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明明有十多个儿子,乾隆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何传位给了资质相对平庸的嘉庆皇帝?

网友提问: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何传位给了资质相对平庸的嘉庆皇帝?

优质回答:

乾隆绝对是全世界,有人类以来,最潇洒快活的一个人,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哥们从25岁登基开始,做了60年皇帝,还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始终手握实权。

这段时期,又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可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太平天子。而且他老爹雍正那么勤劳,给他攒了不少钱,也给他制定了不少捞钱的制度,所以他坐在家里花钱就行了。

为此乾隆六下江南,立功立德立言,号称十全老人。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没点闲工夫,还真的写不出这么多来,只可惜没有一首脍炙人口的。

这么一个帝国顶尖的富二代权二代,在做了60年皇帝以后,突然就要把大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嘉庆了,这是为什么?要知道他还活着,还能再活3年多时间。他给出的答案是,不想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康熙做了61年皇帝,他只能做60年,事实真的如此吗?

乾隆想做个试验,看看嘉庆靠谱不靠谱。

乾隆有17个儿子,可是因为他个人太能活,所以熬死了一大堆儿子。在他选择嘉庆继位的时候,已经有10个儿子被他给熬死了。

那他这心里当然很慌啊,要是儿子们都被熬死了,自己岂不是要学习朱元璋让孙子继位,或者学习朱厚照让堂弟继位?

这可不行,传位的事情,必须要提上议程。从儿子们的寿命角度出发,年纪大的就不要参与竞选了,因为上台了也做不了几年皇帝。

为此皇十五子永琰成功成为了乾隆的接班人。当时永琰其实也已经是37岁的中年人了。但是在乾隆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看来,他还是正当年。

再说了,清帝国需要一个成熟稳重的皇帝来接过权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乾隆那样25岁就能登基称帝的。

但是乾隆对嘉庆的能力,始终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但是如果一直让他处于皇子的角色之中,始终无法看出他的能力如何。

为此乾隆便打算做个实验,那就是让嘉庆提前登基,先实习一段时间。只有过了实习期,乾隆觉得满意了,他这个皇位才算是坐稳了。

为此乾隆在自己85岁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了嘉庆,37岁的嘉庆喜不自胜,本打算好好大干一场,后来发现,光有个皇位,没有实权。

因为实权始终在乾隆手里,嘉庆颁布的任何一道圣旨,如果得不到乾隆的认可,那么都不作数。这可把嘉庆给气坏了,但是又能咋地?只能忍着呗。

乾隆年纪太大了,怕出什么幺蛾子落得不得善终的下场。

皇权始终是封建时代最敏感的一样东西,为了这样东西,父子可以相残,兄弟可以反目成仇,这是比比皆是的事情。

比如说唐玄宗为了皇权,杀掉了包括太子李瑛在内的三个儿子,李世民为何皇权,杀掉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韦后为了皇权,毒杀了自己的丈夫唐中宗李显。赵光义为了皇权,斧声烛影,代替了自己的哥哥赵匡胤。

乾隆必须要在皇权交接的问题上,小心翼翼一些。毕竟这玩意儿搞不好,是会擦枪走火的。因为皇位传承问题不得善终的皇帝,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时候的乾隆已经是85岁的老头了,古代那种医疗条件之下,70岁都算长寿了,他已经活到了85岁,随时都有驾崩的可能。

如果有不怀好意的人,打算趁着他年迈的档口,发动夺取皇位的政变,乾隆真的未必就有这个精力去处置。

为此只有早点把皇位继承人给确定了,才能少一点是非。万一剩下那几个儿子及其他们背后的党羽,互相较劲儿,那乾隆很可能会不得善终。

就算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完满的晚年生活,乾隆也必须要在自己这么大岁数的情况下,先把大事情给安排了。迟则生变,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毕竟康熙皇帝当年那么多儿子夺嫡的时候,差点酿成他不得善终的下场,乾隆对此是有经验的。

历史上所有禅让,都是虚情假意的表演。

所有人都称赞尧舜禹禅让,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事情。可是这玩意儿不靠谱啊,那个时候连个具体的文字记载都没有,后人想怎么说都行。

但凡是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就没有正儿八经禅让这回事。比如说我们很熟悉的赵武灵王,他四十出头就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了儿子,可是他自己依旧是赵主父,也就是后来的太上皇,始终把持大权,还想着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大儿子做代王,结果酿成悲剧。

后来的禅让就更扯了,比如说西汉孺子婴禅让给王莽,这是真心的吗?东汉汉献帝禅让给曹丕,这是真心的吗?包括曹芳禅让给司马炎,这也不是真心的,全都是迫不得已之下的表演,美其名曰禅让而已。

后世改朝换代的皇帝们,都喜欢这么玩,刘裕弄死了一帮皇帝,最后还搞了个禅让形式,建立了南朝宋,南朝的宋齐梁陈全部都是走了这么个形式。

北边的隋文帝,也是得到了外孙的禅让,才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唐高祖李渊也是得到了隋恭帝杨侑的禅让,才建立了唐朝。

赵匡胤就无耻了,直接黄袍加身,让柴宗训禅让大位给自己。历史上有记录的所有禅让都是套路,凭什么让我们相信没有记载的尧舜禹禅让就是真事儿呢?

乾隆皇帝的禅让,其实也是一模一样的套路。他压根就没有放权,所谓的禅让,只是从形式上做了个改变,本质上和过去没有任何区别。

总结:谁得了权力,都不会轻易放手。

权力这玩意儿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因为有了权力,就可以左右很多人的人生。因此历史上才会有那么多人宁可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夺取权力了。

其实不光这些虚情假意的禅让行为,任何人夺取了权力以后,都不会轻易放手。一来权力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二来,失去权力的他们,也担心自己被清算啊。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我不并不同意嘉庆比较平庸的这种说法,按照传统帝王的标准,嘉庆至少是个中上之主,但是到了大清的衰落期,或者说是传统中国社会的衰落期,任何传统型的帝王,哪怕是优秀的帝王也是难以挽国运衰败的命运,这叫“势”!

至于嘉庆本人如何会被乾隆定为接班人,首先的因素是运气。乾隆元年,这位自负的帝王才25岁的时候,他就安排了接班人,七月,宣谕密书建储谕旨,以皇二子永琏为太子。

这位永琏是孝贤纯皇后所生,既是嫡出,又“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所以很受乾隆喜欢。但是,永琏 的命不好,乾隆三年十月,皇储永琏病殁,年仅九岁,乾隆谥其端慧皇太子。

乾隆深爱着自己的孝贤皇后富察氏,他考虑的第二个接班人还是孝贤皇后的儿子、皇九子永琮。很可惜,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永琮又因痘症早殇,年仅两岁。

乾隆两位最爱的儿子都死了,那么剩下的儿子也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了,所以说嘉庆是有运气的。

那么嘉庆本人素质怎么样呢?在乾隆诸子中,嘉庆还是不错的。按照乾隆给孩子起名的辈分,嘉庆开始的名字是永琰,母亲是汉军旗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乾隆很重视皇子的教育,永琰自六岁学于兵部侍郎奉宽,从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不过嘉庆实在没有作诗的灵气,笔者觉得他的诗太匠气,太俗白!

永琰表现的很孝顺,乾隆对他这点很喜欢。永琰未必有很高的天资,但确实很勤奋,据说十三岁的时候就能通读五经。

永琰的一生有一位很重要的老师,就是后来的大学士朱珪。朱珪曾经给永琰五个词,让他作为座右铭,即:“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

朱珪

乾隆自己是个自大狂,但是对儿子的要求确实谦虚谨慎,嘉庆能做到这五个词,自然会得到父皇的欢心。

嘉庆是个好学的青年,据说,“英词炳蔚,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年长后,嘉庆喜欢读历史,“上下三千年,治迹目了然”。

一个好学、低调、孝顺的青年,如何不被乾隆欣赏呢?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琰被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永琰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从此之后,永琰就改名颙琰,区别于其他兄弟,这叫避讳!

其他网友回答

大清朝建立以来,皇位传到乾隆时,没有一个皇帝是以嫡长子继位的,在乾隆看来这是个巨大的遗憾。因为立志事事要超越前人,所以乾隆在即位之初就暗下决心,“必欲以嫡长子承统,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

然而,天意却没有成全乾隆立嫡子的愿望,他一生钟爱的富察皇后所生的两个嫡子(乾隆次子永琏以及皇七子永琮)竟然都是一个命运,早夭!(永琏九岁夭亡,永琮未满两岁夭亡。)

连丧两个嫡子对乾隆的打击非常大,这直接导致在随后二十多年间,他没有再提及立储的事,直到乾隆三十八年,迫于压力,他才秘密立储。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不假,但到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储时,十七个儿子中,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都已经相继亡故,如果再加上乾隆三十一年前,出继给宗室亲王的皇四子、皇六子,理论上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其实只剩下五个儿子。

按理说,两个嫡子早夭,皇长子永璜本该是机会大增的,怎奈乾隆立嫡不成,却把气都撒在了庶子身上,尤其是二十一岁的皇长子永璜和十七岁的皇三子永璋身上。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三十七岁的富察皇后病故在东巡的龙舟上。在富察皇后的丧礼中,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行礼时中规中矩,其实并没有什么过错,但乾隆因为连失嫡子、皇后,对这两个成年的庶子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富察皇后的梓宫(梓木做的棺材)刚运到通州时,乾隆就毫无由头地下了一道严旨,指责皇长子永璜在丧礼中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

富察皇后丧期刚满百日,乾隆又当着满洲王公大臣的面痛责皇长子对嫡母之死“并无哀慕之愧”,皇三子“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

痛责完,乾隆还杀气腾腾地挑明说,皇长子、皇三子对母后之死幸灾乐祸,有觊觎神器的野心,因此这二人绝不可能成为太子人选——

“大阿哥、三阿哥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把他们诛杀。但朕百年之后,皇统则二人断不能承继!大阿哥、三阿哥日后若心怀不满,必至弟兄相杀而后止,与其让他们兄弟相杀,不如朕在之日杀了吧。”

因为这一番惊吓,皇长子永璜不久即染上重病,两年后忧惧而死。

除开这两个悲催的皇子,再来看看剩下那五个。

皇八子永璇是乾隆身边最年长的儿子,但他有两个致命伤,一个他身上有风流文人的轻浮,好书法,做事常常颠倒主次。有一次乾隆分派诸皇子去西郊黑龙潭祈雨,这家伙竟然趁此机会,不当差,野游去了,这一些让乾隆觉得他不是承继大统的料;另一个致命伤,永璇腿脚有毛病,没有帝王仪表。

因为这两点,乾隆四十四年,他彻底失去了竞争资格,乾隆给他封了个仪郡王了事。

皇十一子永瑆比他八哥更文艺,完全就是个只知道诗情画意,不知道天下大事的文弱之徒。另一点,这家伙怪脾气很多,而且时常闹吝啬的笑话。很显然,这样的儿子不可能入乾隆的法眼,因此也被淘汰掉了。

皇十二子永璂因为生母那拉皇后为乾隆所厌恶,根本没有资格列为皇储人选,因此可以直接忽略掉。

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所有皇子中最不成器的,乾隆的这个老儿子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性情也轻佻浮躁,年纪稍长一点,就常常溜出宫禁,一身便装去外城寻花问柳。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八旬万寿庆典前大封诸子,他的几个哥哥都封了王爵,他只封了个贝勒,这一幕足以说明乾隆从未考虑过他。

五个儿子,筛掉了四个,最后只剩下皇十五子永琰。

比起其他几个竞争兄弟,永琰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一个,但绝对是缺点最少的那一个。

首先,永琰以勤学闻名,玩命读书的劲头很足;其次,在乾隆的严厉督导下,永琰十分孝顺,品行端淳,少年老成,这一点让乾隆几乎挑出毛病;再者,太子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危险的角色,稍有不慎,不是被废,便是被搞死,永琰在被秘密立储后,有一点很可贵,时刻谨小慎微,不折腾,不走样,这无疑让越来越老的乾隆对他越来越满意;最后,永琰是清朝历代帝王中长得最端正、最富贵的一位,这份帝王颜值给他加分不少。

综上所述,嘉庆得位并没有经过激烈严酷的竞争,他得在中庸,得在没毛病——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乾隆的选项其实并不多。

他儿子是不少,但是架不住他自己太能活,好几个儿子都给耗死了、早夭了,真正成年的没几个。永琰(当皇帝之前叫这个名字)还算是这里边相对最靠谱的。

第二,乾隆太强势了。

他自己自称“十全老人”,偌大个帝国在他看来打理得花团锦簇,选个儿子自然想找个听话的,能按他的既定方针来办,不需要出彩。岂止是不需要出彩,简直就是最好不出彩,不然不就盖住了他的光辉?那还了得?

第三,平平庸庸可能更适合当一个守成之主。

乾隆是觉得天下太平了,那么他的继任者就应该做一个守成之主,太平天子,那么就不需要一个个性太强的皇子来担此重任。历来守成最忌讳的就是折腾,国家既然已经在既定的轨道中走得很顺了,如果真放一个意欲有所为的人在那个位置,说不定反而会折腾出事端。平安是福啊!小门小户如此,皇家也是如此。后世道光帝立储也是如此,都知道“鬼子六”聪明,但还是传位给了咸丰帝。

只是,以上算是乾隆帝的一厢情愿吧!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能够选择的已经不多了。

什么样的皇帝最烦人?我认为是活得久的皇帝,甭管是汉武唐宗,还是康熙乾隆,都是一些老不死的,由于在位时间长,没有一个人的执政后期是好的。

汉武帝晚年因为穷兵黩武,民生凋敝,唐太宗后期也是改史书的主,康熙晚年也有弊政,乾隆应该是皇帝里面活得最久的,恰恰是最完蛋的一个,可以说,清朝后期的衰落和乾隆为政时间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活得久了,最后都变成好大喜功,固执己见,不听人劝的人,就拿乾隆来说,称自己是十全老人。实际上就留给嘉庆一堆烂摊子。

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嘉庆呢?正是因为他的平庸,他的碌碌无为,乾隆认为,只有这样的人当继任者才不会推翻乾隆以来的弊政,也就不会推翻乾隆的伟岸形象。

康乾盛世,大国梦,什么的,如果,后世再出一个像雍正这样的,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爸,乾隆地下有知,也闭不上眼啊!为了考验嘉庆,乾隆还做了一把太上皇的瘾。

真真切切的自私与好大喜功,其实,清朝最不缺的就是他和嘉庆这样的人,与此相反,清朝缺乏能够革故鼎新如乾隆的父亲雍正一样的皇帝,可以乾隆水平不行,还硬要排场。就像乾隆自己做的诗一样,明明很烂,还做了那么多,不丢人吗?人家写的好的,一篇诗词就进中小学教材了,据说乾隆做了上万首,可是,我是一句也没听过。

历史的悲剧在于 清朝需要雍正这样锐志创新的皇帝,雍正却只当了十三年的皇帝,历史最不缺的就是乾隆嘉庆这样平庸而没有作为的皇帝,他们当皇帝的时间,恰恰随便加一加就上百年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何传位给了资质相对平庸的嘉庆皇帝?】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何传位给了资质相对平庸的嘉庆皇帝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