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起源跟唐太宗有关吗(月饼的起源简单介绍)
月饼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
优质回答
月饼,自然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时食用的一种特殊的糕点。
但是,做为一种食品,为什么叫作月饼?其又有何来历和传说呢?
最为人民群众接受并广泛传播的,自然是"八月十五杀鞑子"啦。相传,元代时人民群众不堪其统治,于是利用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约定起事的纸条放在月饼中,约好在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一齐动手,消灭那些欺压百姓的统治者。为了纪念这个节日,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也就在全国流传开了。并做为传统节日流行至今!
其实,在此之前,我国就有吃月饼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期,江浙一带即有纪念闻仲太师的"太师饼"。其边薄心厚,可以说是中国人所食月饼的始祖。(闻仲,乃《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殷纣王的重臣)。
做为真实的史料,有记载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唐明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孙子辈,欧阳詹〈唐代文学家、诗人〉曾经说过:"秋天在夏冬中间,而八月又居秋天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曰:中秋节"。
从唐代至宋代,月饼从蒸制的面食转化为烤制,也从宫廷流传至民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由此可知,宋代的月饼已经开始用酥油和饴糖做饼馅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月饼不仅做为中国传统的必备食品,而且随着这一传统节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饮食文化。而这种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生活、生产的文化现象,需要传承、绵延及光大发展的!
月饼的起源跟唐太宗有关吗(月饼的起源简单介绍)
月饼的来历?
优质回答
大家好,我是喂食家,是一个喜爱美食,接地气实战经验丰富的餐饮业内人士,喜欢美食的请关注我,感谢点赞,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月饼(拼音:yuè bǐng),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发展至今,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古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发展至今,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在古时也称“小饼”和“月团”,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的起源跟唐太宗有关吗(月饼的起源简单介绍)
月饼起源于何时?“八月十五杀鞑子”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优质回答
很多人相信月饼是在唐朝起源的,但是现在并没有证据表明唐朝有月饼,也没有月饼这个词。还有些人说月饼是在西周起源的,实际上,月饼出现得非常非常晚,唐朝尚且没有,更别说西周了。西周之所以不可能有月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饼主要是拿小麦面做皮,西周那个时期有小麦,但是在战国末期出现圆磨之前,中国人用的磨是磨盘,是一个长方形的石板,上面有一个石锤,这种磨磨小米可以,可是磨小麦粒只能脱壳,但是做不到粉化。因此西周时期的人虽然吃小麦,但是并不流行,因为磨不成粉,小麦只能有两种吃法,蒸麦仁饭或者做麦仁粥。在这种情况之下哪来的月饼呢?所以西周时期有月饼这种说法在文献上没有记载,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也不可能。
一、月饼一词出现于宋朝,中秋吃月饼的风俗起源于明朝
有一些人煞有介事的说唐代有月饼,理由是唐僖宗中秋节赐新科进士红绫饼,认为红绫饼就是月饼。文献中记载唐僖宗正在兴庆湖泛舟游玩,听说在曲江池那个地方新科进士们正在举办闻喜宴,于是他问了一下新科进士们的人数,然后命令宦官给每个人赐了一枚红绫饼。有人认为这就是中秋节月饼的起源,这个说法实在太胡扯了。首先在这件事情中没有提到八月十五,也只字未提中秋节,而且闻喜宴是新科进士们四大宴当中的一个,是在礼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们会举行这样的仪式,而礼部放榜一般是春季,和中秋节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其二,红绫饼也不是月饼,红绫饼长什么样现在也不能确认,里边带不带馅也很难说,怎么就能说它是月饼呢?
宋代有了月饼这个词,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时候月饼跟中秋节之间有没有关联并没有文献记载。中秋节出现得很早,先秦时期就已经有赏月的风俗了,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蔚然成风了,唐代当然也不例外,中秋节要赏月,可是没有吃月饼这一说。宋代有了月饼这个词,但也没有跟中秋节直接挂钩。那宋代有月饼的证据有哪些呢?说到宋朝的吃,那必须得想到苏东坡,苏东坡写的一首诗中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种饼就具有月饼的雏形了,它的形状如同月亮一般圆,而且里面有油有糖。但是苏东坡把这种月饼称之为“如嚼月”,只是用来形容其形状,并没有说这种饼和中秋有什么关系。
《东京梦华录》这本书记载了宋朝中秋节的一系列风俗,但是里面没有吃月饼这个风俗。月饼这个词虽然出现在宋代,但是与中秋节挂上钩是宋朝之后的事情,更准确一点,极可能是明代。因为在明代一本书叫《西湖游览志馀》,这里边提到了当时的风俗,原文说“八月十五,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作者是在给别人介绍江南地区的风俗,说明这种风俗诞生的时间不算很久远,所以他才需要给别人进行介绍。因此中秋吃月饼这个风俗是明代才有的。也从明朝开始,中秋吃月饼才固定下来了。
二、“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是假的,是被人编撰出来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有关于月饼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元朝末年,汉人苦于蒙古人的残酷统治,于是大家约定要起义,借着八月十五送月饼的机会,在月饼里边塞字条,字条上写的是“八月十五杀鞑子”,意思就是约定好八月十五这天共同举势,反抗蒙古人的统治。这个故事非常盛行,许多人信以为真,但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呢?
前文说了月饼是到了明代才出现的,元朝没有关于月饼的任何记载,而且用月饼传递消息的说法,元朝的史料是没有的,甚至连明朝也没有,一直到清朝才出现,而且清前期还没有,是到晚清时期才逐渐出现的一个说法。那是谁编造了这样一个故事呢?据考证极有可能是同盟会,也就是那些反清的志士们编出来的故事。那他们为什么要编这样的故事呢?志士们用鞑子暗指满清的统治者,用这个故事来鼓舞汉人,所以编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其实晚清时期,还出现了很多有关于蒙古人的传说,好多也被现代人信以为真,比方说蒙古人强迫汉人“十家一把菜刀”,甚至还有说法说菜刀都放在井台旁边,只有到井台旁边才能用,而且菜刀都用铁链给固定在地上,防止汉人拿武器造反。另外还有一个说法说汉人新娘在嫁人之前必须要先献给当地的蒙古贵族,也就是说蒙古贵族享有初夜权。这些说法都是在晚清时期才出现的,极有可能都是同盟会这些反清的志士们编出来的历史故事,都不是真的。
结束语
“十家一把菜刀”这个说法元代没有,明朝也没有,按理说明朝是在元朝的废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跟北元还打了那么多仗,那么这么有利于明朝的宣传材料为什么不用呢?因为那个时候人还没想起这一招来。元朝的确限制过汉人持武器,比如其在汉地和江南把武器都收缴了,劣等武器当场销毁,中等武器赐给蒙古军部,上等武器存府库。不过很多王朝建国之后都有收缴武器的习惯,秦朝干过,隋朝统一之后也干过,不光是蒙古人这样干过。
“初夜权”这个事在历史上是有的,但不是蒙古人,而是蒙元时期征服的西夏的党项人有这个风俗。而且那个年代的蒙元本来对女性贞操的看法就跟汉人不一样,“初夜权”这个概念,他们基本上也不具备。都是当时的革命党为了鼓舞汉人的士气才编造出来的。所以大家想了解历史一定要去看正经的学术文章,不要随便相信网上的资料,很多资料本身就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特定的目的才编出来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月饼的起源跟唐太宗有关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