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看了《海上钢琴师》,1900的一生,给你的感触是什么?
优质回答: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死得其所!
其他网友回答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1900年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生产第一大国。如果你翻看1900年左右美国的街景图一定会非常惊讶,早在约120年前美国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在那个时代,美国在西方国家具有崇高的精神象征地位,是自由国度的代表,大量的欧洲移民涌入美国,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移民高潮,每年新增移民人口近百万,乘坐巨轮就是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
《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那个年代,巨轮也是那个时代极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故事的主人翁1900被遗弃在头等舱的钢琴上,被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收养。有一天丹尼·博德曼被大型吊钩砸中,最后身亡。1900又变回了孤儿,但是有一天1900坐在了钢琴前,弹奏起了美妙的音乐,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学会了弹琴,好像与生俱来,而且是天才中的天才。
就这样1900成为了这艘巨轮的钢琴师,负责给客人们弹奏音乐。这个故事从1900年一直到1933年,经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这艘巨轮上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1900带着大家去经历世界的变迁。
船上的人看到美国的那一刻都会惊呼“America!”
这一幕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是20世纪初的一种社会现象。当时从欧洲坐船去美国大概要1周时间,船票也不便宜,很多人都是移民,去了就没打算再回欧洲了。美国在这些新移民的心目中是一个十分向往的国度,用日思夜想来形容也不为过,当他们终于到达了自己心中想象的乐土的时候,自然有了一种兴奋情绪的宣泄,呐喊就是他们心中对美国的致敬。
但是时代每一次的变迁,都是有得有失,不见得每个人都能适应那种变化,呐喊的背后,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的骨感。
1900的养父是生活在真正的社会最底层
在美国,虽然从19世纪就已经开始努力废奴,给予黑人更多的平等权利。但是在1900年,黑人依然面临着诸多的不公,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在法律上。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整艘巨轮的加煤工人几乎都是黑人,这就是那时候的社会现实。
所以在电影里工人们都讽刺1900的养父,说1900之所以被遗弃在头等舱应该是希望他被富人收养,没想到自己却被一个黑人工人收养了,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1900天生不羁,是对时代的一种对应,和麦克斯相遇的一幕疯狂魔幻
一直都很喜欢1900和麦克斯相遇的一幕,1900邀请麦克斯坐在他的身边,打开钢琴的防滑锁,钢琴随着汹涌的海浪旋转,1900却在上面淡定地弹奏。
整座钢琴就像一个舞者一样,化身为人,在跳优美的圆舞曲。这一段相当的魔幻,因为如果理性一点想就会觉得不大可能,钢琴哪里有这么听话。但是正是这段有点荒诞的、有点魔幻的一幕,魅力无限。1900的那种肆意、那种放荡不羁和自由,表现得淋漓尽致。
1900的音乐来自于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用音符把它描绘出来
麦克斯问1900,这些音乐是怎么来的,1900告诉麦克斯,他读到的四个人物的内心。一个和情夫杀夫私奔的女人、一个满怀心事的男人、一个看破红尘的妓女还有一个从低等舱装成头等舱乘客的男人。
麦克斯惊讶了,1900对人物的观察细致判断准确,最妙的是他的每一段即兴的音乐都能恰到好处地和他所说的每一个人物对应,1900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音乐天才。
但是从1900的眼中看到的这四个人,其实都代表着想去美国重新开始人生的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原来可能都有各自的不堪回首的故事,要不然也不会轻易放弃原来的生活,但是到了美国,一切就是从0开始。这些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物,就是1900源源不断的灵感。
也许正是因为1900没有合法身份,他从来没有下过船,所以他的心灵有一般人所没有的通透,其实1900和麦克斯相遇的时候他已经27岁了,但是他的心思还是纯净得像个小孩。
和爵士乐的高手斗琴,1900的孩子性被激发了出来
1900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对于他来说,一切其实都是比较淡然的。一开始撞坏了船的装修无所谓,乐队要求他演奏普通曲子他也不听,一直都是我行我素,非常淡定。
1900的演奏的感染力太强了,也让他的名声通过船上的游客把它带到了陆地上。一位号称是爵士乐的发明者的钢琴演奏家前来找1900斗琴。这一段应该算是电影里最好看、最秒、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了。
爵士乐大师杰利·罗尔·莫顿听说1900弹奏得比他还好,能在一首曲子里融合10种爵士风格,因此带着记者上船挑战1900。
和大家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一开始1900完全处于下风,因为1900根本不知道斗琴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他而言,欣赏音乐,听别人的音乐才是他享受的东西。所以在杰利·罗尔·莫顿演奏第二首曲子的时候,他感动得泪流满面。他是用最纯粹的心去感受音乐,不是为了比赛而来。
但是杰利·罗尔·莫顿觉得1900在消遣自己,因为1900第一首弹了圣诞曲,第二首居然直接弹奏了莫顿一模一样的旋律,简直就是不把他当回事儿。所以莫顿生气了,对1900直言:“下一首用屁股去模仿吧。”
1900就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哪里受得了这种激将法,第三首歌,1900展现了他超凡的弹奏技巧和速度,最后用琴弦的热量点着了香烟。1900碾压性地赢了,但是这对于他来说无关重要。
这一场斗琴其实充分反映了1900的纯粹,纯粹地像一个孩子。如果不是这样的单纯,谁又会为对手演奏的曲子感动到泪流满面。
杰利·罗尔·莫顿真有其人
爵士乐其实就是在这个时期刚诞生不久,大概的起源时间就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电影里的爵士音乐大师是有真人原型的,杰利·罗尔·莫顿(Jelly RollMorton)确有其人,被称为爵士乐鼻祖之一,确实是牛人,不过本尊却是一位白人。
这位杰利·罗尔·莫顿也确实如电影中表现的一样,是一位比较自我感觉良好的音乐家,因为经常夸大自己对爵士乐的影响,以及号称自己在1902年发明了爵士乐,导致他长期为人所不齿,大家都认为他爱慕虚荣、还说谎。
在电影里,莫顿的牙齿上镶嵌着钻石,那种浮夸表现得太极致了。
有人专门到船上给他录唱片,他看了她一眼,坠入了爱河
斗琴赢了,有人要给1900出唱片,带着机器到船上给他录唱片。正在录的时候,窗口上出现了一个倩影,1900就那样一直隔窗凝视着她,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坠入了爱河,但是他的曲子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弹奏了出来。这也是1900演奏的那么多曲子里最动人的一首。
这一幕的画面处理真的太妙了,隔窗凝望,空间的对比,1900那种渴望的眼神,妙到毫巅。而在录完以后,1900却不舍得让唱片公司把母片带走,对于他来说这是他最宝贵的音乐,或者说是他最宝贵的感情。所以他说了一句“我的音乐不可以离开我”,对于他来说音乐是有生命的东西。
被荷尔蒙强烈刺激的1900似乎变了一个人,那种疯狂可能只有对待音乐是一样的。他去三等舱找到了女孩,还趁着她睡着的时候偷吻了她。而1900其实见过女孩的父亲,一位流浪口风琴音乐家,所以他终于和女孩说上了话,女孩让他有机会上岸去找她。
这个邀请对于1900是极具诱惑的。
1900决定上岸,去寻找爱情,但是下船下到一半的时候,他转身回去了
没有人知道1900为什么最后又后悔了,只有在影片的最后他说出了真相,他看到纽约的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比喻。钢琴的88个键是有限的,但是他可以弹奏出无数的音乐。而城市就像一座有无数琴键的钢琴,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弹奏。
对于1900来说,他一直都只生活在这艘船上,巨轮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在这个有限的世界里他很舒适,轻松驾驭。但是如果到了城市里,他的世界忽然扩大了无数倍,而且是一个已经高度进化的世界级城市,这种世界的扩容对于他来说是痛苦的,难以适应的。
在我心里,我一直都有一种我自己的理解:
1900就像活在这艘巨轮上的一个折翼天使,他天生不凡,但是飞不走,他只能呆在船上。他也不愿意登上陆地,那就跟下凡一样,是一种亵渎。只有在船上的时候,他才能继续拥有天使的灵魂。
“我本是天使,我又何须下凡呢!”
1900最后拒绝了麦克斯的邀请,选择了殉船
麦克斯说他想和1900一起组建乐队,一定能大红大紫,但是1900不为所动,而且他选择了和巨轮一起化为飞灰。这是一种非常极致的艺术表现手法,巨轮就是1900的全部世界,有一天这个世界要毁灭的时候,虽然有人开来了方舟接他,但是他拒绝了。
在这艘巨轮上,1900已经看够了人生,包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00用音乐抚慰逝去的灵魂。1900形容,那一刻,士兵似乎只感觉到了音乐,而忘却了死亡带来的恐惧,可以安详而去。
作为这个世界的观察者,1900累了,整整33年,他看了这个世界33年,也孤独了33年,他已经不想再去重启人生。他选择了和他的世界一起终结,天使最终还是会回到天堂。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起另外一部神作《钢琴家》
《海上钢琴师》讲的是纯粹和自由的灵魂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而《钢琴家》则是表达了一种极致的真实,完全是相反的两个路线。
《钢琴家》是通过一位波兰的犹太人钢琴家的经历,带着观众去亲身体验纳粹暴政的真实残酷。里面的声效堪称经典,那种死亡来临的真实感,就像就在你的身边。同样是通过钢琴家带出一段历史,但是却把真实做到了极致。
如果有兴趣,去看看《钢琴家》也是不错的选择,对比一下极致浪漫和极致真实带来的迥然不同的心灵震撼。
结语
在1900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最纯粹的自由精神,他始终都在追寻精神上的自由而不是肉体上的自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宁愿选择毁灭,也不接受被这个烦嚣的世界所束缚,他是真正的天使,天使即使折翼也不愿下凡。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20年,现在复刻再现,依然是那么的震撼和有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Hi,大家好!我是娱乐领域创作者,我喜欢娱乐八卦,喜欢看热点新闻,喜欢分析明星的有趣故事,我是一个喜欢看娱乐新闻,以及分享娱乐新闻的人。我喜欢体验这种快乐,分析明星人文的心理变化,以及遇到的事情,针对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和分享,希望大家喜欢。r
在那些无限延伸的城市里什么都没有,唯一没有止境。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止境,国际的止境。”这段话,导演视乎告知了咱们1900不下船的一个理由,由于他惧怕那些他看不到的东西。由于不知道所以惧怕,由于不知道所以惊骇,由于不知道所以逃避。r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分享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分析。同事也祝福我们的明星能在事业路上越走越好。r
最后祝大家在看头条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每天过的快快乐乐,做事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r
其他网友回答
“hey kid, give us a tarantells.”这幕一船客要求1900奏琴一曲.他答道,”And you ,show me how tarantells goes paish.
不能以此指摘人情的冷漠,可的确是在1900心上又划了道寂寞的伤疤,他的单纯就像游走在琴键上的旋律,给一批批暂局的行人共飨.音乐的萦绕下,人们都浸浴的欣喜的纯粹的音符中,随之徜徉随之跃动.
然而时间的步伐却不允许时人停歇,一但到达目的地,余音未止,人去楼已空.
这样一个对比,仅留下1900苦涩的笑,禁止了琴弦的颤动,这是他的寂寞.纵使寂寞,1900并未去寻找他那份冲蚀寂寞的快乐——上岸。这是为什么呢?把寂寞卸在他身上的,正是岸上的人们,他们,“chasing some place far away,where there is always summer”,快乐并不在岸上,它只是欲望的一张封面,这个一颗单纯的心,如若掉了世俗的泥淖,他不仅没有快乐可言,连唯一的钢琴天赋都要付之东流。
还有,他与那女孩邂逅时的心动,他一系列举措想刻意接近那个女孩。一幕女孩迎面走来时,他正踌躇着打招呼的方式,二人以擦肩而过,这也是暗示着这份感情的羸弱,一个爱人,当没有相遇,或者没有相识时,都只是彼此的陌生人,一方的心意,于另一方是虚邈的,这点又是何等可悲,爱情方面,想要同分量的付出是永远达不到的。
恩,这就是我的感悟。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看了《海上钢琴师》,1900的一生,给你的感触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