和火力封锁江阴要塞,以防止日本海军自淞沪溯江攻击南京,同时截留南京以及上游九江、武汉、宜昌等码头的所有日本舰船,一并要全歼日本驻扎于上海的海军陆战队。
当时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中国组织淞沪作战部队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下辖3个师和1个独立旅)准备围攻日军驻?上海的?一切军事力?量?,包括?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等?军事设施。
正当张治中?率两个德械师全速推进,至12日天亮时已经占领了预设阵地时?,因蒋介?石寄?希望于?国?联?出?面?调停,临时变卦,已?做好攻击?准?备?先?下?手?为强的张?治?中?,白?白?的丧?失了歼?灭?日?军在?上?海??千?载?难?逢?的?机会。
此后不久?日本海军陆战队也进入全面戒备状态,准备在陆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死守位于虹口的陆战队司令部大楼及周边。
接着中日双方都增兵上海,直到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正式爆发。中国第9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这场战役历时3个月,中国方面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多万人参加会战,日军也逐次增兵,总兵力达9个师团22万多人。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迫使日军改变了战略主攻方向。
二战最著名的战役有些什么?
优质回答
二战最著名的战役:欧洲战场的西线有法兰西战役,波兰战役,不列颠空战,诺曼底登陆战(霸王行动),阿登战役。东线战场有基辅合围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大会战,柏林战役。
亚洲太平洋战场:日军偷袭珍珠港,战役,中途岛海战,莱特湾大海战,瓜岛战役,琉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
中国战场: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雪峰山会战。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二次世界大战精典态多。
第一次淞沪会战,影视剧有哪些?
优质回答
什么叫第一次淞沪会战?一般淞沪会战是指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你说的大概是指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吧?
一二八淞沪抗战对后来淞沪会战双方决策有什么影响?
优质回答
对日本最大的影响应该是让日本制定了错误的出兵计划。
有些人提到淞沪会战时会说日本只派两个师团过去然后再逐次增兵是个错误,如果一次性就投入五个以上师团的话,淞沪会战我们可能就拖不了鬼子三个月了。
但这个错误并不是1937年淞沪打响时鬼子才一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而是在五年前的一·二八事变后,参谋本部在考虑到将来全面对华作战时就已经拟定好的出兵计划。
而且,鬼子还极其乐观的认为,两个师团的兵力还有“余裕”。
而鬼子之所以如此乐观,跟一·二八淞沪抗战有很大关系。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日军名义上有第9、第11、第14三个师团参战,实际上只用一个第9师团就打完了全场,第11师团直到停战前两天才登陆上海,第14师团直到停战大部还在国内没有出港。所以在后来的淞沪会战前,日军才很自信的认为两个师团就可以应对上海局势,结果导致本来有可能一鼓而下的淞沪会战变成了三个月的持久战。所以我认为,一·二八淞沪抗战对日方最大的影响是让其制定了错误的出兵计划。
至于对中方,那就应该是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列强的调停让国民政府在后来的淞沪会战时对列强调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首先,选择上海这个西方势力聚集地作为战场本就有拖西方下水,借西洋制东洋的目的。而在会战期间,国府对列强调停的追求更甚于军事作战。到最后又为了等待列强调停,大军留在死地当撤不撤,刚一撤就变成了大溃退,让军队蒙受了本不应有的牺牲。
从国军方面来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主要影响就是,国军提前做了准备,防备日军突然袭击,并提前悄悄勘察地形,选择阵地,并构筑工事,又将当时国军最精锐的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和三十六师配置在苏州、无锡一带,随时可以奔赴上海参战。此外,还在从长江口到杭州湾的江阴、常熟到乍浦一线构筑了永备国防工事,作为第二线阵地,准备在第一线阵地持久抵抗,消耗敌人之后,退到第二线阵地再进行抵抗。在南京城外的东南方向,也构筑了大量国防工事,预备在南京外围与日军进行决战。
不过,当战争真正到来的时候,并没有按照预订的计划执行。七七事变之后,京沪沿线就已经进入战备状态,按照当时的计划,要用八十七和八十八两个师在上海扫荡,将上海的日军全歼,使日军失去从吴淞口登陆增援的前沿阵地。但从八月九日开始下达动员令,到八月十一日就已经进入战场,并发生了虹桥事件,打响了淞沪会战的第一枪,当天晚上张治中也发布了总攻击命令,但很快南京就来了电话,要求暂缓发动攻击,等待国际调处。十四日等了一天,没动作,到十五日又展开攻击,猛攻了一天,没有多大进展,到了十六、十七两天,又停下来了,到十八日,又开始攻击。这时候,日军第一批增援部队已经上来了,再攻击就比较难了。
大家都说,国军在淞沪会战中是添油战术,其实日军方面也是添油战术。一开始双方主要在庙行、蕴藻浜、罗店到浏河之线对峙,浦东方面没有大的战事。日军不断通过吴淞口码头增援,国军则主要通过上海到南京的铁路增援,双方都是在逐步增兵,也都是在苦战。不过,随着日军不断增兵,战线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到八月二十二日之后,国军就基本上只能被动防御了,态势很不利,蕴藻浜的阵地多次出现被日军突破的情况。不过这时候国军士气还比较高,所以阵地失守后,往往能在夜间通过反击夺回来。
但这时候对国军更加不利的局面在于,京沪战场能够投入作战的二百多架飞机,很快就被日本空军全部消灭了,之后日军飞机在淞沪战场就完全没有对手了,可以随意进行侦查、低空扫射,对国军造成极大威胁。而且,日军飞机能够沿着京沪铁路线往返进行侦查和扫射、轰炸,到九月中旬以后,国军在京沪线上的兵力投送也出现了问题,部队到无锡、苏州一带后只能停下来,到夜间日军飞机无法出动的时候才能向前输送。还有炮火的问题,国军的炮少,尤其是步兵平射炮很少,面对日军战车毫无办法,只能被动挨打。
到后来,日军形成规律,每天早上升起系留气球进行观察,发现国军炮兵阵地后,呼叫飞机进行轰炸,或者发现国军阵地后方有部队正在集结,准备投入战场,也呼叫飞机进行轰炸和扫射。桂军刚到战场,一个团在蕴藻浜阵地后方的竹林里正在集结,准备团长讲话后开始攻击,被日军发现后,呼叫飞机进行轰炸和低空扫射,当场伤亡过半,失去了战斗力。国军的跑少,炮弹也不足,当时能够投入的实际上只有一个两个炮兵团,而且被以营为单位分割开来使用,不敢集中。因为集中了,一旦被日军侦查发现,就会用飞机轰炸。
双方打到十月下旬后,态势对国军越来越不利,国军统帅部已经准备将部队退往第二线阵地继续抵抗,但白崇禧认为桂军战斗力强,马上就可以到达前线,六个师的兵力投入进入,可以在蕴藻浜一线反击日军,一举扭转淞沪战场的敌我态势。等到桂军上来后,果然发动了一次反击,但是因为事先准备不足,缺乏炮兵支援,又不了解日军作战习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只凭着战士的抗日热情和士气,密集冲锋,最后都变成了日军的活靶子。当时其他国军一流部队基本上都能抵抗一个星期,而桂军上去只有两天,就全部垮下来了。
更加糟糕的是,一二八淞沪抗战最终是在国军处于不利态势的时候,由国际调停结束了战争,所以淞沪会战发生后,国军统帅部始终对国际调停抱有幻想。一开始国军完全处于优势的时候,因为等候国际调停,已经耽误了攻击时间,给日军留出了增援时间。到十月下旬国军已经无法支持后,不得已退到苏州河以南,这时候部队的建制还在,指挥体系也还没有完全被打乱,完全可以有计划的退到第二线的国防工事,依托工事进行持久抵抗,消耗敌人。但国军统帅部这时候却又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调停上,认为九国公约马上就要开会了,国军应该继续坚持。所以,本来应该撤退的十月底,又没有撤退,错过了最佳撤退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包抄国军后路,到十一月八日,淞沪战场的国军全线崩溃,本来可以有计划、有组织、交替掩护的撤退,变成了大溃败,数十万大军完全被打乱了,失去了建制,军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旅长,旅长找不到团长,官长找不到士兵,整个全部都被打乱了。原本还要求各部队退入锡澄线、吴福线的国防工事继续抵抗,但因为部队这时候已经完全乱了,国防工事的钥匙都在当地的地方保长手中,部队到了工事,也无法打开,只能践踏而过,一气撤退到了南京外围,让国军耗费重金打造的永备国防工事没有发挥一分钱的作用。
淞沪战场地形狭窄,北边是长江口,南边是杭州湾,国军都无力以炮火进行控制和封锁,所以淞沪战场本身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会战,这是当时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的。而且,淞沪地区时冲积形成的滩涂,地下水很浅。国军将领回忆中都提到,淞沪会战时部队挖战壕,挖到一米,就已经有水了,战士们战斗时几乎半个身子都泡在水里,时间一长就受不了。但因为有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国际调停的经验,所以国军统帅部始终将希望寄托在国际调停上,导致该进攻的时候犹豫不决,该撤退的时候又不坚决,都失去了最佳时机,将几十万国军精锐白白葬送在了淞沪战场。
反观日军,虽然一直被认为战术死板,而且在淞沪会战中也同样是用添油战术,但日军的表现却要好得多,并不死板,反而很灵活。战争开始不久,就夺取了制空权,之后的作战中,将制空权和自己的炮火优势发挥到了极限,对国军各部队造成了巨大损失。当发现沿长江进攻比较困难的时候,日军马上转而寻找在杭州湾进行登陆的机会,而这时候国军的指挥却出现了重大问题,因为兵力不足,将原本在乍浦一带驻守的炮兵调到了上海战场,让国军在杭州湾轻松登陆成功,包抄了国军后路,几乎差点将在淞沪地区的国军包围全歼。
日军擅长拼刺刀,为何淞沪会战中会被中国军队赶着跑?
优质回答
日军擅长拼刺刀,在淞沪会战中被中国军队赶着跑?也太能幻想了吧。查遍淞沪会战的资料,也没有看见日军因为拼刺刀输了而被中国军队赶着跑的事吧。
爬楼看了一遍,回答中居然还有人在正儿八经分析日军刺刀和中国军队大刀的优劣,然后分析出日军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中多次被中国军队赶着跑了。
还能说什么了?抗日神剧看多了吧。
淞沪会战长达三个月,是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有100多万,中国军队投入80多万人,最后伤亡了30多万人;日军投入20多万人,伤亡了四万多人,以中国战败撤退,上海沦陷而结束。
但是淞沪会战也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也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魂。不过拿着刺刀的日军被中国军队追着赶,还真的没这回事了。
一,战场上很少有拼刺刀的武士道精神。
电视剧中,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似乎很乐意拼刺刀,其实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他希望的是速战速决。而在战场上,在有武器弹药的情况下,很少会有拼刺刀的情形出现吧。
拼刺刀也只有在双方都弹尽粮绝,或者一个城市沦陷后,巷战中才会有。而淞沪会战中,双方都不缺弹药,只是中国军队的武器相对落后,情报侦察工作也落后,战略方针上也有失误,蒋还存有议和的侥幸心理,最后导致了失败。
淞沪会战的三个阶段都很惨烈,中国军队打得无比艰辛。第一阶段攻没攻上去,第二阶段守没有守住,第三阶段在反击不了,议和无望的情况下,仓皇撤退。
日军是海陆空全出动,飞机,军舰、重型火炮,坦克全方位作战,不会轻易和你拼刺刀的。
二,会战惨烈,虽败却粉碎日军野心。
虽说没有题主说的日军拼刺刀输了,被中国军队赶着走的情形,但是在淞沪会战中,也的确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这里我想说说嘉善之战中的湘西人。
湖南人流血不流泪,在抗战中绝不退缩。
根据史料显示,湖南军队投入到淞沪会战中的有八万左右的兵力,这个是什么概念了?湘军占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吧。为此,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专门编著了《湘军与淞沪会战》,专门记录湘军的浴血奋战和赫赫战功。
(淞沪会战中,嘉善之战的湘西人)
上图的照片是一群湘西凤凰人应征入伍时的合影,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戴着头帕,手上拿的是火枪和钩镰刀等简陋的兵器,就这样远离家乡,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
这些人在嘉善之战后,几乎都牺牲了。
他们被编入128师,作为淞沪会战的外围战,上司给他们下达的目标是:坚守嘉善4天,以粉碎日军阴谋。
可是这支杂牌军靠着低劣的武器,硬是和日军血战了七天七夜,牵制了日军进攻的兵力。在这七天七夜里,日军只前进了11公里。一个日本人这样说:按照这样的速度,要想占领全中国,起码需要96年。
电视剧《十一公里》讲述的就是这段真实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师长顾家齐的率领下,七千湘西子弟和日军鏖战了七天七夜,最后撤退的时候,伤亡了3000多人。他们都来自湘西凤凰,那只是一个小县城,3000多人就意味着城里的青壮男儿几乎都去参战了,沈从文的亲弟弟也去了。
嘉善之战后,伤亡了3000多人,凤凰城几乎是家家挂白幡、户户戴孝帕。
淞沪会战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正是有了他们的浴血奋战,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才被粉碎。但是拼刺刀,赶着日军跑,应该只是我们美好的臆想吧。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第一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结果日本获胜,上海沦陷。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中国第一批参战的部队,是德国顾问训练出来的两个样板师,全制式德国武器,为国军之精锐,原是国民政府的警卫部队。淞沪会战开始时,中国军队还有两个装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加上空军、坦克的助战,占了具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随着日本装备精良的鬼子兵的不断登陆增加,以及死抱着对九国公约签字国来干涉的不切实际幻想的蒋介石战略的形势误判,数十万将士在混乱中撤退成了溃退。这场淞沪会战,中国参战总兵力为75万人,伤亡30万;日军投入28万人作战,伤亡4万多。虽我们伤亡惨重,但却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迷梦。
同时这历时三个月的战争,更是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忱,也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德国顾问后来总结说,中国军事最高当局缺乏果断、一致性和决心,是上海沦陷的原因。我认为,除了蒋介石策略的误判,与当时中国军队装备水平差、兵员身体素质低的战斗力有关系。日军狂热崇拜白刃战,喜欢拼刺刀,是受其法国军队强调火力掩护下的刺刀冲锋的影响,在战场上摆出一副同归于尽的亡命姿态罢了。
至于三八大盖,是日本专门为中国东北战场而设计的,由于技术的原因,拼刺刀时必须退出子弹。说鬼子在淞沪会战中被中国军队赶着跑,只是国人的臆想。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一二八淞沪会战简介】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