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唐诗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话好在哪里?
优质回答:
谢小秘书邀请。
唐代韩翃《七绝》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唐朝天宝年进士,生卒不详。
寒食,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长期流亡,介子推不离不弃,甚至割股肉给公子重耳解馋,有成语“割股啖君”为证。公子重耳后来重掌晋国,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介子推却不求名利,携母隐居山林。晋文公一方面想报答介子推,另一方面也希望介子推继续辅佐自己,进山寻找,可林海茫茫,怎么才能找到介子推呢?一手下献计,何不放火烧山,这样介子推就会乖乖出来了。于是一把大火后,却找到了介子推母子二人尸体,原来介子推宁可烧死,也绝不出来做官!重耳悲痛欲绝,处死了出馊主意之人,另外下令,在介子推蒙难之日禁绝烟火,只能吃冷食,后演变成“寒食节”,在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一、二日。
御柳,宫苑柳浪。
汉宫,假汉宫之名,言唐宫之事,与白居易《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一样,假借讽喻。
本诗之妙处当在全诗明里写景,没有一词言及政事,却处处透露出讽叽味道:寒食节本是追思前贤,节俭反思之日,王公贵胄却大举烟火,寻欢作乐,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后来的刘禹锡《七绝*乌衣巷》或许用差不多的笔触,给这些只知醉生梦死的权贵们指出了宿命: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章台,汉代长安街道,多舞榭歌台之地,多柳树。韩翃与名妓柳氏恋爱,三年不见,寄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春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用现在的话,大意是:亲,你还一如过去青春靓丽吗?唉,即使你还象原来那么娉娉袅袅,恐怕早就被人攀折过了吧?是醋?是恨?是悔?这大概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真正明白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一,先看全诗。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韩翃是唐朝李适皇帝在位时欣赏的地方小吏。有较高文学造诣。后被调中央~唐长安城,在中书省下任职。
三,诗中描写寒食节的长安城景象。前二句写景表节气,后二句写景喻心情。
四,前二句:1,春城无处不飞花。时在唐德宗大约50多岁时。春城指三月的长安城,彼时,灞柳情思文化在文人心中形象与春节极为合拍,满城尽栽柳树。飞花,即指在春风吹拂下满天飞的柳絮,注意而不是指春天处处开花的美景!柳絮密密且横飞,古人又没有口罩,影响呼吸,真的挺烦。2,寒食东风御柳斜。讲清了节在寒食,点题并引下句。讲清了风吹柳斜,承上句意。
五,三四句:3,日暮汉宫传蜡烛,是说寒食节当天,太阳落山,禁食热食活动结束,皇宫里开始发新蜡烛(备注)。4,轻烟散入五侯家。轻烟指点燃蜡烛的烟,五侯泛指权贵阶层(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隐涩地表达了“只许官州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后代俗话的含意。
六,全诗可见诗人的注意力和述求点在关心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上。所以进一步表明无处不飞花一定讲的不是处处鲜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一定不是愉悦的心情。也间接印证那时的德宗帝信用宦官选成的官场不满。
七,备注,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是为纪念晋时忠臣介子推而立。当日禁火,饥时只能吃冷食,故名寒食节。
其他网友回答
聽聽《柳間詩社》君說詞就知道了。
其他网友回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描写京城春天百花齐放、官商云集的和平繁华景象。皇帝的恩泽惠顾京城内大小官员及官员的歌功颂德胜不绝于耳。自然让皇帝喜欢。点明时间、地点,以景寓情。可能也暗示这只是表面的繁华,寒食节禁火纪念先人,而皇宫灯火通明,则是对历史的背叛,祸乱就在眼前而不自知,也是很可悲的。通篇写景,但一切景语即情语!炼字惜金,诗眼出,全盘活!飞、传、入等动词带活全诗,个中滋味需仔细体会。
其他网友回答
偷得斜柳画春风。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唐诗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话好在哪里?】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