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杨广和张若虚的比较 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

网友提问:

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

优质回答:

问题: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

前言

《春江花月夜》的诗题原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原词早已失传。 所谓乐府古体诗,隋炀帝、张若虚、温庭筠等人都有诗作传世。

关于张若虚和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简单来说,一个被现代人抬得太高,一个又不为现代人所知。

一、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不知什么人杜撰出来的“孤篇压全唐”

一说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总是被现代人用“孤篇压全唐”或者“孤篇盖全唐”来称赞。但是却没有人能够说的清,这五个字是哪位大师说的?

从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的经历来看,此诗从长时期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如雷贯耳经历了一段相当曲折的过程。

张若虚的这首诗之所以没有失传,是因为被郭茂倩收录入了《乐府诗集》。

程千帆先生在《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做了详细的考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漫长的唐宋元明时代里,被众多文献所忽视,只是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乐府诗集》所收录。编者郭茂倩是北宋人,他收录此诗的原因并不是他认为这首诗很优秀,而是因为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而已。

这首《春江花月夜》直到明朝才开始渐渐被人重视,明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收录此诗,但是在其另一本著作《唐诗正声》中又消失了。 后来从李攀龙的《古今诗删》开始,不断被各种唐诗选本所收录。可以说”后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攀龙是张若虚的第一个贵人。随后比李攀龙稍微年轻几十岁的胡应麟在其名著《诗薮》中也提到了这首诗,这是第一次在诗话被发现。

明代前七子搞复古运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是后来其中的文坛领袖何景明观念变了,认为老杜诗不如初唐四杰 ,不惜与李梦龙反目而开始推崇初唐四杰。于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被认为与初唐四杰诗风相似的张若虚这首诗被明清人所重视和研究,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首被后人评价为“孤篇压全唐”或者“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根本没有入得了唐宋元诸代诗人和评论家的法眼,是从明朝才开始被人所认识。

而且也没有古人说过“孤篇压全唐”或者“孤篇盖全唐”这五个字。估计是现代人曲解了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之评价,也仅限于在宫体诗的范畴以内。

二、埋没了的明珠 杨广《春江花月夜》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中是一个昏君和暴君,历史书是否真实可靠不需要去讨论。但是年轻时的杨广和后来的李世民相似,文可挥毫写诗文,武能领军平天下,为了隋朝统一大江南北立下了不少功勋。

隋朝最伟大的两个诗人,一个是薛道衡,一个是杨广。据说薛道衡还因为自己的佳句“空梁落燕泥”受到杨广的嫉恨、惹来杀身之祸。这个故事有一点像宋之问因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害死刘希夷差不多。

杨广和宋之问一样,自己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会不会因为想占有一句诗而害死他人值得怀疑。

我们先看一下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二首: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 《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看出张若虚受到了杨广的启示或者影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三、两位宫体诗诗人的贡献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隋炀帝:

“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陈后主的宫体诗艳情之风,到了隋炀帝手里变得雅正。闻一多认为这种宫体诗经过了:

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隋炀帝和张若虚对于宫体诗的净化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很多现代人的认识中,张若虚被抬得过高,而隋炀帝却被埋没了。

结束语

喜欢秦少游的读者一定知道这首《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熟读古诗的人读到:“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一定会想起隋炀帝的一首诗,不错,秦观正是化用了杨广的这首绝句《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春 江 花 月 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又又乐戏评: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在写“江”、写“月”,写“情”,写“景”,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美艳绝伦”。

不过,在写“春”、写“花”方面,却没有写“到位”,有些欠缺。

1、春;作品写“春”,有四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

“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除了文字上用了几个“春”字,似乎没有一物一景是写“春”。

2、“花”字,似乎也是同样的问题,全诗共有 两句写了“花”,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昨夜闲潭梦落花”

除了文字“花”字,同样没有写到某种具体的“花”,更显示不出“春天”的“花景”。

3、“昨夜闲潭梦落花”、“江潭落月复西斜”,两句中的“潭”,与“江”无关,似乎有点“跑题”了。

这里的相关四句如果改成:

江水月影伴桃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天落月复西斜。

这样改后,一则“桃花”二字点明了是“春”天景色;二则“潭”改“天”,“江天落月”更贴近题意。

“江水月影伴桃花”半句诗,就是一幅“春江花月夜”的风景画。

“春、江、花、月、夜、情、景”,尽在“江水月影伴桃花”七字中。

“桃花”:春天,花。

“江水”:江。

“月影”:月、夜。

“伴”:情。“情人相守之情”。

“月影伴桃花”,其中“月影”,月亮在江水中的影像;桃花掉落在江水中的桃花瓣,桃花瓣顺着江水漂流,与月如影随行,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后半句“可怜春半不还家”,表达的是一种“孤单”、“寂寞”之情。“相伴”对“孤单”,“江水月影伴桃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两句在“情”方面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照,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其他网友回答

不同角度欣赏,各具特色。诗没有好和更好之比较,因为每首诗有每首诗的经典之处!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这么火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当代是如雷贯耳,号称“孤篇盖全唐”。虽然这种说法不知从何而来,但是盖不住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一点本人原来专门写过回答。张若虚的这首长诗是从宫体诗向唐诗转换的关键时刻的作品,他的重要之处其实并不是很多朋友认为的“写得美极了”,而是内容主题从齐梁体的空洞无物、专写风花雪月、闺阁情思转向了对时空永恒、宇宙流转大论题的思考,这是为浮华的字词配上了哲思的内容。也就是说初步跳出了“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宫体诗窠臼。

闻一多评论这首作品是“宫体诗的救赎”,是把宫体诗灭亡之路往回拉了一步,是南北朝艳诗的回光返照——实际上唐诗虽然继承了南北朝诗歌的形式,但是也对形而上做出了强烈的批判和改革,所以我们在唐诗中很少看到如此精致细腻的修饰描写。

而这种描写,正对了当下很多文艺青年的口味。加上一众文人对这首诗在内容上的延伸拓宽的称赞,好像这个唐诗第一就落实了——既有专家说好,我读起来又美——难得的个人看法和专家一致,所以这首诗就“名副其实”地被很多人认为“孤篇盖全唐”了。

其实根本不是一条路子。

美则美矣,思想性和盛唐诗歌比起来,还是有些距离。

就算是和他的前辈,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比起来,张若虚的这首也只不过是篇幅更长,容量更多,其意味、意境未必能赶得上。

沧海遗珠,诗家天子

王昌龄自称“诗家天子”,他在七绝上的成就也让人不觉得他有多狂妄,因为他配得上。但是在历史上真正的天子诗人,不在少数,毕竟皇帝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但是真正杰出的不多,像十全老人那种,你说他是诗人吧?写了那么多,当然算,可是实在是无法在诗歌史上立足。

真正在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天子,一个是汉天子刘邦,很多人说刘邦没文化,其实是想当然。在那个时代,便是个亭长,都必然是知识分子。他晚年的《大风歌》实在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能写出来的。这首作品在诗歌史上地位非常高。

近代的主席算一个,这个就不多讲了。因为前面有两篇讲了主席山水诗,就有人私信来骂,说是三流水平。见解不同,咱们不强求,我也懒得多说。

而最被忽略的,就是隋炀帝杨广。他“好学,善属文”,并写得一手好诗,被评价为“词无淫荡”,“并存雅体,归于典制”(《隋书·文学传序》)。郑振铎曾说:

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至于隋炀帝其人和历史功过,另有外文章讨论,我们这里只论诗文。可是中国历史从来便是如此,这个人一旦在主流意识中被定为价值观之下,便连作品都低级起来,正人君子都耻于提及。除非是那些实在按捺不住的文采,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如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二首》。

我们所倡导的“就事论事”却无法真正落实到文艺观点中来。这真是一种认识的吊诡。

隋朝时间很短,在文学上影响不大,要说有一位大诗人的话,那就是杨广,要是选两位的话,那就是杨广和薛道衡。然后薛道衡倚老卖老,不理新皇,就被杨广给杀掉了。但是即便没有这些历史因素,薛道衡的诗文也无法和杨广的相比。

《春江花月夜二首》

我们先要搞清楚,这并不是诗的标题。所以说《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诗,这种提法就是错误的。但是大数据使然,现在不管怎么去搜,一出来就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这是个曲子名。原创是南陈后主陈叔宝。这个人写艳情诗,既艳且媚,“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指他的《玉树后庭花》。南朝后期齐梁陈三代就是以这种诗风为主流。陈叔宝的曲子留下来了,词丢了。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杨广的这两首。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比较有名的是第一首,为什么有名,我们可能是从张若虚才知道这首诗。可是张若虚是很明显地化用了杨广的句子。但是两诗在写景上雷同,在内里含义,精神面貌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我们不说抄袭的缘故。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晚上的江水非常平静,没有波澜,好像不动一样,其实是流速很慢。春天的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正灿烂的时候。满,就是多,很拥挤的感觉。其实一方面是写景,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写照。

杨广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还不是皇帝。杨坚派他去南方,也许是去出使,也许是去巡防,也许就是南下侵略陈后主的地盘。他不仅年轻、有才,还是皇二代,武略也很高,杨坚的军队都是由他代理。南下战争灭陈也是他,不到三十岁,领兵打仗非常厉害,长得又非常帅气,典型的高富帅、崇拜对象。在顺流南下的时候,天清气和,江山如画,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杨广,是如何的志得意满。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流波,流动的江水。将,带,拿走。流动的江水把月亮给冲走了。江水往东流,把月亮带走了。月亮当然在天上,影子在江中,流水自然是带走了月亮的影子。这种动态的描写,思路非常奇特。江水往岸上拍打,形成回流(潮水),往岸上涌,好像把漫天摇曳的星星带了回来。

这里可以理解成互文。水把星星月亮带走了,又带回来了。能感觉出水天一体的摇荡,气象也非常大气。

这首诗就到这里戛然而止。这是一首纯写景的诗,就是四个画面的描写,完全已经跳出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诗影响,没有任何说理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出来杨广那种踌躇满志的心态。

这就是写诗高手。这也是盛唐诗人最善于使用的“寓情于景,情景相融”,这说明诗风一路演化,在杨广这里终于开始走上了正路。他这首短诗,字词非常朴素,语义也很清新,是典型的清丽不腻的感觉。还是带有齐梁体的艳媚感,却又不过分,这种度掌握得非常好。这种文字,后人称其为“正”。

这是很平白的感觉,不夸张,也不炼字,不像有些诗人每个字都去抠,好像大白话一样。他的动词也非常有特点,“平”不动 ,“满”正开,并没有很夸张的动作描写。 “将,带,”都不是很实的词,是比较虚的词。写得越平淡,越显得大气。

杨广的诗,都是朴素自然,清新大气。但是这种大气也很有度,没有大出帝王气象。这是南朝人的习惯,并不是隋炀帝的个人风格。南朝帝王将相写诗,一般不写特别张扬,表现帝王气象的词,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类。他们都写得很平民化,和一般诗人表达的情感、出现的气象是非常接近的。

这首诗就看不出来帝王所作,只是一个文才很高的诗人作品。

我们再回头看张若虚的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写景的部分基本上是放大了杨广的这首,也写月亮、江水、春花,都是景色。他把杨广这首诗的景色扩大、夸大地演绎了一番。当然在后面的思考发散是张若虚个人的内容所在,这也是他这首诗存在的价值。

这证明杨广对后世诗歌的影响非常大。《隋书》里对他的评价是“好学、善属文。”好学是学问大,善属文就是文章写得好啊。

究竟谁的更好

个人更倾向于杨广的作品,虽然这二者除了诗名和写景部分之外,并不存在可比性。张若虚的诗内容多,量足,但是在文字修饰上,是走了回头路的。刚入道的文学青年可能觉得惊艳,但实际上看多了之后,就会有些堵得慌,因为从魏晋南北朝下来,文辞修饰到了顶点,这种诗其实一抓一大把。无论是修辞方法,还是描写内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宫体诗的承续,不值得提倡。

但是他的胜处在于最后进行了哲思升华,这正是宫体诗所欠缺的,也因此这首诗成为了齐梁体转唐诗关键时刻的一块奠基石,是有一定意义的。

而杨广的这首作品前面详细分析了。它的意义在于对宫体诗的进步是明显的,带有齐梁体的风格特色,却把度控制得非常好,照顾了个人对美的感受,却又没有过分堆砌。

这种度在推动唐诗的发展上意义重大。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唐诗,也并非对齐梁体的完全否定。对格式、音律的完美继承,在内容上积极向上,才是盛唐诗歌能够站上中国诗歌史顶峰的原因。

这其中,杨广、张若虚都起了各自的作用,是诗歌史上有意义的人物。有些人说隋朝诗人不还有薛道衡吗,他就没有杨广这种意义。而张若虚和初唐四杰、陈子昂比起来,作用相对又要小得多。

不论从诗本身还是诗人来说,张若虚的作品美则美矣,但影响和杨广比起来,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究竟谁的更好,答案当然是张若虚。

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二首,意境也确实很美,但和张若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其一,张若虚在写法上先分后合,合起来就构成了诗的题目《春江花月夜》。

其二,前半部分是山水诗与哲理诗的融合,探讨了“人生”这个永恒的话题;后半部分,由景而人,引出了游子与思妇的离愁别绪。

其三,闻一多先生说《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仅凭一首诗流芳千古,《春江花月夜》功不可没。因此,我个人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比杨广的《春江花月夜》要好。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诗究竟谁的更好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