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焦仲卿作焦仲卿妻都是这首诗的名称 为什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写得好?

网友提问:

为什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写得好?

优质回答:

古诗《焦仲卿妻》又作《孔雀东南飞》,取自诗开头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诗本有序,曰:汉未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本诗被列为汉诗,是因为焦仲卿是汉未献帝时人,但诗序恐非时人所作。而全诗又经后人加工也未可知。不过,平铺直叙以及叙中夹议,而议中又有论,是许多初作者的范文。以事入诗者很多,而长诗者此首实为翘楚。自汉立至隋初,凡八百余年,民间长诗唯《木兰辞》以继之。

既是长诗,初读者或碍于眼睛疲劳而放弃,或只摘其中几句而炫耀。今作详解。

大家可能都听过小提琴《梁祝》,内行听音差,即音阶转换,外行听旋律,即内心受用。若是牛者,那就算了,或多产奶,或多长肌肉,悉请尊便。《梁祝》可分四段来听,一相知,二相会,三相送,四化蝶。楼台相会是高潮。而今,我所述《焦仲卿妻》也可分段。分段便于阅读,更易于理解。

全诗可分十一段。因诗太长,只作摘抄。第一段自孔雀东南飞至及时相遣归。本段写刘兰芝对焦仲卿诉苦,说了回家的念头。头两句是用比兴手法,又喻示结局。

第二段以“会不相从许”结束,讲了焦仲卿要求其母不要赶兰芝走,其母意已决。“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第三段以“久久莫相忘”结束。本段写焦仲卿向兰芝传达阿母意思,并表示过些时定再迎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但兰芝认为不可能回来,“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第四段至”涕落百余行”。本段描写辞别婆婆,“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又与小姑告别,”初七与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是七月初七乞巧节,下九是农历十九日妇女们聚会的日子,又称“阳会”。

五段是全诗动人之处,自“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其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是相爱誓言,而这誓言又在”十七为君妇“之后,誓言如箴。”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情相依,却要分别,挥手却也那么忧伤。“劳劳”是忧伤,惆怅的意思。

第六段至”不得便相许“。这一段写了县令托媒说亲,而兰芝拒绝,”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非奇的意思是不太好吧,因约在先,而今另许他人,违背情义,恐非好事。

第七段至“郁郁登郡门“。这一段讲了郡守遣媒人求婚,兰芝兄长劝说,“作计何不量,……其往欲何云”。你怎么不考虑你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呢。而兰芝迫于压力”中道还兄门,处分适见意“,”虽与府吏约,渠会永无缘”。虽然我与焦仲卿有约,怕是永远无缘了。

第八段至”千万不复全”。从心里讲兰芝是不愿意的,”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与焦仲卿相会诉说苦衷,“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焦仲卿则云:磐石方且厚”,我对你的心没变,“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你怎么说变就变了呢!更言志“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兰芝则说“君尔妾亦然”,你赴黄泉我相随,“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第九段至“渐见愁煎迫”。本段令人悽然。焦仲卿回家与母告别并讲了自杀的念头,“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最后两句: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回头看了眼还在高堂的母亲,再思想下现在的情形,真是煎熬啊,何不一死了之。

第十段至“自挂东南枝”。本段是全诗高潮,虽十几句之词,却千言万语不足以描述。“庵庵黄昏后,寂寂人初定”。已是黄昏,人们都休息了,兰芝我该做我允诺的事了,“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我的心要走了,去到焦仲卿那里,留给郡守家的是一具尸体罢了,“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每读此处,内心俱翻。焦仲卿知道此事,“心知长别离”,“自挂东南枝”。

恋爱时期的誓言不过是一时性起而激起对方感动,婚后,各自守约,相安无事,若有违背,道德谴之,如若违法,律所惩之,可有如焦、刘二人视婚姻如爱情之坚贞!叹之又叹。

末段,诗人之歌,辞曰: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多多的告诉后世人吧,以此为戒,千万别忘了。

关于本诗,我曾做过研究,本想以此诗单写一篇关于汉魏时期无名氏所作古诗赏析的,时机尚不成熟,恐贻笑大方,待时机成熟,自当奉上。谨谢,如有诗友持异议,欢迎交流。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为什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写得好?】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为什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写得好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