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曹操袁绍那些大佬为什么不去请诸葛亮出山?
优质回答: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诸葛亮?曹操表示没听过,袁绍:我就知道他爸和他大爷。
一,时间。
先说袁绍为什么不请诸葛亮。公元202年袁绍就死啦,而诸葛亮公元181年才出生当时才18岁。虽然古代的人早熟,也不至于让袁绍去找诸葛亮出山吧。就是袁绍知道了,那时的诸葛亮最多十五六,谁会找他?除非袁绍是穿越去的。
说了打酱油的袁绍,再来说曹操。还是先说时间。当时曹操还是跟袁绍打的你死我活,最后打趴下袁绍后,是公元202年。而刘备跑到刘表哪里是公元200,刘备都不知道,曹操去哪知道去?
而到了207年的时候诸葛亮出山,曹操也刚刚平定袁绍的残留势力,和乌桓。这期间那有时间为了一个小屁孩浪费时间啊。地盘才是关键啊。
二,曹操势力分析。
当时的曹操,身边谋士根本不缺。程昱,荀彧,荀攸,贾诩,还有刚去世的郭嘉,再加上一些其他人以及刚跑过去的徐庶。根本不需要再找谋士,而那么年轻的人,又没有人推荐,谁知道本事如何?就比如郭嘉,为什么从袁绍那离开,不直接去曹操哪里?还要在家待业六年,不就是身份年龄啊,有了荀彧的介绍,不就身价不一样啦。如果你是个超级大老板,会去在意一个刚大学毕业什么工作经验也没有,还天天自吹自擂的一个农夫吗?
三,当时天下大势。
公元207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班底也基本成型,而且皇帝在手,天下我有。周围能威胁到他的势力已经不存在啦。而当时的诸葛亮才出山。经过水镜先生,和徐庶的多次推荐才去找到诸葛亮,说明连刘备在荆州那么多年也没听说过他。更别说曹操啦。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除了非常有名望的人,谁会打听一个村夫啊。
四,诸葛亮自己
诸葛亮自己发现再不出山就没机会啦。曹操快把天下打下来啦,他再出山没有用武之地啦。再看看当时剩下的势力,曹操虽然最大,但是人才也最多,虽然平台大,但是给他发挥的机会不多。刘表,跟他还是亲戚可惜太老啦,没什么发展前途。孙权,江东家族势力根深蒂固,他一个外来人,想凌驾于世家子弟之上,基本不可能,连孙权都不会帮他,虽然有他大哥诸葛瑾,但是不符合当时家族的战略,不能去同一个势力发展。马腾,天高皇帝远的而且是个“老实人”啊,知道他没什么好下场,肯定不会跟着去送死。剩下刘璋和张鲁,一对打酱油的。
五,世家。
大家看三国都会发现,曹操势力大部分全是北方人,尤其是好多人都是荀彧介绍的。而孙权都是江东的家族子弟。刘备都是荆州和后来巴蜀的人。所以一些人才的流动性不大,基本都是服务于本地势力。毕竟身后都有家族。那徐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不回北边,我可以找你家长啊。最后当关羽丢了荆州,跟随刘备进川的荆州人才就被诸葛亮当宝贝一样呵护着。可惜队友不给力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其实就是哭这个猪队友啊。就这么个老乡啦,想提拔一下可惜么机会啦。
总结,君选臣,臣也选君。不是你最厉害所以人才就都要跟你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过要是曹操知道,他一生最大的一次失败就要来临会怎么想。而且也是这一年接连两位谋士,荀彧,荀攸去世,才给了司马懿崭露头角的机会,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加个关注呗。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和袁绍请诸葛亮出山!又能起到啥作用呢!
无论在演义中怎么夸诸葛亮,夸诸葛亮有通天彻地之能,妙计鬼神莫测,也掩盖不住,诸葛亮军事才华,被夸大其词的事实,事实上就是诸葛亮,在军事指挥上,存在严重的失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跟诸葛亮有关系,诸葛亮错误的估计了关羽的军事才能。
让关羽孤军独自守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诸葛亮让关羽坚守城池,和东吴联盟,共同抵挡曹操,没想到恃才傲物的关羽,根本看不起东吴的孙权,孙权本打算和关羽联盟,采取了和亲政策,想让自己儿子,娶关羽的女儿。
关羽对东吴来的提亲使者,破口大骂,说东吴的孙权是痴心妄想,不自量力,说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儿,关羽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东吴的孙权心都凉了,本来东吴就对关羽占据荆州,有很大的想法,东吴也想占据荆州。
关羽的狂妄,彻底激怒了孙权,孙权派出使者联系曹操,要一举灭了关羽,然后在谈荆州的归属。
东吴让曹操的兵马,故意在荆州外围活动,让关羽认为曹军要攻荆州,东吴又给关羽吃定心丸,告诉关羽大可放心攻击曹军,东吴也会派兵协助关羽,这关羽信了孙权的话,打开荆州的城门,攻击曹军,曹军引诱关羽出了荆州。
孙权趁机抄了关羽的后路,夺取了荆州,关羽在逃亡的路上,又被东吴的人马杀害,关羽的失败,有诸葛亮指挥失误的关系,诸葛亮用错了人,诸葛亮又把大量兵马,分成好几路,准备进川,想回援荆州都来不及了。
诸葛亮在北伐中原的时候,任人唯亲,街亭那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不懂军事的马谡看守,导致马谡丢失街亭。
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在三国演义里,传说得其中一个,就可以安天下,这后来结果证明,诸葛亮带领蜀国,没统一三国,出师表写的轰轰烈烈,六次北伐并没有成功。
凤雏更是基本上,没显示出军事才华,就中了荆州刘表的埋伏。死在了落凤坡,但这凤雏死得蹊跷,这么个神一样的人物,竟然这么简单就死了。
看诸葛亮辅助刘备和刘禅,最后并没有兴复汉室,造成这样的结果,暴露了诸葛亮在军事指挥上,确实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
所以这曹操和袁绍,没必要请诸葛亮出山,请诸葛亮出山,也改变不了战局的走势,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对曹操和袁绍没啥帮助,曹操本身自己就是军事家,是一代枭雄,也是以计谋名扬天下,袁绍号称江东小霸王。
袁绍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这三国里,就刘备身边的没有啥谋事,刘备当初身边只有关羽和张飞,刘备听到了卧龙的名声,就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要是看三国后来的走势,诸葛亮确实存在大量的失误,看结果刘备也是高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所以这也是存在争议的地方,如果诸葛亮真有军事指挥能力,那结果是辅助刘备能一统三国,结果诸葛亮没做到。
古代历史上的军事指挥家,都能达到目的,就是能辅助君主,建立新朝,兵仙韩信,就能辅助刘邦推翻秦朝,诛杀项羽,韩信的军事才能,没有争议,还有秦朝的名将,蒙恬也是帮助秦始皇,东征西讨,统一六国。
汉代的卫青和霍去病,也是能帮助汉武帝刘彻,达到了剿灭匈奴的军事目的,这二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没有争议。
就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争议,看他在三国里的表现,曹操和袁绍自己也是雄才大略,真没啥必要请诸葛亮,就算能请出诸葛亮,也帮助不会太大。
结局也只能是司马懿的儿子,统一了三国。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三位人物在东汉末年的那段时期,着实是风云人物,如果对于他们三人定位的话,曹操和袁绍就是两家公司的老板,而诸葛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是一位智囊型的人才。
要说诸葛亮这种人才,在外面该是被抢着要的人,可是为什么当时曹操和袁绍都没去请诸葛亮呢?
这个原因可以分为好几个:
其一:发光的金子还没闪亮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诸葛亮绝对是能亮瞎人眼的那种金子,可是这个金子隐居在山野之中,卫星扫描都不一定能找到,所以曹操和袁绍不容易探测到。
试想诸葛亮在那个时候可不是网红,哪的人都听说过,他过的是隐居生活,不怎么抛头露面,就是他朋友也不算多,他本人也不是广泛社交的人,那时候消息传播也不怎么快,这样的话,诸葛亮的知名度不高。
《三国志》记载: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其二:曹操和袁绍谋士多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和袁绍那边可不是光杆司令,曹操麾下谋士中有荀彧、郭嘉这样的杰出人才。袁绍那边也不用说,他本身就是出身名门,底子厚,投奔他的人一点都不少。
其三:推荐的条件
刘备是怎么知道诸葛亮这块闪亮的金子的,可不是看简历看的,而是徐庶推荐的。
本来徐庶是跟着来刘备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继续跟着刘备混了,于是在走之前给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这位人才,这才有了之后的三顾茅庐事件。上面提到了,诸葛亮不怎么广泛社交,知道他的都是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徐庶正是其中之一,所以,举荐也是诸葛亮出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志》记载: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很简单,曹操袁绍乃体制内出身,底子雄厚,无论是人手还是马匹都不缺,何必千里迢迢去请一个山人草民?名声在外,高手不请自来,不像刘玄德,本身就是草民一枚,必须靠自己到处招揽人才,必要时还真得三顾或者六顾,否则,人才是揽不到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都知道,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三顾茅庐的故事我们也都耳熟能详,刘备为了请出旷世奇才卧龙诸葛亮,不惜三次找到诸葛亮,请求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为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此后就为了刘备最为重要的谋士,帮助刘备获得了三分天下。
当然,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一个故事,而在《三国志》中,对于这段事情只给了轻描淡写的五个字:
“凡三顾,乃见。”
那么三顾茅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三顾茅庐的就一定是刘备而不是曹操或是袁绍那些大佬呢?为什么诸葛亮只能为刘备所用,而不会为曹操、袁绍或是孙权那些势力强劲的诸侯所用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把三顾茅庐这个事情给搞清楚,在搞清楚了三顾茅庐这个事情后,对于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刘备的问题,我们就能迎刃而解了。
首先要知道的是,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中,是刘备去找的诸葛亮呢,还是诸葛亮去找的刘备。
其实对于这个事情,不同的史书有着不同的记载,在《三国志》中,记载的是刘备去找的诸葛亮。但按照《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按照《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在公元207年的时候,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下个目标就是荆州了,到了这个时候,荆州的形势就危急了,于是诸葛亮就主动找到了刘备。刘备当时并不认识诸葛亮,所以就把诸葛亮当成了一般的读书人,当时刘备应该接待过很多类似诸葛亮这样的读书人,就召集这些读书人一起吃了顿饭局,饭局结束后就各自散去了,但诸葛亮没走,他问起了刘备,当前荆州局势如此紧张,将军您就等着任人宰割么?
刘备说道,当然不愿意,但我也没什么办法呀,那曹操兵多将广,我手下就这么点人,怎么跟曹老板对抗呢?
诸葛亮便说,现在北方有很多流民流亡到了我们荆州,只是现在还没上户口,如果把这些人加以管理,编上户口,然后该交税的交税,该出力的出力,该服兵役的服兵役,我们荆州不就强大了吗?
这就是《魏略》和《九州春秋》关于诸葛亮见刘备的说法,但这里的问题就在于,这种说法与《三国志》相矛盾。
那么《三国志》的说法有根据吗?其实是有的,根据就在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诸葛亮写过两篇《出师表》,我们称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现在能确定的就是,《前出师表》确实出自诸葛亮之手,而《后出师表》则不是诸葛亮写的,是后人的伪作。
PS:《后出师表》的Bug就在于其中的一句话:
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
在这句话中,清楚明白地说了赵云已死,但《后出师表》如果真是诸葛亮写的话,时间是在公元228年,但赵云死于公元229年,也就是说,公元228年的时候赵云还活着,所以诸葛亮就不可能会说当时赵云已死,所以我们也能由此认定,《后出师表》是后人的伪作。
而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就明确说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也就是说,三顾茅庐的事情也是证据确凿的,那么为什么《三国志》和《魏略》、《九州春秋》中关于诸葛亮如何出山的记载会出现如此大相径庭的描述呢?按照裴松之的说法,史学家在编写史书的时候,由于资料的来源不同,所以彼此说法出现不同,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对于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这个说法,历史学家也给出过合理的解释,虽然刘备非常需要诸葛亮,但诸葛亮却更需要刘备,理由有三:
1、诸葛亮是一定要出山的,这点在《三国志》里也说的很清楚,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管仲、乐毅是什么人呢?他们都是名相,这就说明诸葛亮的志向是要当一位名相,如果不出山,他又怎能成就自己的志向呢?
刘备三顾茅庐确是千古佳话,但如果刘备不去三顾呢?难道诸葛亮就不出山了?他待在隆中这地方干嘛呢?难道要在哪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刘备确实需要人才,但他需要的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所以对于刘备来说,是获得一群人重要呢?还是获得一个人重要呢?那自然是获得一群人重要了,为此就多少会忽略了诸葛亮。
3、以诸葛亮当时的智慧和地位,他发现刘备应该比刘备发现他要早。刘备就不说了,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枭雄,无人不识,所以诸葛亮知道刘备也不奇怪,而刘备未必知道诸葛亮,毕竟当时诸葛亮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村夫,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是诸葛亮先去找的刘备。
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刘备主动找诸葛亮是说不过去的,应该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但如果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这就与《前出师表》的说法冲突了,而《前出师表》是我们无法否定的,因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前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
所以在此我就只能推断,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先是诸葛亮去找了刘备,给了刘备一些建议,刚开始的时候刘备没把诸葛亮当回事,后来突然恍然大悟,觉得诸葛亮是个顶级人才,于是就三次到了诸葛亮所在的草庐,拜会了诸葛亮,最终把诸葛亮请出了山。
那么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刘备从北方来到荆州后,到诸葛亮出山,已经在荆州待了6年,为什么这6年中,他始终没有得到诸葛亮,却在6年之后才得到了诸葛亮呢?
关于这点其实有三点原因:
1、当时诸葛亮的名气并不大,这点在《三国志》中也记载的很清楚:
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意思就说说,虽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样的大人物,但在当时的荆州来说,赞同这个说法的并不多,也就是说,当时诸葛亮并不普遍被人看好。而刘备在听别人推荐的时候,也会多方听取对诸葛亮的评价,由于对诸葛亮评价不一,刘备就犹豫了,这一犹豫,几年就过去了。
2、诸葛亮自己有心理障碍。这是因为诸葛亮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管仲、乐毅,所以他就一定是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当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而刘备又与关羽、张飞的关系非同寻常,与兄弟无异,对于这点诸葛亮也要掂量。
3、年龄问题。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只有26岁,而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已经46岁,对于一个46岁的天下枭雄来说,要对一个从未有过任何表现的年轻人奉若上宾,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时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诸葛亮与刘备相互考察了很久,最终在形势的逼迫下,出于共同的利益最终才走到了一起。所以如果不是曹操势力日益壮大,如果不是曹操咄咄逼人,可能他们还会继续相互考察下去。
而三顾茅庐,是刘备去了三次只见了一次,还是去了三次,三次都见到了,亦或是去了很多次,几乎每次都见了呢?
在《三国志》中,对于这点说的是“凡三往,乃见”,意思就是去了三次才见到。但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只说去草庐找了诸葛亮三次,没有说去了三次只见了一次。而杜甫在《蜀相》中是这样说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里也没说,去了三次只见了一次,而这里的频繁其实就是多次的意思,所以诸葛亮与刘备当时的情况,很可能是刘备去找诸葛亮找了很多次,两人也见了很多次,这里的“三”就是多的意思,而且在古书中,三确实可以表示多的意思,比如一而再,再而三,再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等等,这里的三其实都是多的意思。
而且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过:
咨臣以当世之事。
意思就是他们之间也谈了不止一次,而是很多次,两人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对彼此感兴趣,最后刘备拍板,这就是我需要的人才,诸葛亮也拍板,这就是我需要的老板,所以这才是最可能的情况。
因此综合以上来说,三顾茅庐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先是诸葛亮去找了刘备,刘备在认识到了诸葛亮的价值后也去多次找了诸葛亮谈话,通过两人相互间长期的考察和了解,最终才促成了诸葛亮的出山。
而且对于刘备来说,他也是个枭雄,应该不可能如《三国演义》所说,见了诸葛亮一次就把他的地位提升到了比关羽、张飞还高的程度,也是长期的了解,才让刘备决定重用诸葛亮,这样才能说得通。
而对于诸葛亮来说呢?他的志向是当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物,刘备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曹操、孙权已成气候,就拿曹操来说,他身边的重要谋士有一大堆,荀彧、贾诩、荀攸等等,都已在老曹身边占据了重要岗位。而孙权身边呢?内有张昭,外有周瑜,如果诸葛亮去找曹操或是孙权的话,能得到什么地位呢?而且当时他的名气也不大,过去了就只能当普通人才用了,况且曹操和孙权集团已经做大,内部重要职位都有人占了,他过去也很难占到重要岗位,也就当不了管仲、乐毅了。
而就近的刘表呢?虽然诸葛亮是刘表的亲戚,投靠刘表可能会得到重要岗位,但刘表没有雄主气质,投靠这样的老板也不会有前途。
而刘备呢?刘备当时势单力孤,这个时候投靠刘备,如果能把刘备的势力做大,诸葛亮就等于入股了原始股,将来升值空间自然可观,而且诸葛亮与刘备相互间有了长期的考察,刘备也许诺会委以重用。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刘备有雄主气质,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跟着这样的老板,将来也会有好的前途。
所以,在看了以上的分析后,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刘备把诸葛亮请出了山,而是诸葛亮愿意追随刘备。换了曹操、袁绍或是孙权这样的人,诸葛亮其实也不愿意投靠他们,正是出于诸葛亮自身的意愿,也就注定了他就只能投靠刘备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曹操袁绍那些大佬为什么不去请诸葛亮出山】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