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认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优质回答:
《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
也许有很多人看了觉的这是一个非常幼稚的回答,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是的,最初的初心,谁都知道,我们家庭教育努力培养的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迷失了,失去了对孩子最基本素养的培养,一味地强调释放孩子的天性,最终天性释放了,熊性也出来了,熊孩子正是这样的时代出来的。
对此有异议的可以探讨。
教育,如果没有约束的教育,只是一味地释放天性,那孩子可以不用尊敬任何人,包括父母,更别谈将来的孝顺。同样孩子可以非常自由,在学校里,孩子不用遵守课堂秩序,他想下课就下课,他想上课就上课,他想干吗就干吗。他可以坐着上课,他可钻到桌子底下上课也行,他可以转向任何同学,与任何同学交谈也行,这就是他们最初说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释放了孩子的天性,最后使这些孩子成为最不会尊重他人的人,于是,我们现在好多探讨的话题是还是在争议那个时代所留下的一些后患问题。
特别家庭教育,在独生子到来的时候,一个家庭六个长辈对一个孩子,六种大脑思维对一个孩子,什么要求都有,什么想法都齐全。全都没有用规矩去教育孩子,全都以“讨好”模式来对小孩子进行教育。
什么是“讨好”模式教育?因为是一个小孩子,因此祖辈的四个人与父母辈的两个人,用的就是博弈,父亲原生家庭的两个长辈,与母亲原生家庭的长辈,在比一比谁更有价值,将来才会在自己孩子的家里有地位,于是拿什么竞争?就是小孙子或孙女,谁能讨好孩子,谁能让孩子喜欢,那就是赢家。小孩子喜欢什么?喜欢放纵,喜欢无节制,喜欢自己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我认为一个家庭教育目标就是定位为一个健康、阳光的、感恩的人,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阳光的充满正能量的,这就是我们要培养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孩子“成人长志”。
成人,是指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下,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脱离了低级的动物属性,升华成具有与动物属性根本不同的“人”的属性;
长志,是指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下,具有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与精彩人生;孩子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成长。
成人长志的孩子才能幸福地享受人生乐趣。
其他网友回答
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有一颗善良的充满爱的心,当然,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也就是要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得更有质量。所谓“安其所,遂其生”。也就是说,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个体的发展,是“人”的充分发展,不是为了做“工具”的。如果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国家自然也会发展。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学生幸福人生的坚强基石,也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更是实现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所以弄清楚这个问题不管是我们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很有必要的。
每次问这个教育终结目标的问题,我发现几乎所有家长的愿望都是一样的,我们大家都希望孩子是独立、自信、适应性强、尊重、有爱心、勇敢、诚实、感恩等等。那么如果把这些品质作为教育的长期目标,我们来回顾一下,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我们尝试过哪些教育方法?说教、唠叨、命令、批评、指责、惩罚、包办、催促、奖励……我们来想一下,如果我们使用的是在这样的教养方法,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有很多家长说,孩子会烦、会左耳进右耳出、会恐惧、会谈条件等等。
如果孩子是这些感受的话,那么这跟我们刚开始的那个最初的教育目标还能达到吗?孩子能够学到我们从一开始所期望的那些品格和技能吗?
很明显不能。那么,我们大家认真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吼叫孩子?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头脑里应对的方法太少。当孩子的行为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又急于控制这种局面,我们就下意识地采用最快捷、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压制他,希望以此换来安宁。可是这短暂的安宁,压抑了孩子的情绪和个性,而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和个性如一粒种子,早晚会在合适的机会破土而出,将会回报给我们更长久的不安宁。
如果我们通过学习,对孩子各阶段的心理发展越来越了解,头脑里的应对方法多了。当孩子出现状况时,我们的头脑里就会自然而然地筛选出最适合此时此刻的最优方法。因为,在我们的内心里,谁都不想伤害孩子的心。
?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
?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至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仍然很重要。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简单继续。因此需要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使家校合一,才能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
?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两者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因此,作为家长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发展状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老师应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与老师配合。同样,如果孩子在家出现问题,家长应该积极的与老师沟通,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和家庭共同解决好孩子的问题,使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培养孩子—这极其细微而重要的工作。因此,作为家长要更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
孩子有好感受就有好行为,要想孩子感受好须认同接受孩子的感受!
?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有好多理念需要我们学习和体会。今天就聊聊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与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当孩子的感受不被理解或被不断地否定时,孩子会感到困惑甚至愤怒,可是我们经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以自己的思维来应对孩子的行为,可是我们没去想如果是我们的感觉被人忽略时,我们的感受会如何?所以,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有好的行为,要想孩子感受好就必须认同和接受孩子的感受!
?
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有好的行为,要想孩子感受好就必须认同和接受孩子的感受!
?
孩子的教育,不是我们什么都可以教会他,应该是不断帮孩子打开智慧的过程。让孩子从小格物自知,自性自度才是最好最高级的教育。
?
人的进步与修养都是靠自性自度的。比如你教书久了就了解,教千万万个学生,哪一个学生将来学问好,都是他自性自度决定的。你教他不过是刺激一下他一下而已,引导一下使他自己的智慧打开。所以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学生打开智慧,不是你能教会他所有,完全靠他的悟性和心念。千万不要以为是在老师那里传了一个咒子,就像针灸的那一针,穴位扎对他就不痛了。他不痛不是你那个针多么灵光,而是在你的帮助下,他的气血走通了,所以那是智慧的传授。现在的教育往往注意到这些道理,使劲往学生脑子里灌输知识,竟而忽略了内心的优化和心念的造化,如果他做不到自性自度,你是教不好他的,甚至适得其反,有的还出现了心里问题,这不是传授,而变成了摧残。因此不管教什么,教会他方法,教会他怎么走路,指引他打开心灵的智慧,这才是重用的,到这里你的责任就达到了。心灵的智慧打开了,他自然会吸取应有的营养和水分。再比如儿童教育,现在好多家长和学校教育理念没有定位好,你再努力也是效果欠佳,甚至误导耽误孩子。其实孩子的教育,不是我们什么都可以教会他,应该是不断帮孩子打开智慧的过程。让孩子从小格物自知,自性自度才是最好最高级的教育。
?
智慧父母,育儿先育己,学会智慧地正面管教孩子。
?
智慧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教育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培养孩子独立、自信、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解决问题等的品格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的核心观念是和和善而坚定。和善是尊重孩子,而坚定是尊重家长自己,尊重情形。
我非常希望父母能够通过学习正面管教的许多方法和技巧,能够更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能够用鼓励的而非表扬的方式去滋养我们的孩子;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与孩子确定自由与边界;用掌中大脑与冷静角的方式去应对情绪;用共情的方式建立连接;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自主意识,从而培养出内心有力量、有社会情怀的的下一代!
?
以上是我对教育终极目标的一些经历和感想分享,希望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收获,欢迎大家前来讨论学习,谢谢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教育孩子最终是希望他自立自强吧。最近在看一本书,书里有一个观点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自立,帮助孩子体会到有价值感和归属感。孩子有了价值感就会建立自信,有了归属感就会拥有责任感。学会自立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独立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好榜样。虽然他有智力上的缺陷,但他的自立足够让他克服如何困难。
其他网友回答
往往比较困惑的问题答案确实很简单,家庭教育、入学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它们的目标不都应该是一样的吗?就是让你成为有用的人,目标就是有用。
如果无用,你会愿意吗?希望孩子通过家庭教育了解世界,学习世界,理解世界。希望他长大是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世界或者对于自己是有用的人不就够了吗。
教育的目的就是有用,和种树是一样的,如果你种这颗树无用,那么所谓的意义又在哪呢?
目的是明确的但也是看不清的,因为你无法预计到明天、明年、十年后会是什么结果。所以都是多做多对,少做少对的心理,难道还有其他办法吗。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你认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