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全国一等奖(李密陈情表教案)
李密《陈情表》的语言有何特色?
优质回答
《李密陈情表》是一首宋诗,作者金朋说。
该诗是根据西晋李密所写的《陈情表》,逆向思维,抒发鄙夷借亲情而阿谀上位者的愤懑之情,颇有借古讽今之意。
本诗词中情感非常强烈,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语句工整,自然真切。也是本诗词的另一个特色,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本文中运用了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又将尽忠之,与尽孝之情表现得真切而感人。
陈情表教案全国一等奖(李密陈情表教案)
语文老师在上文言文课的时候,如何活跃气氛不会枯燥无味?
优质回答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一定是重中之重,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县中”,整个高中阶段所有的语文课堂,一半贡献给了文言文和诗歌,一半贡献给了试卷。而讲评试卷的过程中,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讲文言文和诗歌。如果让学生觉得老师讲文言文枯燥无味,那基本上意味着学生三年的高中语文课堂,都将在枯燥无味中度过了。
从高中语文老师的角度,上文言文课程中老师出现的最常见问题是赶进度,重词义积累。一篇文言文,一节或两节的时间必须字词梳理好;讲试卷中的文言文,上来就是积累词义,老师台上读,学生台下记,一节课下来,试卷写满了,老师功成身退,留给学生一堆知识点。——这样的课程,学生认真去听去记,当然会有收获,但枯燥无味那也是必然的。
想要摆脱文言文课堂的枯燥无味,语文老师一定要调整思路,不要想着一节课把多少东西“灌”给学生。——一节课让学生积累三五个实词,学生会有收获感,但你一节讲满满一黑板的实词虚词,还都是一词多义,每一个词要列12345,让学生怎么提得起兴趣!有些学生甚至觉得老师就像是孔乙己在告诉他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所以我在课堂上,一节课让学生积累的实词、虚词等知识点,一定不超过五个。一节课五个,高一开始积累,到了高三,再多实词也都能掌握了。
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一是引导学生去运用实词,二是讲解相关的文化常识。前者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后者是展现老师的个人博学和风采,去吸引学生。
课堂上要求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点,要引导学生去运用,去写文言语句。语言学习不去运用,一定不会有人感兴趣,但若结合现实生活,或者刻意用某个文言实、虚词造句,那种维和感和新鲜感会让学生兴趣大增。
比如在讲到“使”这个词的含义时,让学生去翻译一句话:使使赵王使使使于秦。这句自造的语句让学生一读便有兴趣,并试着对照刚刚积累的多种含义去尝试翻译,最终得出结论:
使(如果)使(让)赵王使(派遣)使(使者)使(出使)于秦
一句话,基本囊括了“使”这个实词高中阶段常见的所有词义,学生以后见到这个字,自然就能想到这句话,并且联想到多种含义。
每次积累了一些词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创作,写上两三句文言,把词嵌入进去,然后当堂展示,大家去品评写得如何,用得合不合适。对古人的作品,学生可能没有兴趣,但去点评同学的“作品”,学生一定很踊跃。而且,长期坚持下来,还真有学生对写文言文越来越有兴趣。
再就是讲解文化常识。比如在讲《鸿门宴》的时候,专门分析座次,在讲完古代堂、室内座次顺序后,要求学生去做题:孙坚领着孙伯符、孙仲谋、孙叔弼、孙季佐四人家宴,请合理安排他们的座次。
本来文化常识相比于词语积累就更吸引学生,再在讲解中穿插讲解一些古人典故,把文言文变成讲故事,课堂气氛自然会好很多。
语文文言文的课堂,不应该是纯粹的记笔记,背琐碎的知识点,而是应该在适当的知识积累之外,多一些文化的熏染,多一些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觉地感觉到文言文的趣味性。
更多知识敬请关注“金牌小书童”,混迹省重点高中多年,愿与各位分享语文学习经验。
陈情表教案全国一等奖(李密陈情表教案)
最近教师辛辛苦苦上网课,惨遭学生怼骂,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最近教师辛辛苦苦上网课,惨遭学生怼骂,你怎么看?
第一、教师对学生管理要严格,要因材施教。
1. 学生因为在课堂上再次迟到被老师批评(数落)几句,本也是正常情况,即便是是校外教育辅导机构也是如此。在学校,老师必须管理好课堂纪律,要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在校外辅导班,家长对于老师也是有要求的,希望通过花钱买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没有效果,家长自己不满,所以老师对于学生都要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
2. 对于学生的成长,老师一定要严格管理。
不管理、不教育才是老师的不负责任。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老师的管理招致学生的不满,甚至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宠溺,特别反感老师的批评。老师也要注意学生和家长的情况。老师有很多的无奈,不批评,有些学生真的是肆无忌惮,故意违反纪律的也不少;批评重了,就会让学生怼,让家长烦,曾有个派出所所长拘留过老师,仅仅是因为老师让他迟到的孩子站在教室外了。很多老师不能不努力保护自己,而对学生的管理也不得不松懈了。
3. 教育教学都要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仅是在教学知识方面,在学生品德修养方面也应如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教育。这里的老师因为是校外辅导班,老师对于学生的真实状况未必太了解,所以仅是因为批评几句就被学生狂吼。
第二、学生对于情绪的控制很差。
学生发狂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1. 我是花钱买教育服务的,不是花钱买批评的。他以为,我花钱来听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算,跟你老师没关系。老师是辅导班的老师,我学不学跟你无关,迟不迟到跟你无关,因此你没有资格批评我。
2. 学生觉得老师的批评是让他丢人。辅导班的学生都是本城的,但是不是一个学校,也不是一个班级的,也有是同学的,你在公开场合批评我,就是给我难堪,让我不好过,让我丢人。既然你让我丢人,我就让你丢人,所以我在课堂上吼你,是你老师活该。高三学生很爱面子,觉得老师不该在课堂上批评他。
3. 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因为老师一两句批评,就怒不可遏,并在课堂上叫嚣,怒怼老师,一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二是没有敬畏之心,三是认识事物太肤浅,四是不顾后果,考虑事情简单粗暴。而且从这个学生的情况看,很可能学生本人对于补课很反感,被家长逼着来上课,心里的不满借着这个情况就发泄出来了。
第三、就这件事而言,给我们一些启示。
1.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孩子的很多不良情绪的发泄方式表示出孩子的修养。家长不可放松,更不可放任自流。
2.老师对于孩子的批评教育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学生犯错,尽量到办公室或者其他比较私人的空间跟学生进行交流,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然对于个别特别调皮的学生的处理更要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学生当自觉加强品德修养。毕竟高三了,也是成人了,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责任承担,要考虑后果了,不能再像以前的任性而为,要做一个有修养、有责任感的人。要努力学会情绪控制,学会正确处理类似事件。比如你确实有事要给老师请个假说明情况,老师也会理解。犯了错误,也要敢于承认,以后改过。
陈情表教案全国一等奖(李密陈情表教案)
现如今语文教育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说一点我个人的想法供你参考。
先说优点。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象字词的学习、诗歌背诵、古文的解释翻译、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以及文学常识、名著知识等等的学习都抓得很好,很扎实。
2 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这些技能技巧包括阅读、写作、答题等。因为要考试,所以语文老师对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都很重视,抓得好。不能说考试就不好,试始终要考的,那么必要的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是要有的。因为考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很多人的一身要经历不知多少次考试。
关于优点,我只说这两点,下面说说缺点。
1 过分追求考分,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这是语文教育的缺点,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教育的缺点。现在语文科成了中高考的重点科,以后这种缺点只会越来越严重。
2 过分重视死板的记忆,轻视思维的训练。因为死板的记忆内容是现成的,抓了是可以看见成绩的,立杆见影的,而思维的训练则太宽泛,不知道抓什么,抓了也看不见的成效,所以很多老师是不会把时间放在思维的训练上的。
3 回答问题形成新的“八股文”,按套路答题,按答对的点给分,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思想,不利于对学生的智力的培养。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点参考价值。
陈情表ppt优秀教案(陈情表优秀教案设计)
《陈情表》选入高中语文必修书有何用意?
优质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点,李密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写这个辞官的《陈情表》,以及《陈情表》呈上去以后有什么样的一个效果?
李密所处的时代,是晋武帝司马炎主政的时候。当时,司马炎灭魏蜀以后,出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情况,就是诸多前朝讲究名节的知识分子,十分不屑跟司马炎这样的新政权合作。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竹林七贤之中的阮籍和嵇康。
阮籍还稍好些,只是消极反抗,司马炎派人登门说亲,他却大醉六十日,以此拒绝。但他内心极为苦闷,总是自己驾车到处游,走到无路可走之处就放声嚎哭。嵇康则不同,不合作就不合作,立场鲜明,没有讨价还价之处。司马炎派钟会过来请他,他都无动于衷。让人惊奇的是,同为七贤之中的好友山涛推荐他当官,他不但一口拒绝,还公开发了一封跟山涛断绝关系的书信。
司马炎见嵇康软硬不吃,就有挥刀问斩了。嵇康临死前,还弹了一曲《广陵散》,以此谢世。
当时,李密曾是蜀国官僚,他以孝闻天下,蜀国灭亡以后,司马炎就派人征召他前往京城当太子洗马。当时,李密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郡县州官,一个接一个来催他上路。于是李密无奈之下,就写了这封著名的《陈情表》。
那么,《陈情表》里面到底讲了什么?
首先,李密交待了他不能出山当官的理由,主要是祖母没人照顾。然后就哗啦啦地说起他的悲惨家史,说他六月父亲就去世,四岁时母亲被迫改嫁,九岁时他因为身体多疾,还没学会走路。而李家因为门庭衰弱,他既无叔伯,也无姑舅,从小到大,全靠祖母照顾他长大。而李密长大以后,结婚又晚,孩子还小,还得需要人照顾,且祖母又无人照顾,他是不得已才留下来的。
接着,李密又说,晋朝以孝治天下,而他目前所做的事情就是孝。当然,他也担心司马炎认为他拿孝这张牌来挡箭,又再三强调他这个人做官只讲显达,不讲究什么名节,以此来打消司马炎的顾虑。最后,他为了表忠心,特别说到一点,他祖母已经九十六了,在世的时间也不长了,他还只四十四,事奉司马炎的时间还很长。如果司马炎同意他照顾祖母到去世,他将生当殒首,生当结草相报。
这个辞官理由说得滴水不漏,以至于司马炎读了这篇表以后,而无不感叹地说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然后下诏,允许李密暂时不仕。
那么,这样的一篇文章对选入中学课文有什么意义?
首先,就是让中国最基本的“孝道”得到传播。要知道,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太过安逸,诸多都是骄生惯养的主,只知道向父母及长辈索取,而从来考虑过对父母及长辈尽自己应有的“孝”。而古代散文之中,论孝道之至,无过《陈情表》,让如此美文来承载及传播人间最美的亲情,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陈情表》这篇课文除了让后人看到其中实实在在,入情甚深的文笔,以及感天动地的孝情,其实还学到了一点极为重要的东西,就是说话的艺术。司马炎政权当时尚未牢固,而李密身为旧蜀官僚,多少还是带着一点观望的态度。但是,他想拒绝又不能明目张胆,只好婉辞推辞。而让人惊奇的是,他的婉辞不要说司马炎,这个文章就是放到今天,我们也无法找到其中的漏洞。一个能将辞职报告写到如此动情而又不失说话水平,古今以来,实在少见。所以我认为将这样经典的文章放在高中课本让学生学习,绝对也是长见识的一件事!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陈情表教案全国一等奖】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