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过年也被称为过春节?全国范围内,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
优质回答:
我们这里是胶东地区,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丶更要祭祀祖先及逝去的亲人
其他网友回答
这样的一个中国,5000年来从未断档过的文化,在历史上,独一无二,我们应该传承,不应该否定。
那么各地如何过年呢?又有怎样的习俗和传统,如果不能出去走走,本文就带着大家看一看,来自全国和地再加上国外友人的浓厚年味,感受下有仪式感的春节!
东北地区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通知删除
东北人历来对年都极为重视,被冰雪封存的冬季,年更象征着丰收、美满、佳节、吉祥。
东北人喜欢热闹、讲究排面、重视传统,把年过的体面,是他们代代相传的无声共识,绝不含糊。
大秧歌扭得天摇地动,冰糖葫芦酸里透甜。
年夜饭一定要表达出硬字来,硬气,硬核,硬挺!
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父母子女欢聚一堂,一桌丰富的家宴,一顿充满家味道的美食,喊声老铁666,整起来,就完事了。
冰灯、滑雪场、年初开冰河中网鱼,东北的节,带着朴实的厚道。
华化地区
东北有“冰雪”,华北有“彩灯”,不输豪放的东北味儿。
今年,“华彩南湖春盛世中国年”2020唐山南湖春节灯会盛装启幕,108组超大型灯组、网红无人机表演、国潮大庙会、百万大放送等精彩内容一一亮相,将南湖景区装点的喜庆靓丽,美不胜收,为游客打造了一场集视、听、味、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盛宴。
华美的灯会给年味披上了缤纷的色彩,带新年带来了美好圆满的祝福,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暖意,更为春节增加了年味儿。
这种文化氛围浓厚的节日活动,带来关于古时的回忆。
唐·苏道味《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来赏灯会,体味一下这种彻夜明亮的美好。
华中地区
华中地区人民胜在心灵手巧。民俗手艺人手中的年,就是一道道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湖北襄阳举行新春庙会 流光溢彩迎新春。
庙会从1月18日持续到2月9日,其间还将举行各种民俗表演。据介绍,此届庙会所有灯笼以及花灯的制作,均出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灯项目传承人、彩灯艺术大师熊文栋之手,在展现南国彩灯魅力同时,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许多手工艺品,都来自非遗大师及各种特色手艺大师,是宝贵的民间艺术。
西北地区
兰州社火可以说是西北地区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在过年的时候,西北地区的人常喜欢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新年。
人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的时候,也代表着对于未来的期盼。在这一天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去到街上来,跟随大队伍一起玩弄社火,如果在这一天少男少女互相看中了对方,可以直接表白,将会得到大众的祝福。
春节期间,兰州最为著名的社火有太平鼓、铁芯子、跑旱船。
初五以后,直到正月十五六,兰州的新年社火就舞起来了,匝地而来的鼓声,炫入双目的色彩,古朴典雅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兰州特色。
热闹的锣鼓背后,代表着人们喜爱热闹、驱除一年秽事的心愿。
西南地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舞龙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春节闹新春的“重头戏”,在锣鼓声中,在欢声笑语中,在祝福声中,龙腾劲舞,代表着华夏的崛起,人民的富足。
正月初八舞龙,是隆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献给全体隆昌人的春节文化系列“大餐”中最丰盛的一场饕餮盛宴。
2009年,“双凤龙”被评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8月,“隆昌正月初八舞龙文化艺术节”成功申报成为内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昌正月初八舞龙兴起于明朝龙庆元年,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
这个仪式感伴着人们手舞足蹈推上高潮,年味够浓。
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气温润,冬季不冻,还是花开的好时节,到处充满馥郁的芬芳。
自今年起,全年花事活动整合成“广州花展”主题品牌,以“广州花展”为载体,浓缩花城一年四季的花事精华,让广州的“花城”形象更立体、更全面、更有辨识度。
让海内外朋友更深入地感知这座老城市的新活力,见证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未来的广州将精心打造、隆重推出全面升级后的集花景、花艺、花境、花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花展。
浪漫与美丽在这里伴着年味儿升级,花城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氛。
若是不能实地观赏花展游园,也可以线上参与花景设计,我们过一下手瘾,游戏中感受广州花展的气氛,也为自己留下一份属于年味的仪式。
花景设计小游戏: http://activityplatform.gdtengnan.com/html/ylj/index.html
华东地区
上海的豫园灯会也是非常知名的。
2020年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已于近日正式亮灯。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至今已举办至第25届,是沪上最具影响力的迎新民俗文化活动。
今年灯会以“全面奔小康·焕彩中国年”为总主题,在豫园商城的三大广场:黄金广场、九曲桥广场和中心广场分主题呈现不同的灯彩设计。因此灯会期间,豫园商城内可谓步步是景,人头攒动。
充满着海派气息,繁华无比,仿佛穿越了光影,来到了20年代的老上海,这一时候年味的献礼让人们感到喜悦。
外国人过中国年
随着中华文化的普及,近年来,外国人也喜欢上了中国的春节,一到过年,国外也跟国内一样热闹。
还有许多国家,把中国的春节当成“大事”来办。
迪拜
每年到春节时,迪拜都会为中国人准备各种春节活动。
几乎每个迪拜的重要地标都安排了中国春节活动,都和中国传统有关,还有烟花秀,非常壮观。
外国友人有些还穿起了中国的传统服饰,这样使得节日后气氛更浓烈了。
迪拜酋长还用中文在自己的推特号上向全世界的华人拜年。
著名的哈利法塔,则举行了非常酷的红色主题中国新年灯光秀。
德国的中国小镇
德国著名的中国小镇上,小镇名叫Dietfur,因为古时和中国人做生意,当地的居民就爱上了中国文化。
他们称自己为“巴代利亚华人”,他们自己觉得是华人的后裔。
这个只有6100名居民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中国狂欢节”为时一天,当地居民们会放鞭炮、跳龙舞、穿民族服饰,小镇四处洋溢着浓浓的中国节日氛围。
芬兰
圣诞老人之乡——芬兰的罗瓦涅米,也是要过中国节的。
平日里,人们来这里观光都是来看圣诞老人和麋鹿的,可一到春节,对里的圣诞老人也过起了中国节日。
春节时来,他们会带着游客一起体验贴春联、写福字、包饺子、送红包、放烟花等民俗。
圣诞和春节,西方和东方,竟然在这一时刻,融合在一起,那么和谐快乐。
外国人都争相恐后的过起中国年了,我们本土的朋友为什么还总嫌年味淡了呢?
或许应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又或许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春节
仪式感不是自己跳出来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自己去体会。
就算不能外出,在家里布置一个年味十足的场景,和老人孩子同享天伦之乐,在这样和平、安康的时代,依然应是华人的传承。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的1月下旬-2月中旬,是九九中的五九到六九,严冬已经过去,即将进入春天。所以正月初一叫春节,反映了中国人民辛苦劳作一年,也需要狂欢。
就全国来说,过年风俗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放烟花爆竹,贴春联,挂灯笼,贴窗花,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是中国人民常见的过年风俗。蒙古族的赛马,壮族的跳竹竿舞,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过大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规定,每年农历初一到初七,全国放假,高速公路对七座以下的汽车免费放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民过年的时候,酿甜酒,杀年猪,买年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中国人民重视亲情友情,过年期间,走亲访友,互述衷肠,加深感情。中国国家主席,除夕之夜发表新年讲话,回顾过去,畅谈新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除夕之夜,都会举行新春联欢晚会。中国人民除夕之夜,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吃年夜饭,看电视,听广播。中国中央领导人,过年期间,都有下农村,进工厂,进军营,调查研究,访贫问苦,问计于民的传统。中国政法机关、军队、金融企业、交通企业工作人员,过年期间,依然坚守岗位,为民服务。
过年之前,中国政府会向穷人发放棉衣棉被,米面油,发放红包,让他们过一个温暖吉祥的春节。中国从1978-2018年,成功的使7亿多人摆脱贫困,目前仍然有3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中国共产党人力争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使全体人民进入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穷就穷在农村,中西部农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国政府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力扶贫,精准扶贫。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是吃,好吃的留到过年吃,然后是新衣服啊,玩具什么的。。大人給小孩子压岁钱,給老人拜年。然后就是走走亲戚,串串门。有时候有舞龙灯什么的。放放爆竹,烟花。这是小时候的印象,那时候也会因为上面这些原因盼着过年,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熊孩子过年也会不挨打挨骂,嘿嘿嘿!最近几年,农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淡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方面的吸引力下降,缺乏稀奇感了。人口老龄化,活动不起来了。人口密度下降,集体活动组织不起来了。很多传统的东西真正渐行渐远。
其他网友回答
年俗即过年习俗,大都离不开求好运、求平安、求财运这一类的寓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形式和含义。
小年年俗
据说在古代,小年有“官三民四”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南北差异: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年夜饭
无论古今,大年三十这天必须阖家团圆。年夜饭上的菜品、菜式也很有讲究,在除夕夜期间,全家一起看春晚,静候零点钟声的响起,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过年的新民俗。
南北差异:北方的年夜饭一定要有饺子。“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饺子与“交子”谐音,常常把饺子包成元宝形状,饺子一盆盆端上桌,就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围炉和鱼,寓意来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有的地方也吃“发菜”,寓意发财。
压岁钱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崇”,年三十晚上喜欢出来吓孩子。所以,有一家夫妇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半夜枕头边就发出道道闪光,把祟吓跑了。“祟”与“岁”谐音,逐渐演变为“压岁钱”。用压岁钱压祟,希望孩子能平安度过一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也逐渐変成了“红包”,寓意也从“避邪去魔”变为“一本万利”、“财源茂盛”等好意头。
南北差异:鲁迅先生在《南人与北人》一文中曾写道: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可以说是南方人重利,北方人重义。北方人对越是亲的人,越舍得给压岁钱,而南方人在给压岁钱上,不管远亲还是近亲都非常舍得。
初一聚财
大年初一是一年之始,古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也有不少“年禁”,比如说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除此之外,年初一也不能跟别人借钱,也不能借给别钱,这两者都会影响自己的财运。
南北差异:北方年初一的上午要吃干饭,寓意家里整年都会很富有。南方则是吃汤圆和年糕,寓意团圆,一整年都圆圆满满,一年更比一年高。
初五迎财神
据说大年初五是五路神的诞辰。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路路皆可得财。因此,每逢年初五,人们都会在零时零分时,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喜迎财神。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有许多店铺都会选择“初五”开市,这也是从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在初五这天开市,寓意招财进宝。
南北差异:北方放鞭炮,南方舞龙狮。在北方一些地区初五后要放鞭炮,除此之外,还会有扭秧歌,踩高跷等表演活动,南方则会表演舞龙舞狮。
(app模板推荐)
虽然,南北方年俗的确有些差异,但是时代的改变,也正在缩小南北方过年的差距,早上在北方吃团圆饭,晚上在南方的餐桌上相聚,已成为现实。我想南北方人的年都一样,写着的是亲情与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过年也被称为过春节?全国范围内,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