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体怎么排序?篆书最早吗?
优质回答
中国文字的字体排序,现在的学者是这样排位的:甲骨文、大篆、(包含石鼓文、金文、籀书)小篆、隶书、章草、草书、楷书、行书。
由于秦始皇时期废除六国文字,及烧毁了除农耕,医药以外的全部书籍。这给先秦以前的文字造成了毁灭性灾难。对前面的文字排序众说纷纭。
其实在秦代至汉末这段时间,书体的演变十分频繁。小篆,隶书,八分,章草,草书,行书,飞白,都是这个时间段里产生的。飞白已经失传,八分的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晰,有人认为是楷书的前身,也有人认为是隶书的前身,还有人认为八分书是独立的一种书体。唐代以前,隶书和真书(楷书)是属于同一类别的书体。这给后人对这两种书体的排序上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还有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是近代才出土发现的。在此之前,所有的古代文字学研究中并无甲骨文的踪迹。据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卜筮者为世代密不外传的一和特殊职业。甲片上的那些符号,只有卜筮行业里的人才知道,外人无法看懂。所以我认为,甲骨文不应该是文字发展中的一环。
根据古代文字研究,书体的排序应该是: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楷书,行书,飞白,大草。
以篆、隶、草、楷、行、为序。
中国的汉字演变过程?
优质回答
写了这么多年的汉字,或许你还不知道它的发展历程吧!
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汉字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开始,古人就与记录有着不解之缘。但受当时条件和认知所限,人们还不能完整的把意思表达出来,只能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或者用画画的方式,把想要表达的事情画出来。
所以中国早期的文字都是以象形文字为主。汉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甲骨文,是商朝人们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可辨识的文字。
金文,也叫做钟鼎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比甲骨文的,象形程度更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推行全国。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它是篆体字的简化,同时也改变了篆体的书写方式。隶书成熟,并通用于汉魏时期,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
草书,也叫做章草。这种字体最能把书法写性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最能体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感情。
楷书,也叫做正书。这种字体字形方正,笔画平直,规矩严整。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字迹工整清晰,又飞扬活泼。
从汉字的不断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书法总体上,越来越注重简化性,识别度和艺术鉴赏性。
不论是练字还是书法设计,都要从注重书法的结构,笔画和章法。可以选择名师大家的字帖练起。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个主要的书法家: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后代尊称为书圣,主要的著作《兰亭序》《丧乱帖》。
唐代主要的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和柳体。学习楷书的同学,不要错过这几位书法家。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以行书闻名于世。
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頫,赵体。
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的声誉最高。
我们在学习书法和书法设计当中,可以选择以上书法家的名家字体开始临摹练习。
汉字的演变顺序是什么的呢?
优质回答
上一位已经讲了汉字的大致演变顺序,我就只补充一点内容,根据《说文》所述的文字组织法,可大体了解文字的构造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如上、下。
2.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
3.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如江、河。
4.会意:比类合谊,会得其意。如武、信。
5.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如考、老。
6.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长。
前两种是产生字的源泉,第三种占文字最多。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下列汉字演变过程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