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为什么李白要把《蜀道难》写得如此之难?蜀道难在哪里?

网友提问:

为什么李白要把《蜀道难》写得如此之难?蜀道难在哪里?

优质回答:

您好谢邀!《蜀道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优秀作品之一。

《蜀道难》中的蜀道是指今四川广元市境内剑门一带的栈道。李白写《蜀道难》是因朋友离开长安去往蜀地,诗人借蜀道之难行,抒发自己由于仕途坎坷、人生艰难而致的郁闷心情。这里的蜀道不仅是指剑门一带,也可指巴蜀通往秦陇的那些山间栈道,包括褒斜古栈道。这首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的险境,又折射出人生旅程的艰辛,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诗人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随之进入高危险峻的山水景色。大起大落的跳跃式诗歌情感,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蜀道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将诗人杰出的艺术天赋和豪迈奔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也给后人留下了人生启迪和现实作用。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的《蜀道难》道尽了他的人格魅力,正是这篇不朽之作获得贺知章的极高评价,因而李白被他称作谪仙人。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雄健的笔调写出了蜀道上奇丽雄伟的山川与高危惊险的栈道。全诗三处直抒胸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咏叹在诗中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是分别由三个段落从三个角度来写蜀道之难,分别是蜀道之高、蜀道之险、兵祸之烈,可以说险象丛生,震撼人心。

  第一段侧重写蜀道之高。李白的许多诗篇都是开篇就不凡,这一篇与他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开篇就是神来之笔。李白在直呼“蜀道之难”后,却没写蜀道,而是写蜀国开国的茫然,由四万八千年前的开国,写到秦惠文王时的开栈道,这时间的极度绵延与拓展,让人不得不叹服他的“笔落惊风雨”。同时开篇“五丁开山”“羲和驾日”的神话,起到了引人入胜的妙用。接着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峻难行。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以手抚膺坐长叹”,不仅用夸张与神话融合,还借黄鹤与猿猱反衬山的高不可攀。那一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更是寥寥数笔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色描绘得惟妙惟肖。

  第二段侧重写蜀道之险。这一段诗人借“问君”的旅程,把人们带进一个古木阴森、悲鸟哀鸣的荒凉凄切的境界,使人闻之失色,突显蜀道的凶险。接着李白为我们推出一组电影镜头,枯松、绝壁、飞湍、瀑流、悬崖、转石,由静到动,再配合万壑雷鸣的音响,托出一个山谷轰鸣、惊心动魄的险恶场景。

  第三段侧重写战祸之烈。前两段李白描绘了险象丛生的峭拔风光,而最后一段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正是剑阁一带,群峰如剑、壁立千仞的险要地势,形成了一道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接着诗人再一次用他摹景状貌细致入微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敌人如狼似虎的凶恶之态,以及战场上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血腥场面。

  李白在第三段对国事的忧虑,使得这首诗的意图更添神秘色彩。诗大约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写诗时,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有劝戒他不要长久羁留蜀地,早日回长安之意。然还有人认为李白写此诗有讽玄宗幸蜀之意。

  然而,无论是何种用意,这首诗天马行空的驰骋想象、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是我们赏读不尽的精神食粮。

其他网友回答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蜀道难》的句子。李白写的这篇已经是名传千古了!那么蜀道难究竟有多难,难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有三个难处!

难处一:非常难进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就像李白说的,蜀中的地形非常险峻,一般人是很难进来的。就像飞鸟,猿猴这样的动物才能够进去。这是蜀道明面上的难度,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难处。自古进蜀中的人基本上走的都是水路,如果翻山越岭的话,估计够难受的。

难处二:非常难出

有进就有出,这里的难出指的是和外界的沟通。在古代的时候,从蜀道出去是极其有难度的。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从蜀中北伐,北伐了这么多年,耗尽了蜀中的钱粮,到头来还是失败的。诚如诸葛亮这样的人都非常难出,那还有谁能够从蜀道北伐成功呢?这是能够想象到的难处,如果你进入了蜀地,那基本上就是偏安一隅,不得而出了。

难处三:非常难发展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要发展需要人,一个人要发展需要钱粮。最起码的衣食住行得有保障吧。然而蜀道却因为地势险峻,一般人很难生存。不像中原平原大地可以种植粮食,建盖房子生存。蜀中这个地方很难做得到!蜀中在秦朝以前都是人烟稀少,到了后期才陆陆续续有人居住!

然而就是这三难给了蜀道极大的神秘感。为那些敢于冒险的人提供了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蜀道难》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题主能够满意。

其他网友回答

《蜀道难》是李白引用乐府旧题,展开丰富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抓住各处山水特点,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的风格,以展示蜀道之难。

《蜀道难》全诗以雄放豪迈和感情强烈为基调,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转换,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并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生动刻画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山险路艰,行人艰难,惶悚惊恐的情状。作者以浓厚的感情色彩,渲染了蜀道上自然奇险、水石激荡的景观和空寂苍凉、险象环生的环境气氛,从而造成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惊心动魄的强烈艺术效果。李白寄情山水,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对大自然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困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也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其他网友回答

《蜀道难》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加上丰富的想象,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感叹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心事,贺知章也因此将李白誉为“谪仙人”,并从此力荐李白当官。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历史背景

本诗脱胎于南朝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成诗时间尚未得到考证,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此时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尚未发生。古人讲究寓情于诗,寓诗于景,现在我们从另外一首诗中可以看出来,李白并没有走过蜀道,只是听说蜀道难而已。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里的见说就是听说的意思,对于没有走过蜀道的人,为什么会把蜀道描写的这么难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时候在李白的身上发生了些什么。

公元730年之前,三十岁之前的李白因为各种原因处于到处阿混的阶段,整日仗剑游侠,饮酒会友,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浪荡子,一事无成。但是李白还是比较上进的,到三十岁了,该而立了,于是开始了漫漫的求官之路。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上书自白,终为所拒。

当年夏天,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求官无果。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求官不得,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放浪形骸。开始了为期4年的结交友人之旅。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狩猎,李白,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同年,李白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巴结贺知章时,还进献了《蜀道难》,至此可以看出,此诗写于公元735年之前,正是李白千方百计求官不得之时,莫说蜀道难,难不过求官之路!

李白一直是想当官的,李白四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当上官了,兴奋的当场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古人一直讲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当然也难逃于此。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道《蜀道难》,看看到底是怎样通过写蜀道之难来喻自己的求官之难的:

李白在诗中连续用三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反复手法,将蜀道的高、险、绝尽情展现在我们面前,喻示着李白求官不得的心态变化。

第一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蜀的封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地理封闭是蜀道难的先天原因,何况山势还奇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大家知道,唐代是门阀世家的天下,喻示着,李白的出身低微,求官无门!

第二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是用夸张的手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山势高就算了,还险,到处都是悬崖俏壁,这让人怎么才能上去啊,再一次喻示着李白自身求官的难处。

第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这里再一次表明李白的心态,已经有些绝望了,只能放浪形骸,游侠江湖。

李白在诗中连续用夸张的悲,借物喻人,以景喻情,通过对蜀道的悲,描述自己求官之路的心酸。

地崩山摧壮士死,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明显不是真的写景,写什么景会用到地崩山摧这种词,更何况还加上壮士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心境的悲;猿猱欲度愁攀援,连猿猴这种踏山险于平地的动物都感到悲愁,表明了求官之路的艰难悲哀;但见悲鸟号古木,心境的不同,看景物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求官难,看见鸟儿欢叫也成了悲鸣;使人听此凋朱颜!这里也是很明显的表现了一种心境上的悲,仅仅听着声音,就会容颜憔悴。同时期,那么多有名气的人都当上了官,而李白却独自在求官之路上求索,不仅让人悲从中来。

李白在诗中用连续的自嘲,不仅描述了自己求官不得的心态,也为自己的处境作出一些幻想和安排。

以手抚膺坐长叹。求官之路如此艰难难,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回想过往,只能坐在地上长叹罢了;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既然求官之路如此艰难,又到底为了什么远道而来自取其辱;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既然如此,不如浪迹江湖,早日还乡,此时,李白求官数年而不得,已萌生退志。

结语

李白天纵奇才,满身抱负却怀才不遇,但又不甘心于人下,通过各种途径想求官以展生平抱负。但高才之人往往恃才傲物,这从后世传说中的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典故中也可以看的出来,李白如此高才,必然难以在官场周转,而官场不如意,自然就会放浪形骸,以至于后面误投到安史门下,所幸留下《蜀道难》如此难得好诗,让人不禁感叹,蜀道再难,不如求官之路难!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什么李白要把《蜀道难》写得如此之难?蜀道难在哪里?】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为什么李白要把《蜀道难》写得如此之难蜀道难在哪里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