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怎么看待现在这类群体?
优质回答:
孟尝君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庶子。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即位后,面临的是魏国的大力扩张,国内缺乏良将的局面。当年孙膑、田忌以“围魏救赵”的挫败魏国后,丞相邹忌陷害田忌,田忌竟然一时蒙冤无法分辨,竟作出率军攻打临淄以求邹忌的荒唐举措!田忌失败后逃到了楚国。齐宣王即位后,恰碰上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知道当年田忌是收到了冤枉,就再次破格启用田忌以及孙膑。但是田忌必定是有前科的人,因此齐宣王以历练弟弟的名义,让田婴一同带兵去救韩国。但是军事指挥权归田忌和孙膑,田婴主管外交进攻。田婴经过列国历练,立了大功,齐宣王就把薛地分封给了弟弟田婴,从此田婴有了自己的封地。
田婴经营自己的封地时,飞扬跋扈,损公肥私,往往损害齐国的利益,而满足自己的封地。门客劝谏田婴:“主公您之所以名重列国,是因为有齐国的的强大啊,如果没有了强大的齐国的庇护,您就是把薛地的城墙修到天上去,又有什么意义呢?”田婴虽然一时不能辩驳,但依旧自私的经营者薛地,扩充实力。齐宣王当然不满田婴的所为,就渐渐疏远了他。
田婴死后,由儿子田文继承了封地,是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客养士,损齐国、肥私邑,更是超过了父亲!广开门厅,大养门客,以至于食客三千人。如此的私家班底,齐湣王(齐宣王的儿子)对孟尝君的态度从疏远变成防范!
孟尝君在齐国感受到了政治压力,才有了后来试图到秦国发展的想法,然而,到了秦国,孟尝君根本适应不了秦国“杜私门、强公室”的法制体系!想要逃离秦国,才有了“鸡鸣狗盗”帮助逃离秦国的故事。
孟尝君的舞台一直是自己的薛地,从来没有到达齐国这个层面上,更没有天下的理念。因此,观念狭隘,又没有先进的治国政治理念,所有的只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经营自己一亩三分地!所养的门客,也多是目光短浅的亡命之徒,所以真正的大才是不会投奔孟尝君的。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一个叫冯谖的人,给孟尝君提出并实践了“狡兔三窟”的策略,貌似是稳妥的办法,其实恰恰是取死之道!当孟尝君处处把“齐王无奈我何”作为奋斗目标时,就是在作死!以齐王之力,孟尝君就是有“十窟”,又能怎么样呢!孟尝君永远明白不了这个道理!
为后人所称道的“狡兔三窟”理论著名的冯谖,也不过如此短视,其他的所谓“鸡鸣狗盗”根本不足论。
后来,齐湣王犯了众怒,燕国乐毅为统帅,带领五国的军队攻打齐国,让人想不到的是孟尝君竟然带领薛地武装也加入了联军,尽管孟尝君自己身上也流着齐国王族的血液,然而他义无反顾地与诸侯们一起摧毁了自己的父母之邦!
最终,孟尝君的薛地无所依附,独立与战国七雄之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久,孟尝君也死了,薛地很快就被吞并,社稷为墟!
其他网友回答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成语的本意是指孟尝君手下人才济济,可现代人却将其用作贬义,常常指偷鸡摸狗之徒。
其他网友回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鸡鸣、狗盗微末之技也,用到妙处,也能助孟尝君脱秦虎狼之口。技到尽处,合乎于道。《庄子·养生》中有段庖丁解牛的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虽是一不起眼的厨师,但他解牛时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竟然与舞蹈的节拍、音乐的节奏暗合,可谓神乎其技!所以,技无大小,也不分贵贱,关键是学技之人要有工匠精神。很多东西学到尽处,都是殊途同归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怎么看待现在这类群体】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