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悯农》是锄禾日当午,而不是锄草日当午?
优质回答:
《悯农》里“锄禾日当午”中“禾”,指的不单单是“禾苗、庄稼苗”的本意,而是指的其引申意“禾田、庄稼地”,“锄禾”一词,其实完全是平白如话,就是现在中原地区农民日常口语中所说的“锄地”的意思。而“锄”之一字,则指的是“中耕、除草”的过程。综合而言,“锄禾”实际指的是“借助中耕翻土之机顺便除掉田间杂草”!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过程中的一大重要目的是要“除草”,而不是“锄草”!“锄禾”的劳动过程,就是要用锄头翻土完成中耕、间苗(剔除多余或不健康的庄稼苗)、除去杂草而保留壮硕好苗。如果把原诗中的“锄禾”改为“锄草”的话,题主觉得还能表达如此丰富、生动的内容及含义吗?
其他网友回答
禾,就是庄稼。庄稼包括玉米,花生,大豆,小麦等农作物。在农村,你去玉米地锄草,松地,你就会说去锄玉米。但不是把玉米锄掉,而是给玉米锄草,松土。你去小麦地,会说锄麦。这是农村白话。这说明作者李绅,身为唐朝大宰阳,能写出农话,悯农诗。也是位深入民间,深得民心的好官。
所以作者不会写锄草曰当午,而是锄禾曰当午。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做过农民的人都应该知道。锄禾和除草,农民都统称为锄地。换句话说,锄地,包括着锄禾和除草。这个说法并不矛盾,只是可能很多人误会了,认为除草是对的,哪有锄禾的。
其实,锄禾并没错。农民播下庄稼种子,种子发芽生长露出地面,再逐渐长大,成熟,这个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剔苗,这里的锄禾,应该就是指的剔苗的劳作。
剔苗,是剔除多余的,或者不怎么茁壮的部分,留下行距、间距,以及数量适应的禾苗。如果不剔苗,放任随意生长,那就长不成可以收获果实的庄稼,这是种庄稼的基本常识。
锄禾为什么在日当午?是因为当午,就是中午,阳光最强,锄掉的禾苗或者杂草会很快被晒死,不至于再复活。
还包含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民中午不吃饭,不休息,却在田地里锄禾?这是因为古代在宋朝以前,都是吃两顿饭,就是早晚各一顿,而中午或者当午,是不吃饭的,更别说休息了。
不知这个回答满意否。
其他网友回答
锄田,就是到有杂草的田地里去劳作,其实,除田锄田并不仅仅是去锄地里的杂草,还有间苗,松土,稳根等作用。
其一,间苗,苗与苗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太近了影响生长,必须把离得近的苗除去,不至于互相影响生长。
其二,松土,土地板结,根不能呼吸,不能渗水,不利于植物吸收养料和气体,也不利于植物生长。
其三,稳根,锄田时,还要把土不停地培在根部,有利于保熵,稳固根茎,使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植物生长。
总之,本人就是农村出生的人,参加过农田的劳动,清楚知道锄田不是仅仅锄杂草,而是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生产活动。所以是锄禾,而不是除草,除草只是锄禾的一项任务。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仔细,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来自于生活生产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创作态度!!!
其他网友回答
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记得以前在农村,水稻田里有草,农民去拔草,都说去薅稻子,没有说去薅草,所以,说“锄禾”,符合农民的说话习惯,是作者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的重要体现。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什么《悯农》是锄禾日当午,而不是锄草日当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