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书法线条中圆和扁的问题?
优质回答:
中国书法就是一门线条艺术,一个书家的造诣主要表现在把控线条、运用线条来传神、造势、抒情,使作品气韵生动,耐人寻味。
好的书法作品的线条应具备三点:节奏、力量和立体感。其中立体感就体现在圆上,书家用手、腕、臂的力量控制毛笔,利用中锋运笔,即行笔时立锋铺毫,和笔画的方向同向运行,万亳齐力,这样写出的线条中心为骨,肉裹其外,效果含蓄饱满,深藏不露,可以使原本平的纸面上的线条呈现圆润立体的效果,这种圆的效果所体现出的神韵,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蕴一脉相承。
书法中扁的线条大多是侧锋抹出来的,作品中偶尔存在也是书法线条丰富的体现,“侧锋取妍”,但还是尽量避免,因为侧锋过多,线条扁平,就会薄飘虚弱,作品气势涩滞单薄,整体格调会弱。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线条的圆和扁怎么去定义?多圆多扁才有美感?什么时候用圆,什么时候用扁才恰到好处? 事实,上我们读古人很多名人的书法作品,抛开功力和技巧来讲,很多笔画都是在行笔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与行笔,用锋,纸张,黑的稀稠,特别是毛笔:狼毫,软毫还是兼毫,还有运笔的力度,速度有关。简而言之,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其本质是中锋和侧锋的艺术。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如何理解书法线条中圆和扁的问题?”我首先纠正一下,书法线条有圆和方的说法,没有扁的说法。因为书法线条是没有扁这个概念,只有字的体型有扁的概念。例如,扁是隶书多见的字体形态。楷书就没有扁的字体形态。
如果书法线条是圆和扁,那就只能理解为是粗和细了。
而书法线条的粗和细仍然有圆和方的问题。比如说,有一种篆书的写法叫“铁线描”,这种篆书就是因为用很细是线条来写的,所以,叫“铁线描”,但是,同样是铁线描,既可以用圆笔,也可以用方笔。
那么,书法线条的圆和方从那里看得出来?主要是从笔画的两端。具体说,就在起笔或者收笔部位这两个部位。
如果笔画两端的任意一端或者两端的线条是直线,就会是方笔的感觉。
如果笔画两端的任意一端或者两端的线条是有弧度的,那么书法的线条就是圆的感觉。
铁线描的篆书,也有圆笔和方笔的笔法
从用笔上来说,方笔的用笔与圆笔的用笔,也是不一样的。方笔要用“露锋”法写,圆笔要用“藏锋”法写。可以说,无露锋不成方笔,无藏锋不成圆笔,这是用笔法则决定的。学习书法就要善于用笔。
书法线条的圆和方,自古就存在了,例如篆书《石鼓文》的笔画就圆润一些,像汉代的篆书《祀三公山碑》的笔法就是方笔。
这是怎么区别的呢?主要就是以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为依据了。
千里马一直在说,任何一种书法的特征,主要体现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位置。
这个规律从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到楷书一直就存在。这就是书法的实践性。
但是,我们自觉地认识到书法线条的圆与方,还是清代以后,对金石学的研究,特别是从魏碑书法的研究中引入书法的。
这是南朝王志的书法,用笔在方圆之间
因为,我们一般认为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是圆笔,魏碑是方笔。虽然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依据 和道理。
但是事实上,这是形而上学的看法。书法的笔法,在实践上早在篆书、隶书中就有圆和方的不同笔法,这是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性的一个客观存在。多一种艺术手法,就多一种美的样式,这也是艺术审美的需要。
进入民国以后,一些人把西方艺术概念线条引入书法。于是就有了书法线条圆与方的问题。
我们如何看待书法线条的圆与方?
我就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书法线条没有高下之别
书法的笔画是构成书法的基本元素,我们的笔法是为书法艺术之美服务的,所以,没有绝对的方笔好还是圆笔好的问题。
是圆还是方,都是笔法的一种艺术手法。
例如,著名的隶书《曹全碑》的书法线条是以圆笔著称的,圆融的笔法给《曹全碑》的字体带来了更多妩媚的婀娜之姿,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曹全碑》以优美温婉著称的原因。
但是,同样也是隶书《礼器碑》就是一种刚建之美的笔法。因为《礼器碑》多用方笔。
方笔给人见楞见角的力度之美,而圆笔给人以圆融通和之美。这是艺术需要多样性的原因。
试想:书法作品如果都是只有一种笔法,那就成为千人一面的书法了,学习时代就没有什么趣味了。
所以,不要在书法线条是圆还是方的问题上有什么纠结,按照自己喜欢的笔法选择字帖,才是最合适的。
第二,笔法的方圆之间是互相融通的
我们初学书法,可以选择一些方圆用笔明显的字帖来学习。例如欧阳询的楷书就方笔明显,而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就圆笔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书法基础之后,我们要学会方圆兼容的学习习惯。
事实上,没有哪一个书法家的书法是绝对方笔,也没有那个书法家的书法就是绝对的圆笔。
我们写字的用笔,在起笔和收笔的时候,无非就是露锋还是藏锋。而这两种用笔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藏锋的笔法就圆润,露锋的笔法就出棱角。
所以,不是绝对用了藏锋就不能用露锋。尤其在行书草书里,用笔变化很多,都是方笔圆笔并存的。
例如,有些隶书的笔画,起笔是方笔,但是,收笔又是圆笔,有时起笔是圆笔,收笔又是方笔。这种局部方圆兼容的用笔也是一种书法线条的常态。
因此,千万不要把圆笔和方笔对立起来,尽量做到方圆兼容,有些笔法你很难说是圆笔还是方笔,它就在方圆之间,这是书法线条的常态。
当然,我们也可以强化圆笔或者方笔,增加书法线条的表现力,这是没有问题的。例如魏碑就是非常强化方笔的书法,给书法线条带来了刚猛的力量。
第三,写出书法线条的特色和个性是笔法问题
清代有个画家叫金农,他的“漆书”就是用方笔写出了自己的艺术个性,这是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书法。
康有为是主张崇尚魏碑的,但是,康有为自己的书法线条并没有用方笔,而是圆笔居多,同样也有自己的书法特色和个性。
书法艺术的决定因素就是用笔,如果用笔厉害,那么书法就厉害。所以,我们在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之后,就要在笔法上有所追求,研究用笔之道,才能写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但是,书法的线条其实是笔法。我们总是误以为是线条。这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用线条的眼光来欣赏书法的笔法,但是,笔法不等于线条。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书法的笔法是由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
我们写字每一个笔画都应该有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尤其是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的起笔行笔收笔变化非常明显。
即使篆书不是很明显,那是因为篆书的用笔提按比较均匀,所以,笔法更像是线条,但是,篆书的起笔和收笔也是有变化的。这已经是书法艺术中非常特例了。
除了篆书,所以的书法都有明显的笔法变化。这些笔法的变化本身不是画线条,而是在用笔。所谓的笔法,就是用笔的规律。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把笔法直接与线条划上等号。而是直接通过笔法,才能体现出线条的变化之美。所以,同样的一个笔画,笔法非常丰富多样,这正是我们要用细节都心态去学笔法而不是学线条。
因为,笔法是具体的,而线条是抽象的。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书法线条中,“圆”的感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圆柱体、木棒等造型,它一般是中锋运笔出来的效果,给人感觉饱满,有血有肉和含蓄敦厚的美感,比如颜真卿的风格。那么“扁”的感觉,顾名思义不是圆柱体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刀片、直尺等物体,扁的效果通常都是侧锋运笔出来的效果,给人感觉方正有力,棱角分明,硬朗帅气的艺术感觉。比如柳公权的柳体字。所以通过想象成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圆和扁的区别,以及它们实现的方式和产生的艺术效果。究竟圆好还是扁好,通常见仁见智,毕竟艺术是百花齐放,而不是独此一道。但如果想在书法上取得较高的造诣,那么圆和扁都要学习,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才是最重要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点画的圆厚、扁平,是书法笔法关键,关系到由点画组合成字,字的质感和力度,关键系到字之成败,所以笔法是书法的核心。
笔法就用笔法方法。笔锋入纸的角度、方向,也就是起笔很重要。起点错了,终点(收笔)肯定跟着错。不管笔锋怎么入纸,中锋行笔是核心。因为只有中锋行笔,写出的点画才产生立体圆,有浮雕感,有质感,有力度,有力度生命力才倔强。
书法用笔有很多种方法,可根据自身的习惯,控制笔锋在纸上的运动。如下图中的点画,偏锋入纸,偏锋行笔,写出的点画必然扁平,是书法大忌 ;侧锋入纸,中侧结合行笔,点画有飘逸有质感,此法适合帖学类用笔 ;侧锋裹绞入纸,中锋行笔,点画必然厚实,然凝重有余,飘逸不足,此法适合碑学用笔。
前人说:“用笔千古不易 ”,指的就是中锋行笔。中锋行笔的关键“ 提按 ”,换向必须提笔。常言道,高手可全身之力送入笔端,用笔尖(笔锋的三分之二)低手在用笔肚、笔根用笔,必然出现,拖、抹的扁平点画。当然超一流高手,是心手两忘,手中无笔,用哪种锋,作者全然不知。如王镛先生就擅小笔写大字,笔尖、笔肚、笔根全都用。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理解书法线条中圆和扁的问题】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