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单介绍一下清朝的历史有哪些?
优质回答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康乾盛世”时候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历史贡献。
鸦片战争后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大家好,我是小观点大历史,我来回答。
导语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共有皇帝12位传十一帝,清朝统治时间为276年。始于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终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十三副甲胄起家——努尔哈赤
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李成梁攻取寨子杀掠人畜殆尽。万历十一年,王杲之子阿台图报父仇,屡掠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取阿台的古勒寨,而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再次为明军做向导,却因战乱被明兵误杀。
噩耗传来,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定国号——皇太极
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清朝入主中原定鼎北京——顺治
四月二十一日,吴三桂与农民起义交战,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请求多尔衮入援,多尔衮立即下令清军三路入关,向农民起义军阵地发动猛攻。起义军寡不敌众,李自成下令撤退返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第二天,李自成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北京。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城。
多尔衮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 顺治元年六月,多尔衮与诸王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
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智擒鳌拜、平定三藩、驱逐沙俄,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大破准噶尔,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十全老人——乾隆
乾隆皇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
鸦片流入中国——嘉庆
乾隆帝死后嘉庆皇帝才独掌大权。因乾隆年间的挥霍,导致嘉庆一朝国库空虚,他对贪污深恶痛绝,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嘉庆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道光
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努力,整顿吏治,整理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道光皇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洋务运动开启——咸丰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即位后咸丰勤于政事,对朝政进行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
同治中兴——同治
咸丰皇帝长子母为叶赫那拉氏慈溪,在位期间,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剿灭了西、东捻的作乱。并且先后平定陕西、甘肃的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史称“同治中兴”。
戊戌变法——光绪
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清朝战败告终,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但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末代皇帝——宣统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
宣统1909继位至1912年2月12号后被废除,1917年6月底,在张勋拥戴下1917年7月1号第二次登基,清朝辫子军控制了北京城,并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不久后与共和派革命员发起战斗,辫子军维持10多天后战败,革命军动用飞机轰炸皇宫威逼清帝退位,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袭,轰炸皇宫紫禁城,宣统帝于7月12号再次退位。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唯一一个登基三次,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优质回答
文史野趣/颍州小史官
清朝有多少年历史,历来众说不一,认可最多的三种说法分别是296年,276年,268年。
一个朝代的年数,要想确定,只能掐头去尾,从王朝建立到灭亡的时间一算就知道了。我们来看清朝,首先,清朝灭亡的时间是无可争议的,1911年,关于后来的伪满洲国是不承认的。
既然如此,有争议的就只有清朝建立的时间了。关于上面296年,276年,268年,其实就是对于清朝建立时间的认可不一样。
如果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天命元年也就是公元1616年算,那就是296年,如果从皇太极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算,也就是公元1636年算,那就是276年,和明朝一样,再者就是从顺治元年算起,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那就是268年。
我个人比较认同276年的说法,因为1636年官方改成大清,清朝建立,而后来入关,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扩张,难道面积增加就算是另一个国家了吗?所以,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有人会说1616才是清朝起源,后来只不过是改名字而已。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不反对其他人的看法!
我不是清粉,就事论事而已,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清朝灭亡时间(1912年)不会有争议,主要还是起始计算的时间不一样。
如果从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称汗,建立后金开始算起,清朝的历史就是296年。不过这种说法明显是不准确的,因为那时候中原地区还是明代,算起来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后金(还不能成为清朝)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辽东地区,所以不能成为清朝。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崇政殿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如果从这时候算起,清朝历史就是276年,这也是好多史学家认可的起始时间。不过我觉得这个算法也不严谨,虽然1636年清国(不应该叫清朝)的势力范围已较后金时扩大不少,但毕竟没有入关,明王朝还实际控制着政治中心–北京,清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与明朝对峙的地方政权,所以那时候只能叫清国,而不是后来我们所指的清朝。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同年清军进入北京,正式入主中原,明朝从此被清朝取代,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清朝268年历史的起始点。
清朝为什么叫清朝?有什么历史依据?
优质回答
公元1636年,也就是后金天聪十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的大政殿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同时改年号为“崇德”,从此,“大清”才真正成为清朝的正式国号。关于大清王朝国号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因为,在记述清朝国史的《清史稿》中并未对皇太极定国号为“大清”的原因进行过记述,在清朝的官方档案中也并未阐述清朝国号的由来,因此,“大清”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国号的原因也成为了一桩历史悬案,引起许多历史学家和学者的兴趣。
对于“大清”国号的由来,后世学者都做过一些研究和探讨,众说纷纭,但是总结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源自古代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为我国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传说是黄帝之子,汉代有一种说法就是:“少昊帝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名挚,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清朝初期的统治者们可能借鉴了这一说法,认为“金”会将国土传于“清”。满洲人的祖先就是曾经建立大金王朝的女真族,金国将天下传给清,故将后金的国号改为“大清”,正应此说。这种说法其实有点牵强附会,暂且按下不表。
二、“清”与“金”的发音相近。这种说法认为,“清”与“金”的发音相似,且由于之前已有过金国,如今新的王朝刚刚建立,气象更新,不宜使用旧王朝的国。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典籍,如《尚书》、《诗经》中都可以找到“清”,故改名发音相近的“清”更为妥当。
三、符合以水克火的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有一定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于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便利用这一学说,来论证自己所建立的政权的合法性。明朝在当时被认为属于火德,而“清”字中含有水,水能克火,清朝能够取代明朝而一统天下,符合五行相克的学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愚昧百姓,增强自己统治的合理性,会运用各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来增加王朝开国时期的神秘性和合法性,五行相克学说,很好的符合这一传统。
四、减轻汉族民众的抵触情绪。清朝满洲军事贵族的祖先就是曾经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女真人南下灭宋,发生“靖康之变”,俘虏北宋徽钦二帝,致使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给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了避免引起汉族人民群众的惨痛回忆,刺激汉族百姓的情绪,皇太极将国号由“金”改为“清”,可以减少汉族民众的抵触情绪,有利于清王朝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说,皇太极将国号由“金”改为“清”,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但这一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清太宗皇帝皇太极具有问鼎中原一统九州的宏伟志愿。在此之前,清王朝还是一个由传统游牧民族联合起来组成的部落联盟,统治者称“汗”而不称“皇帝”,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而在此之后,满洲统治阶层则全面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先进的文明与文化,并逐步以受命于天的思想,进军中原,一统天下,从而开创了将近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清朝。
喜欢研究清朝历史的朋友都很好奇清朝为何要定国号为“清”。对于清朝国号的由来,从清朝建立到现在,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官方的统一说法,也没有一个可以说服众人的最强而有力的说法。对于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学者来说,他们对清朝之所以要叫清朝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不同看法。
大家都知道清朝在还未入住中原前是叫“后金”,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对于这一举措的说法,其中有两种最站得住脚,我下面来略说一二。这其一是说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后金”来得大。
另一种说法是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汉语的“清”即满语的“金”,“金”改为“清”,是改汉不改满。新王朝刚刚建立,需要稳定民众思想,此举也是为了让汉人更易于接受罢了。
以上两种说法虽情由不同,但都认为改国号为“清”是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主要是以此笼络汉人的民心,从而顺利取代旧王朝,过渡到大清王朝的统治。
清朝政府都有哪些部门?
优质回答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我们经常说大清,清朝真的是不小。
从康熙到乾隆,中国的人口增长到了3亿多,之后更是攀上4亿大关,疆域达到13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那么大清皇帝是如何管理这个国家的呢?
这就是中央和地方行政系统的内容了。
今天就来让你当一次大清皇帝,看看如何管理这个国家。
清代中央设内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还有都察院、理藩院、通政司等政务性的衙门,此外是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鸿胪寺、钦天监、国子监等非政务性衙门。在行政事务衙门中,六部官员自笔帖式至尚书,官员人数基本在百人左右,户部最多,有200多人。
根据记载,全国有18行省,各省设一巡抚,两省 或三省设一总督,总督和巡抚都是行省的最高行 政长官,两者的区别除了总督比巡抚级别高之 外,还在于总督掌军权,而巡抚主要治民。总督、巡抚既无副职,也无下属办公人员。除总督、巡抚外,省级官僚还有主管财政的布政使和主管司法的按察使各一人。布政使属员有经历司经历、都事、照磨所照磨、理问所理问、库大使、仓大使,各一人,总共6人。按察使属员有经历司经历、知事、照磨所照磨、司狱司司狱, 各一人,总共4人。省下设府,府设知府一人,同知、通判,无定员。知府属员有经历司经历、知事、照磨所照 磨、司狱司司狱,各一人。全国共215个府。府下设州或县,知州一人,州同、州判,无定员。知州属员有吏目一人。全国有直隶州76个, 属州48个。
县设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无定员,典史一人。计全国县有1358个。此外在府与布政司、按察司之间还有道员,分为守道、巡道,分别对应布按两司。此外还有学官。
据史料记载,上述各衙门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总共约有两万余人。
天哪,两万人管四亿人?
没错,但是要知道,这只是官,古代的行政运作中,还有一个数量不少,地位也很重要的阶层,叫吏。官员需要依靠一群书吏、衙役以及幕僚、长随等非官员群体才能将政府的行政职能运转起来。
吏不属于官,如果说官是公务员的话,吏就是事业编。纵然如此,也可以知道,大清朝的行政系统,还是很简洁的。更多历史类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大家好,我是史海漫步。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于清王朝的官制制度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清承明制。何为“清承明制”?从字面上的意思说就是清王朝在统一中国后基本沿用了明王朝所使用的政治制度。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清朝中央行政机构
清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基本沿袭了明王朝的机构,设置六部:即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这六部之间的最高长官的官阶相同,但每个部门都负责完全不同的领域。
吏部
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清朝统治者正式效仿明王朝重新设立吏部,这一短暂消失于中国大地的中央行政机构就此重现于世。
清王朝吏部的工作主要用来管理文职官员,在其成立初期一般以贝勒、亲王等皇族成员为首总理政务(这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吏部尚书),在以皇室成员为首的领导下还设置了承政、参政、启心郎等下级官职。后面清朝统治者们为了进一步学习汉族文化,将之前的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官职逐步更名为尚书、侍郎、郎中等汉人颇为熟悉的官职。
户部
户部主要掌控古代王朝户籍管理以及财经之事,可以将其大致理解为我们现在的民政部以及财政部之和。到了明清时期,户部手中所负责的工作成倍增加,清朝户部主要负责管理全国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财政等众多国家根本事宜,户部因此也被认为是六部之中工作量最大的部门之一。
礼部
礼部可以大致理解为今天我们广泛认知的教育部和外交部之和,礼部主要的工作便是掌管全国各地的学校安排以及组建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科举考试。同时,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对客讲究的就是一个“礼”,所以礼部在其发展中自然而然肩负了一部分对外邦建交的工作,到了明清两朝礼部慢慢成为了和外来国家交流的首要选择。
兵部
兵部,顾名思义与军队有很大的关系,通俗来讲可以理解成我们现在的国防部。兵部又可以叫做武部,是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最为重视的一个部门之一。
兵部基本上是全国军事的一个负责总体,主要掌握朝廷对于武官的选用以及兵源调配、武器使用与研制。
刑部
刑部在历朝历代法制范围内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隋朝时期刑部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正规法律书籍之中,不过那时候刑部职权非常之小,远远没有达到掌握全国刑罚的地步,隋唐时期的刑部更多只负责平民百姓的行刑权,真正意义上的处罚权几乎全部掌握在大理寺手中,刑部的官员们更多的工作则是接受大理寺给出的判罚从而执行。
刑部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掌管全国各地的刑法法律:“掌天下刑罚之政令,以赞上正万民。凡律例轻重之适,听断出入之孚,决宥缓速之宜,赃罚追贷之数,各司以达于部。尚书侍郎率其属以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肃邦犯。”(出自《光绪会典》卷53)详细点来讲无论是刑法的制定还是实施都会有刑部的参与,同时刑部在案件审理时也会和大理寺、都察院两大部门进行共同核查。
工部
工部可以说是六部中公认的最苦的一个差事了,因为无论从油水还是地位来看,工部在清王朝六大部中都只能排到末流。工部起源于我国古代周王朝官制中的冬宫(注意,此冬宫并非东宫),到了汉成帝年间,汉成帝亲自设置5名尚书全权负责建造、缮修等工作。
清王朝的工部于公元1631年(清天聪五年)正式建立,主要负责管理全国范围内所有工程事件。其主要工作任务主要有全国土木工程、器物使用、修渠、帝王陵墓,工部所负责事物范围非常广阔,大到全国范围内的土木水利工程,小到普通的纺织业都由工部全权负责。
以上就是小编想为大家详细介绍的内容,当然,清王朝在其中央行政机构中远远不及上述六部,想要详细写完需要大量时间,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大清王朝有哪十二位皇帝你能分别介绍一下吗?
优质回答
我是流星镇,谢谢邀请!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人建立。共十二位皇帝。分别是:入关以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以后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有一个顺口溜可以帮助记忆: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清王朝从1616年到1912年共有12位皇帝,其中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代表人物有努尔哈赤、皇太极。
(一)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间公元1616年——1626年,年号天命,葬于福陵。
(二)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间公元1626军——1636年,年号天聪,葬于昭陵。
(三)清世祖福临,在位时间公元1636年——1643年,年号顺治,葬于孝陵。
(四)清圣祖玄烨,在位时间公元1661年——1722年,年号康熙,葬于景陵。
(五)清世宗胤禛,在位时间公元1722年——1735年,年号雍正,葬于泰陵。
(六)清高宗弘历,在位时间公元1736年——1796年,年号乾隆,葬于裕陵。
(七)清仁宗颙琰,在位时间公元1796年——1820年,年号嘉庆,葬于昌陵。
(八)清宣宗旻宁,在位时间公元1820年——1850年,年号道光,葬于慕陵。
(九)清文宗奕詝,在位时间公元1851年——1861年,年号咸丰,葬于定陵。
(十)清穆宗载淳,在位时间公元1861年——1874年,年号同治,葬于惠陵。
(十一)清德宗载湉,在位时间公元1874年——1908年,年号光绪,葬于崇陵。
(十二)末代皇帝溥仪,在位时间公元1908年——1812年,年号宣统,私人公墓地。
清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优质回答
1.满族的兴起
女真人分布在我国东北各地,其中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和绥芬河等流域的女真人称为建州女真。
明朝建立后统一了东北地区,在建州女真部聚居地区设立了建州卫;
后于永乐十年(1412)增设建州左卫,任命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30年后又分设建州右卫,统称建州三卫。
努尔哈赤(1559—1626)是猛哥帖木儿的后裔,姓爱新觉罗,意为女真金朝的遗族。
从公元1584年开始,经过30多年的努力,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
于是在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即位称汗,国号大金,历史上称为后金。
9年后迁都沈阳,名为盛京。
后金建立政权后,不断在关外同明朝军队交战。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攻打宁远卫(今辽宁省兴城县)时负重伤而死,其子皇太极继位,他就是清太宗。
公元1636年改后金为清,有意掩盖12世纪入侵宋朝在北方建立过的金朝,且根据五行相胜的说法,朱明象征火,火可克金,对其不吉;
改为三点水“清”,水反过来可克火,志在灭明。
女真人也随之改口称满洲人了。
2.清军入关
清太宗见关内农民战争风起云涌,明室摇摇欲坠,便趁机派军队多次深入关内进行骚扰,实为夺取明政权的预演。
崇祯十五年(1642)镇压农民军的辽东督师洪承畴投降清军,清太宗等于得到一个指路的向导。
第二年,清太宗皇太极死,幼子福临嗣位,年号顺治,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此时正是李自成向北京进军的途中,崇祯帝两次飞檄征召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率兵救京。
吴三桂奉招撤回关内,清军不费一兵一箭占领了宁远—锦州一线。
吴三桂消极怠命,率军行至丰润,知李自成已进入北京,便退回山海关。
李自成派明朝降将唐通带领1万人前去劝降,遭到拒绝;使者被杀害。
吴三桂击败唐通军队,向清朝送降书并请求多尔衮派兵入关。
李自成见吴三桂非但拒不投降,并已叛国投敌,就亲自率领6万大顺军东征讨伐。
正当与吴军激战并取得小胜时,清军突然赶到参战,大顺军猝不及防,败退回京。
北京政治气候十分不利于大顺政权,崇祯的家属、旧臣趁李自成东征之机在北京城里兴风作浪,吴三桂派系的分子也大肆散布谣言,进行颠覆活动;
大商人罢市,城内缺粮,米价飞涨,军饷无法捐得。
李自成眼看北京无法坚守,于公元1644年的旧历四月三十日撤出北京,向陕西转移。
五月初一,清军由吴三桂引领进入北京。
九月,清政府从沈阳迁都北京。
3.各地抗清斗争
西线。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途经山西退入陕西,在战略上陷入守势。
清军攻陷太原后,分两路攻打陕西;李自成组织潼关保卫战,失利后退出陕西,转至湖北襄阳。
公元1645年的旧历四月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察看地形时,遭到地主武装团练的突然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
张献忠在四川建有大西政权,清军得手陕西、湖北,就紧逼四川。
清廷下诏威胁利诱张献忠,遭到拒绝。
1646年冬张献忠亲自率兵迎击清军于四川北部西充凤凰山,叛徒引清兵突然袭击,被俘遇害。
在甘肃,顺治五年(1648)爆发了回民起义,连续攻下了凉州、兰州等地,一年半后才被清军镇压下去。
北线。
清军进入北京后,京畿一带人民出没丛山密林中,到处袭击敌人。
天津、沧州爆发的起义,严重威胁到北京的最高统治者,两任天津巡抚因之被撤职。
畿南一带的农民利用万山层叠的地形,神出鬼没打击清军,他们抗租抗税,官府奈何不得;遇有入乡进剿,农民盘踞险要,群起阻击。
在山东,公元1644年的旧历九月,李自成裨将赵应元领导起义军占领青州城,杀掉清山东巡抚王鳌永。
两年后又爆发谢迁起义,从山东一直打到苏北,坚持战斗五年才被血腥镇压。
鲁南义军活跃在运河两岸,袭击来往的官船,使顺治帝大为头痛。起事于明末的曹州榆园农民军于顺治五年在当地建立农民政权,坚持达7年之久。
河南的抗清斗争十分活跃,地主武装也一道来阻止清军南下。
南线。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的拥戴下,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史称南明。
由东林党人、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扬州。
顺治二年清朝豫王多铎等带兵南下,直取南京福王政权。
在南京的门户扬州,史可法在清军包围中坚守孤城十余天,进行顽强抵抗,最后城破被俘。
多铎佩服其气节,劝他降清,被严辞拒绝,慷慨就义。
其余部和扬州人民一起展开巷战,全部壮烈牺牲。
扬州沦陷后遭七日屠城。
清军入关后,对内地人民实施民族高压政策,他们强迫汉人按照满族的风俗剃发:男子只在头顶留一部分长发,梳成辫子,其余都要剃掉。
清廷派官员四处发布告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江阴、嘉定等地人民由反剃发引发了暴动,杀死或赶走清朝的县官。
清军渡过长江后,一路都遭遇反抗。
顺治二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拥为皇帝,建元隆武。
无论浙闽还是湘赣,义军也都愿意拥明抗清。
由于唐王政权掌权者郑芝龙无意抗战,致使福建失守,唐王被清军俘杀。
顺治二年,湖广地区的几个总督、巡抚又在广东肇庆拥戴桂王朱由榔为永历帝。
在湖广战场,岳州、全州两个战役在大顺军余部的参加下,打败清军;并于公元1648年收复赣、湖、广的大部分失地。
后由于桂王政府内部分歧,大好形势又得而复失,节节败退至川贵。
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迎桂王居于贵州。
顺治三年春,大西军发动大规模反攻,兵锋达于江西吉安,大破清军数十万。
可惜发生内讧、主将投敌的事变,大西抗清力量喋血西南,壮烈牺牲。
尽管如此,在云南—缅甸边境一带,各少数民族和义军团结奋战,延续20年之久。
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政权(史书上称后金,用以区别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政权)
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其子皇太极继位。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把国号“金”改为“清”,女真族改为满洲族。
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在大明王朝内乱之际,山海关明军守将吴三桂投清,打开山海关。
经一片石之战,击溃李自成的农民军,然后进占北京,同年顺治帝在北京举行登基大典。
清军入关后经过20年的征战,到康熙初年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清朝历史简介发展史】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