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有哪些 出淤泥而不染,历史上都有哪些人是这样的?

网友提问:

出淤泥而不染,历史上都有哪些人是这样的?

优质回答:

你好,@浩论古今,谈古论今,我来回答

问题中出淤泥而不染出处为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容的是那些在污俗的环境下,仍然可以不为物欲所蒙敝,保留那份高贵与纯洁的人。

而纵观历史,如果仅从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角度看,

我认为,海瑞的官场生涯绝对可以称得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于1515年在海南琼山(今海口市)出生,1587年逝世,享年78岁。

他的官场经历十分坎坷,屡遭贬谪,于宦海中起起落落,而这与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为大家分享几则“海青天”的事迹吧

一:背着棺材骂皇帝

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

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明世宗朱厚璁因一封奏折龙颜大怒,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六品户部主事海瑞呈上了一篇闻名后世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又名《治安疏》)

这样写道

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时靡,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

“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仅从上面摘取几句内容,就可以明白嘉靖皇帝那堪比愤怒的小鸟的心情,海瑞把嘉靖皇帝批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

不论是政治,经济,民生,还是明世宗的私人生活,甚至还把嘉靖这个年号和家净联系一起,因为您,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

真可谓天下第一疏。

阅罢,嘉靖帝狠狠地将此疏摔在地上,说“快抓住他,别叫他跑了。”

这时,身旁的宦官黄锦许是钦佩海瑞的勇气,竟压低声音为海瑞求情,海瑞是个死脑筋,听说他上疏时就自知免不了一死,早已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在朝候听处置,所以陛下放心,他绝对不会逃跑的。”

听罢,嘉靖又细读了三遍奏折,心情缓和了不少,说“他可以做比干,但朕不是纣王呀”

于是将海瑞下入诏狱,听候处置,但至死没有杀他。

二:不惧权贵,秉公执法

海瑞在新皇帝隆庆即位当天就被释放,还官复原职。

并在内阁首辅徐阶的推荐下,一年多次升官,两年之后,他做到了应天巡抚。

新官上任三把火,海瑞巡抚应天,首先便是勒令当地富豪退田,而霸占田产最多的富户,恰是徐阶。

尽管徐阶对海瑞有提携之恩,可是海瑞毫不留情,还依法问斩了徐阶作恶多端的三儿子。

这下,这位前首辅再也坐不住了,略施小技,便把海瑞调去了南京管理粮食。

秉性耿直的海瑞一气之下罢了官,回到了海南老家。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海瑞56岁罢官后,在16年之后,万历亲自下旨启用海瑞为南京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三个月之后,跃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史书中记载他复出时“声震天下”,所及之处,贪官污吏无不四处逃窜,有的甚至直接找到海瑞自首。

在他77岁那年,仍然为万历帝谏言,主张“除积弊于相安,复祖宗之成法,不循常,不变旧。”希望可以恢复朱元璋时期对贪官剥皮的酷刑。

万历十五年1597年,海瑞去世了,

有人到海瑞家中整理遗物时,这位二品大员家中只有几件破衣服,和十几两银子。

出丧那天,不少店铺自发停止营业以示哀悼,普通民众纷纷前往参加送葬,送丧之人皆着白衣白冠,哀声不绝于道,延绵逶迤的队伍竟长达100多里。

小结:

对于海瑞,我想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可以很好的概括他的一生

该打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该走的路,我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守住了我信的道!

我想,如果明朝可以多几个海青天,也不会在57年之后,落得被李自成攻破北京,皇帝自缢的结局了。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个人认为历史上出淤泥而不染的有三位,分别是包拯,于谦和海瑞。

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比喻在污浊的环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格的人。

包拯:北宋,历任监察御史、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等职务,为人清明刚正,明察秋毫,铁面无私,不惧权贵,敢于替百姓申冤,世称“包青天”。

于谦:明代,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土木之变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就社稷于危难,扶大厦于将倾,在明英宗复位以后,遭小人陷害至死,锦衣卫抄家,无余财,当时全国的人都认为于谦是含冤致死。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

海瑞:明代,刚正清直,不附权贵,为民请命,解民斯难,敢于死谏嘉靖,巡抚应天时,很多人畏于海瑞威严,主动投案自首,贪官污吏自动辞职,因为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海青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其他网友回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非常喜欢周敦颐的《爱莲说》,专门写在本子,经常翻开读颂,宛若一股清流,一阵清风。

史上不肯随波逐流、高风亮节的名士不在少数,到达“精神彼岸”的理想境界,名垂千古,被后来人久久向往的当属杰出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是任彭泽县令,在职八十多天辞职离去,从此归隐田园,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文。“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话,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为后世诗人和读者深深喜爱和崇拜。

其他网友回答

瞬间就想到三个人。

一、周敦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字茂叔。著名的《爱莲说》的作者。他为人正直,襟怀淡泊,不以世俗同流合污,致使他在仕途上举步维艰。相传周敦颐在南安任司理参军时,为了一个误判的死囚犯人,和他的上司据理力争,最后竟以辞官来对抗上司。这句话就是他的写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林则徐。林则徐中年时在杭州任高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富庶安乐。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不仅独善其身,也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林则徐是正气清气的化身。

三、鲁迅。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欺压人民。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

其他网友回答

太多了,望你多读名人录!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出淤泥而不染,历史上都有哪些人是这样的?】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出淤泥而不染历史上都有哪些人是这样的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