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明朝中后期社会大变革,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网友提问:

明朝中后期社会大变革,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优质回答: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明中后期的起始时间。一般情况下,明朝中期的时间节点定义为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明朝中后期的时间为1449-1644年的195年的时间。

为何以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中期的时间节点?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强盛转衰落的开始,这一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明朝建国之后明朝内部的很多问题。

政治腐败,导致明朝建国以来的最大的军事失败,动摇了国家的根本,连明英宗也被也先抓获了。明朝京畿重地的卫所军队几乎全军覆灭,覆灭的理由归结为两大特点,第一是王振等人的瞎指挥,第二则是军队作战能力大滑坡。

在明朝执政官员构成之上,明英宗依赖的是两大功臣集团,第一集团则是建国功臣集团,第二则是“靖难之役”功臣集团。土木堡之战,两大功臣集团的主要人员损失殆尽,文官集团得以上位。

在社会层面上上反应的问题更大,土木堡之战时,明军调集的军队是50万卫所士兵,但实际到位的士兵只有20-22万左右,那么名单上的50万人中一多半都到哪里去了呐?答案是哪一多半大都逃亡了,根本不在卫所的控制之下。

卫所制度的崩塌,是各地卫所的军官和宦官监军将卫所的土地大都据为己有,卫所的很多士兵只能种贫瘠的土地,或者依存于军官或者宦官手下生活,大半人没有生活出路,只能逃亡了。根据土木堡之战征兵到位情况来看,卫所士兵逃亡比率在60%以上,甚至更多。

综合诸多因素,才将土木堡之败的时间节点定义为明中期的起始时间。(明英宗被俘剧照,土木堡之变是明中期的开端)

明朝中后期有哪些社会大变革?

由于政治腐败,官僚、士绅将很多土地通过各种方式据为己有,使得很多农民无法生活,农民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农民流动性增加。

明中期之后赋税增加,失地、少地的农民迅速增加,农民为了生活开始流动。明中期农民最大的流向时农民从耕地富饶地区向山区流动,他们为了生活大规模的对以前未曾开垦的山区出发,形成山区开发的大热潮,现在很多山区的人大都是明朝中期开发山区的流民的后代。

明朝中期,发生了湖北四川交界地的流民起义,参与的民众非常之多,预估当时该地的流民人数达到了150万左右。明朝的流民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这是农民流动的主流方向。

从永乐以来,聚集流民有籍贯、姓氏者,共93.8万馀人。又说:擒获贼首小王洪、李胡子两人,其馀散亡,斩首1252级,俘获族属28,932口,计可得军5000,族属附籍收管,给田屯种。据这份报告,可知遣回原籍的流民多达94万。又根据项忠〈抚流民疏〉中所说:「又散出者,五十一万」,合计荆襄流民人数约150万馀,约占当时人口总数3﹪。(根据《明史.食货志》分析得出结论,成化年间)

流民数量庞大,这只是荆襄附近的流民,已经占到明朝户籍人数的3%,加上全国各地的流民,数量更加吓人。一些流民聚集地,动辄几十万人,多则上百万。(明代周臣所做《流民图》)

农民在失地之后也有的成为雇农,也有的参与到手工业、商业等领域,也有的成为官僚士绅的附属生活。(《流民图》之一)

第二,手工业者和商业开始大发展。

在土地问题上,诸侯王、官僚、士绅独占鳌头,很多有钱人不敢涉足其中,转而向垄断比较弱的商业、手工业发展,这也吸引了一大批失地农民参与其中,解决温饱问题,这一现象最突出的地区为江浙、南直隶等地。

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人认为则是明朝的现实逼迫出来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流民图》之二)

第三,金钱至上观念的形成。

农民的生存上升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最后都体现到金钱上来了,明中后期之后,金钱至上的思维心态大流行,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我们不谈论普通百姓,明朝灭亡之际,崇祯皇帝筹集不到钱财守卫北京城,官员几乎个个哭穷。难道这些官员不知道倾巢之下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吗?一旦北京城被攻破,下场可想而知了,但这些官员已经将那个道理完全摒弃了,心理上都认为世界一切皆可用金钱来买断。果不其然,李自成的手下让这些官员用金钱来买自己的命。

李自成及其起义军将领和明朝官员的心态是一样的——金钱至上,已经深入到明朝上下的骨子里面去了,安能不万亡国。崇祯如此、李自成也是如此,等明白的时候,清军已经入主中原了。(大明元宝图,明朝中后期之后上下思维大都是金钱至上)

明朝中后期的婚恋观如何变化?

关于明朝中后期婚姻变化的资料来源除了少部分史料中的记载之外,绝大部分的能够分析明朝民间婚姻状况的资料来源自明朝的小说,有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小说集,这些小说集的特色就是瞄准了爱情、婚姻体裁,大都是这样的内容。

我们从作者的笔触之间,能够看到明朝中后期的很多社会现象,他们虽然写的是其他王朝的故事,但字里行间却透漏着明朝民间的信息。

通过上文中可以了解到,明朝中后期金钱至上主义已经形成,那么反映到社会婚姻上,纯粹的爱情就显得非常虚弱了,婚姻主要是以财产为基础而缔结。明朝中后期的婚姻尤其充满了金钱的味道。

在正常的婚姻缔结中表现为彩礼特别的重,具有明朝的小说、杂文等记载,江浙地区的结婚彩礼最少要20两白银,否则免谈。根据冯梦龙小说中描述,私塾先生一年20两白银;《儒林外史》中比较好的屠夫一年收入36两白银;奶娘20两白银。这都是小说家之说,但是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的彩礼钱大约是正常人工作1-2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的临时雇工是每天0.05分银子,一年365天才有18两,这和小说中的记载差不到哪里去的。明朝普通人家的彩礼,基本上是一个家庭1-2年的全部收入,如果积攒的话要4-5年时间。加上其他费用,估计要一个家庭5-10年的总收入了!

由于娶新娘的花费比较高,很多人无力娶妻,这样引起了社会婚姻的一些显著变化。

一、寡妇改嫁不再刻意禁止。

明朝中后期寡妇守孝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是极少存在的,寡妇要生存,守孝需要钱财支撑。那么一些无力支付娶媳妇的人就盯上寡妇,寡妇也成了抢手货,这都是让钱财逼得!

二、赘婿增加。

一些无力娶亲的人家,有时也会将自己的儿子入赘妻子家完成婚姻。入赘之前是要写一些文书的,后代要改姓妻子家的姓氏,赘婿的地位比较低。

三、雇工婚姻制。

有时如果无力支付彩礼的话,有时还可以用雇工的方式解决。未来的女婿要到未来的妻子家里干活,时间期限双方约定好,有的1-2年,有的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

明朝中后期诸多婚姻的诸多变化,还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的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农民生活、生存、婚姻等深受影响,所以形成了金钱至上的思想意识形态。

金钱也将官僚士大夫的门第观念打的满地找牙,没有钱谈什么门第,有钱才能解决一切。

其他网友回答

婚烟,是文明社会中一种由法律规范的社会关系。在中国、婚家地渗透了伦理宗法制的精神,所谓法律规范,也只不过是条文化了的礼。依“夫为妻纲”、“妇者服也”。于是法律规定,妻必须对夫绝对保持贞操,“从一而终”。与人通好的、背夫出走的,要严加惩罚;依礼,婚烟的目的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与婚烟当事人无关。法律据此规定,家长对子女的婚姻有主婚权,包办婚烟被视为合法,男女自由结合则被视为“淫奔”、要严加制中世纪的婚烟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中世纪婚恋观念深切地桎梏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灵,产生出一批又一批漠视人性、漠视人的价值的婚烟以及家庭。

然而,明中后期的社会文化发展,却在中世纪婚恋模式的死水微满中激起了大波,一股有悖于礼制规范的婚恋观念异军突起。情的追求:中世纪婚恋模以”理”克制“欲”,以”礼”来抹杀人对精神之爱的道求。然而,明代中后期却一反礼制规范,涌起追求真挚情爱的人文潮流。

诞生于明中后期的短篇小说集“三言“(即(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与“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以大量篇章生动地映现了这一时期情爱追求的勃兴以及“情”与”礼”的抗衡。《警世通言·乐小含拼生见偶》细致地刻画了商人子弟乐和与情人顺娘如痴如狂的情爱。乐和与顺娘自幼同学,彼此情深谊厚,私下结为夫妇,待年长后,两人分开,却彼此一心思念,拒绝亲戚邻里的提亲议婚。一次钱塘观潮,乐和、顺娘相遇,不由喜出望外。“顺娘出神在小舍人身上”,一不小心,滚于酒酒大潮中。乐和一见,不顾自己不会游泳,奋不顾身跃入江波。在潮王的帮助下,乐和救起了顺娘,从而感动了顺娘父母,得以如愿以偿,喜结良缘。小说在乐和跳水时写道:“他哪里会水,只是为情所使,不顾性命。”又言:“钟情若到真深处,生死风波总不妨。”点出了乐和恋情的真挚与执著。

《乐小舍拼生觅偶》中乐和的真情能使潮王感动,而《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中爱爱的真情则能使全能的道土在其面前无能为力。这篇小说描写了卢爱爱对吴清的爱慕之情。爱爱与吴清一见钟情,因不得结合抑郁而死,死后变成鬼,继续追求吴清。当吴清父母发现后,便请来道士皇甫真人前来斩鬼留。尽管道士足智多谋,但仍被充满执著爱的爱爱识破击败。描写道士与魔鬼相斗的作品古已有之,然而像这类鬼魅战胜道土的作品实不多见。“隔断生死终不泯,人间最切是深情。”爱爱击败道士的故事,暗示了真情对名教的胜利。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好。

明朝中期之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这使得当时的社会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我从明朝前期和中后期的婚姻观念对比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1: 明朝前期的婚姻观念

在明朝初期,在一般情况下,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明初,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婚姻准则,比如门第观念,以男为主,男尊女卑等。由于门第观念,士不愿与农工商联姻,而农家也不愿与工商结亲,这给人们的婚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明朝中后期的婚姻观念

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打破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出身和门第观念在婚姻关系中慢慢被淡化,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财富成了一个重要的择婚标准。

而这个以财富论婚姻的观念却给下层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而衍生出一些非常态的婚姻行为,比如寡妇改嫁婚,入赘婚,服役婚,典雇婚等等。同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明朝中后期较前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门第观念淡化,财富占据重要地位,崇尚奢华,男性的择偶观以及女性的婚姻价值观有所改变。另外一些非常态婚姻的出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转变。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明朝中后期社会大变革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