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下场 唐玄宗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赐死心爱的杨贵妃?

网友提问:

唐玄宗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赐死心爱的杨贵妃?

优质回答:

为平息兵变,以求自保,江山比美人更重要。所谓爱情是那么不堪一击!说明唐玄宗的虚伪、自私、冷漠,另一方面也说明政治斗争的残酷……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时常会嘲弄人,当年李隆基诛杀韦后,逼太平公主自杀,处死上官婉儿的时候,是何等威风,可是,在马嵬驿,李隆基却连自己百般宠爱的贵妃都保不住。李隆基晚年的悲惨遭遇真的是造化弄人。

杨贵妃的死是有罪有应得的部分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李隆基所造成的。正是李隆基沉溺于歌舞美色,正是由于他百般宠爱杨贵妃而怠政,才最后导致于马嵬驿兵变,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来消众怒。

在唐朝历史上,李隆基也曾经辉煌过,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之后的“开元盛世”,使唐朝再次登上鼎盛时期。他承继了唐初几位帝王的政治成果,再加上他在开元初的励精图治,再次创造了唐朝的辉煌的。唐高祖李渊开创了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继承贞观之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当政时,也多少保留着贞观朝的遗风。武则天之后,唐王朝出现了暂时混乱,而正是唐玄宗李隆基诛杀韦后,恢复李唐皇室雄风,拨乱反正,励精图治,才能开创“开元盛世”,才能让唐王朝在李世民之后再次登上鼎盛时期。

可是,同一个李隆基,后来却完全不一样了。从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李隆基与原来励精图治的帝王形象完全不同了,他荒废政事,怠于朝政,长时间沉溺于酒色,迷恋于歌舞之中。而当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歌舞、通音律的大美女走进他的生活之后,李隆基更是沉浸在与杨贵妃如胶似漆的爱恋生活中,歌舞酒色成了李隆基的最爱,朝廷的大事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

李隆基与杨贵妃(剧照)

唐玄宗如此怠政,如此迷恋于歌舞美女,这使朝廷的风气大变,原本励精图治的帝王对朝政撒手不管了,这让权臣、奸佞有了擅政揽权的机会,而中央政府的权力和权威逐渐被削弱,唐王朝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这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出现。

总之,李隆基荒废朝政,沉溺于美色,放弃了即位时励精图治的治政风格,致使开元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进入了由盛转衰的时期。而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中,才会出现马嵬驿兵变,杨贵妃也才会死。

第一,“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逃出长安

中央政府政权的弱化使地方节度使有了可乘之机。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而发动叛乱,后来,史思明响应,便形成了开元朝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安禄山率领的叛军一路夺关斩将,势如破竹,安禄山挥师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至此,长安已无险可守,李唐王朝统治集团一片混乱,唐玄宗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叛军。

(一)李隆基在天刚亮时便悄悄地溜出了京城

甲午(十二日),朝中大臣上朝的已不足不到百分之二十,而李隆基还故意弄出一些“假动作”来欺骗群臣。他登临勤政楼,并下诏书表示他要亲率兵将到潼关去征讨安禄山,其实,众臣都不信;他还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任命京兆少尹灵昌人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同时,他令将军边令诚掌管宫殿的钥匙,摆出一种决战的姿态。此外,唐玄宗还撒谎说,剑南节度大使颖王李将将要赴镇,命令剑南道准备军中需用的物资。可是,李隆基当天便移居大明宫,趁着天黑,他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重地赏给他们金钱布帛,然后挑选了闲厩中的骏马九百余匹,在朝臣的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好了出逃的准备。

乙未(十三日),天刚发亮,李隆基便带着杨贵妃姊妹俩,还有皇子、皇妃、公主、皇孙,在亲信朝臣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的保护下,由亲信宦官、宫人陪着,从延秋门悄悄出逃。此次出逃十分狼狈,李隆基只顾自己出逃,连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也都弃之不顾了。

不过,唐玄宗在狼狈出逃时还有点善心,在经过左藏库时,杨国忠建议将藏库烧了,李隆基却表示,把钱粮留给叛贼吧,省得他们没有钱粮时抢夺百姓的,这或能减轻百姓苦难。李隆基等出逃后,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有些大臣还去上朝,漏壶滴水依旧在滴着,仪仗队卫士仍在站岗,可是,宫门一开,里面乱套了,朝臣都找不到皇帝了。于是,王公贵族、官员平民,都四处逃窜了。而狂徒野民便涌入皇宫及王公贵族宅第,大肆盗抢,先前留着的左藏大盈库,被放火烧着。崔光远与边令诚赶紧带人救火,杀了十几个人,局势才稳住。崔光远派其子去见安禄山,接着,边令诚把宫殿各门的钥匙献给了安禄山。长安城落入了安大节度使的掌控之中。

(二)仓皇失措出逃中有老人进谏

唐玄宗等仓皇逃过便桥,杨国忠令人放火烧桥,唐玄宗见了担心官吏百姓出逃的路被断了,便令内侍监高力士留下带人灭火,待灭了火再赶上队伍。唐玄宗令宦官王洛卿先行,让郡县官作好迎驾准备,可是,当他们抵达咸阳县望贤宫时,发现宦官王洛卿和咸阳县令都先逃走了。唐玄宗连饭都吃不上了,杨国忠买了些胡饼,献给玄宗吃,皇孙们争着用手抓着吃,没吃饱,饼就吃光了。

此时,有一位老者郭从谨,他看见了皇帝的狼狈相,忍不住进谏说:“安禄山包藏祸心,谋反之心早已暴露,之前曾有人去告发他,但都被陛下杀了,致使安禄山奸计得逞,陛下才有此出逃之难。先代帝王访忠良,广视听,如宋璟任相时,犯颜直谏,天下得以平安,而之后大臣忌讳直谏,一味阿谀奉承,取悦陛下,致使陛下于宫门之外一无所知,才会有今日之难。若非安禄山造反,老朽哪有机会面见陛下谏言!”唐玄宗沉思了一会儿,对郭从谨说:“这皆是朕之过,悔之晚矣!”

过了不久,守潼关的副将王思礼从潼关赶回来,他告诉唐玄宗,潼关主将哥舒翰已被叛军所俘。唐玄宗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他立刻赴任,收拢散兵败将,准备抗击讨叛军。

第二,马嵬驿困境中,禁军发生兵变

唐玄宗、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一路仓皇逃窜,于丙申(十四日)逃到了马嵬驿。这马嵬驿实即指马嵬坡这一地方,它位于陕西兴平县西面约11公里处,归属于京兆府管理。当时,李隆基、杨国忠等一帮人逃到马嵬坡时已是中午时分,而之前一路上护驾的将士们几乎都没有吃饭,此时已正午,随从将士既疲劳又饥饿,心中充满怨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是带兵的人,他已经感觉到将士们的愤怒心情,他想到了一个让将士们泄愤的办法。那就是:杀了杨国忠!

马崽驿兵变

陈玄礼认为,安禄山造反是由杨国忠这个佞臣外戚一手造成的,若没有他擅权揽政,节度使就不会造反,所以,他是罪魁祸首,只有杀了他才能平将士们的怒气。

有了这个想法,陈玄礼便让东宫宦官李辅国去转告太子李亨,请求太子李亨下令杀了杨国忠,但李亨一时下不了决心,正在犹豫。就在此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正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要求要给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向吐蕃使者解释,突然,有士卒高喊:“杨国忠与胡人勾结,要谋反了!”喊声中,有人用箭射中了杨国忠的坐骑,杨国忠急忙下马,往马嵬驿西门内跑。可是,愤怒的士兵不放过他,追过来,在西门外把杨国忠杀了,并把他的头砍下来,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接着,怒气未消的士兵们还杀了杨国忠的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而且,连韩国夫人、秦国夫人等也都杀了。

御史大夫魏方见了,大声训斥士兵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士兵们大怒,把魏方也杀了。此时,兵部尚书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的声音,便跑到驿门外察看,士兵们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打得头上全是血,还好,有了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此时,疯狂的士兵们包围了驿站,唐玄宗听见外面有吵闹声,急问是何事,身边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唐玄宗不信,他走出驿门,见士兵们围堵驿门,他便安抚他们,令他们撤走,可是,愤怒的士兵们连皇帝的话也不听了。唐玄宗只好让高力士去问陈玄礼是怎么回事。

兵权在手的陈玄礼当着高力士的面,直接对唐玄宗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再侍奉陛下了,愿陛下能割爱,将杨贵妃赐死。”唐玄宗心里很气,但也只能忍住,他说:“此事由朕自行处置。”说完,他回到了驿站内,有气没力地拄着拐杖侧首深思着。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奏道:“现今众怒难犯,十分危急,安危就在片刻之间,望陛下早作决断!”说着,他跪地不断叩头,血流满面。唐玄宗为杨贵妃辩解说:“贵妃深居禁宫之中,从不与外人交结,岂能知道杨国忠谋反?”高力士急忙说出了厉害关系:“贵妃确实是无罪,但将士们已将杨国忠杀了,若贵妃仍侍奉陛下,他们岂能安心?望陛下细思,将士安宁陛下方能安全。”(参看《资治通鉴·唐纪·马嵬事变》)

在一群愤怒的士兵面前,唐玄宗这个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帝王,这时也没有办法了,连身边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都劝他处死杨贵妃了,很明显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这下子,杨玉环惨,这个能歌善舞、姿态优雅、备受宠爱,曾经是风情万种的后宫贵妃,这回儿彻底栽了。俗话说:“落水的凤凰不如鸡”,杨贵妃更是变得一文不值了。可怜的唐玄宗,此时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只好忍痛割爱,下旨处死杨贵妃,并让士兵们确认杨贵妃已死,士兵们这才肯罢休。

陈玄礼等见唐玄宗已处死了杨贵妃,便脱去甲胄,叩头谢罪。他领着士兵们高喊万岁,一拜再拜,然后便退出驿站。

杨贵妃(林芳兵饰)

第三,杨贵妃死于马嵬的几种说法

在马崽驿,杨贵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历来有不同看法,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说她被缢死于梨树下;二是说她于乱军之中被杀死;三是说她是吞金而死的。

(一)马嵬坡兵变,将士们杀了杨国忠,若不处死杨贵妃,将士们不放心,而且唐玄宗也无法重振士气,于是,在陈玄礼的坚持下,经高力士力劝,唐玄宗不得不赐死了杨贵妃。唐玄宗赐给他的心爱的贵妃一条白绫,让她缢死在佛堂前的梨树下。李肇的《唐国史补》就有关于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梨树下的记载。可怜的杨贵妃,一月前还风光无限,此时便她所爱的人赐白绫缢死了,死时才三十八岁。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所描绘的就是杨贵妃缢死于梨树的事。《新唐书》与《旧唐书》都记载了这一事件,看来,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该是比较可信的历史事实。至于后人传说她没有死,而且据说还到了别处,这该只是一种美好愿望而已。

杨贵妃之死

(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死于乱军之中。持这一看法的人认为可以从唐诗的描述中可以找到一些根据。比如,杜甫在安禄山占据长安时写过一首诗,称《哀江头》,其中就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的诗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而是在乱军中被杀死的,才会见到血。再如,李益所作的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其中也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出杨贵妃是被乱军所杀,是死于兵刃之下。此外,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被认为是描写杨贵妃血溅马嵬驿,而非是被缢而死。(参看《马嵬驿迷雾:杨贵妃究竟死没死?》,凤凰网,2012-010-5)

(三)还有人认为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比如,刘禹锡的《马嵬行》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在这诗中,写的是杨贵妃“饮金屑”而死。

第四,杨贵妃是否非死不可呢?

首先,护驾的将士们杀了杨国忠之后,又接连杀了杨国忠的妻、儿等多人,而且,连出去阻止的大臣也杀了,此时,他们已经杀红了眼,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他们已经把矛头转向了杨贵妃,而且,他们不但很杨贵妃色迷了皇上,导致战乱兴起,而且,心里也对唐玄宗不满,不满他沉迷于女色,荒废了朝政,才导致局面不可收拾,而他们这些一线的士兵,不仅要打仗,而且连饭都吃不上了,不杀杨贵妃,他们难泄心中之气。

其次,在马崽驿,能调得动兵将的只有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及京兆府司录参军韦谔,而这两个将军都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在这种局势下,太监高力士见事不妙,才会十分着急地劝说玄宗立即杀死杨贵妃,以保军心稳定。可怜的唐玄宗,此时已别无选择,只能忍痛割爱下旨令高力士在佛堂梨树下缢死杨贵妃。后来,人们说这是唐玄宗沉溺于酒色怠政误国的报应,当年雄才大略的帝王,而今却连自己所爱的女人都保不住了。

再次,仔细分析便能发现,其实,一直没有站出来说话的太子李亨,心里也是想让玄宗杀死杨贵妃的,一是杨贵妃的死可以使他和唐玄宗保住命,他亲眼看到了士兵们杀了杨国忠及其妻、儿,他很担心杀红了眼的士兵会把玄宗和他也杀了。二是乘此机会让玄宗杀了杨贵妃,以后就没有人能在玄宗旁边讲他的不是了,他成了玄宗最亲密的人,这方便于他实施一直在筹划的篡位计划。

果然,不久之后,从长安城逃出来这支李唐皇家队伍,便分成了两路,一路由唐玄宗、高力士领着,进入蜀地;另一路由太子李亨和他的儿子李倓、李俶领着,北上往灵武进发。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为朔方诸将所推举而登基,改元至德,开始了唐肃宗的历史,李亨遥奉玄宗为太上皇。

唐玄宗确实是非常可怜了,刚刚赐死了他宠爱的贵妃,此时又无力阻止他儿子李亨夺权,他的皇位就这样被他儿子抢走了。

李亨下旨封任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充朔方节度使;封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郭子仪上表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郭、李二人奉诏讨伐叛军,两人联手合击河北,在常山(河北正定)会师,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正因为有这一次大捷,加上之前李亨在灵武登基,人们怀疑,“马嵬驿兵变”是李亨早就策划好的兵变,李亨乘“安史之乱”取代了李隆基成了唐王朝的新皇帝,而杨贵妃成了这一场政权变化中最可怜的牺牲品。

无论如何,在当时的局势下,杨贵妃都难逃一死,报应也好,牺牲品也好,反正无情的唐玄宗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推出来当成洗刷罪责的牺牲品。他虽然以杨贵妃的死换来自己政治生命的延续,但却无法保住自己的皇位,他的儿子李亨比他更无情。

其他网友回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是多么的宠爱杨贵妃。贵妃喜欢吃荔枝(北方没有,唐玄宗坐标西安),奈何荔枝是岭南的水果,而且两地相差甚远,若要把新鲜的荔枝不经过任何防腐的处理而保留其鲜味,要付出多少的精力人力。怪不得花儿看见杨贵妃的容貌都害羞了,因为这样的容颜是靠别人鲜血的滋养。

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一

唐玄宗开元时期唐朝国力达到史上的巅峰,国家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到了唐玄宗末年就渐渐走向没落,话说唐玄宗自从遇到了杨玉环之后,整日就是在后宫纵情声色、贪图享乐,对朝政之事更是推诿给了当时奸相李林甫。李林甫之人妒忌心非常强,看到身边能力文采比他强的总是想方设法处之诛远。

安史之乱原因二

由杨国忠任宰相期间大肆敛财,各地的官员中饱私囊润滑民脂民膏,把以前均田制的制度全部破坏,害的老百姓无田可种无家可归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百姓,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却没有给出有效的治理方法,让所有的人对当时的朝廷彻底失去信心。在杨国忠当宰相期间和安禄山两个人为权利经常互黑对方,这也为以后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为什么安史之乱一定要赐死杨贵妃?

因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反叛,使得唐玄宗被逼带着杨丞相和贵妃等家眷军队仓皇出逃,在逃至马槐坡是军中将士再也不愿意走了,因为很多的将士都对杨氏家族的人恨之入骨,根本就不愿意保护他们更没有心思去打仗了。但是后面有安禄山的追兵,前面将士又不愿意走怎么办呢?当时所有的将士都说只要杀了杨国忠、杨贵妃兄妹两个,将士们就愿意再次上阵杀敌?唐玄宗心中不舍却也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江山为了自己的安危,最后给了贵妃三尺白绫让高力士给活活勒死。

将士们看见杨氏兄妹被赐死了士气大振,可惜安史却把唐朝送上了不归路。

芙蓉帐中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

自古英雄爱美人,美人江山难两全。

唐玄宗当政期间就是在美人身边迷失了方向,也丢了江山。

其他网友回答

唐玄宗之所以杀杨贵妃也是无奈之举,

在江山和美人当中二选一的话,只要唐玄宗的脑袋没有问题,

他肯定是选江山的,因为只有江山在,美人才不会断。

即使他再爱杨贵妃,但形势所迫,

他不得不自保,用自己心爱的女人的生命,来换取远大的江山。

事件回放:

当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带领浩浩荡荡的人杀向长安来了。

唐玄宗一看,事情竟然严重到如此地步,

他赶紧命令手下,召集人马逃向蜀地。

那里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可是,当他们走到马嵬坡的时候,

士兵不走了,要求唐玄宗处死杨国忠。

因为安禄山的叛乱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

这个乱国臣子不杀,难消将士们的心头之恨。

无奈,唐玄宗下令处死了杨国忠。

按道理说首恶已经处死了,该是时候行军了。

但,这时候士兵还是没有走的意思。

原来士兵还有一个请求,那就是处死杨贵妃。

因为他们杀了杨国忠,怕杨贵妃日后会找他们报复。

一听这个请求,唐玄宗心里是在滴血呀。

杨贵妃那可是他的小甜甜呀,一日不抱,都睡不着觉。

他想让将士们饶杨贵妃一名,可是,将士们不答应。

唐玄宗考虑来考虑去,为了自己的大好江山。

只好对不起贵妃了,就这样杨贵妃也被处死了。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唐玄宗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赐死心爱的杨贵妃?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笔记本,记得关注哟。有这么一句话:女人如衣服。而杨玉环就是唐玄宗的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在很多时候一件衣服再怎么漂亮,该脱掉的时候还是要脱掉。冬天不能穿夏天的吧,夏天不能穿冬天的吧。所以安史之乱的中,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的原因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唐玄宗赐死心爱的杨贵妃,就像把一件心爱的“衣服”脱掉一样,换来了他自身的各种好处。

那么为什么要脱掉(赐死)杨贵妃这件衣服?

第一就是唐玄宗他不想死。所谓人越老越怕死,那个时候唐玄宗已经比较老了,几十岁的人了。到老了来被人追杀。

第二就是为了权利。当一个人权利达到巅峰的时候,往往都舍不得放弃权力。因为唐玄宗正在逃亡,正在被反叛军追杀,而保护他的将士因为对于杨国忠和杨玉环的不满,军心涣散,护主之心已经不够强烈了,为了保住地位为了活命。

因为唐玄宗要重新稳定军心,得到军心,重新夺取权利,保住性命就需要一只军队,那么自然就要平复军队里的浮面情绪,赐死了杨国忠和杨玉环,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说直白一点就是:女人和权利,他放弃了女人,选择了权利,感觉太自私了。

其实整件事里,我觉得杨贵妃就最冤枉,因为安史之乱是有杨国忠引发的,被赐死谁都想得通。而杨玉环就有些冤枉了,整件事跟的关系不大,要说原因:一是她是杨国忠的妹妹,二是唐玄宗太宠爱她了,有了红颜忘了国家大事。但是这些都不是一个女人所能左右的呀。可怜的美女就这么被坑了。得了一个“红颜祸水”的称号。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唐玄宗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赐死心爱的杨贵妃】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下场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