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罗霄不死,那么他能当大将吗?
优质回答: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就是罗炳辉。罗炳辉是滇军出身,后来随滇军将领朱培德在江西驻扎,在围剿井冈山红军时被红军俘虏,当了红军,成为解放战士。
罗炳辉参加红军后,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和他当时军事经验比较丰富有关系,也是因为当时红军各级指挥员在频繁的战争中牺牲比较大,所以到红一军团成立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军团下属的三个军中,第十二军的代理军长了。
1933年,为了应对当时反围剿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局面,中央把地方部队集中起来,升格为红九军团,罗炳辉任九军团军团长。当时红一方面军下属四个军团,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和九军团,但九军团相对来说人数比较少,战斗力差一些。
长征出发前,红一方面军又把扩红招来的新兵编为八军团,另外,抽调大约七千人的红军部队,组建了七军团。七军团的军团长为寻淮洲,参谋长为粟裕,罗炳辉的资历和当时的价格和寻淮洲差不多,比粟裕要搞一些。
长征中,一军团和三军团是红一方面军主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都是一三军团的事,五军团和九军团就比较辛苦一些,主要担任整个一方面军的后卫部队,战斗往往比较艰苦,损失是非常大的。
到遵义会议后,五军团和九军团因为伤亡过大,严重减员,所以被从军团降格为军,董振堂和罗炳辉仍任军长。不过罗炳辉比董振堂命好的地方在于,后来董振堂被裹挟参加了西征,在河西走廊牺牲了,而罗炳辉并没有被裹挟走。
抗战开始后,罗炳辉又被中央从陕北调往新四军,一直担任陈老总的副手。在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的时候,罗炳辉升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第一副军长是德高望重的张云逸,粟裕当时接手一支队司令员,地位在罗炳辉之下。
抗战结束后,罗帅的山东军区被调往东北战场,华东新四军军部调往山东,留下的新四军余部成立华中军区,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粟裕,罗炳辉则随陈毅调往山东,担任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员,实际上是担任陈老总军事上的主要副手。
在罗炳辉病逝前,山东军区独立作战的能力其实也是不错的,在抗战结束后第一年的反顽作战中,山东军区的战绩还可以,并不算很差,枣庄战役歼敌数量也不少。但他很不幸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就病逝了,这也是陈老总之后连电催促粟裕尽快率华中野战军北上,与山东部队合并的原因之一。
从资历来说,罗炳辉的资历高于所有上将,在大将中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除了粟裕是例外情况之外,其他人中,罗炳辉的资历与战绩与肖劲光,陈赓,黄克诚差不多,资历虽不如张云逸,但是战绩要更大。尤其是考虑到去世早,如果他能坚持到解放战争结束,当到兵团司令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大将这个级别中有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王树声,徐海东,在解放战争中基本上没有太多贡献,但是王树声有山头的因素,徐海东又有特殊贡献,所以也评了大将。许光达也是考虑了山头因素才评上大将。谭政其实也算是特殊情况,虽然他是四野总部首长之一,但一直是政工干部,刘亚楼就不服。
就资历和贡献而言,罗炳辉其实也在罗瑞卿之上。罗瑞卿并没有担任过红军军以上级别的军事主官,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也没有这样的经历,但罗瑞卿同样也是个特殊情况,特别受信任,所以才评上了大将。
综合来看,罗炳辉如果坚持到解放战争结束,战绩会更大,从大将中挤掉别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他唯一的短板就是他在红军时期没有明显的山头,既不是方面军级别的代表性人物,也不属于一军团或者三军团,所以代表性也差一些,而这是评衔时候特别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
其他网友回答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罗霄,原型是罗炳辉。1946年6月罗炳辉病逝,时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
如果罗炳辉不病逝,只要在解放战争中正常发挥水平,当大将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我爷爷曾经给罗炳辉当过卫队长,他说过:只要罗炳辉不死,一定是大将。
1,罗炳辉病逝时,当时的十大将的军事职务对比。
十大大将排名: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如果罗炳辉活到大将授衔时,应该紧排在张云逸之后。
罗炳辉病逝时,当时张云逸担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王树声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
当时的山东军区实力远超中原(河南)军区,新四军的副军长的职务也高于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相当于师长。当时的纵队人数差异很大)。
所以罗炳辉排在张云逸之后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2,罗炳辉病逝前的最后一次大战役
1946年1月,罗炳辉指挥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相当于1个军),在友军配合下,进行枣庄反击战,歼灭国民党军2.8万余人。
1945年10月-12月,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海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
1945年9月-10月,陈赓指挥太岳纵队参加上党战役,共歼敌1万4千余人。
此时,罗炳辉和粟裕、陈赓的战绩相比,毫不逊色。
3,罗炳辉在红军时期的职务是红九军团军团长
1930年6月,红四军在长汀整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红一军团总指挥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红一军团下辖三个军:
红四军,军长林彪;
红三军,军长黄公略;
红十二军,代军长罗炳辉。(这时的罗炳辉职务仅比林彪稍低一点。)
1932年3月,林彪任红1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
1933年10月28日,罗炳辉任红9军团军团长。
当时十大将的军事职务:
1934年11月,粟裕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1934年10月,张云逸任红8军团参谋长。
1935年9月,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
1935年12月,陈赓任红军第一师师长。
因为罗炳辉的红9军团编入了张国焘的左路军,所以有一段时间,罗炳辉的升迁速度慢了一点。
4,抗日战争时期的罗炳辉
1937年12月,罗炳辉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1938年9月,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第一支队司令是陈毅)。
1939年,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相当于旅长)。
5,早年的罗炳辉
罗炳辉于1897年12月22日,出生于云南彝良县大河乡偏坡寨的一家汉族农民家庭。他祖上在清朝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到四川,后搬迁到彝良。
罗炳辉出生时,因为父母勤劳,从贫农变成了中农,有一点自己田地,还做小生意。罗炳辉小时候还读过3年私塾。后来因为被土豪敲诈,罗家又家道中落。11岁的罗炳辉胆量过人,敢跟土豪们论理。
辛亥革命后,罗炳辉去昆明当兵,正好参加了蔡锷领导的护国军。
罗炳辉当兵期间,云南彝良县的恶霸欺压他的家人,母亲被毒打气疯惨死,父亲被诬告入狱,家产被炒,兄弟们被通缉逃亡。
后来,罗炳辉不满唐继尧的腐败,参加了孙中山的北伐军。
1926年,罗炳辉成为北伐军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的警卫营营长。
1928年,罗炳辉被遣散回家,坐的船触礁沉没,300个滇军遣散士兵全被淹死。所幸罗炳辉被友人相约耽误了乘船而躲过一劫。
1929年,罗炳辉到江西吉安但任靖卫剿匪队长,后参加红军。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罗霄原型罗炳辉,如果没有提前病逝,以他的资历和战绩,被授予大将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出身云南彝良贫苦家庭的他,早在1929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参加了长征和抗日战争,可惜在解放战争开始后不久便病逝了,虽然没能参加之后的解放战争,但在建国后仍然被认定为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在2009年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足见他的能力和影响力。
△罗霄原型罗炳辉
出身贫苦家庭,后参军作战
罗炳辉于1897年12月生于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父亲以做佃农与买卖为生,从小生活艰苦,长期受地主剥削,这也使得罗炳辉从小就养成了倔强的性格。12岁时因地主诬陷,罗炳辉孤身到县城告状,虽因地主用金钱贿赂官员没能成功,但却让大家意识到罗炳辉并不好惹,而罗炳辉也从此树立了打倒土豪恶霸的目标。
△罗炳辉(右二)
民国二年(1913年),罗炳辉见土豪恶霸谢介臣被军队整治的敢怒不敢言,于是便想要参军。之后步行至昆明参军,因无关系未能成功,于是只好在昆明以木匠、伙夫、马夫为生,直到民国四年(1915年)才加入唐继尧的部队,因吃苦耐劳和作战勇敢,很快就被提拔为了三等中士,到1920年时,便当上了唐继尧的随行军士。
1921年,在滇军顾品珍、叶荃的攻击下,唐继尧被迫下野,罗炳辉逐随唐继尧、唐继虞远赴香港,不过在见识了二唐糜烂的生活后,罗炳辉不愿再跟随二人,在请假而不能后,最终留下一封书信,悄悄离开了香港。
△唐继尧
1922年,罗炳辉投奔滇军,先后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之后由于陈炯明在广州叛变革命,北伐军回师讨伐,结果被陈炯明击败。罗炳辉奉总指挥朱培德之命外出考察,得知战况后疾行190余里将消息报告朱培德,避免了滇军的全军覆没。
1926年,北伐中路军进兵南昌,罗炳辉奉命率二营首攻牛行车站,一番血战下来,虽然成功夺下,为主力部队进入南昌打开了重要门户,但全营此时也就剩下了80多人。
加入中共后,多次参与重大行动
1927年3月,罗炳辉在南昌参加赣州总工会领导人赞坚的追悼会时,听到了中共党人朱德的讲话。罗炳辉大受启发,此后多次聆听朱德讲课。
△朱德
1929年4月,罗炳辉任江西吉安县警卫大队大队长,中共派滇籍党员赵醒吾对其进行教育争取。同年7月,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按照指示,指挥以吉安为中心的赣西数县武装起义,之后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团长。后又与红军一起打下万安,歼灭了国民党唐云山部,之后转战湘赣,对赣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立下大功。
1930年长汀会议后,罗炳辉被任命为红十二军的代理军长、军长,后被任命为红九军团军团长。
△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罗炳辉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罗炳辉率红九军团突出重围,抢渡湘江,进入西南地区。次年渡过金沙江,从南昌进入梁山彝区,彻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后在彝族同胞的带领下,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地区,与中央红军主力在将台堡、会宁城会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离开延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于1938年被任命为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与司令员陈毅并肩战斗。次年5月,罗炳辉随叶挺北渡长江,同年7月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皖南事变后,面对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罗炳辉制定出了“梅花桩战术”对日军进行打击。
△罗炳辉
罗炳辉由于多年的艰苦战争,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之时,罗炳辉却因高血压而处于昏迷之中,直到第二天醒来后才得知这一喜讯。之后他坚决要求重返前线,参加受降工作。
1946年4月,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被任命为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6月9日,指挥发动枣庄战役,解放枣庄。6月21日,罗炳辉终因脑溢血去世,终年49岁。
对于罗炳辉,毛主席评价他是“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战士,周恩来、江泽民也先后赞誉他是“人民功臣”。如果他没有因病去世,以他的能力必将在解放战争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再配以他的资历,建国后被授予大将,我认为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其他网友回答
罗霄是老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主人公,那个年代在文学作品里直接使用老一辈革命家姓名是禁区,比如粟裕将军在电影《黄桥决战》里就成了“谷盈”,而罗霄的原型当然是长征中的“神行太保”红九军团长、滇军出身的名将罗炳辉。
(罗炳辉将军)
抗日战争胜利前,罗炳辉已是新四军副军长,资历和军中职务犹在粟裕将军(一师师长)之上,1955年授衔时,仍然有军职的新四军几位师长粟裕、黄克诚、张云逸全部是大将军衔,因此需要讨论的不是罗炳辉将军的大将资格问题,而是他有没有机会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罗炳辉,云南彝良人,18岁时从家乡步行17天前往省城昆明,参加了唐继尧的滇军。1926年时已是滇军营长,1929年秘密入党,并在江西吉安率领麾下的准军事部队“靖卫大队”起义参加红军,历任红军团长、师长和军长,1933年红九军团成立时担任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开始时有一、三、五、八、九军团,红八军团后来整编时取消)。
(从奴隶到将军剧照)
红九军团在云贵机动作战期间,始终担负着伪装红军主力吸引和牵制敌人的重任,游离于大部队之外。偏师周旋于几十万敌军之间,状极危险,军团长罗炳辉和政委何长工指挥部队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既完成了迷惑敌人的任务,又突出重围胜利归队,不但部队没有减员,还一路缴获了90000块大洋,堪称奇迹。
在贵州的乌江边上,罗炳辉指挥红九军团伏击追击而来的黔军王家烈所部,一战俘敌1800人,这些“双枪兵”也没办法吸收进红军队伍,只好每人发三块大洋路费遣散;在云南会泽,城里的保安团和百姓听说是“滇人罗炳辉”回来了,打死了试图抵抗的县长,大开城门迎接红九军团,在美国记者斯诺的《续西行漫记》中,将罗炳辉将军誉为“传奇式英雄”。
(红九军团长罗炳辉)
罗炳辉英勇善战,他的枪法是军中传奇,百发百中,绝无失手,后来在抗日战争中曾再创奇迹:他的一颗子弹穿透两个鬼子的胸膛、击穿第三个鬼子的脑袋、最后嵌进第四个鬼子的胳膊里,并且身材魁梧,胆识过人,“站如一座山,坐似一尊塔”,是一员擅打硬仗的红军名将。他的夫人杨厚珍是长征队伍中唯一的缠足女性,硬是跟随罗将军走完25000里。
抗战爆发后被派往华中抗日前线,参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建新四军的工作,并出任第一支队副司令员(陈毅、罗炳辉),当时的新四军还只有四个支队。1939年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五支队司令员,在苏北和苏中的抗日斗争中功勋卓著,“皖南事变”后出任新四军副军长,1946年新四军军部接掌山东军区(罗帅率山东军区机关进军东北),罗炳辉再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陈毅、罗炳辉)。
(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
罗炳辉不仅高大威猛,实则有勇有谋,红军时期就曾经创造了“麻雀战”、“跳梁阵”等山地游击战术,抗战时期又创造了一整套诱敌、扰敌、奇袭和反击等内容的游击战法,诸如“火烧野牛”、“四两拨千斤”、“梅花战术”等等,其中尤以梅花战术最为出名,多次以少胜多打败日寇,在淮南地区用此战法一次就消灭日军500余人。
遗憾的是,长期艰苦的战争生涯,使罗炳辉将军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1946年6月21日,刚刚指挥完消灭顽军28000余人解放枣庄的战役,便因脑溢血突然殉职,作为陈老总一直的副手,罗炳辉将军本来应有更广阔的战场和更巨大的战功。建国以后被确定为我军著名的36位军事家之一,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云南籍将军,若非过早牺牲,授大将衔顺理成章,封帅亦有可能。
(从奴隶到将军剧照)
其他网友回答
罗霄是1979年上映的国产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中的主人公,他的原型就是我国红军将领中的“牛人”——罗炳辉。
说到“罗炳辉”的“牛”,我们先来看一则启事:
周恩来、张国焘,“生擒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三万元”;罗炳辉,“生擒者奖八万元,献首级者奖五万元”。
这是1935年2月蒋介石在《民国日报》上刊登的一则悬赏启事,罗炳辉的赏额居然比周恩来的还要高。
其实罗炳辉也是苦出身。1897年12月他出生在云南彝良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帮人放牛,生活十分艰苦,但他的性格却非常刚烈。
11岁时就敢和当地的劣绅争辩论理;18岁时又瞒着家人去昆明参加了滇军。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自己“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生涯。
罗炳辉在滇军中参加过很多战役,从讨袁的护国战争,到东征、北伐都有他战斗的身影和战绩。
他能吃苦,能打仗,而且又很会打仗,所以他很快就从一个小小的士兵一路升到了营长。
后来他结识了已经成为中共党员的朱德,逐渐认识和接受了共产党的思想和主张,在1929年7月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并在这一年的10月率领他的江西吉安靖卫大队起义,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罗炳辉在红军中有许多的绰号,比如“罗炳飞”、“大肚罗汉”、“神枪手”、“神行太保”、“子弹不敢碰的军神”等等。
不过说起罗炳辉的神枪,还真不是盖的。
据说,在抗战中他曾经用一颗子弹干掉了三个日本鬼子,还叫第四个受了伤。很难想象吧?
因为子弹是先穿过了前两个鬼子的喉咙,又掀掉了第三个鬼子的天灵盖,最后钻进了第四个鬼子的胳膊。
这枪法够牛吧。
在新四军里,粟裕也堪称是枪法如神,所以陈毅就想让粟裕跟罗炳辉比试比试,结果粟裕连声说不敢,甘拜下风。
罗炳辉不仅有“一枪打了三个半”、“深夜林中击獾子”的“神枪”和“神耳”,最绝的是他的“神行”。
第三次反“围剿”时,罗炳辉是红12军的军长,为了吸引敌军的十几万主力,将红12军误认为是红军的主力。
他命令全军拉长队形,行军时用树枝拖拉地面,弄成尘土飞扬的样子;宿营时要增设土灶和大号房子。
同时他带着部队在绵延起伏的山岭间,看哪座山高,就爬哪座山,用他的话说是要“累死这些王八蛋”。
就这样敌军被红12军牢牢地牵着,抗着笨重的装备,在崇山峻岭中来回地跑了半个多月,才回过味来,知道上了当。
可此时敌军已经被累成了狗,早已无心再战了,使红军抓住战机,一举击溃了敌军7个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气得老蒋直骂:“谁这么缺德,把国军肥的拖瘦,瘦的拖垮。”
罗炳辉和他的部队,在当时被称作是攻不破的“罗炳辉防线”。
长征中,作为军团长的罗炳辉,带领他的红九军团屡次出色地完成了迷惑和牵制敌人的任务。
不仅保证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还成功地掩护了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的北上。
尤其是在四渡赤水时,由于他们佯装主力,在乌江以北的金沙和马鬃岭一带成功地“牵走”了敌军,使中央红军有充足的时间在乌江上搭建浮桥,顺利地渡过了乌江。
但红九军团却因敌军封锁渡口,被隔阻在乌江的北岸。
朱德在乌江边苦苦地等待罗炳辉和他的红九军团,在实在等不来的紧急情况下,只好忍痛下令烧掉乌江浮桥,并命令他们相机行事。
为了摆脱险境,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孤军奋战,先在贵州金沙县的菜子坳击溃了黔军尤国才的5个团,缴获1000多支步枪。
取得了菜子坳战斗的胜利,这也是红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之后又多次消灭了敌军的正面进攻,粉碎了敌军10多个团的包围,吓得川军20个团不敢往前走。
迟滞了敌军对中央红军6个师的行动,使红军主力能从容地经过黔西南向滇东挺进,也为红九军团自己甩开敌人创造了条件。
最终他们渡过了金沙江,也穿过彝民区,行军作战,整整走了52天,横跨3省17个县,终于与红军主力会合。
而且还在保存部队实力的同时,在沿途扩充军队,仅在会泽县就扩军1400余人,将缴获的物资,上交中央或分送给兄弟部队,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罗炳辉一生征战沙场,屡建奇功,事迹不胜枚举。只可惜1946年6月他在前线病逝。不然我们还能在解放战争中,领略到他更多的神奇战绩。
罗炳辉去世后,中共中央认定他是“立功尤著”的红军高级将领和抗日名将。
1989年他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著名的36位军事家之一,跟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并肩立于其中。
所以如果罗炳辉不是英年早逝,无论是资历、经验,还是战功伟绩,在1955年新中国的授衔中,是一定能够赢得大将军衔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果罗霄不死那么他能当大将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