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否真的是纸上谈兵 怎么评价赵括,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

网友提问:

怎么评价赵括,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

优质回答:

赵括过往没有独立率军出战的经历,缺少拿得出手的战绩是真,但说他完全是纸上谈兵,也未免过于黑化。其实赵括是有出征经历的,在军中也有过不错的建议,要不然名将乐毅会推荐他为统帅。

之所以落下个纸上谈兵的骂名,主要是长平之战本就是难度极大的战役,作为主帅,他承担了所有责任而已。

其实,从长平之战的经历来看,赵括有一定责任,但绝不是主要责任,他的基本战略思路没有问题。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赵孝成王对军事战略部署的破坏,以及赵国整体国力的劣势。

赵括代廉颇出征,有其必然性

后世一直以为赵括就是个战场白丁,所有的战争知识都来自于书本,其实这个说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现实。

赵括至少参加过两次战争,一次是虽父亲赵奢的瘀与之战,一次是随同乐毅的攻齐战争。那两次战争,赵括虽不是主将,也应该有比较出色的表现,否则名将乐毅不会推荐赵括为主帅。

长平大战之前,赵王选帅,他手上并非没有人选,之所以选中赵括,肯定并不是因为赵括书读得好,仅因为兵书研究得好,军中没人服气,一个不被人服气的将军,怎么可能有名气?事实上,赵孝成王也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而是征求了将军们的意见,乐毅就力挺赵括。

所以,说赵括就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这么重要的战争,没人会草率到这种程度。

赵括主动进攻战略的选择是对是错?

赵括不同于廉颇的地方在于,廉颇选择严防死守,绝不出战,企图拖死秦国。赵括采取的是主动进攻的战略,企图直接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

廉颇之所以选择保守的防御战,一是他自己的谨慎风格,二是他认为赵军确实打不过秦军,三是秦军远征,打不了持久战。

看起来廉颇的战略选择没有错,可是事实上,廉颇的这个选择至少有两个问题。其实,廉颇的防守战并不算很牢靠,三道防线丢了两道,战死或被俘六员大将。廉颇的防守只能用苦苦支撑来形容,最后的防线能不能受得住,还真不好下结论。

第二个问题是,秦军打不起持久战,赵军同样也打不起持久战。赵孝成王之所以对廉颇不满,让赵括主动出击,其实就是因为赵国从上党之战开始,三年的持续战争,赵国也快被拖垮了!

一般认为,赵括的失败根子就在放弃防守。其实不然,赵括的进攻还是取得了预期成果。长平之战,秦国只能算作惨胜,他们也损失了二十多万兵力,这二十几万损失,大多死于赵括的进攻。有军事专家分析,赵括的主动进攻,初期实际上已经形成对秦军的合围,并切断了秦军的水源。

按照这个事态,秦军很快就要溃败。如果不是后来的意外情况发生,赵括将完胜白起!

赵括失败的关键因素

这个意外情况就是,秦国切断了赵国的粮道。原来,秦昭襄王得知秦军的被动情况后,立刻做了一次全国性的战争总动员,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入伍,又组织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增援前线。

另外,白起这个名将真不是白给的,他留了一个后手,三万机动部队。白起利用这三万人马,以及增员的十万人,出其不意地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正是这个出乎赵括意料之外的因素,彻底打乱的他的军事部署,原来对秦军形成的优势不复存在,相反还受到增援部队的夹击。最后导致战争的走势彻底易位,赵军断粮四十五天,只能杀马充军粮,甚至人相食,在这种情况,赵军终于走向崩溃。

这里面有白起比赵括老道的地方,人家有后手,赵括没有料到。更主要的是,秦国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竟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增援部队,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相比较赵国就不行了,根本没有后续增援,赵括的粮道被切断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万人马落入虎口,毫无解救的办法。

综上所说,长平之战,首先是形势决定了必须以进攻代替防守,这个大前提不是赵括能决定的,国力支撑不起。其次赵括的进攻方案并没有大问题,也取得了预期的战果。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秦国的强大综合国力,保证了秦军在被动局面下能得到增援,而赵国不具备这个条件。

所以,本质上来说,赵括的长平之战失利,跟他个人的指挥失误(没有防备粮道被劫)关系不大,而是赵国输在了综合国力不如秦国!所以,用纸上谈兵讽刺赵括是不公平的。

其他网友回答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将赵奢之子。

小编看来赵括是有才能的,并非只会纸上谈兵,但能力有限,和同时期名将相比能力差太远。

赵括的父亲赵奢在“阏与之战”大放异彩,杀的秦军闻风丧胆,被封为“马服君”,与名将廉颇、蔺相如并列。赵括从小受父亲熏陶熟读兵书,经常和赵奢讨论战法,赵奢竟难不倒他,赵括愈发的得意。然而赵奢却对妻子说:

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

赵奢对其子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道出了赵括的弱点,后来竟一语成谶,四十万赵军命丧赵括之手。

赵括在长平之战的处境,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夷陵之战中的陆逊,都是年少成名,被拜为三军主帅。结局却是一个誉满天下,一个沦为笑柄。

相比赵括陆逊有更多的发挥的余地,面对急于求成的刘备,陆逊是更主动的一方。而赵括接手廉颇出现在长平的时候,赵国已经耗不起了,赵孝成王让赵括主动出击,速战速决,且秦国换上了“战神”白起,别说是初出茅庐的赵括,就是久经沙场的六国名将也无人能胜白起所率领的秦军。或许赵括出场在一个“小平台”,他也会一步一步成长为名将。可惜没有如果,赵括的才能未经真实演练,就推到了秦赵决战的最高舞台,这对赵括是不公平的,他并非是熊包,但还是个青涩的角色,掌控不了这么大的舞台。

赵括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善辩、记忆力强,虽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运用,兵法有很多是需要主帅自己结合战场形势判断灵活运用,比如穷寇莫追和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本身就是两种结果,完全按照兵书所打,只能是自取灭亡。

所以说,赵括有才能,但跟名将比,年轻气盛,缺乏历练,最终失去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赵括留下了一个与自己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的著名成语:纸上谈兵。

但是,如果公正客观地评价赵括,可能不是简单的一句“纸上谈兵”就完了。

应该说,赵括有名将之资,但历史却没有给他逐步锻炼成长的机会。

我们从事后评价的角度,赵王以赵括替换廉颇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当时的时局来判断,赵王的决策实属无奈之举,也不无以赵括求奇迹的幻想。一是当时的赵国国力(特别是缺粮)已经无力支撑长时间的防御战、持久战,只能谋求主动作战,争取胜利;二是向秦国求和而不得,向其他国家求助而不得;三是赵括“纸上谈兵”之策符合赵王的求战思路,赵括属于唯一既可得赵王信任又敢于求战的人。

长平之战中,赵括既有振作求战的一面,也有急躁失误的一面。但是,赵国于长平之战的失败,简单地归罪于赵括是不公平、不客观的。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这样的战役,真正拚的是国力,是后勤。在这一方面,赵国处于明显的劣势,不是一个领军统帅所能改变的。如果还是廉颇或者其他人领军,赵国是不是就能赢得这场攸关国运的战役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山东六国已经无法以一两个国家的力量抵御秦国。秦国的几次战役失败,都是由于山东多国联军的合纵。长平之战时,求和不可得,合纵不能行,失败就是必然结果。

从结果上看,长平之战的损失对比其实基本反映了双方国力、军力的强弱程度。只不过,白起这个战国时期的战神、杀神,下了狠手,坑杀战俘,才最终造成赵国元气大伤。

与“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成语“知人善任”。正是赵王不能象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知人善任”,才造成了赵括“纸上谈兵”的结局。

在赵括还没有培养锻炼出来的时候,确实不宜以赵括统帅长平之战这样的大型战役。赵王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仍以廉颇主持明面正面防御,而以赵括另领一军精兵为奇兵,或能收到意外战果。

没有经过实战锻炼,最适合赵括们(赵括、三国时的马谡甚至明末时的袁崇焕等)的职务可能是军师、兵部尚书、参谋长等。

作者:花开时节当读史,特色智库研究者。坚持原创,独立思考;反思历史,启示未来。喜欢的,请点赞、关注、转发;有感想、有异议的,请写下你的评论,参与讨论和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历史是唯结果论的,成王败寇,就是这么残忍。长平之战,本是赵国最后的机会,是决定赵国走向的关键战。按高晓松的话来说,是赵国的国运之战。历史将年轻的赵括推向舞台,面对虎狼之师,作为强秦统一六国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之一。双方的战意max,国力秦国略强。消耗三年之久,招数上的较量已经不重要了。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重剑无锋,变为互拼内力。拼的是消耗,拼的是国力。赵括的失败是可以理解的。钱括、孙括、李括来也是一样。个人在历史的车轮下如同蝼蚁。

项羽、霍去病、石达开、李秀清,历史上的青年将领数不胜数。哪个不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人生百年终作土,白起也并不得善终。只要在历史的舞台上打出风格,打出本色。纸上谈兵又如何。

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其他网友回答

史书上说赵括自幼熟读兵法,在当时他阅读的兵法数量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的多。

甚至有很多是今天早已失传的兵法,或许还有一些我们都没有听说过的兵法。

赵括的失败在于局势。

他败在接手军权的时机不对,此时的赵国已是强弩之末。

之前连续的多次谋划失误,已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劣势。

所以赵括的冒进可能并不是他自己本人的意愿,而是庙堂所赋予他特殊而又秘密的使命。

其实有时候也挺为赵括感到惋惜的,他第一次披甲上阵就遭遇了已成败局的定势。

他爹赵奢看不上他,是因为他光会耍嘴皮子,缺少历练。

要是这样一个满腹兵法韬略的年轻人,有过几次战阵磨砺,那么将来成为一代名将,或许也是来日可期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怎么评价赵括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赵括是否真的是纸上谈兵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