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孟子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优质回答:
出自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意思是讲以前的圣贤者都是自已先搞明白了问题,才去使别人明白,而现在的人自己都还没把问题搞清楚,就想着去教别人明白。
其他网友回答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语出自《孟子-尽心下》第二十章。原句“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者,德才兼备的人。以,介词,用。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昭昭,形容词,明白。人,旁指代词,別人。“其昭昭”,主谓词组作介词“以”的宾语,“以其昭昭”介词词组作动谓“使”的状语。译为“用自己明白的道理”。昏昏,形容词,糊涂,模糊。全句译为“德才兼备的贤人用自己明白的道理(去教导别人)必使别人也明白,今天的人用自己糊涂的观念和模糊不明白的道理去使别人明白。又,筆者正翻译《四书》,《大学》,《中庸》即将出版,《论语译释》已出版,正在翻译《孟子》。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四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自有其经典之处。这事得从源头谈起。
孔子得老子道之精髓,本想传于颜回,颜回早逝,孔子担心其道失传,故仰天长叹:“天降丧我”,幸尔曾参得其真传,观《大学》,知曾参得其要妙,曾参又将其修身之要妙传于子思;其实《中庸》并不象现代人说的为人处世的调和式的中庸,完全是修炼时的“中正其心,如如其心”;子思又将其修身要妙传于孟子。
从孟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此语,足见其得“道”之要领!其可上溯到老子的“朴散则为器”及《易经》系辞上说的“易者,寂然也,无为也”,又可延伸到佛学上的“戒定生慧”。何谓“朴”,未经雕饰之木,喻其自然而然,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百姓皆谓我自然”的浑朴自然,“戒定生慧”也是要求人在“虚极静笃”、“物我两忘”、“隳肢黜聪”的状态下,“内观”“内视”混沌浑朴之道的微妙变化,所以这里的“昏昏”,是不昏之昏,亦同易经之“蒙”,不蒙之蒙,常人之昏蒙乃指愚顽之昏蒙,这实际上是假蒙,道学上的“蒙”是浑朴之蒙,自然之蒙。人能守其浑朴之昏蒙,久而久之,则慧自然生,其同孟子所言之“昭昭”,亦同老子所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此昭昭真乃大智慧,姜子牙、鬼谷子、范蠡、孙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皆深通此道。
下面这个图片上的“《三教真传》”的书,大家且莫与什么宗教挂上钩,细观之,均为智慧之言,其实“教”这个字,古字左上为“爻”左下为“子”、右为“攴”(pu,平声),意为一阳来复(子时)、阴阳相荡(攴为小击,引申为阴阳相荡)的微妙变化,以此教人,用今天的话说“实践出真知”,易道及四书皆属实践之学,有志于学问者,当细嚼之。
其他网友回答
《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意思:孟子是说,过去的贤人,是首先使自己明白透彻,然后再去指挥和教导他人,使别人也能清楚明白;而今天的人,是自己都糊里糊涂、见识不清,却还妄想要教人明白,其实是在误导他人、混淆视听。
给我的启示:不仅仅是学术要严谨,任何其他方面都要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千万不能误人子弟。我们要正本清源,首先要保证源头干净。
作为老师:讲课教学一定要谨慎,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学术或者知识,一定不能妄加理解,可以说仅供参考。
作为家长:自己都没有把人做好,自己的品格尚不完善,怎么能够教的好自己的子女,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首先自己一定要完善自己的品格,三观要正。
作为学生:老师家长的话,不能完全一定相信,要有自己的理解想法思考,要去验证实践,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他网友回答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理解孟子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