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首先要学好英语吗 出国留学,英语真的是顺其自然就学会了吗?

网友提问:

出国留学,英语真的是顺其自然就学会了吗?

优质回答:

在国外呆几年,不一定能够顺其自然学会英语。留学生中有水平变得很棒的,也有单词都说不出两个的。在国外呆几年,外语不会随随便便变好,得看语言学习者在国外做了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非常有名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是语言学家舒曼(Schumann)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所作的一个调查,研究者包括他和其他几位语言学家,研究对象是六名在美国打工的拉美裔成年人。

舒曼通过十个月的时间连续观察他们的语言水平表现。

其中一个研究对象叫Alberto,一个33岁的波多黎各工人,母语是西班牙语(也有资料说是葡萄牙语,具体是什么我后来没有细查原始论文,毕竟西班牙语还是葡萄牙语并不重要)。Alberto住在麻省剑桥一个说西班牙语的家庭中,一对来自哥斯达黎加夫妇。Alberto中学学过六年英语,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深造,直接参加工作。研究开始的时候,他来美国不久,在一个工厂中当抛光工人,周边基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非英语母语人士。

Alberto是研究项目中的六个工人中水平最差的一个。他也是唯一一个在研究结束时,还不能正确放置否定词位置的人。西班牙语的否定是no+v ,Alberto说英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直接用否定词+动词,很少说don’t。在该项目进行到第7个月时,舒曼估计是受不了,还曾经亲自对其进行指导,试图提高阿尔贝托使用否定的水平,然而收效甚微。

在之前,他否定句正确率为22%(23/105),十个月后,在有意识自我纠正和监控的情况下,他可以达到64%(216/335)的正确率,而下意识的情况下,仅有20%(56/278)的正确率。整整十个月,Alberto的英语水平几乎没有任何提高。比如:一般疑问句基本不会用倒装,基本不会动词屈折变化……

Alberto这种极端的欠发展情况让舒曼非常困惑,他试图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年龄?不像。因为受试者中,还有年长者表现更好。

智力?也不对。Alberto智商测试正常。

缺乏语言环境?Alberto就在美国。

……

最后,舒曼将其归结为是语言之外的因素影响了Alberto的语言习得。他提到了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也就是说: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会影响他的二语水平。文化适应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新文化的适应程度。舒曼将个人对新文化适应过程和疏离程度,根据其主观和客观因素,分为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和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社会距离反应的是学习者和目标语文化之间在现实中的交互,反应的是学习者的社会性行为;心理距离反应的是学习者内心如何看待新文化,已经学习者在接触新文化之后的一些情感上的变化等等,体现出的是学习者的心理状态。Alberto的心理和社会距离都和母语者太远,导致他难以适应美式文化这种新文化,进一步导致导致习得水平极差。

舒曼用了八个维度对Alberto出现的社会距离问题进行了论述:

社会显性( social dominance) 他所在的社会团体,仅仅是蓝领工人团体,和目标语言团体距离较远。

结合方式( integration pattern) 他所在的团体介于保留自身语言文化和融合到目标与的文化两种状态之中,他所在的位置倾向于保留自身语言文化。

封闭性( enclosure) 他所在的团体相对封闭,有自己的教堂,俱乐部,报纸等。

凝聚性( cohesiveness) 他所在团体内部凝聚力很强,倾向于减轻了目标语团体对它的接触。

学习者社团规模的大小( size) 他所在的团体相对较大,倾向于团体内部交流而不是团体之间的交流。

文化和谐性 ( cultural congruence) 他所在的团体和目标语文化一致性不高,减轻了团体检的交流。

社团的态度 ( group attitude) 团体之间的交流大多中性或者敌意。

打算居留时限 ( intended length of residence) 居住时间较短则通常接触相对较少。

Alberto尽管身在美国,但是他却不知不觉一直在做一大堆不利于语言习得的事情。他生活圈子是一群蓝领工人,他们有自己的圈子。除了工作,生活中可以完全在拘泥在这个圈子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团体,当地有他们自己社团的教堂、俱乐部、报纸等等。Alberto只需要和社团内部的成员发接触,就可以完成基本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Alberto和美国文化根本没有什么交流,更谈不上适应和融入。

舒曼又用了四个维度来描述心理距离方面的问题:

语言震惊(language shock)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时,新语言各种陌生的语法词汇产生的心理震撼和种种不适应。

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学习者在接触新文化之后的震惊和失落。

动机(motivation)学习者愿意付出多少努力。

自我透性(ego permeability)学习者的语言自我塑造能力。

Alberto在语言学习阶段,出现语言震惊和文化震惊之后,没有能很好调整心态,导致动机严重不足,最后影响了语言能力的塑造。

外语习得中提到的文化适应模型,就是说这两者对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果有影响。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一种情感过滤假说,也就是说,大脑很难学习你抵触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内心的学习机制一直是在带病运转,低速运作。

对目标语文化的强烈不适应,也导致Alberto自身积极性也不高,除了工作中用了一些英语以外,其他时候接触的都是母语。第二语言输入的时间占比和习得效果不是线性的,占比少的一方语言,随着接触时间变少,习得效果会加倍衰减。比如,如果一个人接触第二语言占比有一半,那么大概可以学到五成。那么接触时间如果只有一成,那么习得效果可能只有0.1成的样子。Alberto内心深处对英语和美国文化的抵触,又造成了学习时间过短,从而又抵消了一部分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学习之外的因素对外语习得的不利影响层层叠加,最后导致了Alberto习得效果极差。

Alberto这种例子,我们时不时可以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父母砸锅卖铁让儿子出国留学几年,儿子回来后英语斗大的字不识两个,一口流利的粤语倒是十分惊艳。

舒曼在说到文化适应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时候,还用了一个叫“皮钦化”pidginization的术语。他说,外语学习者在早期阶段中介语石化,其过程很像皮钦语的产生。学习者不是在说外语,而是在说一种皮钦语,即是目标语和母语融合成了某种语言。为什么我突然提这个呢?因为下面要说的第二个例子,也和皮钦化有关,虽然并不是文化适应造成的。

第二个案例:

这个案例也是非常经典的案例,反复被语言学家提及。这个案例是语言学家施密特(Richard Schmidt)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进行的。Schmidt是语言习得领域的著名专家,在夏威夷大学任教。这个案例研究对象叫Wes,Wes是研究中的化名,真人未知,但是我们还是知道一些Wes的背景资料。他是一位居住在夏威夷的日裔艺术家,早年到美国交流过一段时间,二十多岁决定定居美国夏威夷。施密特对其进行了几年的调查,隔三差五就去找他聊天,然后记录他的说话录音。

所以和Alberto不同,Wes非常努力地融入当地文化,主观上也非常愿意学习英语。Wes决定定居夏威夷,就是因为他喜欢美国文化。他积极融入美国文化,平时和很多美国艺术家也有交流。几年时间过后,他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大,发音、词汇、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增长,说得也很流利,能和母语者谈笑风生。但是语法和句法方面,简直一塌糊涂。

这是当时施密特调查他时,Wes自己说的话:

I know I’m speaking funny English/ because I’m never learning/ I’m only just listen/ then talk/ but people understand/well/some people confuse/ before OK/ but now is little bit difficult/ because many people I’m meeting only just one time/ you know demonstrations everybody’ s first time/ sometime so difficult/you know what I mean? / well/ I really need English more/ I really want speak more polite English/ before I’ m always I hate school/ but I need studying/ maybe school/ I don’t have time/ but maybe better/ whaddya think? / I need it, right?我知道我说的英语很可笑/ 因为我从来没学习/ 我只是听/ 然后说/ 但人们懂/ 很好/ 有一些人不明白/ 以前行/ 但现在有点难/ 因为我见的许多人只有一次/你知道每个人展示一次/ 有时很难/ 你知道我的意思?/ 好/我真的更需要英语/ 我真的需要说更多的礼貌英语/ 以前我总是不喜欢学校/但是我需要学习/ 也许学校/ 我没有时间/ 但可能好点/ 你觉得怎么样?/我需要,对吗?

我们可以发现,Wes会诸如whaddya 这样的俚语,但是他说的话从头到尾都有语法错误。他的语言水平也出现了典型的石化现象。

石化,也叫僵化,英语叫fossilization,指的是语言水平锁死在了某个阶段。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外语学习中出现语言石化,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石化可能是整体水平石化,也可能是具体某个技能石化,比如:消极词汇词汇量很大,积极词汇词汇量很小,就是一种词汇应用技能的石化;有些人说外语有严重的口音,这是发音的石化。母语学习其实也存在石化现象,有些人写作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提不高了,达到了自身水平天花板,其实也算一种石化。不过母语的石化一般都是在彻底掌握语言之后,再更高层次要求才会出现石化,一般也不提及。

Selinker 在 1972 年就提出了 “语言石化 ”,他认为95%的外语学习者会出现石化,从而导致其语言能力不能达到母语水平。 Selinker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对Wes的研究还没有开始。人们也是通过Wes这个极端案例,生动认识了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石化问题一直是外语学习中的热点问题,很多专家都提出解释模型,但是要完美解释还是比较困难。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模型是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模型interlanguage。

中介语模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学习者学习外语从母语L1开始作为起点,终点是第二语言L2,在从L1到L2的这一过程中,从心理表征和实际使用的语言来看,学习者实际上是在用一种介于L1和L2的过渡语言,这种过渡语言就叫中介语。中介语是会慢慢变的,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把这个中介语从L1这一侧推倒L2去,当中介语的各种表现都和L2一样了,我们就算是彻底学会L2了。

但是,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加注意,中介语在某一阶段被强化,变成一种皮钦语,那么就出现石化了。用个计算机领域的不恰当比喻,这就是大脑在解决“学会L2”这个实际问题的,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收敛到了局部最优解。

从Wes的语言可以看到,他的语法错误是基于日语的思维造成的,由于多年来未加注意,他的语法错误被不断强化,他实际上是说一种很像英语的日英皮钦语,他的英语水平被彻底锁死了。

那么Wes的外语水平是怎样形成这一局面的呢?

首先,从文化适应来讲,Wes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只能从外语习得方法本身方面来找原因。有个很关键的问题:Wes是过了关键期才开始学习英语,而且,他从来没有上过正式的培训班,一直是在pick up English。

如果Wes只有两三岁,这种学习策略情况下,学习语法和句法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成年人怎不行。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过了关键期,学外语就是不一样,成年人无法完全照搬小孩学语言的方式学会外语。

那么,看了这两个案例,“出国留学,英语是否能够顺其自然就学会”这个问题,大家心中应该有数了。人在国外,只能保证有足够的输入和输出机会,但是如果训练方法、训练动机、训练时间都没有达标,同样学不好外语。

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最关键的。

也许,我们应该这么做:

应该积极包容目标语文化。即使是对目标语文化产生认同,就有很好的效果。认同并不是同化,很多外语很好的朋友都能同时适应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

如果在当地,多和当地人交流。输出是良好的训练手段。我看到知乎上面有个朋友学某种小语言,就是有空就请当地人喝咖啡,然后就和他们聊天,一聊就是一下午。

基础的语法不能丢。虽然外语习得不以语法学习为导向,但是并不意味这不学语法。实际上,幼儿在母语学习过程中,有父母在进行语法纠正,而且是最直接高效的纠正系统。

刻意练习,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练习。Wes的失败可能一方面源于此。没有纠正系统,一直强化错误。没有一个具体的学习规划,困在舒适圈挑不出来了。多总结,有机会找个外语老师。对自己的错误保持敏感,不断纠正。如果不能不断纠正错误,就谈不上不断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上海生活了十几年的新上海人,听不懂,不会说上海话的比比皆是,语言需要主动去学习的

其他网友回答

给你举一个例子,一个没有英语基础的人当他来到一个充满英语环境的地方,他需要解决自己的吃喝拉撒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如何与人交流。这个问题出现的背景,是你不得不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你就会饿死了。然后,在这种被迫的环境下,你自然而然的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去尝试利用英语和别人沟通,比如:观察别人是如何沟通、看一下日常用语指南等。久而久之,每天处在一个只能用英语语言解决的环境下,你所掌握的句子、单词会越来越多,而更强的沟通能力会使你去尝试或者被动接受更多你还未知的单词、句子,就这样了解新的单词后,你就会重复利用,重复的利用会使你印象更加深刻,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久而久之你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就越来越好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发音问题也在逐渐改变至越来越原汁原味。你的英语也就慢慢学会了,最后需要说的是,你对英语语法的了解仍然需要你自己的学习,因为作为国人如果我们不学习汉语语法,我们也是不会知道原来还有语法这种东西。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有了好的环境学起来会轻松很多的。

其次学不学得好,还是取决于自身。相信自己 一定可以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出国留学,英语真的是顺其自然就学会了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出国留学英语真的是顺其自然就学会了吗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