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见过的最精彩的营销案例是什么?
优质回答:
我说下身边的我自己都想参与的案例吧
一、 足记
产品功能:把照片变成电影字幕的形式。
传播媒介:微信朋友圈
传播过程:很多人都用足记生成电影字幕照片,发到朋友圈。
传播形式:图片
传播效果:足记这个APP冲到了App Store总榜第一,日新增下载量5-10w。
总结:用户的从众心理+用户的炫耀心理+用户的怀旧心理
二、 礼物说小程序送粽子
产品功能:关注小程序,有机会赠送粽子。
传播媒介:微信群
传播过程:很多人(不少KOL)在群里发联合礼物说赠送粽子,引发很多人关注
传播形式:小程序
传播效果:GMV突破1500万、新增用户数突破百万
总结:小程序社群裂变快+送礼心理+贪便宜拿礼品心理+捆绑KOL一起做
三、 西瓜足迹
产品功能:把自己去过的地方生成地图照片
传播媒介:微信朋友圈
传播过程:很多人看到别人发了之后扫码生成自己的地图足迹发布到朋友圈。引发很多人关注。
传播效果:上线了五天的西瓜足迹小程序,收获了千万用户。另外,他有个亮点。有个地方为他的游戏中心导流了。
总结:用户的从众心理+用户的炫耀心理+用户的记录心理
最后,其实发现有些规律是通用的:
1、 用户的心理。包括贪便宜,包括炫耀,从众等等。
2、 通过微信流量裂变,要么朋友圈,要么社群。
其他网友回答
之前有好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营销案例,但是最近两年最棒的营销案例,肯定是共享单车营销了。不得不说,共享单车的点子是一个非常棒的点子,切中了现代都市人的痛点。大健康,最后一公里,小额支付,押金,便利,融资等。那么他们是怎么做营销的呢?用现在保有量最大的红车和黄车举几个例子。
而今的单车市场,两强争霸,摩拜、ofo、成为当前大城市中“现身率”较高的共享单车。今天就来重点说说摩拜和ofo
摩拜的运营策略反常规事件/事物
“3000一辆车”,让摩拜成为人们热议的词语,可传播性要远大于ofo。● 有些人会吐槽何必花费3000元做一辆车;● 有些人会因此而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一辆车要耗资3000;● 有些人会嘲讽——3000的车还没有我自己200元的自行车好骑;● 有些人会夸赞——产品结实,成功规避了未来的一些问题(未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此)。
好吧,不论人们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在看待这辆车,人们都成为了一个信息的“传播者”,成功的将“摩拜”两个字传遍了大街小巷。
产品控制与升级
在推出了一代摩拜之后,“车辆质量与易用性”(挡泥板、车筐、车身太沉、车体较高等问题)让用户开始舍弃摩拜市场,转向其他单车。
此后摩拜的“车辆升级”,弥补掉了原有一代车辆的不足,新版车辆,一方面增加了挡泥板以及车筐;另一方面减轻了车体重量,车骑起来变得很轻松;在车座方面也进行了微调,让用户在较长时间骑行时更舒服一些。
聪明的跟跑与超越
“优惠活动”,跟跑战略,采用跟随ofo免费骑行的活动,采取同样的免费骑行活动。跟跑的一个好处就在于以静制动,对手相当于处于明处,而自己处于暗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对对方的优惠活动策划有所了解之后,摩拜完全可以复制并优化其策划,用快速跟进相应活动并提升策划“复杂度”(也就是优惠活动的玩儿法),从而将对手超越。
优惠活动方面,摩拜在最初和ofo相同,均采用的是“找一个理由,然后短信通知用户有免费骑行的活动”,而之后则开启了30天免费骑行活动(3月底4月初的时候,小程序是其活动的一大入口),通过给朋友的分享,可以多次领取免费骑行天数,这其实就是摩拜进行了优惠活动的优化。
“充值活动”方面,摩拜也是跟跑策略,ofo提出充100送100之后没几天,摩拜就提出了充100送110的活动,其意图可想而知。
眼前一亮的“红包车”
从红包车推出到当前,自己一直比较关注红包车的策略变化,也实际去尝试和体验相应的活动,在此说一说自己对“摩拜红包车设计思路”的理解和看法吧!
红包车推出的最初几天,大部分的车辆均设置为了红包车,主要目的在于刺激用户骑行。有些用户不由兴奋,按照每次骑行几元钱算,这一天下来上百很简单啊!我当时也在琢磨,总觉得摩拜不可能如此设置(毕竟会亏死啊),于是特意做了一下实验,然后发现,想要依靠骑车实现月入3000,我们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因为摩拜已经对金额进行了设定:● 每天去上班的时间能够拿到的红包金额较多;● 下班回家时间段金额相对较少;● 中午时间有一定的金额,其他时间基本都在1到2元,平均金额较低。● 每天最多3~5个红包为随机红包(最初活动时是2个较大的随机红包+1~3个小的随机红包,后期就改成了每天最多3个随机红包),再之后的红包,金额都是1元,也就是摩拜红包活动中的最低金额(最初红包金额范围为1~100元)。
在经历了几天“漫天红包车红包雨”之后,策略开始有所调整,不再是所有的车均为红包车,而改成“不易发现”的车设定为红包车,从而让用户辅助摩拜实现车辆运输。
“红包金额变化”与“红包车数量下降”,100、200、400、1000、2000,红包车的最高金额额度开始逐渐升高,而随之发生变化的,是红包车覆盖比重逐渐降低,红包车越来越少。红包逐渐降温之时,在金额方面下功夫的主要目的,在于“金额的变大能够较好的抑制用户失落情绪的增长”。
“4.22事件”,对应于ofo4月22日的销售策略,摩拜从4.18开始,推出了从周一至周五,12:00定时红包车策略(单次最高金额422元),在4月24日(本周)开始,在非工作时间当中设置红包车。这种策略的意图不言而喻,与ofo抢夺午间以及非“上下班”时间的市场。
ofo的运营策略
说完摩拜,开谈ofo
主打“校园”市场与后期的病毒式投放
ofo最初主打的是校园市场,之后便将这片战火烧到了比较集中的工作区商区当中,整体投放量相当大,有种“病毒式”投放的感觉,ofo可谓到处可见,一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热议,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黑白不明的密码问题
ofo的密码问题暴露之后,引发了一批用户的增长。ofo和其他单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是锁的结构,每辆车对应于一个固定的密码!
这个空子,必然会引起不少使用者的关注,而对于ofo是优势还是劣势?是黑还是白? 我 (HTML5学堂-码匠)甚至有一段时间一度怀疑,车锁问题并不是ofo设计时的缺陷,而是ofo设计者故意而为之。
这一点从两个角度来看,就是两种不同的结果,从产品质量上看,密码的问题是一大劣势,这暴露出了ofo产品在未来的隐患问题(后来也证明了,没有定位的小黄车,成为了很多人的私家车,而下载了ofo,在外面希望需要使用小黄车的时候,要面对“四处找车”“保修故障车”的各类尴尬);
而从传播角度来说,由于有利益的“空子”可以钻,一个编号对应一个固定密码,使得ofo前期的传播有了飞速的增长,有一部分消费者进行自发传播(当时出现了专门分享自行车编号与密码的群、帖子等等)。
产品“短期”易用
小黄车的产品定位和摩拜不同,第一代的小黄车,车辆价钱便宜,车体轻盈,设置了挡泥板、车体较低,比较好的考虑了身材比较矮的用户,不好之处在于没有车筐,车辆车轮太小,骑行比较远距离时,还是比较花费时间的。但是不得不说,一代小黄车的易用性要远高于一代的摩拜车。
可惜的是,这种易用性持续了没有太久时间,就开始出现质量问题,随着ofo在生活中的广泛投放,其质量问题暴露的也越来越严重,如果说2016年12月份的时候满大街是小黄车的话,那么2017年3月,说“满大街都是坏了的小黄车”一点都不为过。
ofo坏掉的原因,和产品设计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更多问题的产生,来源于一些用户的不合理的行为,但是从产品制造商ofo的角度来说,在前期没有预料到“用户可能不会按照他们设定的流程出牌”,也是典型的考虑不足。
最初我自己还是蛮喜欢小黄车的,也优先下载了ofo的APP,然后充了一定的费用,但是,今年3月,自己成功骑行小黄车的次数只有2次,却向ofo报修了十几辆坏车。找一辆不能用,找一辆车胎坏了,找一辆车档子别卸掉了、车链掉了……唉,相信不少用户和我一样,因为“多次尝试ofo而不能使用”,逐渐不愿意找小黄车了,将ofo打入了冷宫。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其实只是产品质量带来的表面影响,最大的影响,在于对用户内心体验与感受的冲击。
如下长图中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领跑“优惠活动”,免费骑行
在ofo刚刚推出免费骑行的活动之时(2017年1月),大家还是蛮关注的,但是,当摩拜也开始跟跑免费骑行之后,ofo的优惠活动变得越来越鸡肋,每隔几天就会给出一个理由,然后就是几天的免费骑行,弄得感觉如果没有活动,反而是什么特殊情况(其中,2017年3月和4月初最为明显),4月中下旬,ofo的优惠时间改成了周五至周日~
随着这些活动信息的推送,用户愈发感觉ofo的运营实在缺乏新意(特别是有摩拜作对比的情况下……)想想也是心塞啊~
其他网友回答
推荐阅读:
“最丑女团”翻红,全靠营销?
深度解析:618电商节品牌营销的玩法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你见过的最精彩的营销案例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