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王小波的作品 怎样评价王小波?

网友提问:

怎样评价王小波?

优质回答: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他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

一生不长,45岁。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街道处工人,文革结束后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之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后来辞职做了自由撰稿人。

王小波在《盛装舞步》说:””人生在世,会遇到一些好事,还会遇上些坏事。好事我承受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就这样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有书君试着来说说这个坦荡荡的人。

1、是个特爱有趣写作的人

王小波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多面手,小说、杂文、诗歌、散文样样出彩,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

其代表作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红拂夜奔》、《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

1991年,发表成名作《黄金时代》,1995年被查禁,却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赞赏,后来解禁。

在中国作家群体中,王小波不被纳入任何的体系,而他在读者群体中却非常受欢迎。王小波生活在思想极端的年代,他不得不面对怎样做个思想自由的人。

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王小波这样写道:””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的是有道理而新奇。””

有趣是王小波在写作中要有意表现出来的。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与有趣的人相处,你会觉得世界变得有趣,生活变得有趣,自己似乎也变得有趣起来。

这位有趣的””文坛异类””在生前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 而他则以各类作品中的自由主义和智慧有趣影响了一代有志青年,带给了中国文坛强烈震动。

带着批判性的思维,王小波写实的手法让人们看到了小说的另一种讲述方法。王尔德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

人们被他作品中的智慧、理性和有趣深深吸引住。

王小波的杂文很””杂””,涉及面很广。因此没有人专门研究他的作品,他也没有被列入文学界,直到他因心脏病突然离世,年轻人自发地崇拜起他来。

因此,王小波现象开始席卷文化圈,追随者层出不穷。后来还有了风格幽默诙谐,题材多样的””王小波门下走狗””的中短篇小说合集。

2、是个想要特立独行的人

小学时他的文章在学校广播过,可能是他写作的来源。他妈妈叫他””傻波子””,因为他看起来傻乎乎的,还经常呆头呆脑地愣神,坐着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家后也不写作业,除了到处疯玩儿,就是找书看,据说他看书非常快,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

后来他说””你必须按所想去生活,否则只能按生活去想。””所以,””特立独行””地思考、写作、生活。

他反抗被安置好的生活。王小波的经典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诙谐幽默,故事里表达了这种思想,他刻画出一只””特立独行””猪的形象让人忍俊不禁。

讲到最后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安置好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在””时代三部曲””之首的《黄金时代》里,他自己曾坦言:””写《黄金时代》用了我很多时间和才华,写得很精致,倾注了我对小说的许多想法。性是一个人隐藏最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这点《黄金时代》写得有些境界。””

“”特立独行””跟《黄金时代》里的王二最初给人的印象一模一样, 是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

“”特立独行””的他在理解他的妻子支持下,辞职成自由撰稿人直至去世。他反叛、不合时宜,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的文风,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大胆的、积极的、超越时代的。

所以到了今天,王小波提倡的””特立独行””成为一个卖点、一种潮流。大家都做他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3、是个能给人以启示的人

他和他爱的人李银河之间,是灵魂深处契合的伴侣。那个年代的文化人看重的是有才,不像现在的人太看重经济基础。

王小波是那个年代的文化人,有思想的人注定有爱情。爱情与金钱无关,与长的模样无关,与有理想、知识、真诚有关。人们崇尚灵魂的高贵,更努力地去相互影响。

他的恋爱简单率真,能给现在的人以启示。李银河觉得他””有点丑””,但是答应跟他交往后,王小波留下了许多爱的名言。

“”你好哇!李银河!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你好哇,李银河,我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请你不要吃我好吗?””

他恨不得把全部爱奉献给李银河。””我爱你爱得要命,真的。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在信里他什么都给李银河写。他会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直到多年以后,李银河想起这封信的时候仍然坚信,没有哪个女人能够抵挡如此的诗意、如此的纯情。””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从此与李银河阴阳两隔。从相识算起俩人牵手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崇尚追求积极向上、充满正气。勇学知识、学技能、学本领,不懂学习就没有崇拜知识的人爱,没有文化就没有与文化人谈恋爱的机会。

他的才情,他的幽默,他的不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虽然有人说可惜王小波还是走的早了一点,有人甚至说””他的形象,某种程度上因为早逝而更加完美了””,因为遗憾有了残缺美。

但有书觉得有趣的灵魂不会丑。可能这个坦荡荡用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活出了精彩,是天妒英才。

王小波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爱有趣写作,爱特立独行,用爱给人以启示的人。妻子李银河是最懂他的人,一直支持他写写写。她说:王小波是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的思想者。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其他网友回答

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王朔向来是目中无人,鲁迅齐白石金庸等等批了一大圈文人,唯独说此人更牛。有记者问:“在你不写的那段时间,出来一个王小波,有人说把王朔盖了。”王朔答:“王小波是好样的,我也是好样的。我们不存在谁盖了谁的问题。王小波要是活着,我觉得他会更牛。他好并不意味着我不好,我们交相辉映可以吧。”王朔在王小波面前表现出少有的谦恭。

王小波 ( 1 9 5 2 一 1 9 9 7 ),出生于北京 ,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 9 7 8年考人中国人民大学 ,19 8 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 ,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 9 9 2年9月辞去教职 ,做自由撰稿人。他的代表作品有 《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杂文集 《思维的乐趣 》 等。后来被称做“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

王小波是个生前寂寞、死后哀荣的作家,王小波曾自嘲说:“提起王小波,大家准会想到宋朝的四川拉杆子的那一位,想不起我身上。”那个时候王小波的小说难以出版,准备当货车司机谋生。死了以后,爆的大名,走上神坛。

刘瑜说:“他代表的精神中国很缺乏。他那种举重若轻的叙事方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高晓松说,王小波是“神一样的存在”,“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且甩开第二名很远”。

李银河说,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者。

冯唐说,第一次读到王小波是在厕所便秘的时候,发现的快乐使我差点像阿基米德一样光屁股跑上街。我偏偏更爱王小波这摊污泥,这混合着灵与肉的污泥。在他的笔下,人没有神性,却处处都是神性的体现。

王蒙说,王小波是“难得明白”,他能用书本上的知识廓清实际生活中的太多的糊涂,明白真实的而不是臆想的人生世界……他争的是个明白,争的是一个不要犯傻不要愚昧不要自欺欺人的问题。

王小波去世后名满天下,追随者甚众,“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甚至有追随者以“王小波门下走狗”自诩,足见王小波如何深得人心。

也有人认为,王小波的名声是炒出来的。女评论家李美皆说:“王小波的蹿红跟李银河有重要的关系,是李银河、出版商、媒体、从众的心态加在一起,共同打造了王小波现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王小波,是李银河时代的王小波,是李银河的王小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王小波,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王小波,是商业化的王小波。”

李银河曾言丈夫王小波继承了鲁迅,还言除王小波外别的作家的作品太小儿科,像中 学生作文。情人眼里出西施,李银河高赞自己的老公也是情理之中。

有人认为王小波将会和鲁迅一样地影响几代人,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王小波会是第二个鲁迅吗?

王小波被很多读者称为“鲁迅后唯一的自由思想者”,他的天马行空黑色幽默,他的特立独行科学理性,在沉默的大多数人中划出一抹亮色。王小波曾在给李银河的信中写道:“鲁迅是最痛恨肉麻的,我的这个思想也是从他老人家那里批发得来的。”

鲁迅和王小波是两个特立独行的作家,都是崇尚科学、理性、自由,坚决反对虚伪、蒙昧、自大,坚持独立撰稿人的自由立场,以犀利的杂文和批判意识的小说著称于世。

鲁迅说:“但或者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王小波则这样表述:“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有人说鲁迅是铁屋中的呐喊者,而王小波则是圆形监狱的叛逃者,两个人其实是不同的。

王小波和鲁迅有相似的学科背景,一个工科出身,一个医科出身,两人都有留学海外背景。他们都具有很强的科学理性精神,一个是罗素主义者, 一个尼采主义者。王小波继承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对大众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国学新儒、人口生育、影视媒体、域外生活等等再一次反思启蒙。

王小波不是鲁迅,也成不了鲁迅,王小波是个有思想的批判者,鲁迅却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鲁迅的高度是难以企及的。

鲁迅是精神界战士,以永不屈服永不妥协的战斗意志挑战旧传统旧文化,改造国民性,改变人的精神。王小波是浪漫骑士,在“智、性、趣”的口号下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鲁迅是积极的自由主义者,王小波是消极的自由主义者。鲁迅看得明白,“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鲁迅拯救灵魂先从“救救孩子”开始,王小波则是从拯救自己的精神开始,王小波认为孩子本无罪恶, “ 都是娘老子教的” , 为了救孩子, 不是迁就他们, 而是从娘老子着手。“ 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当中,我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人, 就是我自己” 。

王小波是个典型的罗素主义者,许纪霖说过:王小波给人的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理性,那种清晰的冷静的英国式的经验理性 。王小波相信理性,宣称:“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 ,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 ”

鲁迅开始是一个尼采主义者,后来鲁迅对于尼采的思想经过了自己的选择、改造和消化,乐黛云在《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中认为尼采对鲁迅思想上的影响在“五四”前和“五四”后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在三十年代以后,鲁迅和尼采在思想上彻底的决裂。“鲁迅的思想显然正是以尼采思想为其依据,同时又是以尼采思想为其归宿的。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接受尼采思想是把它作为一种武器,意在挽救垂危的祖国。”

王小波在民间的声誉很响,但是在主流文坛上被很多人拒绝。从文学上来说,冯唐说王小波的出现是个奇迹,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还谈不上伟大。王蒙认为王小波很有思想,但他坦承王小波的小说自己没读完,因为风格不大对胃口。更有人认为,王小波是卡夫卡的模仿者,奥威尔的模仿者,卡尔维诺的模仿者。关键的一点是,王小波的思想渊源,他所师承的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和自由主义在文学界并没有起到主流作用。学术界有些人是不认可王小波的,“不要把王小波评价得过高”( 邓正来) ; “王小波的杂文在常识层面上谈得很好, 在更深的问题层面上就没有讨论”( 陈嘉映) ; “他表达的很多思想内容其实是已成套路的, 并无创意”( 盛洪) 。

十年前王小波是如日中天,十年后渐渐沉寂,有的90后 00后根本不知道王小波是谁。鲁迅近百年依旧矗立在人们心中,有人想把他扔进历史的垃圾桶里,可是鲁迅的存在以各种方式演绎生根发芽,鲁迅活在当下无人能敌,这就是鲁迅的伟大之处。王小波不是神,也成不了鲁迅,鲁迅之后没有鲁迅。

其他网友回答

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个性,语言风格独树一帜,非常有辨识度,也被很多人模仿。

他写的故事流畅度很高,行云流水一样的开始、高潮、结束。他早期写出的小说里已经足以体现他的天分,后期成熟之后是完全的大家风范。关键是,这个人不但文笔好,有思想,也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他的文字很多都夹杂着性在写,但你不会觉得粗俗,你会感觉悸动,会感觉这个作家骚,你觉得阅读起来欲罢不能,然后你又感受到作家内心深深的悲哀和大爱。

他是非常有趣的。

我还喜欢他的纯,你可以去看看他写给李银河的信,他的文字里洋溢着一种热情和纯真,他随便写几句就是上好的诗,不得了的那种。

我曾说:每次想起他的那张丑脸,我就心花怒放。

————————————

以上回答来自长期关注阅读与写作的【书痴编辑】伍小仙,如果您对书籍、阅读、书店、新媒体运营等话题感兴趣,可以搜索关键词:书痴评书。

其他网友回答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王小波出生于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物质匮乏,生活水平有待大力提高。王小波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茁壮成长。

王小波的作品有三大假设:人都是热爱智慧的,人都是热爱异性的,人都是喜欢有趣的。

其实,这也是王小波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了解王小波。

他热爱智慧

热爱智慧的人,首先表现为热爱读书。

王小波从小喜爱文学,他不仅经常偷读父亲的藏书,还跑去西单商场读旧书摊的书,就连捡到农作物种植手册也读得津津有味。

热爱智慧的人,其次表现为热爱思考。

他的众多文学作品,就是对生活思考后的产物。比如他以云南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背景,写出了《黄金时代》;他的杂文集,处处展现自由主义的精神,如《沉默的大多数》。作家永远逃离不了所处的时代。

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

他在《黄金时代》里这样说到: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他还说:

“一辈子那么长,一定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很多人对王小波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有趣吧。

他用一颗赤字之心对待爱情

这一点,可以从他写给李银河的情书中看出来。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他单纯炙热的情感,足以打动人心。

总之,王小波是一个热气腾腾活着的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的人生是黄金的。

愿你也同王小波一样,什么都锤不了你。

其他网友回答

王小波实在是个神奇的人

1977年,王小波和李银河开始通信交往,他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信中,他写道: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看到这,我突然有种想抚掌称赞的感觉。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王小波会去写李卫公把费尔马定理写到春宫小人书的文字里,为什么会写到去宋词里找出相对论,在唐诗里找到牛顿力学,用三个人下棋来解释“勾股定理”。原来,真实的王小波本就是这样一个淘气的人。

【1】

我读王小波的第一本书是《红拂夜奔》,读的时候只有一种感觉:王小波真是个神奇的人,真想知道他的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红拂夜奔》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风尘三侠”李靖、红拂和虬髯公的故事,但王小波绝对是脑洞大开,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用一种荒诞不经的手法来讲这一段故事。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叫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得不说,王小波才是段子界的鼻祖啊!

先上几段给大家看看吧!

你走在隋朝的大街上,吃着烤羊肉串,发现有人鬼鬼祟祟的跟着你,千万不要诧异。那都是些木匠的小徒弟,在给师傅找算筹,图的是你手里的那根竹签子。

当年红拂当歌妓时,只有十七岁。当时她就很漂亮,本来可以去当电影明星,或者当时装模特,但是当年没有这些行当,只好去当歌妓,住进了那座石头花园。这就是说,本来可以当展览品,但是只好当了收藏品。

大隋朝的官儿张三到李四家里做客,李四说,张兄,看看兄弟养的歌妓;打个榧子,那些姑娘跑出来给张三看,就像后来的官儿请人看自己的郑板桥张大千;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字画不会跑,歌妓不能挂在墙上。

书中像这样有趣的描写数不胜数,甚至可以说,整本书都是这样有趣的描写。你可以试想一下,现在很多人偶尔说一些段子就被人大赞有趣,王小波可是像写段子一样写了一整本小说,让人不能不拍手称绝。

【2】

很明显,这些有趣的描写中有反讽的成分。比方说他写:

不是老百姓的人坐在八匹马拉的轿车里呼啸而过时,泥水能溅到路边的店铺里面。正如今日有些豪华轿车跟在你自行车后猛按喇叭,嫌你聋得还不够快。老百姓总是恨非老百姓,这是原因之一。

但是,你要把它当做讽刺小说,那你就错了。像书中很多的描写,可能你并不知道他在反讽什么?或者说,你不知道他写这些是想表达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有趣吗?

就像他写洛阳城里到处都是泥水,人们要踩着长拐过街;长安城里的烟不上升反而下沉,所以一做饭整个城市都烟雾缭绕了。很多这样的描写,有点不知所云,不晓得他是要表达什么意思。总之,除了觉得他的想法很奇特,很古怪之外,好像蕴含着什么深奥的道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有点令人费解。

其实想想,或许,他本来就没想要反讽什么,也没想要表达什么,的确就只是为了有趣而已。也是,作品为什么一定要表达什么深奥的哲理,深刻的思想呢?有趣难道还不够嘛!

【3】

王小波的作品,在构思上天马行空、汪洋恣肆,但在表达上其实很接地气,甚至还有点俗。他写:

李靖在洛阳城里当流氓,却是流氓中最要不得的一种。这就是说,他想像市场上的小贩要保护费,却不好意思开口,也不好意思伸手,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

反正都是要钱,不明说的就更讨厌。向妓女要钱的时候他也板不起脸来,只是嬉皮笑脸的上前纠缠,和人家讨论音乐和几何学,直到对方头疼得要死,掏出钱来为止。

他们就像我一样,活着总为一些事不好意思,结果是别人看着我们倒觉得不好意思了。

真的像极了一个蹩脚的知识分子。一般在文学大家笔下,这会被描写成一份难得的痴气。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杨绛笔下的钱钟书,很有几分神似。

但是小波,偏偏用一种充满市侩气的笔法来描写。有时候,会觉得有点鲁迅先生的味道,但是又没有鲁迅先生那种犀利;好像在唠家常一样, 只是在描述一种现象;并没有在讽刺什么,只是带着几分自我调侃罢了。

【4】

读这本书,恍惚间会有一种颓废之感。或者换个说法,它写出了生活中很多不是那么积极向上的现状,但是又是用一种太太平常的口吻来写,平常到没有任何的褒贬,平常到好像在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啊,有什么好与不好的。

其实,现在很多书的推荐里面都会说只是在讲真实的生活,没有什么好与不好,没有什么认可与反对,但是你真正读下来,还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作者的爱恶与褒贬的,大部分还是会传达一种进取 的生活态度;而《红拂夜奔》,好像真的并不是一定要传递什么态度。

王小波最后也说:他们说,像这种怪诞的故事应该有一个寓意,否则就看不明白。我不能同意这种意见,虽然我一贯很虚心;他也说,生活能有什么寓意?在它里面能有一些指望就好了;他又说,如果需要寓意,这就是一个,明确说出来就是,根本没有指望。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

在我心中,王小波实在是生长在那个时代的一个奇迹。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怎样评价王小波】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怎样评价王小波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