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怎么评价长平之战的赵括?
优质回答:
其实,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赵国耗不起,只能够速战速决,赵王命廉颇出战,但廉颇不肯,才最终换赵括为主帅,替换廉颇组织进攻。
赵括在军中数年,都是以幕僚谋士的身份,但能够献策取胜,说明他对敌我判断准确,对战场局势分析独到,这都并非常人可比。
兵家最忌讳用陌生的兵力,但赵括到前线来不及适应,便只能匆忙上阵,而之所以全军出击,也只是希望能够歼灭秦军先锋,重创迫使秦国退军,应该说这是赵国最好的选择。
《史记》也记载,即便杀神著称的白起,面对赵括的攻势也险些败退,如果前线只有王龁指挥,且没有后续的援兵赶到,赵括极有可能改变历史。
赵括在全军被围困之时,坚守在阵地等待救援,同时身先士卒发起猛烈的突围,并最终身死报国,只能说他做到能力范围最好的表现。
赵括之母向赵王请求,其实源于两点,第一,使赵括免于上战场,躲避风险!第二,母亲的本能,对孩子都不放心!请求赦免罪责,只是要挟赵王的手段。
因此,你觉得赵括没有过失,他就是成功的将领,只可惜他遇到了同时代最强的白起,白起从战场上摸爬滚打,经验的欠缺与情报的失误,才是赵括失败的因素,但根源是赵王的催促!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的成语典故“纸上谈兵”指的就是赵括指挥的长平之战,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起用兵之道来滔滔不绝,有一次,他和父亲赵奢谈论起指挥作战的事情来,赵奢也讲不过他,却不认为赵括水平高,赵括的母亲见他们父子辩论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问赵奢,赵奢担扰地说:”打仗是最复杂最危险的事情,而赵括却把指挥战争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将来不叫他带领还则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带兵打仗,那么使赵国军队覆灭的必定是他”,后来赵奢去世,赵括就自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了。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的上党,赵孝成王以廉颇为将会战于长平,初战几次,赵军连连失利,廉颇及时改变策略,修筑工事坚守不出,这场战争一拖就是三年,秦军出现了给养困难,有些慌乱了,便使用反间计派人混入赵国散布流言蜚语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恬为将”,谣言传入深宫,赵孝成王信以为真,便想撤换廉颇起用赵括,身患重病的蔺相如听说后,连忙苦谏赵王万万不能撤换廉颇而用赵括,赵括的母亲想起赵奢生前的嘱咐,也上疏赵王说:”赵括只会空谈,不知爱惜士兵,没有作战经验,不能委派重任。但赵王坚持不听,撤回廉颇,任用赵括做了大将,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就改变廉颇的策略和作战方法,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听到消息非常高兴,马上分兵两路:一路去偷袭赵营,随后佯装败走,把赵军吸引到秦军的埋伏圈;一路乘机切断赵军后路,并对赵军实行合围,使赵军粮道断绝,被困于长平。就这样,赵军被围困了四十多天,赵军实在饥饿难耐,赵括虽亲自率领勇士与秦军拼杀准备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赵军顿时大乱,四十多万赵国士兵全部投降,后悉数被秦军坑杀,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至于题目所说的赵国耗不起,请求速战速决,那不是理由,战争本身就是消耗战,拼的是双方的实力和耐力,老将廉颇就是分析判断当时双方态势,考虑到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采取防守的策略,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寻找战机。从坚守的战术目的来看,廉颇是成功的也是正确的。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都说赵括纸上谈兵,真实情况赵括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其他网友回答
将军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也必须服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个人命运中荣辱得失是政治斗争胜败所决定的。不是个人能把握的。做为秦赵两国争霸斗争一环。长平之战只是两国争霸斗争一节。赵括作为如何好坏。都不能挽救赵国从此衰亡历史命运。住定一切都是不幸的。
长平之战前,赵国有廉颇,蔺相如,文武相合,国势强大。赵惠文王还有乐毅,和平原君,廉颇,赵奢。赵王令廉颇向东打到齐国,破其一军,再次伐齐,攻下几城,又攻魏国,陷防陵,安阳,赵国声势强大,军力强盛,有赵国尝抑强齐。四十年秦而不能所欲。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大阻碍。
前270年秦军越赵攻韩的上党。向赵地阏与大举进攻。赵奢为帅赵军先慢后急赶至阏与,据高临下,歼灭秦军八万。廉颇也在几地大败秦军。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即位,为赵孝成王。他少年初立。大权却在由赵威太后手中掌握。不久秦国进攻赵国攻下三座城。赵王向齐王求救。齐王说,一定要让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行,太后不许,左师触龙劝说太后才让长安君到齐去做人质。齐国才出兵来救。秦国退兵。
秦昭襄王派白起要打击赵国。白起却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截断了上党和韩都的联系。使上党危在旦夕。形势危急下,秦军白起率军却不去占领,就是让上党郡守冯亭,去投降赵国。
秦军白起给赵国设下大陷阱,上党地区有城邑十七个,太守愿意归入赵国。赵孝成王大喜,却不知如何是好。是好去问平阳君赵豹。赵豹明确地说,圣人早就讲过,无缘无故的利益。因当看做是大祸害。秦国蚕食韩园的土地,从当中断绝,不让两边相通,本就可以安稳得到手。上党白起不拿。就是嫁祸于赵国。既可告诉列国,赵国是不义之国,秦国付出了辛苦而赵国白得上党使赵国外交贫困。
赵王还是觉得到上党利益太大了。百万之兵攻取一年也难以取得这些。派廉颇去接收了。
两年后,秦王派左庶长王龁围住上党,廉颇领军去救。上党己被秦军占领。老白姓都纷纷逃往赵国。大量得难民,给赵国经济增加负担。给本来便无多余粮食,又被难民大量消耗。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夺下两个城堡,虏了四个尉官,廉颇坚壁不出。秦军观望等待。
可大量难民在赵国,要吃,要喝,要消耗。都让赵国开始觉到负担不起了。急需一个打破僵局的人物为将解决前线战局的难题。好让难民返回家园减少赵国损失。秦军特务又混入赵国大肆宣扬,”秦国最伤脑筋的是最怕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帅,而廉颇最容易对付。他就要投降了”,赵王早恼怒廉颇。不进不退,还伤亡很多,屡次战败反而坚守营垒,更怕他真得领军投降。听到有赵括能打胜仗就是败了,也比战局僵在那里难受好了。更不能不预防老将投降秦国。不顾大臣们反对。命令赴括为将。下定决心,又给赵括二十五万军队。从最坏战略上打算。给了赵括最好的军事准备。去接管廉颇的军队。白起听到赵括来了,全面研究赵括军事能力,运用奇兵讨巧,假装战败而逃。把赵军引出了坚固阵地。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通过绕道远方进入赵军后方。
赵括乘胜追击,直到秦军营垒前。秦军切断赵军的后路,又冲锋楔入赵军中间。切断前后联系,切断赵军粮道,分割包围全部赵军。赵括无法冲出包围,只好就地构筑壁垒,顽强固守。赵国早就无粮了,外交孤立难为,也借不到列国粮草。赵兵断粮四十多天,阵中己有人暗杀人肉充饥。赵括把极为困厄赵军,编成四支敢死队进攻秦营不能冲出。赵军全部都饿得都无力站起,赵括鼓足勇气,也只有不多亲兵能跟随冲了出去。赵括被秦军的乱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兵投降了秦国。被全部被活埋。
赵括是知道白起的厉害的,做赵王家的成员,史记说,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他有长胜将军父亲言传身教,想必也经历战场,只是没有领兵指挥战斗。能与父亲论军事难倒父亲,是有军事方面的高手。又喜欢论战,朋友极多,都很佩服他。名望所归赵王要他领兵出征,做为统帅更是年轻敢分担国家重任分忧于赵王之虑。当时赵考成王更年轻。心中也没个准数。年轻无知的他才是造成长平之战溃烂的罪魁祸首。他贪婪无忌,又大胆狂为。才把赵国引入深渊。
面对强秦倾国之兵的决战,赵括无法避让,也不能避让,指挥战斗敢死突击,也使”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秦军也是元气大伤,后面邯郸之战之中,无法再动员出足够兵力攻克邯郸。最后以失败告终,损失惨烈。也把秦国的统一战争推迟。赵国再延续了四十多年。
那时秦昭襄王,刚刚摆脱太后牵制正意风发,政治廉明,外交正确,又继承了历代优秀兵家,早就打造好的能征善战强大军队。政治上运用远交近攻策略,发挥创造性军事战略战术,击败了东方各国联合抗秦阵线。
做为秦军大帅白起,更有着超凡军事思想和先进战略战术。并在征战各国军事行动中灵活应用,夺取一列军事特大胜利,都给敌国留下敌国沉重打击和深刻威慑。
赵括初战碰上白起。既是幸运,也是悲哀。幸运是名传干古,成为反面典型教材。悲哀当然初战既败,成为纸上淡兵的笑淡。战争失败是赵括指挥轻易冒险所至。更是赵国的外交失败,没有援手救援,没有存粮。使赵国军士都悲观失望,不能全力以赴冲破牢笼,人家的口袋扎得越来越紧,他们陷得越来越深。赵括指挥的既然是决战,当然主动比被动有利。也是执行赵王的命令。才陷入重重包围。也是秦军早就设计的圈套,就是要调动出赵军聚而歼灭。白起不会小打小闹,都是大打歼灭战,打垮韩魏联军,也打垮楚国军队,打赵国这次更是二十万都嫌少,满足不了他胃口,至等到赵军全军出动,他才来打。赵国将帅都是毛头小子,碰了上历史上最厉害军事大魔王,还有胜的可能吗。在廉颇是否有投降可能时,赵国己经没有名将了。国内风传廉颇要投降了,赵王能不怕吗派出赵括是无奈之举。名将李牧是在廉颇几年后又主军事还是打败燕国军队,围住国都,燕王献出五城求和。前245年赵成孝王死后,继承赵襄文王上台就罢了廉颇的军权,廉颇大怒反攻接任将军乐乘。将其赶跑。自己带部下逃到魏国。李牧才登上历史舞台。
总之将军是为政治服务的。为国家的长远大局政治服务的,两国决战中主定不胜就败,没有回旋之地。赵括如果假以时日成长,从小战开始征战杀场,如果赵国再强大多些,白起老死或被杀快些。他是不会被人笑谈的?也许会成为名家。没有如果,他的生命代价太轻,国家的责任太重。他不能扭转厉史要秦国统一大趋势。廉颇后来带兵没有和秦国交锋不管如何,历史已经告诉人们。保卫国家,消灭敌人要有牺牲的。包括很多很多宝贵的生命,知难而上也是大英雄。人们会怀念他的。
其他网友回答
说句不好听的你别生气
现在后人都喜欢翻案……赵括在外人看来是特别厉害,但是其父赵奢却认为赵括不能为帅,还预言为帅必害赵国!蔺相如大名鼎鼎也坚决反对……然而大家都不信,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赵括讨论兵书无人可挡,包括赵奢,但不会结合实际!真实的情况是,秦赵兵力相当,赵括怎么也不会被围,结果呢?被白起等而围之,破了兵书上的说法……不要说赵国耗不起,同样秦国也耗不起,要不然也不会使用离间计了,话说回来再耗不起也不能葬送四十万将士及国家命运
没有人否认赵括的才华,或许赵括加一磨炼会成为名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纸上谈兵,赵括已成为历史上的笑谈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你怎么评价长平之战的赵括】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